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用地高辛标记探针检测由传代细胞系生产的人用精制狂犬病疫苗,重组(CHO细胞)乙肝疫苗,出血热疫苗及痢疾多糖结合疫苗原液中残余DNA含量。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上述生物制品中残余DNA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正>使用重组DNA技术制备特异的分子(常为DNA)探针已为医学和兽医诊断实验室提高对传染病、遗传紊乱、恶性肿瘤的诊断提供了新的强有力的工具,同时也给完成如组织分型、亲缘关系试验这类工作提供了更灵敏感更特异的方法,该技术对法医学也是很有用的(如表1)。DNA探针作为诊断试剂的应用或使实验室减少周转时间,拓宽所检测、鉴别和/或定量的试样的范围,且由于简化 相似文献
3.
HBV—DNA的生物素寡聚核苷酸探针快速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一种快速HBV-DNA检测方法,此法是基于生物素标记的寡聚核苷酸与硝酸纤维素滤膜上的靶DNA杂交,然后通过Streptoavidin-碱性磷酸酶偶联体及生色底物进行检测。本文研究了此法的实用性,表明对于实验室及临床的HBV-DNA检测,此法是一种快速(4小时)、灵敏(1-10pg)、特异、方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一、衣原体及其感染症的持征: 衣原体是一种只在宿主细胞内增殖、且必须由宿主细胞供给其增殖所需的ATP等高能量分子的寄生生物。大小约为300nm左右,被称之为原体的感染性颗粒附着于细胞、并进入细胞的吞噬泡中,这种颗粒虽具感染性,但无代谢活性。进入细胞内10小时后变成大小为100nm左右称之为始体的大型颗粒,具高度代谢活性,不久便分裂增殖,24小时以后再次形成原体,在细胞质内开始形成封入体。 感染沙眼衣原体60~72小时后,原体全部变成成熟的封入体,并充满全部细胞质,在封入体内可以看到有糖原的积累。但是鹦鹉热衣原体的成熟封 相似文献
5.
应用时间分辨荧光技术进行核酸杂交分析,选用自制螯合剂异硫氰酸苯基EDTA将希有铕离子标中接于链霉亲和素分子中,通过光化学反应制备生物系标记PUC118DNA探针,与固定在聚苯乙烯微滴板中的靶DNA杂交后,以铕离子Eu^3+标边霉亲和素为检测物,检测靶DNA的含量,可检测到30pg的靶DNA。 相似文献
6.
人体小卫星DNA探针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根据人体小卫星DNA核心顺序,化学合成长23碱基寡核苷酸探针,筛选人体基因组文库,旨在获得能用作遗传分析探针的小卫星顺序。结果得到15个含小卫星的阳性重组子。随机取其一(C_(35.9))作探针,试做群体分析。所有个体均可检出多条杂交带。其中某些带具有多态性。在一定检测条件下,检出的DNA图谱在有限的个体内具有个体特异性。结果表明筛选文库得到的小卫星顺序可用于小卫星多态性的检测。其它小卫星探针的筛选和应用性研究正在进行。 相似文献
7.
8.
9.
生物素标记DNA探针杂交条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NA探针技术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检测.生物素标记探针已在某些领域部分取代同位素标记探针而发挥作用。杂交是DNA探针技术中重要一环.各种杂交条件的变化均会对杂交结果并最终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文献中关于杂交条 相似文献
10.
11.
12.
陈洪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1988,8(3):41-41
用DNA作诊断试验是非常迅速、灵敏和特异的,容易进行并容易分析。DNA杂交试验的非放射性检测方法出现,对现代的重组DNA技术从研究实验室进入更接近临床的实验室起到了相应大的促进作用。在这里要谈到这项新颖技术的基本原则及其应用。 DNA探针是一种能够识别并能特异地与互补DNA片段,即使这些互补的DNA序列是在其它完全无关的DNA序列中。 相似文献
13.
光敏生物素标记总DNA探针对大豆根瘤菌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光敏生物素标记慢生型大豆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m)USDA110总DNA作为探针,与快生型大豆根瘤菌杂交时,没有杂交斑点形成,而与慢生型大豆根瘤菌中的部分菌株能形成杂交斑点,表明该探针具有种和部分菌株特异性,用该探针与压碎的根瘤汁液进行DNA杂交,检测USDA110在不灭菌的盆栽土壤中的竞争结瘤能力,发现USDA110在大豆不同生育期的占瘤率为70%~90%。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 所谓DNA探针是指能识别特异碱基序列(基因)的有标记的一小段单链DNA分子,即是一段与被测定的核苷酸序列(靶序列),互补的带标记的单股脱氧核糖核苷酸。 相似文献
15.
光生物素标记DNA探针检测感染细胞的BHV—1 D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七株从不同地区、不同牛种或不同部位分离出的牛Ⅰ型疱疹病毒(BHV-1)培养于MDBK细胞中,从感染的细胞中提取病毒并抽提其DNA将克隆的BHV-1LA株DNA的HindⅢ—Ⅰ片段(11.7Kb)用光生物素标记作为探针,检测上述七株感染细胞的BHV-1 DNA,其中有六株(均属IBR临床型)呈阳性反应,另一株(属IPP临床型)呈阴性反应,这一探针将作为一种有效的检疫工具在本病的防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地高辛标记Vero细胞DNA,并制备成DNA探针,以此探针进行点杂交,确定探针的工作浓度,特异性及灵敏度,并用此法监测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浓缩原液纯化工艺的Vero细胞DNA去除率,测定精制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成品中残余Vero细胞DNA含量,结果明显,该法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快速简便,灵敏度高,检测值可达5pg/剂量,可用于精制ero细胞狂犬病疫苗纯化工艺的质量控制和半成品检定。 相似文献
18.
DNA 指纹技术中所用的探针及其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ProbesUsedinDNAFingerprintingTechniqueandTheirDevelopmentLiuShujunChengGuangchao(InstituteofGenetics,AcademiaSinieaBeijing100101)1概述1980年,Wyman和White描述了第一个多等位性的具有高度多态性的人类DNA标记[11].不久,在胰岛素基因(insulingene)的5’端区域、致癌基因c—HarasIoncogene)的3’端分别发现了相同的高度可变的标记(hypervariablemarker).在α-球蛋白(α-globin)基因群周围还发现了其它三个标记[2].1982年,Bell等[1]证实:这些高度多态性区域串联着重复的短序列单位,由于重复单位数目的差…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6,(2)
目的对地高辛标记DNA探针杂交法检测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DNA残留量进行适用性验证及应用。方法对地高辛标记DNA探针杂交法检测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DNA残留量进行特异性、灵敏度及稳定性验证,并应用该方法检测3批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的DNA残留量。结果地高辛标记探针的标记效率为0.1 pg。验证结果显示探针与非同源DNA无杂交;最低检测限度为1 pg;探针在-20℃放置7个月后,检测灵敏度仍可达到1 pg;3批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中残留DNA含量均符合《中国药典》规定质量控制标准。结论地高辛标记DNA探针杂交法特异性、灵敏度好,结果稳定,适用于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中Vero细胞DNA残留量的检测及疫苗生产过程和其成品的质量控制,对其他以Vero细胞为基质的病毒性疫苗质量控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鱼类LZF—I DNA指纹探针的设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Oligo 1000DNA合成仪合成了长庶45bp的寡核苷酸单链,经纯化后用同位素γ-^32P-ATP作5‘末端票房后,制备鱼类LZF-I DNA指纹探针。通过对鱼类的九体实验,亲子鉴定实验,组织细胞的稳定性实验和鱼类种类的适用范围实验后,测得:(1)LZF-I DNA指纹探针属多位点寡核苷酸探针;(2)LZF-I DNA指纹殖在鱼类种群中的临别机率为9.23-10^016;(3)LZF-I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