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工作通过改变人工呼吸的通气量使肺泡气的CO_2浓度发生变化,观察其对猫脑干中缝大核区神经细胞自发放电的影响。发现每个神经细胞都有自己稳定放电的肺泡气CO_2浓度范围。有些神经细胞,这个浓度范围很小,对肺泡气CO_2浓度的改变非常敏感,而有少数神经细胞对肺泡气CO_2浓度的改变则很不敏感。当肺泡气CO_2浓度越出稳定放电的肺泡气CO_2浓度范围后,神经细胞的放电就会减少,或者增加。根据反应的不同,可将细胞分为三类:第一类细胞,当肺泡气CO_2浓度小于稳定放电的CO_2浓度范围时,放电减少;而当大于稳定放电的CO_2浓度范围时,放电增多。第二类细胞,当肺泡气CO_2浓度小于稳定放电的CO_2浓度范围时,放电增多;而当大于稳定放电的CO_2浓度范围时,放电减少。第三类细胞,当肺泡气CO_2浓度小于或大于稳定放电的CO_2浓度范围时,放电均减少。  相似文献   

2.
三个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品种在500、1000、1500、2000μmol·mol~(-1)CO_2浓度与16、20℃空气温度下生长35d,测定了植株叶片的比叶重(g·m~(-2))、淀粉浓度及主要养分N、P、K、Ca、Mg的浓度。在16℃和20℃下,叶片淀粉浓度随CO_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16℃下的测定值高于20℃下的测定值。比叶重与以叶面积或干重为基础的叶片淀粉浓度成正相关。叶片N、P、Ca、Mg浓度与14%范围内的淀粉浓度成负相关,但与高于14%的淀粉浓度无明显关系。去除淀粉效应后的比叶重及叶片养分浓度呈现类似的变化趋势。然而,不同CO_2浓度下的叶片K浓度相对稳定,因此受淀粉浓度影响较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CO_2浓度与温度条件下马铃薯叶片的比叶重及N、P、Ca、Mg浓度的变化不完全是叶片淀粉浓度的变化所致。  相似文献   

3.
葡萄糖对重组CHO细胞生长代谢及EPO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祥明  张元兴   《生物工程学报》2001,17(6):698-702
在CHO细胞批培养中 ,葡萄糖浓度从8.9增加到49.6mmol/L ,最大活细胞密度没有明显的差异 ,乳酸对葡萄糖的得率系数首先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葡萄糖浓度达到 17.9mmol/L后 ,乳酸对葡萄糖的得率系数基本上维持恒定。在本实验中 ,葡萄糖浓度对谷氨酰胺代谢没有明显的影响。EPO的累积浓度首先随着起始葡萄糖浓度的增加 ( 8.9~ 17.9mmol L)而增加 ,进而又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加 (17.9~ 49.6mmol L)而下降 ,表明存在一最适浓度 ,在此浓度下重组CHO细胞的EPO表达最大。  相似文献   

4.
利用甲醇传感器及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毕赤酵母摇瓶发酵过程的甲醇浓度及S-腺苷蛋氨酸(SAM)浓度,发现L-蛋氨酸浓度及甲醇浓度对毕赤酵母细胞生长及合成S-腺苷蛋氨酸具有影响,据此对摇瓶发酵过程的L-蛋氨酸浓度及甲醇浓度进行优化。优化结果表明:当L-蛋氨酸浓度为7.5 g/L时,最适于SAM积累,产量达到0.83 g/L;进而利用甲醇传感器对发酵过程的甲醇浓度进行检测及控制,考察不同甲醇浓度对SAM产量的影响,毕赤酵母产SAM的最佳甲醇浓度为15 g/L,在此浓度下SAM的产量达到1.41 g/L,比对照实验增加了21%。  相似文献   

5.
Zhao YL  Xu Y  Gu JC  Wang ZQ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10):2546-2552
以23年生黄波罗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黄波罗1~5级根的全碳(C)、全氮(N)、非结构性C(TNC)和可溶性N浓度的季节变化,研究全C、全N、TNC及可溶性N浓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黄波罗前5级根中,TNC浓度占全C浓度的49%,可溶性N浓度占全N浓度的26%;在生长季内,TNC浓度占全C浓度比例从1级根的42%增加到5级根的52%,而可溶性N占全N的比例从28%下降到21%;春季细根全C浓度最低而全N浓度最高,TNC和可溶性N浓度均是夏季最低.前5级根全C浓度增加降低了TNC和可溶性N浓度,全N浓度增加显著降低了TNC浓度,提高了可溶性N浓度.随着根序升高,全N和全C浓度与TNC浓度的相关性增强,而与可溶性N浓度相关性减弱.细根TNC和可溶性N浓度与全C和全N浓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盐酸胍浓度对变性溶菌酶复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复性液中盐酸胍浓度对变性溶菌酶复性的影响。变性酶的复性收率与复性液中盐酸胍度浓度紧密相关,获得高复性收率所需的盐酸胍浓度随酶浓度提高而增大。当酶浓度较低时(0.06-0.21g/L),0.7mol/L的盐酸胍即可溶菌酶完全复性;当酶浓度较高时(0.6-1.05g/L),提高盐酸胍浓度至1.0-1.5mol/L才可使复性收率达到95%以上。另外,酶的复性速率随盐酸胍浓度增大而下降。因此,根据酶浓度选择最佳盐酸胍浓度是提高蛋白质复性收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Fluo-3检测细胞内钙离子的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琪 《生物技术通讯》2006,17(6):927-928
目的:优化用于检测细胞内钙离子的Fluo-3浓度条件和羧苯磺胺浓度条件,以得到最适的检测用浓度组合。方法:应用析因实验设计方法,选择32种不同的Fluo-3和羧苯磺胺浓度组合孵育CHO-K1细胞,通过FlexStation检测平台检测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结果与结论:检测信号随着Fluo-3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同时随着羧苯磺胺浓度的升高而减弱。4μmol/L的Fluo-3和1mmol/L的羧苯磺胺浓度组合是最适用的检测条件。  相似文献   

8.
高效降解石油外生菌根真菌的室内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7个外生菌根真菌菌株在不同石油浓度培养基中的生长及其对石油的降解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菌株在同一石油浓度培养基中生长速度不同,同一菌株在不同石油浓度培养基中的生长速度亦不同。菌株010和菌株025在不同石油浓度培养基中生长速度均较其他菌株快。菌株010的菌丝干重随着石油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石油质量浓度为500 mg/L时,菌丝干重达到最大值,高于对照5.27%,石油对其生长产生了促进作用;当石油质量浓度为700 mg/L时,菌丝干重低于对照,随着石油质量浓度的升高,菌株生长呈下降趋势。石油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菌株025生长最慢,菌丝干重低于对照9.1%。随着石油浓度的增加,菌株生长加快,当石油质量浓度为500 mg/L时,菌丝干重高于对照;当石油质量浓度为700 mg/L时,菌株025菌丝干重最高,高于对照25.65%。随着石油浓度的再度升高,菌株生长呈下降趋势。(2)不同菌株在同一石油浓度下对石油的降解能力不同,同一菌株在不同石油浓度下对石油的降解能力亦不同。菌株025对石油的降解能力最强,对石油的降解能力随着石油浓度的升高而提高。当培养基中石油质量浓度为900 mg/L时,菌株025对石油的降解率最高,达到73.65%。(3)菌株0100、09、035、LH004的菌丝生物量与对石油的降解能力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用Trilostane将内毒素血症大鼠的血浆皮质酮维持在略高于对照大鼠的水平或给内毒素血症大鼠注射地塞米松,使血浆中糖皮质激素浓度进一步升高。结果发现,血清氨基酸总浓度和丙氨酸浓度与血浆皮质酮浓度正相关,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浓度则与血浆皮质酮浓度负相关。说明应激时糖皮质激素浓度的升高对于促进分解代谢,抑制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释放是必需的。本文就应激时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的生理意义以及激素治疗的作用机理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太湖水体叶绿素a含量与氮磷浓度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基于太湖水体1993—2002年5—9月监测资料,进行了叶绿素a含量与总氮(TN)、总磷(TP)浓度关系的分区统计分析,探讨了太湖藻类生长的TN、TP适宜浓度。结果表明:太湖叶绿素a含量与TN、TP浓度的关系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在梅梁湾和西北区,当TN、TP浓度较低时,叶绿素a含量与TN、TP浓度呈正相关;当TN、TP浓度较高时(梅梁湾TN、TP浓度分别超过5.4和0.31mg.L-1;西北区分别超过4.5和0.27mg.L-1),叶绿素a含量与TN、TP浓度呈负相关;在湖心区和贡湖区,叶绿素a含量与TN、TP浓度呈正相关,尤其当TP浓度超过0.1mg.L-1时,叶绿素a含量随TP浓度增加而上升;在东太湖和湖东滨岸区,随TN、TP浓度的升高,叶绿素a含量变化较小;在西南区,叶绿素a含量与TN浓度无显著相关关系,与TP浓度呈正相关;太湖藻类生长的适宜浓度是TN<5.4mg.L-1,TP为0.1~0.31mg.L-1。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不同厂家破伤风抗毒素产品的渗透压浓度的调查,了解国内该产品的渗透压浓度的波动范围,为生产过程中渗透压浓度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dvanced 3250型冰点渗透压仪检测破伤风抗毒素的渗透压浓度。结果不同厂家破伤风抗毒素制品的渗透压浓度均不低于240 mOsmol/L。结论破伤风抗毒素渗透压浓度波动范围均与国外同类制品基本一致,符合欧洲药典规定。  相似文献   

12.
葛仙米光合活性对盐胁迫的反应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收集人工条件下培养的葛仙米球形群体,以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处理,当浓度超过0.2mol/L后,叶绿素a荧光的可变部分(Fv)与最大荧光(Fm)之比值(Fv/Fm)与NaCl浓度呈负相关,光合放氧速率也随着NaCl浓度升高而降低。这两者随氯化钠浓度升高而降低的趋势均呈现出两个阶段性:低NaCl浓度时的缓慢降低阶段和高NaCl浓度时的快速降低阶段。Fv/Fm比值的转折点在0.2mol/L,而光合放氧速率的在0.4mol/L,后者与海水的浓度接近。呼吸作用几乎不受NaCl的影响。光系统I(PSI)和光系统II(PSII)活性随着NaCl浓度的提高均有降低。  相似文献   

13.
酵母菌发酵中菌体浓度的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微生物发酵过程中菌体浓度是众多调节控制工艺参数(如pH,溶解氧浓度,温度,搅拌功耗,通气流量,排气中氧浓度,排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氧化还原电位,培养基浓度和配比等)中甚为重要的一个。由于发酵液成分复杂,有的还含有非细胞性固体使得测定菌体浓度一直难以解决。本文依据质量衡算和化学热力学原理,提出菌体生长动力学表达式用于估算菌体浓度。实验测定值和估算值之间能较好地吻合。  相似文献   

14.
在20℃、25℃和30℃3个温度,0、10%、20%和40%4个土豆浓度以及0、2%、5%和8%4个葡萄糖浓度条件下,通过三因素交互实验,发现酵母菌在25℃、8%葡萄糖浓度和40%土豆浓度组合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率最高;在20℃、5%葡萄糖浓度和20%土豆浓度,20℃、8%葡萄糖浓度和10%~20%土豆浓度,30℃、8%葡萄糖浓度和10%~40%土豆浓度等组合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适合进行数学建模教学。  相似文献   

15.
谷蠹感染的小麦储存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殿轩  唐多  朱广有 《昆虫知识》2012,49(2):490-495
在25℃和密闭条件下测定了谷蠹Rhyzopertha dominica(F.)密度分别为0、2、5、10和20头/kg的小麦储存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情况。主要结果为:含水量为12%的小麦,未感染谷蠹成虫时,在180d内二氧化碳浓度从0.048%增加到1.157%;以2头/kg密度感染后,同样时间内二氧化碳浓度从0.048%上升到9.910%。害虫密度增加,产生的二氧化碳浓度都相应地增高,但二氧化碳的浓度与害虫密度不是相应地成比例升高。感染不同害虫密度的粮食,二氧化碳浓度随时间的延长呈"S"型曲线增长。这些结果表明,小麦感染谷蠹后在很短时间后即可检测到储存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显著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与虫口密度相关。同样害虫密度时,储存时间延长,二氧化碳浓度呈"S"型曲线增加。一定条件下可通过检测二氧化碳浓度反映粮情和虫情变化。  相似文献   

16.
采用双乳溶剂蒸发法制备包裹蛋白质的聚酯微球 ,蛋白质包裹率大于 80 %。应用均匀设计和正交设计试验研究了 8种因素对微球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 ,粒径主要受有机相中聚合物浓度和外水相中稳定剂浓度的影响。通过二次回归组合设计 ,建立了微球平均粒径与聚合物浓度及稳定剂浓度之间的数学关系式。根据此式 ,选择不同的聚合物浓度和稳定剂浓度可制备适于蛋白质口服给药的微球。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溶氧(dissolved oxygen, DO)浓度对A群脑膜炎球菌(Meningococci group A)荚膜多糖产量及质量的影响,确定A群脑膜炎球菌发酵时的最适DO浓度。方法通过调整发酵罐搅拌转速,通气量和罐内压力,使得A群脑膜炎球菌发酵时发酵液中的DO浓度分别为5%、10%、20%和30%,测定不同DO浓度细菌的生长情况、葡萄糖和氢氧化钠消耗情况,发酵结束后从发酵液中提纯荚膜多糖,比较不同DO浓度荚膜多糖的产量和质量。结果 DO浓度对A群脑膜炎球菌的生长及代谢影响显著,当DO浓度为20%时,发酵液中细菌的终浓度是DO浓度5%的1.9倍,是DO浓度10%的1.3倍;发酵液中的葡萄糖消耗速率和氢氧化钠的用量均随着DO浓度的升高而降低。DO浓度对A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的产量及质量也有明显影响。当DO浓度为20%时,A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产量是DO浓度为5%的3倍,是DO浓度为10%的1.7倍;荚膜多糖细菌内毒素含量较DO浓度为5%下降78%,较DO浓度为10%下降64%;分子大小也优于其他溶氧浓度。结论 DO浓度为20%是A群脑膜炎球菌发酵时的最适DO浓度。  相似文献   

18.
 试验设两种CO2浓度水平(350 μmol·mol-1和700 μmol·mol-1),两种土壤水分处理(湿润、干旱)和5种N肥施用水平(0、 50、 100、 150、 200 mg·kg-1土)。结果表明,CO2浓度增加,地上部氮(N)磷(P)浓度下降,根系N浓度略有下降。无论CO2浓度是升高或是当前水平,与干旱处理相比,湿润处理的地上部和根系N浓度明显降低;地上部和根系N浓度随氮肥用量增加而增加。小麦体内N浓度下降,是因为CO2浓度升高,水分利用效率增加,这将减少质流运送养分到根系为作物利用以及氮  相似文献   

19.
CCC浸种对小麦生长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CC浸种的效应与其浓度密切相关。10%的浓度明显降低出苗率;浓度低于5%对出苗率无影响。在0.1%-10%之间,随浓度增高,茎叶干重降低,而根系干重增加。增加根系总长度的效果以0.1%-3%的浓度最好。浓度在5%范围内,叶绿素含量随浸种浓度的的升高而增加。浓度高于1%时叶面积减小。全面权衡,旱地小麦CCC浸种最适宜的浓度为1%。  相似文献   

20.
俄有浩  霍治国  赵花荣  马玉平 《生态学报》2020,40(18):6613-6620
旨在了解农田CO2浓度长期动态变化特征、趋势、浓度增量分布模式等,收集了2007—2018年中国气象局固城生态与农业气象试验站开路式涡相关CO2浓度观测数据。研究了华北平原农田CO2浓度的年际、年内、昼夜和CO2通量等动态变化特征,对比分析了华北平原农田CO2浓度与城市站和大气本底站CO2浓度变化趋势及差异。结果表明,近十多年来华北平原农田CO2年平均浓度显著升高31.0 μmol/mol(r=0.263, P<0.01),年均增幅(2.58 μmol/mol)与全球和瓦里关本底站大气CO2浓度增幅接近,但农田CO2浓度年际和年内季节变化波动巨大,日平均浓度和逐时平均浓度标准差分别为33.7和33.5 μmol/mol。夜间CO2平均浓度395.8 μmol/mol,比白天高36.2 μmol/mol(10.1%),8月最高差值达到74.4 μmol/mol(20.6%)。在作物生长季节,5月和8—9月白天CO2浓度出现的两个谷值准确地对应了CO2通量动态变化的两个峰值,表明4—9月昼间CO2浓度和通量动态变化很好地反映了华北平原冬小麦和夏玉米生长过程、农事活动和农田碳交换的关系。农田CO2浓度动态变化与城市、湿地和大气本底站的变化特征不同,表明其动态变化的形成机制有差异。农田CO2浓度昼夜及季节变化特征为研究和评估CO2浓度升高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