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广西百色盆地那读组孢粉组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73年至1974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广西队在百色盆地进行新生代古生物地层调查时,找到不少新的脊椎动物化石。为了配合脊椎动物化石研究,探讨当时古气候和古植被,在田东那楼附近,采集了部分层位的孢粉样品。经分析后,仅在那读组获得丰富的孢粉化石。现将这部分孢粉研究结果作一简单报道,供有关同志参考。百色盆地下第三系,根据我所和广西石油队的研究可划分为:早、中始新世六吜组,晚始新世早期洞均组,晚始新世晚期那读组和早渐新世公康组。关于孢粉命名,文中基本上采用自然分类,一般鉴定到属,并适当地采用器官属、形态属。工作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安徽潜山盆地古新世地层和脊椎动物概述(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潜山盆地中、新生代红层由一套单斜的碎屑岩组成,划分为上白垩统高河埠组、古新统望虎墩组(分为上、中、下三段)和痘姆组(分上、下两段)。1970年以来,在潜山盆地的持续调查发现了大量脊椎动物化石。迄今为止,潜山盆地古新统共报道了45属61种(含9个未命名的种)脊椎动物,包括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其中哺乳动物最为丰富,共有33属46种(含7个未命名种),分属10个目16个科。根据化石产出的层位,可以在潜山古新统中识别出7个化石层位。基于哺乳动物生物地层学证据,望虎墩组下段至上段下部可以大致与广东南雄盆地上湖组和江西池江盆地狮子口组对比,对应于亚洲陆相哺乳动物分期的上湖期;望虎墩组上段上部和痘姆组可以与南雄盆地浓山组以及池江盆地的池江组对比,与浓山期相对应。综合我国几个古新世盆地的古地磁研究结果显示,上湖期可以大致与北美陆相哺乳动物分期的Puercan和Torreionian对比,浓山期则与Tiffanian早中期(Ti1-Ti4a)相当。上湖期和浓山期还可以进一步与国际地质年表中的丹尼期(Danian)和塞兰特期(Selandian)对比。因此,潜山盆地发现的脊椎动物化石的时代属于早、中古新世。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关于袁水盆地中的“红层”,在解放前未做过较详细的研究;解放后,江西省地貭局在这一盆地内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1959年,周明镇教授研究了本区的脊椎动物化石,为这一盆地的红层的划分打下了一个基础。 1961年秋,郑家坚、计宏祥和笔者等调查了清江、新淦和新余一带的“红层”,并采集了一些脊椎动物化石。这些脊椎动物化石的鉴定,不仅对袁水盆地,而且对赣、湘一带的  相似文献   

4.
<正> 1984年吉林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在桦甸盆地第三系中发现了大量鱼化石,并送交古脊椎所鉴定.桦甸盆地第三纪地层中含有丰富的鱼类及其它脊椎动物化石过去曾有过报道(吉林地质1979、第四期),但因未作研究,含化石地层的确切时代长期未能解决.最近采集的鱼化石经初步观察,至少包括三个目:全骨鱼类(Holostei)的弓鳍鱼目 Amiiformes和真骨鱼类(Teleostei)的鲤形目Cypriniformes、鲱形目Clupeiformes.鲤形  相似文献   

5.
河南潭头、卢氏和灵宝盆地上白垩统一下第三系的划分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在这篇短文中,根据脊椎动物化石的发现,进一步叙述和讨论了豫西潭头、灵宝和卢氏三个盆地的中、新生代地层的划分问题。在这三个盆地的中、新生代堆积物中,属于晚白垩世的有潭头盆地秋扒组和灵宝盆地的南朝组,后一个盆地还可能存在着时代更早的白垩纪地层。在潭头盆地的高峪沟组和大章组中分别找到中古新世的阶齿兽、中兽科和晚古新世的牧兽科、假古猬科化石;在潭头组中发现原恐角兽类和古脊齿兽类化石,时代为早始新世。在灵宝盆地的项城群中尚未找到哺乳类化石,可能包括古新世和始新世早中期的堆积。卢氏盆地的卢氏组和锄钩峪组以及灵宝盆地的川口组和浑水河组的时代为晚始新世。卢氏组下部和川口组或许可延至中始新世。  相似文献   

6.
在美国西部怀俄明州广袤的干旱地区,在几千万年前的新生代的早期曾经是各种脊椎动物大量繁衍的地区。该州有不少著名于世的盆地,盛产各类脊椎动物化石。文德瑞弗尔盆地就是其中之一。该盆地主要出露的地层是始新世的沉积物,其上部地层是桔红色的“莱塞特组”,在该组地层中曾发现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其下部为绿灰色文德瑞弗尔组,长期以来累有化石发现。自1980年以来,宾夕法尼亚州的卡  相似文献   

7.
辽西四合屯发掘和野外考察表明,四合屯及周边地区义县组下部地层由三段组成:第一段冲积相粉碎屑岩;第二段中基性火山熔岩;第三段滨一浅湖、半深湖二深湖相砂岩和页岩构成2个正旋回.其中第三段有上、下2个脊椎动物化石层位:尖山沟上部脊椎动物化石层和四合屯下部脊椎动物化石层.在四合屯厚度gm的发掘剖面上肯定了10个含鱼层、1个含蛙层、3个含龟层、5个含恐龙层和5个含鸟层.四合屯以鸟类和爬行类为代表的化石群埋藏于厚度166cm,富集于厚度84cm的湖相页岩中,记录了佛罗一白垩纪界线附近重大生物演化事件和脊椎动物集群死亡事件.孔子鸟和中华龙鸟不存在厚度14m的上下层位关系.湖相层凝灰岩和重力流事件沉积,反映盆地曾经为一水域宽阔、火山活动频繁的泛盆地.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的古籍中,无论是古脊椎动物化石知识,还是古无脊椎动物化石知识和古植物化石知识,以及对化石形成原因和过程的认识,都有极为丰富的记载。在世界古生物学史上,一个国家有如此丰富而古老的记载,可以说唯有中国。我们理所当然地要给予很好地挖掘和整理,以便继承和发展。下面笔者先叙述古脊椎动物化石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9.
河南西峡盆地含恐龙蛋地层中无脊椎动物化石的首次发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河南省西南部西峡盆地以含有大量的恐龙蛋化石而著称。以往研究限于化石证据不足,使得对含恐龙蛋地层时代认识上存在较大分歧。本次研究在西峡盆地含恐龙蛋地层中首次发现了无脊椎动物化石,如双壳类、叶肢介、腹足类和介形类。从而确定含化石层位的时代为晚白垩世中期。  相似文献   

10.
始新世晚期的哺乳类化石层位是我国发现化石种类最丰富、研究工作做得最多的早第三纪脊椎动物化石层位之一,而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产晚始新世哺乳类化石的地层,是我国除内蒙二连地区外在这方面研究最早和发现化石最多的一个地区。但是,有关这一地区主要含化石的地层和化石地点的资料,大多比较零散,而且有一些错漏之处,需要补充、修订和从地层及生物群方面进行归纳。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目的是:(1)河南卢氏盆地始新统卢氏组剖面的描述、化石地点与发现的脊椎动物属、种名单及其动物群性质的讨论。(2)关于河南、山西间黄河岸边“垣曲盆地”始新世、渐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地点的分布、层位和时代方面的修订和补充资料。(3)河南济源的晚始新世哺乳类化石地点述要。  相似文献   

11.
在晋中大地上,乘车向东南方向行驶,穿过太原盆地之后,便进入太行山以西,浊漳河上游的一个属于高原山地间的小盆地。由于榆社县城座落其中,故有榆社盆地之称。这里不仅晚新生代地层发育,而且古脊椎动物化石相当丰富:更主要的是有着许多远古人类留下的遗物。长期以来,这个地区深受中、外地质古生物和考古学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正>背景内蒙古自治区的二连盆地埋藏着十分丰富的恐龙等脊椎动物化石。这里是亚洲最早发现恐龙化石的地区之一,恐龙化石品种繁多,其中的白垩纪恐龙化石代表着全球恐龙活动最晚期的生物群特征。从19世纪末开始,先后有俄、美、加等国和中国的地质古生物学家在这里进行过多次大型考察和挖掘,已陆续发现盘足龙、鸭嘴龙、似鸟  相似文献   

13.
<正> 1979年12月4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重庆博物馆组成的野外队,在南江县境内进行侏罗系脊椎动物化石野外调查时,于南江县城郊的崔家沟,发现了两个十分完整的三列齿兽头骨和部份骨骼,化石产自上沙溪庙组下部的地层中。在我国关于三列齿兽科的早期记录,主要来自云南禄丰盆地的下禄丰组。1965年,在万县地  相似文献   

14.
(一) 在分布很广的二迭紀、三迭紀地层中,最早的脊椎动物遺跡,見于1929年。化石发見于大宁西南,去吉县的路上,在所謂三迭紀地层,一种含砾石的砂貭石灰岩中。化石可能为一肱骨,长10厘米,寬4厘米,但化石本身不能詳作鑑定(可能是两棲类)。这个发見的意义証明三迭紀是有脊椎动物化石的。  相似文献   

15.
<正> 南宁盆地脊椎动物化石地点目前所知不下七处。本文着重记述了1974和1979年笔者采自邕宁县五塘公社莲塘村的石炭兽化石,并对盆地东部下第三系作一初步划分。本文首次报道南宁盆地发现脊椎动物化石,对研究石炭兽的演化、发展和分布,对盆地第三系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提供了新的依据。一、化石地点及地层概况莲塘村位于南宁市东北约32公里、五塘圩东5公里、邕宾(南宁—宾阳)公路南侧。石炭兽化石产于莲塘村东约300米远的小煤窑、距地表8.3米深的褐煤层顶板(灰色泥质粉砂岩)中。  相似文献   

16.
1990年3月上旬,会昌县水泥厂工人在开采石灰石时,发现一处石灰岩裂隙堆积,堆积物中含有种类丰富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我馆闻讯后,先后两次组织专业人员前往调查,并采集了一批古脊椎动物化石。 动物化石出土地点位于江西省会昌县小密乡小密村六工排万石坑,现为会昌县水泥厂的采石工地,地理坐标为115°43'E,25°54'N。动物化石出自一个低山丘陵的朝南向阳山坡的裂隙中,裂隙堆积物以棕红色砂质粘土为主,含少量石英和云母成分。  相似文献   

17.
1973年和1974年冬,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广西石油普查勘探队组成的考察队,两次到百色和永乐盆地作地层古生物考察,除对两个盆地的早第三纪地层进行了较详细的划分外,还采集了一批脊椎动物化石。这些化石将按门类分别发表,这篇报告是爪蹄兽类材料的记述。我国已知的爪蹄兽类共有2科8属12种。在南方发现的共4属5种;其中3属、4种是早第三纪的。过去南方发现的三个始新世的种,均产于云南路南,永乐盆地发现的裂  相似文献   

18.
宋磊 《化石》2001,10(1):27-28
山东莱阳是世界发现恐龙化石最早而又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早在1923年,著名地质学家谭锡畴就曾在莱阳的将军顶一带发现比较完整的谭氏龙,以后王恒升、周明镇、杨钟健等在这里采集过化石,其研究结果已在著名刊物上发表。尤其是1957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在莱阳市吕格庄镇金岗口村西北沟挖掘出举世闻名的“青岛棘鼻恐龙”化石以后,对莱阳恐龙的研究达到了高峰,丰富多彩的化石,使专家学者兴奋不已,被誉为“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之父”的杨钟健先生在仅仅对莱阳蛋化石进行研究之后,便向世人宣称“莱阳可以说到目前为止,是全世界蛋化石最丰富的一个区域(古生物学报1954年12月第三卷第四期)。  相似文献   

19.
李官桥盆地“红层”生物地层学的研究开始于二十年代(李捷、朱森,1930)。随着古脊椎动物等化石的发掘,地层的划分对比臻于完善。我国非海相早第三纪介形类是其中较丰富的化石之一,因此,对已知地层中建立对比标准有一定意义。本文共描述介形类7属11种,并着重对保存丰富、完美的Cypris henanensis的个体发育进行阐述,为它们的生长发育、正确鉴别及古生态的探讨提供新资料。  相似文献   

20.
秦嗣华 《化石》2001,(2):19-19
近日 ,在山东省日照市黄海岸边沙滩上发现了一块古动物化石。经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鉴定为古脊椎动物大象的下牙化石。属真象类 ,是古菱齿象。化石呈灰褐色 ,重5公斤 ,石化保存程度好 ,牙齿上还有水中浮游动物遗体化石。在黄海岸边发现古大象化石还是第一次 ,它的发现为人们对古脊椎动物的认识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同时对研究我国更新世中、晚期古脊椎动物群分布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是一枚不完整的象牙 ,嚼面下陷 ,表明它是一枚下牙 ,它齿冠高 ,齿脊频率可能齿4,白垩质丰富 ,是属真象类中的古菱齿象 ,也可能是南方象 ,这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