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红尾伯劳的繁殖习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红尾伯劳(Lanius cristatus lucionensis Linne)是农林益鸟,其繁殖分布区限在我国东部和中部以及朝鲜。有关它的繁殖生物学资料,除钱燕文、郑作新(1960)做过报导外,至今甚少。 本工作是1961—1964年在北京温泉、香山、金山和颐和园内进行的,参考了潭拓寺、上方山、雾灵山和八达岭林场的野外纪录。共观察了164窝,分析了43窝的巢材及其内容物,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
北红尾鸲的繁殖习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1-1993年3-7月,在山西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机关大院,对北红尾鸲的繁殖习性进行了研究,已知该鸟的繁殖周期为76-81d,窝卵数2-8枚,孵化率93.04%,雏鸟成活率90.16%,生产力18.63。  相似文献   

3.
红隼的繁殖习性及领域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红隼是森林益鸟。本文着重记述了其分布和数量、活动规律、繁殖习性、雏鸟生长等,并对繁殖期的领域选择作了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红尾水鸲繁殖习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荣君  刘桂湘 《四川动物》1997,16(1):44-45,43
红尾水鸲(Rhyacornisfuliginosus)在陕南为留鸟,分布广,数量多,为该区低山灌丛及河溪留鸟中的主要种。有关其繁殖习性还没有研究报道。作者于1991-1993年的2-8月在陕西省宁陕县蒲河区(海拔760对红尾水鹏的繁殖习性做了系统的观察研究,并于1994-1995年2-8月对本县江口  相似文献   

5.
生活在徂徕山林场的北红尾鸲(Phoenicurus auroreus),筑巢前雄鸟寻选巢址,雄、雌鸟共同筑巢,筑巢材料多种,多是雌鸟衔运。每年筑巢二次,均于墙洞内,并对巢区有依恋性。巢筑完后开始产卵,每窝4—5枚。第一窝产于4—5月上旬、第二窝为6月,1986年6月见一窝产1卵而弃巢。雌鸟孵卵,孵卵期12天。雏鸟由雄、雌亲鸟共同饲育,每雏每次喂一至多种和多只昆虫。每日喂雏有三次高蜂,5—7时是一日中喂雏活动最频时刻。11天163小时喂雏1317次,雄鸟喂雏715次、雌鸟602次。12日龄喂雏192次为最多一天。12、13日龄,雌鸟每日喂雏次数多于雄鸟。  相似文献   

6.
红螯螯虾繁殖习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红螯螯虾的繁殖习性进行了较为详细地描述。性成熟的雌虾通常经过生殖蜕皮后交配、产卵,受精卵粘附于腹肢的刚毛上;在水温28℃左右的条件下,幼体孵出的约需39天,性成熟雌虾能多次产卵。  相似文献   

7.
周方林 《四川动物》1996,15(2):77-77
蓝额红尾鸲的繁殖习性周方林四川松潘县林业局6233001994年4月至6月在四川省松潘县双河乡对蓝额红尾鸲(Phoe—一加mofb)的繁殖生态作了两个月的野外考察,现将所得资料报道如下。l求偶及配对蓝额红尾鸣4月I6日至4月ZI日开始发情。此时寒意尚...  相似文献   

8.
乌鳢的生殖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汉兴 《动物学杂志》1991,26(6):49-50,55
乌鳢(Ophiocepnaius argus)地方俗名为“乌鱼”、“黑鱼”,属鱼纲、鳢形目、鳢科。分布于我国及朝鲜、苏联,1923年后引种移入日本等地。我国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南及西南等地区。乌鳢是一种经济鱼类,在日本早已把它作为养殖对象,而我国在人工养殖乌鳢方面还不很普遍。乌鳢肉味细嫩鲜美,可供食用,也可作药用。它生长迅速,繁殖率高,对环境的适应性也较强,因此乌鳢的人工养殖已越来越受到重视。 我对乌鳢生殖习性的观察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江苏武进县夏溪镇附近农村进行的。观察到的产卵场,塘深约1米左右,水面宽  相似文献   

9.
乌龟的生殖习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雌雄鉴别 乌龟一般雄性个体小,体重不超过300克,甲壳光滑,背甲隆起较高,体稍狭长,似半圆筒式,成熟的雄龟甲壳呈棕黑色,褐色或黑色。雌体则要比雄体大一倍左右,最大的达1,000克,甲壳扁平呈棕色,棕黄色。  相似文献   

10.
蓝额红尾鸲(Phoenicurus frontalis)在祁连山栖于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林内,数量稀少,1984年在本地区野外工作期间,对一对鸟的某些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有关资料整理如下,供参考。 巢和卵 6月22日于云杉林内2,750米高  相似文献   

11.
北红尾鸲Phoenicurus auroreus在梁平县林场海拔500至900米的林区全年可见,数量较多。1989年,进行了5个巢的繁殖情况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北红尾鸲冬季一般单只活动。鸣声“zhe—,zhe—”,“da—,da”。鸣时尾上下摆动。在3月下旬至7月中旬繁殖季节,雄鸟站在树顶上鸣叫,鸣声婉啭动听,清晨鸣叫较早,故别称报晨鸟。营巢由雌雄鸟共同营巢。在自然条件下,巢呈浅杯状(A号巢)。A号巢在林场一职工屋角的一堆木料上,距地面高2米。营巢材料有苔藓、松叶、草根、头发和鸡毛。巢大小(单位:cm,下同)外径12×12,内径5.5×6,高12,深4。已连续几年在此…  相似文献   

12.
红胁蓝尾鸲(Tarsiger cyanuras cyanurus)是森林益鸟。本亚种在我国仅在东北区和蒙新区东部繁殖。我们于1963—1965年和1979年  相似文献   

13.
红隼和黄爪隼繁殖分布区重叠,二者的外部特征十分相似,但行为却很不相同,包括是否远途迁徙、繁殖过程、食物与食性等。2006年56月和20106月和20102011年春夏及2012年52011年春夏及2012年57月,采用焦点观察法和路线调查法,对新疆北部几个繁殖区的黄爪隼和红隼的活动规律、栖息地选择、相互距离、繁殖习性、食物组成展开调查。虽然它们的生活环境比较接近,两者巢间距最近约30 m,但取食生态位却是不同的,红隼更喜欢捕捉沙鼠、小鸟、麻蜥或沙蜥等脊椎动物(占84.8%),而黄爪隼则以采食直翅目昆虫、蜈蚣等无脊椎动物为主(占95.3%)。二者每小时捕食育雏频次也显著不同。在中国,黄爪隼可能是一个"入侵"的或"东扩"物种,此消彼长,漂泊成性,营巢地不固定,近10年种群数量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云雀的繁殖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雀(Alauda arvensis kiborti)是分布很广、数量较多的一种鸟。它生活在开阔的草地、田间水边。鸣声婉转嘹亮,常在空中载飞载歌,故名云雀,又称之为百灵鸟。从1959年开始,我们在海拉尔市附近地区的哈克、东海拉尔等地对云雀的繁殖习性进行观察,1964年以来又在海拉尔市南部10公里的熟荒地进行系统地观察。这片地是开垦过但又是休閒的田地,地面凹凸不平。生长的植物有寥、黄蓍、点地梅、繁蒌、藜、万年篙、鹤虱等。附近农田多种植马铃薯和蔬菜。  相似文献   

15.
红腹角雉的繁殖习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分别于1984年和1985年的3—6月,在四川省北川县境内,海拔1,600—2,400米之间红腹角雉数量较多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进行了野外观察。该地主要树种为包石栎、珙现(王同)、水青树、漆树等。 雄鸟四月初开始占区鸣叫,早晚各一次。雌鸟不鸣叫。夜晚栖于树上,单独牺息。白天在树林、灌丛间觅食、休息。  相似文献   

16.
17.
高本刚 《蛇志》1992,4(2):48-49
蛇类雌雄异体,外表上无明显区别。一般雄性尾基部略膨大,尾较雌性略长(尾下鳞略多些).蛇是体内受精的动物,交配期一般在春末夏初出蛰后进行,秋冬之交也常有交配现象。各种蛇类的生殖季节不尽相同,如眼镜蛇的交配期一般是在4~6月;银环蛇多在8~10月;尖吻蝮(五步蛇)在10~11月;蝮蛇在5~9月等。雄蛇有一对交接器,在肛孔两侧,由内向外翻出。每次交配,只使用一侧的交接器。交接器平时藏在雄蛇尾基都内,在交接时伸出来。交接器上有倒钩和棘状突起,如翠青蛇的雄性交接器前端膨大,每个棘上生有若干棘突(见图1、图2).雌蛇到了性器官发育成熟时,游到外面的草丛中,不断地将性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出来。雄蛇接到求偶信号后,会立即顺着雌性激素的气味爬来,伏在雌蛇身上。当雄蛇交接器触到雌蛇泄殖腔时,  相似文献   

18.
蓝矶鸫(Monticolasolitarius)俗称“黑窝儿”,为青岛市林区常见的夏候鸟,主要以昆虫为食,是重要的农林益鸟。因其羽毛艳丽,鸣叫婉转动听,有时被人们笼养,也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笔者于1996—1998年在青岛市崂山区的浮山,对它的繁殖习性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如下。1 繁殖区的自然环境繁殖区的地形较复杂,为多岩山地,山势较陡峭,海拔400—500m。周边有不规则的针叶树和阔叶树生长,阳坡和半阳坡。主要树种有黑松(Pinusthunbergii)、刺槐(Robiniapseudoaca…  相似文献   

19.
鸬鹚的繁殖习性及人工饲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鸬鹚(Phalacrocorax)为鹈形目(Pelecaniformes)、鸬鹚科(Phalacrocoracidae)、鸬鹚属(Phalacrocorax)的鸟类,是世界各地极为常见的大型水禽,除南北极外各地均有分布。鸬鹚在世界有30种,我国有5种,为普通鸬鹚(P.carbo)、斑头鸬鹚(P.filamentosus)、黑颈鸬鹚(P.niger)、红脸鸬鹚(P.urile)和海鸬鹚(P.pelagicus)。鸬鹚在我国遍及全国,但以东南沿海各省为多,我国常见的为普通鸿虬因为它生来喜欢吃鱼,所以人们称它“鱼老鸦”。鸬鹚的全身几乎都是黑色并带有金属光泽,只有两顿和喉部是白色,但繁殖期的亲鸟,头…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