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蛇志》2010,(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2型糖尿病(DM)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对116例AMI合并DM与112例非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临床表现、合并症、病死率和住院后血糖、心肌酶谱水平变化。结果 AMI合并DM无痛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住院病死率显著高于非DM组(均P0.05);合并DM组空腹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较非DM组明显升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较非DM组明显降低(P0.01);合并DM组心肌酶谱水平较非DM组明显升高(P0.001)。结论 AMI合并DM的症状不典型,无痛性梗死多,并发症及病死率高,预后差。提高AMI合并DM特点的认识,及早控制血糖,防治并发症,是降低AMI合并DM患者病死率和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特殊鹿角型或多发肾结石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37例采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手术方式治疗的特殊鹿角形或多发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7例患者中,孤立肾9例、马蹄肾7例、海绵肾和多囊肾7例、儿童患者14例。成人结石直径(3.2±0.3)cm,儿童结石直径(2.2±0.2)cm。37例患者均一期单通道情况下顺利完成手术,单次手术成功率100%,结石清除率91.2%(34/37),平均手术时间(94±21.6)min,平均出血量(62±12.3)mL,术后1月复查B超提示肾脏积水减轻,肾脏功能血肌酐较术前降低,术后一月复查KUB提示3例肾脏下盏少量残留结石,4例患者出现术后低热症状。结论:采用PCNL治疗特殊鹿角形或多发肾结石的安全性好、结石清除率高、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膀胱尿路上皮肿瘤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2月于我院泌尿外科手术治疗且经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膀胱尿路上皮肿瘤的患者资料,合并2型糖尿病的膀胱肿瘤患者59例设为糖尿病组(T2DM组),根据性别和年龄按照1:2的比例匹配同时期未合并2型糖尿病的膀胱肿瘤118例患者为非糖尿病组(NT2DM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病理特点。结果:T2DM组的高血压患者比例和血肌酐值高于NT2DM组(P<0.05),而在教育程度、吸烟、饮酒、BMI、前列腺增生、泌尿系感染、血常规、肝功、尿常规、肿瘤大小、数量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T2DM组和NT2DM组在膀胱尿路上皮肿瘤良恶性分类、肿瘤数量、肿瘤大小的构成比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然而,对膀胱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亚组分析显示,T2DM亚组中肌层浸润性癌的比例和高级别癌的比例明显高于NT2DM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可能使膀胱癌的病理分级和分期更高,导致患者预后更差,临床上应更加关注膀胱恶性肿瘤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诊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具有降解草酸能力的菌株DM8320进行初步安全性评价并观察其发酵乳对肾结石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 通过检测DM8320的质粒,细菌易位试验以及急性毒性试验对DM8320进行初步安全性评价.构建大鼠肾结石模型的同时灌胃目的菌株的牛奶发酵乳,实验第29天,收集24 h尿液并检测尿液中钙离子、草酸的含量.取大鼠左肾制作石蜡切片,观察各个实验组结石发生情况.结果 菌株DM8320中不含质粒,未发生细菌易位现象,不具有毒性.DM8320发酵乳可降低肾结石模型大鼠尿中的草酸和钙离子含量.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石蜡切片,结石组中结石含量最多,低剂量组次之,高剂量组肾结石结晶含量较少.结论 菌株DM8320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其发酵乳对Wistar大鼠肾结石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西安地区汉族人DGAT1基因K378N多态性及其与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荧光偏振-模板依赖的染料掺入反应法(TOI-FP)对T2DM患者(T2DM组)76例、T2DM患者家系中非DM一级亲属(NDR组)59例的DGAT1基因K378N多态性进行检测,同时测定相关临床和生化指标,并与45名正常人(NC组)相比较.结果:DGAT1 K378等位基因频率在T2DM组和NDR组依次为87.5%和83.9%,而NC组为54.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NDR组和NC组不同基因型DGAT1受栓者血浆甘油三酯(TG)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DGAT1基因K378N多态性与西安地区人群T2DM的发病相关.该多态性与患者血浆TG水平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以提高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120例肝源性糖尿病(HD)患者,其中46例行OGTT试验,检测了血糖、胰岛素、C肽、胰岛素敏感指数(ISI),HOMA-IR及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FPG/FINS)评估胰岛素抵抗,并与5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1例(17.5%)HD患者有三多一少糖尿病典型症状.OGTT结果显示HD组空腹血糖低于T2DM组(P<0.05);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显示T2DM组和HD组胰岛素分泌呈高峰延迟型,HD患者各时段胰岛素及C肽水平高于T2DM患者(P<0.05,P<0.01).HD组的FPG/FINS及HOMA-IR低于HD组,ISI高于H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血糖大部分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9例病例均死于肝病并发症.结论:胰岛素抵抗可能是肝源性糖尿病重要的发病机制.肝源性糖尿病以餐后高血糖为特征,临床症状不典型,短期不良预后主要与原发慢性肝病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227例(DM组)和同期不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229例(NDM组)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血脂、血糖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探讨血糖水平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结果:DM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高于NDM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低于NDM组(P<0.05);DM组患者三支血管病变、弥漫性病变以及狭窄程度大于75%的血管的病例数百分率显著高于NDM组(P<0.05);在DM患者中,血糖水平控制理想组(A组)的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大于75%以及发生弥漫性病变的病例数百分率均显著低于血糖控制较差组(B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多表现为弥漫和多支病变,狭窄程度严重;血糖和血脂水平异常是其冠脉病变的危险因素;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于正常范围可改善其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并减小其病变范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波动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T2DM患者进行眼底照相或眼底荧光造影,根据DR程度分为糖尿病背景期视网膜病变(BDR)组、糖尿病增殖期视网膜病变(PDR)组、无视网膜病变(NDR)组,记录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病程、测量血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空腹C-肽、餐后2hC-肽、血脂指标.选取三组中上述基线指标具有可比性的病例共106例(BDR组38例,PDR组35例,NDR组33例)纳入观察.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连续监测患者血糖72 h.结果:各组间平均血糖水平(MBG)、血糖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及血糖波动最大幅度(LAGE)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MBG、SDBG、MAGE及LAGE呈正相关(P<0.05).校正MBG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SDBG、MAGE及LAGE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97、0.396、0.284(P<0.01).结论:血糖波动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生发展有关,应尽早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泌尿系结石形成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根据是否合并泌尿系结石,将106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2型糖尿病与泌尿系结石的相关关系。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 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尿p H值、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尿酸(SUA)、24小时尿酸(TUA)水平比较差异具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尿酸、尿p H值和HOMA-IR为2型糖尿病患者泌尿系结石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尿酸排泄、胰岛素抵抗、肥胖或超重等因素促进了泌尿系结石的形成,其中血尿酸、尿p H值、HOMA-IR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泌尿系结石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RANTES与下肢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1)T2DM 61例,根据是否合并下肢大血管病变,分为非下肢大血管病变组(30例)和下肢大血管病变组(31例),与正常对照组20例比较,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RANTES,比较三组间血清RANTES水平的差异.(2)测定各组TG、TC、LDL、Hd1-ch、、FPG、HbA1c、FIB等水平,分析其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结果:(1)2型糖尿病组血清RANTES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下肢大血管病变组血清RANTES水平明显高于非下肢大血管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2)以T2DM组为整体,有无下肢大血管病变为因变量Y(有=1,无=0),以RANTES等其它危险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stic回归分析,SBP、病程和RANTES入回归方程.结论:RANTES可能是T2DM下肢大血管病变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