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山松籽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分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华山松籽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亚油酸。采用尿素包合法对华山松籽油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进行分离。一次尿素包合后气相色谱(GC)分析华山松籽油亚油酸从63%增加到93%,油酸由26%减少到6%,不饱和脂肪总量提高到99.9%。尿素包合法能有效地分离华山松籽油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其较理想的包合条件为:乙醇作溶剂,脂肪酸、尿素的比为1;1.5,包合温度为5℃。  相似文献   

2.
华山新麦草自然居群的遗传结构和种内遗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华山新麦草为我国特有种,公分布在陕西华山,应用5种酶系统共13个基因位点对采自华山13个亚居群的华山新麦草进行等位酶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多态性位点的比例(P)为69%,个位点等位基因的平均数(A)为1.8,平均每个位点的预期杂合性(He)为0.344,Simpson指数为0.998,证明华山新麦草居群内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和克隆多样性,固定指数(F)显示有意义的负值(-0.252),预期的随机交配相比较,居群内有过多的杂合体,这可能与华山新麦草的交酸系统和繁育方式有关,平均的遗传距离为0.046(变化范围:0-0.139),大约有91%的遗传变异存在于亚居群内,应用间接法测得华山新麦草自然居群间的基因流(Nm)为2.77,明显你于一般风媒传粉植物(5.24),暗示华山新麦草自然居群的基因流水平似乎正处于一种临界状太,有进一步分化的潜能,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棉花胡卢巴间作防蚜效果显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新的防蚜途径,义县农业科学研究所从1977年开始在可防蚜的植物中筛选出绿肥胡卢巴(Trigonella foenum-graecum L.)作为试验材料。1979年在所内设两个处理区,面积各为1亩,棉花和胡卢巴2:1间作(以下简称间作区),减虫率为对照区的80.8%;1980年在开州六队、六台一队进行试验,面积各为2亩,结果减虫率间作区为对照区的66.3%;1981年又在开州六队、六台大队和宋家屯大队进行重复试验面积各为2.5亩,结果减虫率分别为对照区的77.6%、86.9%和11.5%。通过3年试验表明:棉花胡卢巴间作可以抑制棉蚜,利于棉花生长发育。主要是由于棉蚜忌避香豆素的气味,因而减  相似文献   

4.
秦岭山地华山松林群落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以秦岭南坡华山松群落为对象,分析了其群落特征,结果表明,华山松群落共容纳种子植物166种,分属51科111属,区系组成丰富;在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上,属的分布类型以温带性质居多,共65个,占总属数的66.7%,表明了群落植物区系组成的温带亲缘;在群落外貌特征上,华山松群落高位芽植物最多,占75.9%,叶级以中型叶为主,共96种,占57.8%,叶型以单叶为主,共139种,占83.7%;群落可分为乔、灌、草3个层次,亦有层间植物伴生;随年龄增长,群落中华山松种群空间结构呈集群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变化,聚块指标变化不大,其聚块面积在100m^2左右波动;种群格局强度随年龄阶段变化缓慢,处于较弱的生境异质性变化状态中;尽管缺失某些年龄阶段的幼数、幼苗现象存在,华山松林作为一个稳定群落在该区域仍占有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华山松大小蠹和伴生蓝变真菌引起秦岭华山松枯萎的机制,选择秦岭北坡沣峪林场境35年树龄的健康华山松Pinus armandi为研究对象,对接种华山松大小蠹Dendroctonus armandi及与其伴生的蓝变真菌Ceratocystis polonica引起的寄主树木木质部形态变化进行了解剖观察。结果表明:接种致病性蓝变真菌C. polonica 1周后的4株华山松 的木质部组织内,蓝变区域显著增加,4~6周后蓝变区域不再增加; 而在接种无菌琼脂的2株对照华山松的木质部组织内,没有检测到蓝变区域。研究结果提示蓝变真菌C. polonica是致死秦岭华山松的重要病原菌,该伴生菌随华山松大小蠹入侵健康寄主华山松木质部组织,在木质部定居并分解木质部,堵塞树脂道,致使寄主华山松树脂代谢和水分代谢紊乱。该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华山松大小蠹长期以来被认为是致死华山松的毁灭性小蠹虫,但是其共生蓝变真菌C. polonica对成熟华山松的致害作用不应该被忽视。  相似文献   

6.
一、几个情况:随着农业合作化和双季稻栽培的发展,绿肥的种植面积已逐渐跟着需要而扩大起来了。湖南省醴陵县黄谷乡是一个间作双季稻区,全乡7,132亩水田,栽培紫云英绿肥约占面积50%。如第一农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度种植绿肥面积为220亩,估总耕地面积54.5%;第二农业生产合作社种植124亩,占总耕地面积52.6%。 1954年冬天,这两个社响应政府治螟号召,  相似文献   

7.
中国主要五针松群落学特征及其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吴刚  冯宗炜 《生态学报》1995,15(3):260-267
本文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系统地分析了中国五针松的分布.群落学特征,按不同分布区、不同群落类型探讨了中国五针松的群落生物量和年净生产量及在群落的不同层次上的分布.比较分析了不同分布区五针松的年干物质累积速度(NP/B).结果表明:115─135a生的阔叶红松林群落生物量在97.09─120.51t/hm ̄2之间,年净生产量在8.698─10.34t/hm ̄2.a之间,年净生产量长白山山脉沙松、鹅耳枥红松林>小兴安岭南坡枫桦、水曲柳红松林>小兴安岭北坡云杉、冷杉红松林;30─36a生的华山松林群落生物量在78.75─94.73t/hm ̄2之间,年净生产量在4.993─5.537t/hm ̄2.a之间,年净生产量贵州山地常绿阔叶华山松林>秦岭中山地阔叶华山松林>甘肃小陇山针阔叶华山松林.NP/B值:长白山山脉的阔叶红松林>小兴安岭山脉的阔叶红松林;秦岭中山地阔叶华山松林>甘肃小陇山针阔华山松林>贵州中山地常绿阔叶华山松林.  相似文献   

8.
在甘肃中南部设置12个样区,对该地区原尾虫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原尾虫11种,隶属于2目6科7属。其中包括1个甘肃新记录属、4个甘肃新记录种和1个未定名种。古蚖科Eosentomidae、檗蚖科Berberentulidae为优势类群。华山蚖Huashanentulus huashanensis为广布种;檗蚖科Berberentulidae有2属3种;古蚖科Eosentomidae有3属7种,占甘肃原尾虫总数的44%;始蚖科Protentomidae有1属1种;夕蚖科Hesperentomidae有1属2种;日本蚖科Nipponentomidae有1种,中华雅娃蚖Yavanna sinensis是甘肃的新记录种;蚖科Hesperentomidae有1属2种,包括1个华山蚖属未定名种Huashanentulus sp.,只分布在临夏太子山自然保护区。对甘肃原尾虫区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古北界种类占总数的20%,东洋界物种占53.3%,广布种类占总数的26.7%。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国家一级濒危植物华山新麦草为试验材料,以园土为对照,设计了3个基质配方(园土:细沙=1:1;园土:草炭=1:2;园土:草炭:珍珠岩=1:2:1),通过测定不同处理下华山新麦草幼苗的各项指标,研究不同基质配方对其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复配基质的育苗效果要优于单一基质;3个复配基质中,配方3 (园土:草炭:珍珠岩=1:2:1)处理下,华山新麦草的发芽率、苗期各形态指标及生理指标表现较优,可作为华山新麦草的育苗基质配方;配方3处理能够显著促进华山新麦草幼苗的根系发育,显著提高其根系活力,进而显著增加了华山新麦草幼苗叶片中的氮素含量及叶绿素含量,最终使得华山新麦草幼苗生物量的积累表现更优。本研究结果可为濒危植物华山新麦草的迁地保护提供一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通过GC—MS分析,发现健康的与遭受华山松木蠹象Pissodes punctatus Langor et Zhang危害的华山松Pinusarmandii Franch树干以及华山松枝梢释放的挥发性单萜烯在含量上存在较大差别;利用Y-型双向选择嗅觉仪进行的室内趋向反应实验发现,处于补充营养期和交尾产卵期的华山松木蠹象对单萜烯表现出不同的趋向反应。在华山松枝梢挥发物中含量较高的(-)-β-蒎烯、月桂烯和柠檬烯引起补充营养期华山松木蠹象较大的趋向反应;在华山松树干韧皮部挥发物中含量较高的3-(+)-蒈烯则引起交尾产卵期的华山松木蠹象较大的趋向反应。根据试验结果,对华山松和华山松木蠹象互作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利用年轮生态学方法和生物量经验方程,在宁夏六盘山研究了华山松天然林及华北落叶松和油松人工林等3种针叶林的年初级净生产力(NPP)及其与气象因子间的关系。研究表明:3种针叶林生物量的年际变化均符合逻辑斯蒂方程,林分的现存生物量(t/hm2)为华北落叶松林最大(141.96),华山松林(130.99)次之,油松林最小(123.29)。3种针叶林NPP存在显著的年际差异和种间差异,林分的NPP(t.hm-.2a-1)为华北落叶松林(6.72)>油松林(5.76)>华山松林(2.66);NPP年际变化在华山松林呈现"快速增加-缓慢增加-缓慢减小"的趋势,而华北落叶松林和油松林为快速上升的趋势。3种针叶林的NPP随年降水量的变化行为不同,华山松林极轻微地增大,华北落叶松林和油松林均是先增加后降低;然而在极端干旱年份或极端湿润年份,3种针叶林的NPP都趋向于相同的较低值,其原因可能分别是水分胁迫和低温胁迫。气象因子对林分NPP的影响具明显的"滞后效应"和种间差异。华山松林NPP与上年11月和当年9、11月的降水量显著负相关;油松林NPP与上年9月及当年4月的降水量显著相关;上年和当年9月的降水量均与华北落叶松林NPP显著正相关。上年6月的温度和当年3与6月的月均温及月均最高温能显著影响3种针叶林的NPP,但存在种间差异,其中华山松林NPP与当年与上年生长季各月的温度均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而油松林和华北落叶松林则多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秦岭华山松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通过对秦岭华山松林的野外调查,分析研究了该群落的特征和性质。结果表明:秦岭林区华山松群落主要分布于海拔1100~2100m的中山地带;华山松群落内物种相当丰富,共有81科174属346种;落叶阔叶乔木与落叶阔叶灌木在群落中占很大的比例;群落中草质叶型的植物260种,占80.5%,表明群落的落叶性;华山松群落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大多数比较常见的属都属于北温带分布,表明群落植物区系组成的温带性质。  相似文献   

13.
地处湖北省广水市东北约10公里的中华山脚下,宝林寺(现为宝林中学所在地)有一棵栽于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银杏树,它高约6.8米,主干直径约1.85米,冠幅面积约一亩,许多粗根凸在地面。随着历史的变迁,宝林寺于1958年不存在了。进入80年代,烧香拜佛风气盛行起来,当地虔诚的百姓,把这株古银杏树当成宝林寺中神像的替身。愚昧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不同龄林华山松NSC及其组分随季节变化在各器官的分配,对于揭示不同龄林华山松的碳分配机制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幼、中龄林华山松为研究对象,通过周期性采样,测定不同龄林华山松不同器官NSC及其组分含量,以探究其年内季节动态变化。【结论】结果表明:(1)不同龄林华山松植株NSC及其组分在各器官间的分配规律基本一致,表现为淀粉含量根>叶>枝>茎,茎中淀粉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器官,可溶性糖和NSC在叶、根、枝中含量差异不明显;茎中糖淀比显著低于其他器官。(2)在整个生长季内,华山松NSC及其组分主要受季节影响,季节×器官间交互作用对它们的影响次之,林龄对它们的影响最小。(3)在不同龄林中各器官NSC及其组分之间的相关性基本一致,除幼龄林糖淀比与淀粉、NSC,中龄林糖淀比与淀粉为负相关外,其余指标之间为正相关。【结果】综上所述,华山松各器官NSC及其组分含量存在明显的季节波动,当环境变化时不同器官间的碳供需协同变化,有利于华山松生长,并增强其应对极端环境的抵抗力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华山松籽油的制取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华山松籽有机溶剂萃取出油率为41%。油的相对密度(25℃)0.9243、折光率(25℃)1.4770、皂化值153.4、酸值0.24、碘值142.1,过氧化值9.9。油的主要脂肪酸有:亚油酸(44.60%)、油酸(22.42%)、亚麻油酸(19.14%)、异油酸(4.68%)、棕榈酸(4.62%)、硬脂酸(1.87%)、花生酸(2.02%)和其他酸(2.61%)。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占90.9%)。与药用沙棘籽油进行了性质和脂肪酸组成比较,初步证明其质量指标优于沙棘油,脂肪酸组成与沙棘油相似。推断华山松籽油可作为医疗保健、食品工业等油源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杨凤萍  胡兆永  侯琳  蔡靖  崔翠  张硕新 《生态学报》2014,34(22):6489-6500
以秦岭火地塘林区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和华山松(Pinus armandi)林为研究对象,以其生物量及树高-胸径模型为基础,运用树木年轮宽度方法推算出1973年至2011年生物量和生产力年际动态,并通过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探讨了油松和华山松林乔木层净生产力与温度、降水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该林区油松林和华山松林乔木层生物量39a间增长迅速,分别从1973年的15.32 t/hm2和7.53 t/hm2增长到2011年的175.97 t/hm2和130.98 t/hm2,平均年净生产力分别为4.18 t hm-2a-1和3.20 t hm-2a-1,油松林乔木层生物量和生产力均高于华山松林;气候分析表明年净生产力与降水关系不明显,与温度关系较为密切,随气温升高呈波动上升趋势:单月气候因子中上年7月温度、当年7月温度与油松林乔木层净生产力显著正相关,上年7月温度与华山松林乔木层净生产力显著正相关;油松林乔木层净生产力动态变化主要受1—7月平均温度影响,华山松林主要受5—7月平均温度影响;油松林生产力与温度因子的相关性高于华山松林。两种林型的生物量和生产力差异是由油松和华山松生物学特性所致。  相似文献   

17.
小麦-华山新麦草抗全蚀病新种质的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小麦-华山新麦草附加系H20和代换系H1的抗病性及分子细胞遗传学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H20和H1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范围分别为42~44和40~42,2n=44和2n=42的细胞频率分别为58.33%和90%;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构型分别为21.55Ⅱ十0.90Ⅰ和20.74Ⅱ十0.52Ⅰ,22Ⅱ和21Ⅱ的细胞频率分别为61.56%和86.18%;与中国春测交,21Ⅱ十1Ⅰ和20Ⅱ十2Ⅰ的细胞频率分别为70.14%和88.59%。用华山新麦草基因组DNA作探针进行原位杂交,结果显示H20和H1中均有2条华山新麦草染色体,他们的染色体构成分别为2n=44=42W 2N和2n=42=40W 2N。对全蚀病菌,H20表现近高度抗病性,H1表现中度抗病性。  相似文献   

18.
以陕西秦岭南坡华山松天然林为对象,采集华山松针叶、凋落物、土壤样品,测定全氮(TN)和全磷(TP)含量,开展华山松林木营养诊断,分析华山松林养分限制格局,研究促进华山松正常生长的施肥种类和施肥量,为林地精准施肥和科学培育华山松大径材提供支持。结果表明:华山松大径材率(胸径DBH>26 cm)为29.0%,具有成长为大径材潜力的华山松个体(18 cm-1,N∶P为10.24(<14的林木生长不受限阈值);N、P回收效率分别为33.8%和48.0%。在0~10 cm土层,土壤与华山松针叶的N、P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凋落物与土壤的N、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N储量与华山松针叶N∶P呈显著二次函数关系。华山松正常生长受土壤N限制,在林地补充0.42 t N·hm-2可解除华山松生长限制。为快速培育大径材,宜向林地内具有成长为大径材潜力的个体施0.16 t N·hm-2,按单位面积内林木个体生物量比例进行单株氮素分配。  相似文献   

19.
2007年11月,在海南岛脊椎动物调查过程中,于南部陵水黎族自治县一处电线杆内捕到1只雄性蝙蝠标本,通过形态特征和线粒体DNA ND1基因序列鉴定,确认为蝙蝠科(Vespertilionidae)山蝠属(Nyctalus)的中华山蝠(N. plancyi),该属、该种均为海南省翼手目新纪录。其主频为33-34 kHz,脉冲持续1.3-1.9 ms;栖息于电线杆内;与四川中华山蝠DQ435074的ND1一致度达到99%。  相似文献   

20.
模拟华山新麦草野生土壤生境特点,分别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钙(CaCl2)以及二者混合液3种方式浸种,研究PEG-6000和Ca2+浸种对华山新麦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处理下华山新麦草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无显著变化;但PEG-6000浸种后,华山新麦草幼苗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蛋白酶、SOD和POD活性增强;CaCl2浸种后,华山新麦草幼苗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蛋白酶、SOD和CAT活性增强,淀粉酶活性降低;而PEG-6000和CaCl2混合液浸种后,华山新麦草幼苗可溶性糖含量下降,SOD活性降低,华山新麦草生长受阻.据此推测华山干旱和钙离子含量高的生境特点可能是华山新麦草种群濒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