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者合成了六种不同骨架或功能基的离子交换树脂,测定了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能。研究了它们对经AAS系列新型吸附树脂脱色的猪血粉水解液的脱酸性能,并与制药行业中和工艺中通用的330脱酸树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同样条件下七种树脂的脱酸效果为D3945>D3923>D1534>330≈D1523>D390>D396。本文还讨论了各种条件对脱酸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蛋白质的离子交换层析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人工合成的离子交换树脂来分离纯化各种化学物质已有将近四十年的历史。在生物化学方面也成功地用于氨基酸的分析。生物高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虽然也可以用离子交换树脂来分离,但有以下缺点:(1)交联的树脂孔洞很小,生物高分子不能进入内部,只能在树脂表面吸附,所以吸附容量较小;(2)树脂的离子交换基团排列很密,对蛋白质吸附得太牢,一经吸附上去则很难洗脱下来,必须用剧烈的条件(较高的盐浓度和较大的pH变化),容易引起蛋白质变性;(3)树脂  相似文献   

3.
采用5种不同极性的树脂(AB-8、S-8、NKA-9、D-101和X-5)来评价对苜蓿皂苷的吸附和解吸附作用,其中中等极性的AB-8树脂对苜蓿皂苷具有最大的吸附量,用55%~65%的乙醇溶液能有效地将吸附的皂苷洗脱下来。当苜蓿粗提物量和AB-8树脂量为1∶1时,树脂的吸附量达到饱和。采用AB-8树脂,用90%乙醇洗脱,苜蓿提取物的最大解吸附量为108.4 mg/g干重树脂。通过大孔树脂吸附和解吸附,将90%乙醇洗脱液浓缩,皂苷含量(53%)是苜蓿粗提物含量(5.68%)的9倍。结果表明,AB-8大孔吸附树脂可用于苜蓿皂苷的大规模制备。  相似文献   

4.
主要研究了N-乙酰神经氨酸(Neu5Ac)在AD-1离子交换树脂上的吸附行为。通过静态摇瓶的方法,利用Langmuir模型对热力学平衡数据进行拟合,测得树脂的最大Neu5Ac吸附量为0.39 g/g,且不受温度影响。依次用大孔扩散模型、大孔微孔扩散模型对不同Neu5Ac初始质量浓度的动力学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在较低浓度和较高浓度下,Neu5Ac在AD-1树脂上的离子交换过程的限速步骤依次为大孔扩散和大孔微孔扩散,其中大孔扩散系数Dp为1.453×10-8m2/min,微孔扩散系数Dc为9.153×10-15m2/min。最后利用大孔微孔扩散模型研究了树脂颗粒度大小对Neu5Ac在AD-1树脂上的离子交换动力学的影响,发现选取较小颗粒度的树脂有利于提高离子交换速率,且模型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从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AD-1树脂对Neu5Ac有较大的吸附容量和较快的吸附速率。  相似文献   

5.
上海华震科技贸易公司是专门从事离子交换与吸附树脂以及精细化工产品研制、开发生产的企业.现已被评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并拥有与生物反应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组建的生物分离工程研究室,多项产品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和新产品奖.以下着重介绍具有本公司特色的离子交换树脂:  相似文献   

6.
上海华震科技贸易公司是专门从事离子交换与吸附树脂以及精细化工产品研制、开发生产的企业.现已被评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并拥有与生物反应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组建的生物分离工程研究室,多项产品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和新产品奖.以下着重介绍具有本公司特色的离子交换树脂:  相似文献   

7.
<正> 三分析用树脂交联度离子交换剂选择性吸附氨基酸是获得离子交换色谱最佳化的最重要因素。方法创始人Moore和Stein业己指出了选择适当交换剂及其颗粒可以提高色谱柱柱效力。在当时(1950年)世界离子交换剂市场上出现  相似文献   

8.
传统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分离中草药有效成分通常需要高浓度的有机溶剂作为洗脱剂,在大规模生产中具有安全隐患和对环境的污染。本文以异黄酮为目标产物,考察了8种不同骨架、不同孔径的树脂对异黄酮的吸附分离性能,其中包括本实验室自制的孔径为1000nm的超大孔树脂。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大孔树脂吸附层析法相比,超大孔树脂吸附层析不仅工艺简单、快速而且大幅度降低了有机溶剂的使用量。洗脱时,乙醇浓度由70%降低到20%。  相似文献   

9.
利用大孔吸附树脂提取蜀葵花色素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利用大孔树脂吸附和分离蜀葵(Althaearosea(L.)Cavan)花红色素,比较了D-072、D-401、D-301-G、D-101、NKA-9、D-290、D-110七种树脂对该色素的静态吸附情况以及不同极性解吸剂对吸附色素的树脂洗脱的效果,从中选择出吸附和解吸效果最佳的树脂以及较适的解吸剂。结果表明:用D-401大孔吸附树脂作吸附剂,色素吸附率达91%;解吸剂用含0.1%HCl的60%酸化乙醇,色素可被充分洗脱下来,解吸效果较好;树脂通过回收再生后可重复利用。大孔吸附树脂法精制蜀葵花色素工艺相对简单,原料、试剂利用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正> 十、分析试剂为借助离子交换树脂成功地进行氨基酸色谱,试剂要特别纯化和对它进行必要的预处理。特别要注意去掉纯试剂中的重金属离子和带颜色的化合物,因为两者都牢固地保留在柱内离子交换树脂上,这不可避免地导致在氨基酸的分离过程中树脂交换容量的损失。对氨基酸离子交换色谱用主要试剂的必  相似文献   

11.
为使香梨果糖进一步纯化,本实验利用离子交换法分离香梨汁中的果酸,筛选最佳脱酸树脂及脱酸条件。通过离子交换树脂筛选、动态吸附试验得出最佳脱酸树脂,通过正交实验得出最佳脱酸条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通过树脂脱酸实验得出,最佳脱酸树脂为LX-200;最佳脱酸条件为香梨汁浓度为11 Brix,流速3.8 mL/min,温度为35℃。香梨果糖经过脱酸后,得到无色无酸的高果糖产品。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不同树脂对L-瓜氨酸的吸附能力,发现D001树脂对L-瓜氨酸的吸附效果最好。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L-瓜氨酸在D001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上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性,考察不同温度、pH和溶液初始浓度对离子交换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L-瓜氨酸在D001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上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其中,Langmuir吸附方程能更好地描述该过程。吸附过程焓变ΔH=-45.01 k J/mol(0),说明该吸附过程放热。树脂对L-瓜氨酸的吸附过程速度控制步骤为颗粒扩散。随着温度升高,树脂的最大平衡吸附量减小;当pH=6时,树脂达到最大吸附量135.5 mg/g;L-瓜氨酸溶液初始质量浓度为8 g/L时,扩散系数达到最大,为8.53×10-3,吸附速率最快。  相似文献   

13.
利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提取地黄中梓醇。以地黄粗提液中梓醇含量为指标,高效液相色谱(HPLC)为含量测定方法,考察九种不同极性大孔吸附树脂对梓醇的吸附和解吸附性能,筛选出最佳树脂D101进行分离实验。结果表明,D101大孔吸附树脂的静态吸附容量为69.2mg/g干树脂,其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采用5%乙醇作为洗脱剂,洗脱液减压浓缩后进行硅胶柱层析分离,氯仿:甲醇(8:2)梯度洗脱得到梓醇单体,纯度达90%以上,梓醇得率为6%。  相似文献   

14.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银杏中种皮总黄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静态吸附、静态解吸及吸附动力学研究,对比分析了AB-8、DM-130、S-8等三种大孔吸附树脂对银杏中种皮提取液中总黄酮的分离纯化效果,并且考察和优化了AB-8和DM-130分离纯化银杏中种皮总黄酮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弱极性树脂AB-8和DM-130的吸附率分别为87.72%和86.29%、解吸率为97.52%和92.20%,是性能良好的总黄酮吸附剂; 二种树脂的静态吸附曲线变化趋势一致,6 h左右达到吸附平衡,最佳吸附条件:吸附液pH=3.0,树脂用量:吸附液=1:20,吸附温度40 ℃,洗脱剂70%乙醇;动态解吸研究显示,7倍和9倍体积洗脱剂可分别将AB-8与DM-130树脂柱吸附的总黄酮基本洗脱.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AB-8大孔树脂纯化可使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达16.3%.  相似文献   

15.
《生物产业技术》2013,(5):62-63
中国离子交换树脂先驱者 天津南开和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开和成)成立于1994年,创建人是被誉为“中国离子交换树脂之父”的何炳林院士。在多年的治学过程中,何炳林院士始终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科研工作与国家的重大需求相结合原则,使南开大学高分子学科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并建立了“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而南开大学化工厂及天津南开和成科技有限公司是其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前沿阵地。2007年,南开和成吸纳了有着近50年历史的南开大学化工厂的全部技术和品牌,成为一支国内顶尖级的集产学研为一体的科研团队。  相似文献   

16.
采用吸附法替代离子交换法从蛹虫草发酵液中分离虫草素.首先从5种具有不同孔结构的吸附树脂中筛选出一种吸附容量高(29 mg/g)、容易再生的树脂KA-I,随后在pH为5.0时,在25、40和60℃条件下,测定虫草素在KA-Ⅰ上的静态吸附容量,其吸附容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模型(R2>0.9...  相似文献   

17.
考察了H^ 和Na^ 变化对紫外吸收单波长法、双波长法和考马斯亮蓝法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波长法比考马斯亮蓝法和单波长法稳定性要好。选择双波长法用于磺酸型离子交换树脂吸附胰蛋白酶(trypsin)和牛血清白蛋白(BSA)的检测,结果表明:交换容量为4-88mmol/g的树脂对BSA和trypsin的吸附速率和饱和吸附量均高于交换容量为3.17mmol/g的树脂。  相似文献   

18.
<正> 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离子交换层析业已建立起用离子交换分离氨基酸的某些成功程序。其中,尤其主要的是 partidge 等人创立的用于制备氨基酸的置换展层法及 MOOrs 和 Stein提出的用于分析氨基酸的具有高度分离能力的洗脱分析法。然而,氨基酸在离子交换树脂上的交换行为只有少数的基本究研。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基氨酸如同弱的两性电解质一样。显示出与离子交换反应有关的某些特殊行为。本文仅从实验结果来讨论几种中性氨基酸的离子交换行为,着重讨论 pH 对离子交换反应的影响。并进行一些综合性的评论。下一篇论文将讨论酸碱性氨基酸在离子交换树脂上的行为。  相似文献   

19.
离子交换树脂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世界上不少国家为寻找新的甜味剂,开辟新糖源,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食糖用量,进行了许多探索和研究,并找到了高果糖浆这一营养可口的甜味剂。随着固定化技术的发展,高果糖浆的生产发展迅速。由于葡萄糖-果糖间存在热力学平衡,平衡时果糖浓度为42%左右,从而影响葡萄糖的转化率。据文献报导,硼酸盐与果糖间的络合稳定性比它与葡萄糖间的大,从而能打破葡萄糖-果糖间的可逆平衡,增加果糖的产量;而硼酸盐易通过化学方法接到离子交换树脂上。因而本实验采用离子交换树脂作为载体,并将其转变为硼酸型树脂,通过物理吸附及离子交换作用制备固定化酶。此法简便,而且所用离子交换树脂合成工艺成熟、成本低。  相似文献   

20.
多微孔胺基树脂的制备及其对胆红素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一定尺寸的多微孔聚苯乙烯(PS)微球,然后通过Friedel-Crafts反应(用氯乙酰氯替代了有致癌性的氯甲醚)和胺化反应得到新型的胺基树脂,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利用最优化条件制备的胺基树脂,其离子交换容量为4.1587mmol/g。考察了新型树脂对胆红素的吸附性能,其吸附量最大可达30.85mg/g,吸附率可达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