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壤水分亏缺时,小麦旗叶的乙烯释放量增加,三种多胺(精胺、亚精胺、腐胺)的含量在小麦灌浆初期显著增加,而在小麦灌浆末期除腐胺外均降低。外施500mg/L的亚精胺溶液能减弱小麦叶片的膜脂质过氧化程度。土壤水分亏缺时膜透性增大,膜脂过氧化物丙二醇含量升高,导致不饱和脂肪酸指数下降,亚麻酸含量下降。严重土壤水分胁迫下,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升高。这些结果表明土壤干旱损害小麦旗叶质膜,促其衰老。研究表明,随着受旱程度的提高,小麦旗叶遭受的损伤逐渐加重,植株对土壤干旱的适应性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2.
小麦开花后,随着旗叶的衰老,旗叶中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PC)、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和乙醇酸氧化酶(GO)活性呈下降趋势。随着追施氮肥时期的推迟,光合酶活性呈增加趋势,这意味着氮肥追施时间后移有利于提高小麦光合速率。在旗叶衰老后期,大穗型品种小麦旗叶中光合酶活性略高于多穗型品种小麦。  相似文献   

3.
干旱胁迫对小麦旗叶活性氧代谢及灌浆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林琪  侯立白  韩伟  王月福 《西北植物学报》2003,23(12):2152-2156
在防雨池栽条件下,研究了干旱胁迫对小麦旗叶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旗叶内H2O2和O-·2水平随干旱胁迫的加剧和衰老进程的加快而逐渐升高,活性氧清除系统中的SOD和CAT活性逐渐下降,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升高,导致叶片内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下降,是干旱胁迫造成对籽粒产量贡献较大的旗叶伤害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而导致穗粒重下降.  相似文献   

4.
晚播小麦叶片衰老代谢和粒重变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7个小麦品种在晚播条件下的叶片衰老生理特性和粒重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根据小麦叶片的衰老特征相差差异,将7个小麦品种区分为3个类型;后健型、早衰型和中间型。在小麦旗叶的衰老过程中,后健型小麦品种旗叶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早衰型,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显著低于早衰型,小麦粒重降幅依次为早衰型〉中间型〉后健型,并讨论了活性氧代谢在小麦叶片衰老过程中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年代小麦品种旗叶的光合特性及抗氧化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时期在黄淮冬麦区推广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5个小麦品种碧蚂1号、丰产3号、小偃6号、小偃54和小偃81为材料,研究了品种更替过程中小麦旗叶的光合特性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各小麦品种旗叶净光合速率均于开花后10 d左右达到最大值后下降,并在开花灌浆期有显著差异,且近期品种始终高于早期品种.随着灌浆进程推进,各小麦品种旗叶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呈现出与净光合速率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其中过氧化氢酶活性为下降趋势),而丙二醛含量持续升高,但近期小麦品种始终低于早期品种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研究发现,近期育成小麦品种的旗叶在生育后期具有相对较高的光合速率,可能与其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速率较缓、抗氧化酶活性较高、膜脂过氧化程度较轻有关.  相似文献   

6.
以冬小麦小偃22为试验材料,研究3种栽培模式(常规栽培、覆草栽培、地膜覆盖)和3种施氮水平(施纯氮0、120和240 kg/hm2)下旗叶衰老与活性氧代谢特性.结果表明,与常规栽培(CK)相比较,覆草栽培条件下叶绿素含量始终较高(P<0.05),叶片衰老速度缓慢,代谢强度旺盛,有利于籽粒灌浆和光合产物的积累,产量显著增加(P<0.05).在灌浆前期,地膜覆盖条件下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P<0.05),叶片保护性酶活性(POD、CAT)提高,膜脂过氧化程度低;但在灌浆后期,叶绿素含量急剧下降,叶片衰老速度加快,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剧,产量仍显著增加(P<0.05).施用氮肥在一定范围内可提高旗叶叶绿素含量和保护性酶活性(POD、CAT),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施氮量为120 kg/hm2时,冬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最高,叶片衰老迟缓,代谢强度降低缓慢,膜脂过氧化程度低,有利于小麦后期生长和籽粒灌浆,在3种栽培模式下产量均最高.  相似文献   

7.
土壤水分胁迫对小麦根系与旗叶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随土壤水分胁迫加剧,旗叶,根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腊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增加,花后14d为膜脂过氧化作用加重的转折点,此时受水分胁迫愈重,旗叶与根中SOD,CAT活性降低愈迅速,MDA含量迅速升高,根系活力,旗叶与根中可溶性蛋白含量骤降,加重了膜脂过氧化程度,降低了清除了自由基能力,加速植株衰老。  相似文献   

8.
盐碱地耐盐小麦覆膜栽培高产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通过测定不同NaCl浓度下不同小麦品种的发芽率(Gr)、发芽指数(Gi)和活力指数(Vi)及盐渍土壤上的产量筛选出耐盐小麦品种德抗961。研究了覆膜穴播对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土壤含盐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旗叶离子含量和旗叶光合作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明显提高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抑制返盐。覆膜减少Na^+在旗叶中的积累,增加旗叶K^+含量。覆膜显著增加旗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细  相似文献   

9.
高温(38℃)可导致小麦灌浆后期旗叶超氧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下降,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及电解质外渗率升高。“高—低—高”的“V”形温度变化加剧膜系统的伤害,千粒重明显降低。高光强(120klX)对旗叶细胞膜系统也有一定损伤作用。小麦灌浆后期雨后骤晴天气带来的温度“V”形变化,加上骤晴后的高光强,可能是小麦青枯骤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灌水对小麦旗叶光合功能衰退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对冬小麦旗叶光合功能衰退的影响。研究表明:小麦旗叶光合衰退初期引起光合下降的原因主要是气孔限制,后期则为非气孔限制。灌水可提高旗叶光合速率,并使由气孔限制非气孔转变的时间推后,同时,还可增加叶绿素含量,增强根活力,使小麦旗叶光合功能持续期延长,过量灌水改善旗叶光合速衰的效果主要表现在后期,对产量提高的意义并不大。  相似文献   

11.
施氮量和花后土壤含水量对小麦旗叶衰老及粒重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防雨池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施氮量和花后土壤含水量对小麦旗叶衰老和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氮肥处理下,小麦旗叶SPAD值、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光合速率(Pn)均表现为:花后土壤含水量60%~70%处理>80%~90%处理>40%~50%处理,小麦旗叶丙二醛(MDA)含量表现为:花后土壤含水量40%~50%处理>80%~90%处理>60%~70%处理,表明花后土壤含水量过高或过低均可导致小麦旗叶早衰,影响籽粒灌浆,降低粒重.在花后相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旗叶SPAD值、可溶性蛋白质含量、SOD活性、CAT活性和Pn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MDA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表明增施氮肥可以延缓小麦旗叶衰老,但过量施用氮肥则不利于小麦粒重的提高,尤其是在花后土壤缺水的情况下,施用过多氮肥可导致小麦粒重下降.在小麦生产中可以将施用氮肥和控制花后土壤水分含量相结合,延缓小麦植株衰老,提高粒重.  相似文献   

12.
三种栽培模式下不同基因型冬小麦旗叶衰老代谢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冬小麦在不同栽培模式下功能叶片衰老代谢的生理机制,以cp02(213)、cp99(1)和陕农512为材料,比较研究了常规栽培、覆草栽培、地膜覆盖3种栽培模式下小麦旗叶衰老代谢特性.结果表明,覆草栽培叶面积、旗叶功能期、叶绿素含量、叶片保护酶活性(SOD、POD、CAT)显著高于常规栽培,膜脂过氧化程度较低,叶片衰老速度缓慢,代谢强度旺盛,有利于籽粒灌浆和光合产物的积累.灌浆前期,地膜覆盖叶面积、旗叶功能期、叶绿素含量、叶片保护性酶活性(SOD、POD、CAT)显著高于常规栽培,膜脂过氧化程度低于常规栽培;灌浆后期,叶绿素含量急剧下降,叶片衰老速度加快,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剧.参试品种(系)中陕农512叶片衰老速度缓慢,保绿性好.  相似文献   

13.
施氮量对超高产冬小麦灌浆期旗叶光响应曲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冬小麦超高产栽培的氮肥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施氮量对超高产冬小麦灌浆期旗叶光响应曲线的影响.采用开放式气路测定了小麦旗叶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蒸腾速率等相关指标,并运用"米式方程"对旗叶净光合速率进行了模拟,计算了光响应曲线的特征参数.结果表明,在0~300kg/hm2施氮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各处理的旗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随之增加,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却随之降低,但是在375kg/hm2施氮水平下旗叶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的增加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的降低反而低于300kg/hm2施氮水平,表明合理的氮素水平对超高产小麦灌浆期旗叶的光响应曲线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在合理的施氮范围内,增施氮肥小麦旗叶在整个灌浆期内的最大净光合速率随之增加.在本试验条件下,超高产麦田的适宜施氮量为300kg/hm2.  相似文献   

14.
小麦旗叶Rubisco周转与籽粒含氮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旗叶的衰老,Rubisco含量逐渐减少.延缓小麦旗叶的衰老进程(抽穗期施氮肥),可增加旗叶Rubisco的含量,提高籽粒的全氮含量.在小麦旗叶全展后28d内,Rubisco的15N丰度处于较高水平,表明仍有Rubisco的重新合成;而在28d以后,Rubisco的15N丰度处于低水平,表明无Rubisco的重新合成.但这时籽粒的15N丰度却上升.旗叶全展后14d内Rubisco的15N丰度高于旗叶中全氮的丰度,说明此时期Rubisco重新合成的速率高于其它蛋白质;旗叶衰老过程中Rubisco的15N丰度的净转移高于全氮,Rubi-sco净N转移也高于全氮,表明Rubisco向籽粒中转移的氮素多于其它蛋白质,对籽粒含氮量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5.
氮、钾水平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廷波  邹铁祥  荆奇  姜东  曹卫星 《生态学报》2009,29(9):4976-4982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蛋白质含量差异的两个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宁麦9号(低蛋白)和扬麦10号(中蛋白)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氮、钾施肥水平对小麦旗叶与籽粒中游离氨基酸含量、蛋白质合成关键酶活性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及其与开花期旗叶氮、钾营养的关系.结果表明,氮、钾施肥显著提高了小麦花后旗叶与籽粒中游离氨基酸和籽粒蛋白质含量、旗叶谷氨酰胺合成酶(GS)及籽粒GS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其中氮肥的作用大于钾肥、氮钾肥配合达到最大,对扬麦10号的效应大于宁麦9号.开花期旗叶氮/钾比随施氮水平的增加呈二次曲线变化,随施钾水平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旗叶GS活性和成熟期籽粒蛋白质含量与氮/钾比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因此,旗叶和籽粒中蛋白质合成关键酶活性受开花期旗叶氮/钾比的显著影响,是氮、钾素影响小麦籽粒蛋白质形成的重要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16.
潘庆民1,于振文2,王月福2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盆栽和水泥池栽研究了追氮时期对小麦光合作用、14C同化物运转分配和硝酸还原酶(NR)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雌雄蕊原基形成)期较起身(二棱)期追施氮肥,显著提高了小麦开花后的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单叶光合速率;灌浆期旗叶14C同化物向籽粒转移比例显著提高,而在营养器官的滞留比例显著降低;旗叶和根系中硝酸还原酶(NR)活性亦显著提高.小麦穗粒数、粒重和产量增加,蛋白质含量提高.  相似文献   

17.
采用盆栽和水泥池栽研究了追氮时期对小麦光合作用、^14C同化物运转分配和硝酸还原酶(NR)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雌雄蕊原基形成)期较起身(二棱)期追施氮肥,显著提高了小麦开花后的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单叶光合速率;灌浆期旗叶^14C同化物向籽粒转移比例显著提高,而在营养器官的滞留比例显著降低;旗叶和根系中硝酸还原酶(NR)活性亦显著提高,小麦穗粒数、粒重和产量增加,蛋白质含量提高。  相似文献   

18.
小麦旗叶Rubisco周转与籽粒含氮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玲  江力 《植物生理学报》2001,27(2):119-122
随着旗叶的衰老,Rubisco含量逐渐减少,延缓小麦旗叶的衰老进程(抽穗期施氮肥),可增加旗叶Rubsco的含量,提高籽粒的全氮含量,在小麦旗叶全展后28天内,Rubisco的^15N丰度处于较高水平,表明仍有Rubisco的重新合成,而在28天以后,Rubisco的15N丰度处于低水平,表明无Rubisco的重新合成,但这时籽粒的15N丰度却上升,旗叶全展后14天的Rubisor 15N丰度高于旗叶中全氮的丰度,说明此时期Rubisco合成的速率高于其它蛋白质,旗叶衰老过程中Rubisco的15N丰度的净转移高于全氮,Rubisco净N转移也高于全氮,表明Rubisco向籽粒中转移的氮素多于其它蛋白质,对籽粒含氮量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9.
一、为什么要继续探索小麦 旗 叶高光效的秘密 1978年,在小麦返青后,上海市川沙县面对13万亩小麦黄弱苗不知所措而发愁。县科委便组织大家讨论,要不要给小麦追施穗肥?有人认为小麦已度过了三分之二的生长期,再施肥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就在争论不休的时刻,《植物杂志》上发表了“揭开小麦旗叶高光效的秘密”一文,给他们找到了答案。原来,小麦生长后期的叶片,尤以旗叶的光合效率最高,对籽粒形成和产量的贡献最大。原因是旗叶中具有高比例的多环叶肉细胞,其细胞内的叶绿体  相似文献   

20.
小麦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分配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旱2号’小麦为试材,采用水分胁迫和复水处理方法,研究了小麦发育过程中不同水分胁迫下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在小麦旗叶、茎、叶鞘等器官中的动态变化,以及籽粒中碳代谢相关酶(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和淀粉粒结合态合成酶GBSS)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程度水分胁迫对小麦旗叶、茎、叶鞘等器官中蔗糖含量无显著影响.随水分胁迫的深入,花后12~ 18 d旗叶中淀粉含量显著增加;水分胁迫缩短了花后茎和叶鞘中淀粉的积累时间,抑制了茎中淀粉的转化和分配;而叶鞘中淀粉的积累逐渐增大,在中度水分胁迫下积累提前终止.在水分胁迫初期,各营养器官中的NSC含量为旗叶>茎>叶鞘;随着水分胁迫的深入,各营养器官中的NSC含量为茎>旗叶>叶鞘.小麦主要营养器官中NSC的分配速率及主要代谢酶的变化可能是小麦对水分胁迫的一种生理调节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