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广西东部和东南部上泥盆统榴江组中含有丰富的竹节石化石。本文系统研究了玉林、北流、架县和钟山县等地区榴江组中采集的竹节石化石,建立2个弗拦斯期的竹节石组合带,计6属10种1亚种,其中包括4个新种。  相似文献   

2.
新疆北部碳酸盐岩中一个晚泥盆世法门期放射虫动物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产于新疆北部乌图布拉克(和丰牧场)俄姆哈一带根那仁组(上泥盆统上部—下石炭统下部)硅化灰岩中的这个放射虫动物群包括12属19种和2未定种,其中有新属1个,新种7个。这个动物群有二个形态组合,一个以球形多囊虫类Entaetinidae科占优势,另一个以Ceratoikiscidae科和Holoeciscidae科的成员为特征。这个动物群与北美西部、俄罗斯东北部晚泥盆世法门期放射虫动物群可以对比,并可归入Holoeciscusforemanae带。  相似文献   

3.
弗拉斯期-法门期生物事件与大兴安岭晚泥盆世珊瑚化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胜哲 《古生物学报》1990,29(4):427-446
事件地层学(Event Stratigraphy)的概念由英国学者D.V.Ager(1973)首先提出。它利用地质历史上稀有的、突发的短暂事件及其地层记录来划分对比地层,按照自然特征确定地层界线。我国学者对事件地层学的研究起步较晚。徐道一于1980年和1982年首先提出了古生物绝灭与超新星爆发的关系并介绍了新灾变假说。近年来由杨遵仪教授主持的IGCP第203项目,对华南地区二叠-三叠系界线研究已取得可喜成果。刘本培等(1986)从事件地层学角度探讨了东亚陆相侏罗-白垩系界线。吴思本于1984年和1986年首先发现并研究了多伦陨石坑的陨击事件。张勤文等于1984年对我国南方震旦-寒武系界线上的地质事件进行了研究。但是,目前对其它地层界线上的地质事件及生物事件研究甚少。  相似文献   

4.
广西桂林晚泥盆世法门期葵盘石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古生代海相化石门类中,对葵盘石类的研究尚处于薄弱环节.除奥陶纪葵盘石类(receptaculitid)过去见有零星报道和描述外,其它地质时代的尚属空白.receptaculitid 一名这里试译作葵盘石类.我国过去的古生物学教科书上曾称它们为托盘海绵或盘海绵等(南京大学地质系,1980,143  相似文献   

5.
F/F牙形刺灭绝事件以后,牙形刺很快进入复苏期(王成源、Ziegler,2004)。有关法门期牙形刺的辐射,在国内外的文献中还没有详细的论述或论证。本文基于以前对广西桂林垌村和龙门剖面的牙形刺集群灭绝与复苏的研究,2003年又在垌村剖面加密采样,重点是研究F/F事件后,牙形刺由复苏到辐射阶段的特征,探索牙形刺何时和如何由复苏期进化到辐射期。本文的材料主要是依据华南的资料,特别是本文作者研究多年的垌村剖面的资料。牙形刺的灭绝与复苏是以法门期最主要的属Palmatolepis为主线,在种一级的水平上确定的。法门期牙形刺的辐射同样是以Palmatolepis属内种一级的水平上讨论的。同时也涉及到其它属。本文首次明确提出:牙形刺在晚triangularis带就进入辐射期,因为正是从晚triangularis带,Palmatolepis的minuta,werneri,sandbergi,perlobata,cf.regularis,subperlobata,tenupunctata7个重要种群开始出现,并在法门期中期达到辐射期的高峰。  相似文献   

6.
比利时新基尔里斯(Senzeilles)地区是西欧晚泥盆世地层研究的一个经典地区,也是法门期石燕贝类腕足动物的重要比产区。然而针对本区弓石燕类的现代研究却较为匮乏,此外,早期的分类工作已难以满足现代专题性的课题资料要求(即层位清楚、鉴定准确的系统分类工作),因此对比利时地区法门期的“弓石燕属”足动物进行系统古生物学研究及对比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研究在华南现有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壳面特征(贝体大小、基面特征、微细纹饰特征、中槽壳褶发生方式)及内部构造(齿板特征、内窗板特征等)的系统研究及对比,拓展了Plicapustula属的定义,即:褶上和褶间均发育微瘤纹饰。欧洲的Plicapustula属分子褶间均发育放射状细瘤微细纹饰,而华南的该属分子褶间均缺失微瘤纹饰。由于该特征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因此当前研究以此为依据建立了Paraplicapustula亚属,并将欧洲的标本归入该亚属。此外,本文还首次识别并描述了欧洲的Sinospirifer属。大部分西欧Sinospirifer属和Plicapustula属与华南地区相比,在种级组成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包括标本大小、齿板是否增厚、壳褶数目及分枝情...  相似文献   

7.
贵州独山泥盆纪弗拉期-法门期生物灭绝后的生物遗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约 《古生物学报》2004,43(1):132-141
黔南独山地区晚泥盆世弗拉期 法门期 (F/F)生物灭绝事件发生后 ,遗迹化石的出现早于其它化石。描述产于独山地区晚泥盆世法门期早期的遗迹化石 ,并分析其生态习性 ,它们在地层中的产出呈现出习性构造逐渐复杂、潜穴管逐渐“粗化”、由层面线性向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的发展 ,反映造迹生物有机体的逐渐变大和完善、生活和活动空间的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8.
广西桂林晚泥盆世碳酸盐岩台地边缘的藻丘中发育着大量孔洞,其中的隐生环境主要有藻丘中的大型“花斑”及小型“花斑”、晶洞(常被再溶蚀)、裂隙孔洞(水成岩墙)等几种类型。主要的隐生生物为 Epiphyton-Renalcis,隐藻类,Girvanella及可能营穴居生活的介形虫和少许单房室有孔虫。隐生环境中的隐藻类可能是Epiphyton-Renalcis穴居藻类的先驱生物组合。穴居藻类在藻丘中的发育型式反映水深是导致藻丘内主要造礁丘藻类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重新研究了产自新疆西准噶尔晚泥盆世法门期洪古勒楞组和铁列克提组的苔藓虫动物群, 重点关注其形态学特征和古生态学意义。该苔藓虫动物群由隐口目(Cryptostomata)、窗格苔藓虫目(Fenestrata), 变口目 (Trepostomata)和泡孔目(Cystoporata)组成。优势类群隐口目苔藓虫是具有中轴或中板的细枝状和双叶状群体。 它们的虫室具有加厚的外区体壁, 弯曲强烈的自虫室, 数量众多的大虫室(metazooecia)或隐蔽虫室(tectizooecia), 以及径向刺突和/或棘状刺突。多样化的异虫室、刺突、自虫室等结构, 以及不同生长环境中的不同生态组合是新疆西准噶尔法门期苔藓虫成功演化的基础。洪古勒楞组下段和铁列克提组下部的苔藓虫动物群可以划分为三类生态组合(即: No. 1, No. 2和No. 3), 代表前滨—近岸—远岸的沉积环境。其中, 近岸环境的枝状—双叶状—网状苔藓虫组合的属种丰度、分异度最高。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重新研究了产自新疆西准噶尔晚泥盆世法门期洪古勒楞组和铁列克提组的苔藓虫动物群, 重点关注其形态学特征和古生态学意义。该苔藓虫动物群由隐口目(Cryptostomata)、窗格苔藓虫目(Fenestrata), 变口目 (Trepostomata)和泡孔目(Cystoporata)组成。优势类群隐口目苔藓虫是具有中轴或中板的细枝状和双叶状群体。 它们的虫室具有加厚的外区体壁, 弯曲强烈的自虫室, 数量众多的大虫室(metazooecia)或隐蔽虫室(tectizooecia), 以及径向刺突和/或棘状刺突。多样化的异虫室、刺突、自虫室等结构, 以及不同生长环境中的不同生态组合是新疆西准噶尔法门期苔藓虫成功演化的基础。洪古勒楞组下段和铁列克提组下部的苔藓虫动物群可以划分为三类生态组合(即: No. 1, No. 2和No. 3), 代表前滨—近岸—远岸的沉积环境。其中, 近岸环境的枝状—双叶状—网状苔藓虫组合的属种丰度、分异度最高。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Occurrences of fossil lungfishes (Dipnoi: Sarcopterygii) in the Famennian Catskill Formation of Pennsylvania are reviewed. A nearly complete dermal skull roof is assigned to a new genus and species, Apatorhynchus opistheretmus . Other recently discovered lungfish specimens include an incomplete postcranium similar to that of the Frasnian genus Fleurantia , a small parasphenoid of uncertain affinities, and isolated toothplates. Previously described dipnoan remains from the Catskill Formation include a partial skull roof of Soederberghia groenlandica , toothplates assigned to several species of Dipterus , a putative rostral or symphysial region placed in the problematic form taxon Ganorhynchus , and sedimentary structures interpreted as burrows. The toothplates attributed to Dipterus are indeterminate and are placed in open nomenclature, while the specimen identified as Ganorhynchus is not convincingly dipnoan. The status of the burrows remains uncertain pending the discovery of lungfish remains within these or similar structures in Catskill deposits. The distinct ichthyofaunas within the Catskill Formation and their lungfish components are briefly reviewed. Lungfishes are found in the Holoptychius - and Bothriolepis -dominated faunas common in the Catskill succession, as well as in the compositionally distinctive Red Hill assemblage. Many of the Devonian continental faunas that contain tetrapods also include long-snouted, denticle-bearing lungfishes ('rhynchodipterids', fleurantiids, or both). The composition of Late Devonian ichthyofaunas may have predictive qualities that will allow researchers to identify localities likely to produce the remains of early tetrapods.  相似文献   

12.
王士涛  王俊卿  王念忠  张振贤 《古脊椎动物学报》2001,39(3):157-167,T001,T002
描述了产自广西东部平乐下泥盆统贺县组的一脊椎动物群中的无颌类化石,建立了盔 甲鱼类的一新属、新种──平乐圆盘鱼(Discaspis pinglensis get. et sp. nov.)。圆盘鱼鳃囊 数目多达32对。同层产出的尚有保存较完好的胴甲鱼目中华鱼科化石。该动物群的发现为 华南区早泥盆世晚期脊椎动物群的演化及其生物地层的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广西象州县大乐乡泥盆系剖面是华南象州型(底栖相)泥盆系的标准剖面(侯鸿飞、王士涛,1988),其下部大瑶山群为一套厚达上千米的石英砂岩夹粉砂岩沉积,底部以一层约2 m厚的砾岩与下伏的前泥盆系呈角度不整合接触(白顺良等,1982).  相似文献   

14.
余汶  席与华 《古生物学报》1991,30(5):643-646
腹足类化石采自广西荔浦栗木早泥盆世四排组,共3属4种:Oriostoma?lipuense sp. nov., Naticopsis sp., Murchisonia angulata Philips, Murehisonia bachelieri Rouault其中Murchisonia属的两种是西欧早泥盆世常见的分子。Oriostoma?lipuense是1个归属有疑问的新种。与腹足类共生的有早泥盆世的腕足类、轮藻和介形类等化石。  相似文献   

15.
桂中南下泥盆统的胴甲鱼类化石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在广西横县六景采集的下泥盆统胴甲鱼类化石的描述,同时对以往记述或报道过的该地的胴甲鱼类化石作了简要的评说,在此基础上,列出了广西下泥盆统莲花山组的胴甲鱼类化石.根据这些胴甲鱼类化石内容,讨论了桂中南的莲花山组与滇东曲靖有关地层的对比,重申了桂中南莲花山组的地质时代应和曲靖西屯组的相当.由于直伏于西屯组之下,尚有一含多鳃鱼类化石为其特色的西山村组,该组又公认是早泥盆世早期的沉积,因此,桂中南的莲花山组之下,缺失了相当于西山村组的沉积.很显然,以莲花山组的地层内容所建立的莲花山阶,用来代表我国早泥盆世早期的沉积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16.
记述了广西横县六景那高岭组、郁江组,武宣二塘二塘组和象州大乐四排组(大乐组)的无颌类和鱼类微体化石。经过形态学和古组织学的研究,这些化石被归于13属(其中包括1新属、2未定属)11种(其中包括3新种4未定种和1比较种)。结合以往在莲花山组和那高岭组下部已报道的脊椎动物大化石资料讨论了广西中部下泥盆统的脊椎动物组合序列:莲花山组以Yunnanolepis-Qujinolepis组合,那高岭组以Asiaspis expansa-Machaeracanthus? bohemicus组合,郁江组以Turinia sp.-Cheiracanthoides comptus-Ohiolepis newberryi组合,二塘组以Nostolepis guangxinensis-Wuxuanichthys wangi-Ligulalepis cf. toombsi组合为代表。另外,据已报道的脊椎动物微体化石和大化石资料,对广西中部和云南东部下泥盆统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7.
18.
迄今世界最早被子植物花序化石的首次发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革 Dilc.  DL 《古生物学报》1997,36(2):135-142
首次报道迄今已知世界最早的被子植物花序化石。该花序花石产于甸黑龙江鸡西早白垩世城子河组,花序由数十枚小花组成,其花粉具典型的被子植物特征,无明确的萌发口器,根据其所在层位下伏海相层化石佐证,以及与以色列等地早期被子植物花粉化石的对比等。该花序持质时代可能为早白垩世晚期,或Hauterivian晚期至Barremian早期。文中还讨论了此花序及其花粉化石的发现在研究全球被子植物起源早期演化等的重要意  相似文献   

19.
乔丽 《古生物学报》2011,(2):166-175
统计广西中泥盆世不同沉积相区二十条剖面的腕足动物化石记录共计13目45科69属167种,其中Eifelian期47属73种,Givetian期32属100种.对不同级别分类单元的多样性分析表明,从Eifelian期到Givetian期,不仅腕足动物各个目的组成及多样性结构有明显改变,而且各个时期不同沉积环境下的腕足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