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基于野外调查及文献资料及标本信息查阅,基本查清海口市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原产地、生活型、入侵途径,并对外来入侵植物在海口市的入侵危害进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海口市目前发现外来入侵植物115种,隶属于32科83属,其中菊科种数最多,有23种,占海口外来入侵植物总种数的20.0%;有92种原产地为美洲,占80.0%;有84种为草本植物,占73.0%;有111种为人类有意或无意引入,占96.5%;入侵植物中严重危害类(1级)有12种,一般危害类(2级)有24种,潜在危害类(3级)有25种,一般外来类(4级)有22种,32种还有待观察(5级)。文中提出对海口外来植物入侵的防控及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江门市砂质海岸外来植物入侵现状,为江门市砂质海岸外来入侵植物早期预警、防控和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实地调查、植物群落样方调查和查阅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江门市砂质海岸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原产地、区系及功能性状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江门市砂质海岸外来入侵植物共有22种,隶属12科22属,种类最多的是菊科(6种)、禾本科(3种)和豆科(3种),分别占总种数的27.27%、13.64%和13.64%;出现频度最高是鬼针草(90.91%)。危害等级以恶性入侵(Ⅰ级)和严重入侵种(Ⅱ级)占比最高,合计占总种数的68.18%。科和属的区系分布类型均以泛热带、热带亚洲及热带美洲类型占主导地位,原产地以美洲地区的频次最多,占总种数的83.33%。生长型以草本植物为主,占总种数的68.18%;生活型以地面芽和一年生植物种数最多,合计占总种数的54.54%;果实类型以瘦果居多,占总种数的31.82%。[结论]江门市砂质海岸外来植物入侵形势严峻,对其生态系统造成极大的威胁。建议加强江门市砂质海岸外来入侵植物科学防治,因地制宜开展受损生境改造,推广乡土植物应用,建立海岸防护林。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福州市公园的外来入侵植物种类组成,分析其原产地及入侵等级等情况,能够为福州外来入侵植物的扩散、防控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福州市4个区49个公园的外来入侵植物种类、原产地、生活型、入侵频度、危害程度(入侵等级)等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在调查的福州市所有公园内均有入侵植物分布,目前有入侵植物66种,隶属25科,其中菊科、豆科、苋科3个科为优势科,共计33种(占50.00%);从来源上看,大多数原产于美洲,其次是非洲、欧洲、亚洲;以草本植物为主,共有55种(占83.30%);从入侵频度看,入侵频度超过50%的入侵植物有7种,其中小蓬草的频度最高,为87.76%;从入侵等级来看,其中恶性(1级)入侵植物16种,严重(2级)入侵植物14种,局部(3级)入侵植物12种,一般(4级)入侵植物11种,有待观察类(5级)13种。[结论] 当前福州市公园内的外来植物入侵现象比较严重,应当加强该区域的入侵植物监测与预警,防止入侵植物扩散从而造成重大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4.
中国香港外来入侵植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于2015—2016年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并结合整理、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研究了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原产地、生活型、入侵途径和危害状况等。结果表明:(1)中国香港有外来入侵植物共101种,隶属于36科77属,其中菊科(Asteraceae)植物的种类最多,有17种。(2)来源于美洲的外来入侵植物种类最多,占入侵植物总数的77.2%。(3)外来种类中草本植物占了绝大多数,占总种数的80.2%。(4)恶意入侵与严重入侵植物共42种,占总种数的41.6%。同时,通过与邻近的珠海、深圳、澳门、广州四个地区的外来入侵植物进行比较,提出了珠三角区域共防共治外来植物入侵、保障环境生态安全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 近几年,内蒙古外来入侵植物种类日趋增长,对当地物种和环境的危害逐渐加大,相关研究相对薄弱。为了解内蒙古外来入侵植物种类组成,本研究分析其生活型、原产地、引进途径,以期为今后内蒙古外来入侵植物的管理与防治工作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查阅相关文献与数据库,对内蒙古外来入侵植物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内蒙古外来入侵植物共有94种,隶属于24科65属,其中,种数超过10种的有3科,分别为菊科(22种,占总种数的23.4%)、苋科(11种,占总种数的11.7%)和禾本科(11种,占总种数的11.7%);生活型分析发现,一年生草本最多(68种),占总种数的72.3%,二年生草本(25种)与多年生草本(18种)分别占总种数的26.6%和19.1%,乔木、灌木较少;原产地来源最多的是北美洲(44种),占总种数的46.8%,最少的是非洲(8种),仅占总种数的8.5%;引进途径中,有意引进和无意引进分别占总种数的48.9%和51.1%。[结论] 内蒙古外来入侵植物种类较多、涵盖科广泛,以菊科、苋科和禾本科为主;来源广、无意引进趋势增强。为了防止外来入侵植物对内蒙古生态、经济、人畜健康等方面的危害,应及时开展外来入侵植物风险评估、有效防除等工作。  相似文献   

6.
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文献,对江西三清山外来植物的种类组成、原产地、生活型、入侵途径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清山外来植物有140种,隶属于47科103属,科属种数分别占三清山维管束植物总数的24.23%、11.73%和6.94%。其中外来入侵植物有31科56属82种,分别占外来植物总数的65.96%、53.85%、58.57%。以菊科、豆科、苋科、葫芦科、茄科、十字花科、藜科和旋花科为优势科;外来植物以美洲来源最多;生活型以陆生草本为主;引入途径以有意引入最突出;入侵危害程度以Ⅱ级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洞庭湖区入侵植物分布规律及其危害,对洞庭湖区入侵植物区系、种类组成、类型、生活型和原产地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方法] 通过实地调查、采集标本、查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洞庭湖区外来入侵植物共有86种,隶属于24科64属,原产于美洲的有51种,占总数的58.6%,双子叶植物有21科53属73种,单子叶植物仅有5科12属13种,草本植物共84种,占97.6%,洞庭湖区入侵植物科的区系类型主要为世界广布;入侵植物属的区系类型以泛热带分布和世界广布为主。[结论] 洞庭湖区入侵植物种类较多、适应性强、繁殖速度快、繁殖能力强、传播途径多样、区系成分复杂且危害严重,应根据入侵现状对洞庭湖区外来入侵植物采取相应的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长江经济带湖南区域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构成、区系组成和区域分布,推进长江经济带湖南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法]采用实地踏查法开展长江经济带湖南区域外来入侵植物调查,以文献访查法对调查区域的入侵植物物种进行补充分析。[结果]长江经济带湖南区域有外来入侵植物41科102属146种,其中,菊科植物最多(35种),占入侵植物总种数的23.97%;外来入侵植物原产于美洲的最多(99种),占入侵植物总种数的67.81%;从生活型组成看,草本植物是长江经济带湖南区域外来入侵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比82.88%;从科的分布区系特征看,世界广布类型是入侵植物的主要区系类型(19科),占总科数的46.34%;从属的分布区系特征看,泛热带分布类型最多(32属),占总属数的31.38%。[结论]长江经济带湖南区域外来植物入侵呈现种类多、增速快、危害程度加重等特点,应加强对菊科入侵植物和来源于美洲入侵植物的监管。  相似文献   

9.
【目的】鸭绿江口湿地沿边沿海,生物入侵形势严峻,本文旨在探究其外来入侵植物特征的基本信息,为我国北方滨海湿地入侵植物防控提供支持和参考。【方法】基于植物地理学理论和外业实地踏查法,同时结合文献查阅和咨询法,研究鸭绿江口湿地外来入侵植物区系、生活型和种类特征。【结果】鸭绿江口湿地外来入侵植物共有33种,隶属11科26属,其中菊科、豆科和苋科是入侵植物的优势科,占总种数的57.57%;植物科的区系以世界分布型为主,属的区系以泛热带、世界分布型占主导地位;原产于美洲的种类最多,占总种数的51.52%;生长型以草本植物为主,占总种数的90.91%;生活型以地面芽和一年生植物种数最多,占总种数的87.87%;果实以瘦果类型居多,占总种数的27.27%;扩散方式以混合传播和风力传播为主,占63.63%;湿地内入侵植物危害等级以恶性入侵(Ⅰ级)和严重入侵种(Ⅱ级)为主,占总种数的39.4%。【结论】鸭绿江口湿地外来入侵植物种类以菊科、豆科和苋科为主;原产美洲最多,以草本植物为主,混合传播和风力传播占优,危害严重的种类多。应加强入侵植物监测和预警,并结合河口、海岸等生境治理,采取相应措施予以防除。  相似文献   

10.
王鹏  黄娇  熊雪  龙凤  吴雨  王雯 《生物安全学报》2022,31(3):268-277
[目的]全面了解乐山地区的外来入侵植物现状,为乐山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的防控提供可行性建议对策,并为防控进展研究和预警机制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实地调查、查阅文献和标本数据库分析乐山地区外来入侵植物情况,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乐山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的评估体系,评估所有外来入侵植物的风险值,并根据等级划分标准和风险值将外来入侵植物划分为5个风险等级(I~V级)。[结果]乐山地区入侵植物种类共109种,隶属38科86属。其中菊科17属20种,为最大优势科,豆科、苋科、茄科、禾本科次之,且草本植物占优。I级风险(恶性入侵)植物有10种,II级风险(严重入侵)的有11种,III级风险(局部入侵)的有13种,IV级风险(一般入侵)的有27种,其他48种(有待观察)为V级风险。中高危害风险的外来入侵植物共34种,隶属18科32属。[结论]乐山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种类繁多且危害风险高,基于上述入侵现状和风险等级提出了防控外来植物入侵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目的】全面掌握成都市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特征、起源、区系成分和危害情况等特征,为相关部门制定管理策略和及早采取应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实地调查为主,结合标本及文献研究的方式获得成都市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和分布信息,根据其在野外的生长和分布状况进行评估及划分危害等级,并进行植物区系分析。【结果】成都市现有外来入侵植物158种(亚种、变种),隶属42个科110个属,其中种类最多的3个科分别是菊科(36种)、豆科(17种)及禾本科(13种),合计占比41.77%;种类最多的属是苋属(8种),占比5.06%。原产地分析结果表明,有101种来自美洲地区,占比63.92%。从危害等级分析来看,其中19种为恶性入侵种(1级),32种为严重入侵种(2级),20种为局部入侵种(3级),41种为一般入侵种(4级)以及46种为有待观察种(5级)。植物区系分析结果显示,成都市外来入侵植物属的分布类型主要为泛热带分布、热带亚洲及热带美洲间断分布和世界分布。【结论】成都市地区的外来入侵植物种类明显增多,扩散趋势已加剧。根据上述入侵现状,本文对成都市地区防范外来植物入侵提出了以下4点防控建议:建立外来入侵植物风险评价体系,开展防控和利用技术研发,谨慎引种以及加强科普教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完善江西省外来植物本底调查数据,为江西省外来入侵植物的预防和预警机制构建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标本研究以及野外实地调查,对江西外来植物种类、原产地、生活型、引入途径、引入时间、在各地级市的分布情况以及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江西省外来植物有106科407属599种:菊科最多(85种,14.19%),其次是豆科(52种,8.68%),10种以下的科有91个,占总科的85.85%;主要源于美洲(49.25%),其次是亚洲(20.80%),欧洲第三(13.81%),地中海和大洋洲较少;外来植物中草本植物种类最多,乔木次之;大部分被用于观赏、饲料、药物等有意引入。江西省的外来入侵植物有53科168属267种;九江、赣州和南昌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及经济地位突出被入侵较严重。[结论] 江西省外来植物种类丰富,引入途径多样,入侵物种较多。建议构建风险评价系统,加强外来植物监管监测,科学引种;制订和更新外来植物防控的具体政策法规;同时,加大入侵危害宣传,及时防控和阻止外来植物逃逸入侵对本省生态环境造成侵害。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外来植物入侵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安徽省入侵植物的现状,明确分布格局对制定预防与控制管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文献整理与实地调查分析了安徽省外来入侵植物的种属、来源地、引入途径、入侵时间、入侵生境以及各市(地区)的分布状态。【结果】1.安徽省共有入侵植物158种,共计102属40科,其中菊科植物最多为25属36种,占安徽省入侵植物总数的22.8%。2.安徽省入侵植物主要来源于美洲,共98种,占总种数的57.7%;60.1%的入侵植物(95种)为有意引入,其余均为无意引入;69.9%的入侵植物于近现代(1840年之后)入侵安徽。3.入侵植物中75.5%分布于“道路旁,荒地生态系统”“森林、灌木”、“内陆水域、湿地”、“草地、城市绿地”、“农田、耕作用地”等5种生境中。4.不同的地区入侵植物的分布存在差异,芜湖市入侵植物种类最多,占总全省的78.5%,其次为黄山市(77.5%)和合肥市(76.6%),亳州市(62.7%)入侵植物的种类最少。【结论】安徽省入侵种数量由东南向西北逐步减少,各城市入侵状况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均属易受入侵环境,应加强监管,及时对入侵外来种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4.
为掌握福建省农田生态系统的外来入侵植物种类和分布情况,采用实地调查的方式,对福建省9市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入侵植物进行调查,并分析了其种类组成、原产地、生活型、分布格局和分布类型及其入侵性等。结果表明,福建省农田生态系统有外来入侵植物30科65属共79种;其中以菊科(Asteraceae)物种数最多,为22种,占总种数的27.85%,其次是苋科(Amaranthaceae)有7种,豆科(Leguminosae)、禾本科(Gramineae)、旋花科(Convolvulaceae)和大戟科(Euphorbiaceae)各有5种。生活型以草本植物为主,占总种数的86.08%;原产于美洲的种类最多,占总种数的70.24%;入侵等级为恶性入侵(1级)的物种有10科22种,严重入侵(2级)有13科22种,局部入侵(3级)、一般入侵(4级)和有待观察类(5级)分别有9、18和8种;恶性入侵和严重入侵的植物种类占入侵植物总数的55.70%。从分布格局和分布类型来看,以福州市的农田生态系统入侵植物种类最多,为52种;不同农田类型中,以旱地中的入侵植物种数最多,有74种;按分布区域划分的全域分布种共13种,按农田类型划分的全域分布种有11种。因此,福建省农田生态系统入侵植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原产地多元化,且恶性和严重入侵植物占比较高,入侵形势严峻,应加强入侵植物的动态监控与防范,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5.
An analysis of relevant literature and specimen records was conducted, together with field investigations, to examine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life form, origin, harmfulness and form of introduction of alien invasive plants in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A total of 166 alien invasive plant species belonging to 106 genera and 46 families were identified. The most common families represented were Asteraceae, Leguminosae and Gramineae, while the most common places of origin were South America, accounting for 3216% of all species, followed by North America (2563%) and Europe (1959%). Twenty three of the species were considered to cause high levels of damage, 60 medium levels of damage, and 83 low or minimal damage. Based on our records, we removed some invasive species from existing lists and added some new ones. Several sugges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invasive plants in Zhejiang Province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外来入侵植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国内外文献资料、标本信息和野外调查,初步整理了浙江省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生活型、原产地、危害程度和入侵途径。结果表明,浙江省现有外来入侵植物46科106属166种,种数最多的是菊科、豆科和禾本科。根据原产地分析,来源于南美洲的物种最多,约占总数的3216%,其次为北美洲,约占总数的2563%,欧洲排第三位,约占总数的1959%;已产生严重危害的有23种,中等危害的60种,危害较轻的83种。还有一些物种虽然没有在表里列出,但它们具有潜在的危害,必须密切关注。同时,与之前的研究相比,我们去除了一些已报道为入侵的物种,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入侵种。在此基础上,对浙江省外来入侵植物的生活型、来源及危害进行了分析,并与以往的研究进行了比较,提出了针对性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