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中国南、北2个主要栽培品种‘玉油二号’和‘秦油二号’油菜种子为供试材料,采用溶液培养方法研究了0~2 000mmol·L-1甲醇溶液处理下,油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特征及其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1)10~1 000mmol·L-1甲醇处理的油菜种子萌发指标(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幼苗生长指标(幼芽及幼根长度、鲜重、根冠比)均比对照显著增加,而甲醇溶液浓度为2 000mmol·L-1时油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受到显著抑制;两个油菜品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在甲醇溶液处理下均表现为相同的变化趋势,但也存在品种的差异,‘秦油二号’生长受影响程度低于‘玉油二号’。(2)随着甲醇溶液浓度的增加,油菜种子萌发指标和幼苗生长指标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并在甲醇溶液浓度为100mmol·L-1时均达到最大值,继续高于此浓度后促进作用即减弱以至消失,甚至产生抑制作用。(3)随着甲醇处理溶液浓度的增加,油菜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而同期叶片的MDA和过氧化氢含量却呈先降后升的相反趋势,且均在相同的100mmol·L-1浓度下分别达到最大或者最低值。研究认为,适宜浓度的甲醇溶液能够促进油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2.
间作绿肥对油菜根际土壤碳氮及根际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泉  张小短  马淑敏  邢毅  陈娇  石超  王龙昌 《生态学报》2017,37(23):7965-7971
在我国西南紫色土地区,农田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绿肥应用也面临严峻问题。为改善农田土壤健康状况,探索绿肥的应用途径,通过紫云英与油菜间作,重点探讨了绿肥紫云英对油菜根际土壤碳氮及其微生物特征的影响,同时与秸秆覆盖的效应作了比较,其创新性在于将绿肥紫云英应用于西南旱地,并且为建立新的油菜种植模式作铺垫。结果表明:与秸秆覆盖相比,间作绿肥紫云英是影响油菜根际土壤环境的主要因素。间作紫云英减少了油菜根际土壤碳、氮含量,改变了油菜根际土壤碳氮比。间作紫云英也减少了油菜根际土壤微生物量,改变了油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改善了油菜根际土壤通气状况,抑制了厌氧细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当归根际土对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室内条件下测定了当归根际土水浸液对当归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化感作用效应指数(RI)和综合化感效应指数(M)及差异性检验评价了当归根际土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与蒸馏水和对照土实验组相比,根际土、非根际土水浸液对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4种酶活性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随着质量浓度的升高,根际土水浸液对当归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综合化感效应在各浓度(0.125~1.000 g·ml-1)之间差异显著(P<0.05),而在相同质量浓度条件下,根际土水浸液的综合化感效应较非根际土和对照土明显;当质量浓度均为0.500 g·ml-1时,根际土、非根际土水浸液对4种酶活性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且二者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3种土壤水浸液供体对当归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抑制强度均表现为根际土>非根际土>对照土,因此推测自毒作用是当归连作障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间作紫云英下油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西南紫色土地区,绿肥应用面临严峻问题.为探索绿肥新的应用途径,本文通过绿肥紫云英与油菜间作,探讨了紫云英对油菜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特征的影响,其创新性在于将绿肥紫云英应用于西南旱地,并为建立新的可持续种植模式提供试验数据.结果表明:间作紫云英降低了油菜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率,主要表现为降低了对糖类的利用强度;同时,间作紫云英使油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分别降低了5.9%、1.8%和19.9%,均匀度指数增加了1.4%.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单作与间作之间的微生物群落功能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导致微生物群落功能差异的特征碳源为糖类、氨基酸类和羧酸类,其中D-葡糖胺酸和1-磷酸葡萄糖是间作紫云英下影响油菜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特征碳源.表明间作紫云英降低了油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代谢活性,改变了油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从而降低了油菜根际微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根肿病是由芸薹根肿菌侵染引起的专性寄生性土传病害,严重制约着油菜等十字花科作物的可持续生产.前期研究发现,大豆作为前茬作物可以显著降低后茬油菜根肿病的发生和危害,"豆-油轮作"模式是一种值得探索和应用的根肿病防治新途径.为了解开大豆作为前茬防治根肿病发生的机理,本研究基于扩增子测序技术探究大豆与油菜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差异.结果表明:大豆和油菜根际土壤微生物类群在门水平的优势类群相同,包括变形菌门、拟杆菌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子囊菌门、接合菌门、担子菌门和壶菌门等丰度都较高.但相比于油菜根际土壤,大豆根际土壤富含具有生防作用和促进植物生长的微生物,如黄杆菌属、鞘脂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链霉菌属、假单胞菌属、木霉属和盾壳霉属等;而一些植物病原细菌(如肠杆菌、黄单胞菌)和真菌(炭疽菌和尾孢菌)含量则低于油菜根际土壤;另外,大豆根际土壤中还富含具有固氮功能的根瘤菌属、慢生根瘤菌属和丛枝菌根真菌(如球囊霉属).可见,大豆根际土壤利于有益微生物生长并可抑制病原菌繁殖.大豆和油菜根际微生物组差异为大豆-油菜轮作防治根肿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根肿病的防治提供了一些潜在的生物防治资源.  相似文献   

6.
研究不同浓度的蜜环菌Armillariamellea发酵液对油菜籽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液在油菜籽萌发过程中对种子的发芽势影响显著,对最终种子发芽率影响不大;发酵液具有促进幼苗伸长,抑制根生长的作用;随着发酵液浓度的升高,幼苗的成活率呈下降趋势;发酵液对幼苗生产量的影响表现为低促高抑,低浓度促进生产量的增加,高浓度下幼苗的生产量随着浓度的升高而降低。通过对蜜环菌化感作用的检测,蜜环菌发酵液在油菜籽的发芽势、苗伸长、根生长及幼苗生产量等方面均具有化感作用。  相似文献   

7.
菌根接种对长苞铁杉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天然长苞铁杉林富含菌根真菌的根际土壤,对长苞铁杉种子进行盆栽接种育苗试验,比较接种处理和未接种的长苞铁杉种子萌发率、菌根侵染率、幼苗生长、生物量分配及氮磷钾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外生菌根对长苞铁杉种子的萌发没有影响,对幼苗生长和氮磷钾养分的吸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接种幼苗菌根感染率超过75%,其株高、根生物量、叶生物量和氮磷钾含量等均比对照显著增加,但对生物量在器官中的分配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三峡地区柏木种子萌发和幼苗更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三峡地区柏木(Cupressus funebris)林柏木种子的萌发、幼苗存活、幼苗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柏木种子的萌动期约为10 d,播种35-45 d后进入萌发高峰期,柏木种子的平均萌发率为47.7%.土壤基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是极显著的,光照对萌发则没有显著的影响.(2)幼苗平均死亡率为52.6%.土壤类型和光照强度对幼苗的存活都有显著影响,在林下土和80%光照条件下幼苗的存活率最高.(3)柏木幼苗生长初期茎的生长动态呈"S"型,而叶片数量的增长动态近于直线型.幼苗生长初期生物量形成主要受光照条件的影响,土壤类型的影响不显著.土壤和光照条件对柏木林柏木幼苗的更新都有显著影响,但是土壤条件主要影响种子萌发和幼苗的存活,而光照条件则主要对幼苗的生长和存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不同处理对黄精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完善黄精种子有性繁育技术体系。方法:采用不同pH值的缓冲溶液、不同外源激素溶液和不同种子包衣剂,分别处理黄精种子,综合测定分析各处理对黄精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影响。结果:酸性环境pH(4~6)中黄精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初生小球茎直径、须根数均高于碱性环境pH(8~10)。不同外源激素对黄精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6-BA处理组黄精种子的发芽势最高为20.00%,ABA处理组黄精种子的发芽率最高为44.00%,幼苗初生小球茎直径和须根数由高至低依次均为:ABA> 6-BA> GA3> 2,4-D。不同包衣剂对黄精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SLS处理组对黄精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弱,且与CK组无显著差异(P <0.05)。综合评分表明,对黄精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促进作用较强的处理组分别为:pH4处理组、ABA处理组和SLS处理组。结论:酸性土壤环境有利于黄精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100 mg/L ABA溶液可以显著促进黄精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SLS包衣剂可...  相似文献   

10.
不同年龄香果树种子雨和种子库及其更新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宝天曼自然保护区香果树种子雨、土壤种子库进行了观测,并进行不同微生境播种实验,研究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动态。结果表明:(1)不同龄级香果树种子雨持续时间及其高峰期有所不同,种子雨强度存在极显著差异。(2)20~50龄级香果树的种子饱满率、土壤种子库中种子密度均显著低于其他龄级,但其不同类型种子的水平和垂直分布规律一致;大约80%的香果树种子在其萌发前消失,剩余种子中以霉烂种子密度最高(9.81粒·m-2),饱满种子密度最低(1.94粒·m-2)。(3)野外育苗实验表明,不同龄级香果树所产饱满种子的萌发率及幼苗存活率差异不显著,其种子萌发率约为16.93%,但仅有3.86%的幼苗寿命超过5个月;不同微生境对香果树幼苗存活率产生显著影响,林窗是其最适宜微生境。研究认为,人工采集香果树种子,于次年4月份在原生境下播种;清理母树冠下和冠缘的地被物,增加林缘空地地被物覆盖度,以减少香果树种子的损失,改善香果树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光照条件,以利于幼苗根系的生长,促进香果树的自然更新。  相似文献   

11.
李绍锋  王国红  饶佳媚  杨民和 《生态学报》2015,35(21):7011-7022
内生真菌是一类共生于植物体内,能够不同程度影响宿主植物生态适应性和竞争能力的微生物。分析内生真菌在豚草种子中的分布、种群结构,以及内生真菌发酵液对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作用。结果显示:发生于6个地区的豚草种子均能分离获得内生真菌,分离率在19%—92.63%之间,不同地区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内生真菌主要存在于种子的总苞部位,分离率达到65.52%。发生于福建省长乐市松下镇的豚草种带内生真菌种群包含5个属,以链格孢属(Alternaria)真菌为优势菌群,占82.26%;其次为镰孢属(Fusarium)真菌,占9.68%;其它3个属的真菌发生较少,均低于5%。内生真菌主要以水平传播方式在豚草不同世代之间传播。供试的7个内生真菌菌株的发酵液均不同程度地抑制豚草种子发芽,降低幼苗地上部高度、根长度、根数量和总生物量,但不同菌株发酵液之间抑制程度差异明显,显示不同菌株对豚草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产生不同的影响。内生真菌发酵液处理后的种子仍然保持较高程度的活力;不同内生真菌发酵液处理后,有活力的种子维持在50%—87.5%之间,均高于(或等于)清水处理的种子,说明内生真菌代谢产物只是抑制种子的发芽,但并不导致种子的腐烂和死亡。这些研究结果初步显示种子携带的内生真菌可能在豚草入侵生物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strain 220 is an effective antagonist of Pseudocercosporella herpotrichoides , the eyespot pathogen of cereals. Culture filtrates of Ps. fluorescens 220 were inhibitory to spore germination and hyphal growth of P. herpotrichoides and at least two compounds with antifungal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were identified in cultures grown in nutrient broth. In plant tests, both a culture broth of Ps. fluorescens 220 and a crude antibiotic extract reduced eyespot disease, whereas a mutant strain of 220 deficient in antibiotic production had no effect. Production of antibiotics would therefore appear to be a major factor in the suppression of P. herpotrichoides infection. A loss of disease control when Ps. fluorescens 220 was applied to plants in water was not due to lack of survival, as populations of a marked strain of Ps. fluorescens 220 applied to the stem base of wheat plants were similar whether applied in water or culture broth.  相似文献   

13.
陕西羽叶报春(Primulafilchnerae)是百年绝迹、曾被植物界视为可能绝灭的二年生草本植物,其种子萌发和成苗是其种群续存的前提,也是其园林开发时繁育工作的理论依据。本研究发现,陕西羽叶报春种子细小,25℃、低光(2700Ix)和当年采集种子是其萌发的最适条件。然而,该条件的成苗率仅25%左右,成苗/萌发比也比其它处理低。29℃高温下陕西羽叶报春种子存在一定程度的休眠,赤霉素(GA。)处理后萌发率虽显著增加,始萌发时间缩短,但高浓度(200mg/L)GA。处理使种子成苗率和成苗/萌发比显著降低。经过2个多月的高温高湿(29℃下萌发)处理后,将未萌发的种子重新在最适温度25℃下萌发,发现它们的萌发率不受影响,但始萌发时间显著缩短。以上结果说明陕西羽叶报春种子成熟后,及时采收并适当让其高温休眠一段时间,萌发时先用低浓度(20mg/L)GA。处理,不但可以显著提高萌发率,而且可提高成苗率和成苗/萌发比。  相似文献   

14.
石斛属(Dendrobium)植物在种子共生萌发过程中与真菌有着较为专一的共生关系, 为探讨这种共生关系在种间杂交后代上的进化和适应, 深入理解兰科植物和真菌共生关系的形成机制, 该研究利用能有效促进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和齿瓣石斛(D. devonianum)种子萌发形成幼苗, 并具有较强专一性的胶膜菌属(Tulasnella)真菌SSCDO-5和瘤菌根菌属(Epulorhiza)真菌FDd1, 开展真菌对铁皮石斛和D. tortile种间杂交种子萌发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 在真菌与种子共生培养68天时, SSCDO-5菌株和FDd1菌株都能有效地促进杂交种子形成原球茎和幼苗, 两个接菌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 来源于铁皮石斛的SSCDO-5菌株不但没有表现出优势, 反而在杂交石斛幼苗形成率上低于来源于齿瓣石斛的FDd1菌株(SSCDO-5: (22.13 ± 6.62)%; FDd1: (29.53 ± 5.51)%); SSCDO-5菌株和铁皮石斛在幼苗形成和发育阶段的共生专一性并没有在杂交后代上得到遗传或表现, 或者说是杂交打破了这种专一性的共生关系, 使得杂交后代能够和不同的真菌建立新的共生关系。该结果不支持关于共生真菌专一性是石斛属植物杂交后代形成的重要限制因素的假设, 推测石斛属植物在幼苗分化和发育阶段与真菌这种专一性的共生关系是在适应特定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形成和建立的。  相似文献   

15.
蔺菲  郝占庆  叶吉  姜萍 《应用生态学报》2006,17(8):1398-1402
研究了长白山暗针叶林两种主要地面苔藓植物——塔藓和拟垂枝藓对红松、红皮云杉和落叶松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下,塔藓浸提液抑制红松发芽,拟垂枝藓浸提液促进红松发芽;苔藓浸提液对红皮云杉和落叶松的发芽率没有显著影响,但不同程度地加快了种子日萌发高峰的出现.用苔藓植物体直接培养红皮云杉和落叶松种子,发现活植物体量大时对发芽率没有显著影响,但延迟了红皮云杉种子萌发高峰的出现,加速了落叶松种子萌发高峰的出现;杀青后的苔藓植物体则明显地抑制种子发芽.通过幼苗培养实验,发现苔藓植物浸提液抑制红皮云杉和红松幼苗生长,但促进了落叶松幼苗的生长;不同处理的苔藓植物体对幼苗生长的影响差异较大,活植物体量大时,两种苔藓均促进了红皮云杉和落叶松幼苗生长,而杀青后植物体则明显地抑制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生物测定方法,对三七的自毒与化感作用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三七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自毒作用随其播种密度不同而有一定差异,但无明显规律性。三七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分泌物对油菜生长具有化感作用,主要表现为对油菜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及苗高的抑制效应;(2)三七水浸液对不同受体植物的化感作用不尽相同,对小麦主要表现为对苗鲜重、苗干重、根鲜重、苗高及须根数有不同程度的促进或抑制作用;对油菜则表现为对其种子发芽率具有抑制作用,而对苗鲜重、苗干重、根鲜重、最长根长具有促进作用;(3)三七存在明显的化感自毒作用,其自毒物质可能为影响其连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水霉拮抗菌的筛选及其拮抗活性物质稳定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海底沉积物中分离、筛选水霉拮抗放线菌菌株,鉴定目标菌株及其无菌发酵液对水霉生长的抑制效果,并初步分析拮抗活性物质的稳定性。【方法】用稀释涂布法从采集的海底沉积物中分离得到海洋放线菌,以水霉为靶菌,通过平板对峙法在PDA平板上筛选出对水霉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利用其发酵液对水霉菌丝和孢子进行初步拮抗效果研究;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目标菌株的种属进行初步鉴定。【结果】从分离到的数十株海洋放线菌中筛选到5株水霉拮抗菌,其中拮抗效果最强的为S26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其为链霉菌,并与紫色链霉菌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S26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发酵液在平板抑菌圈实验中,对水霉孢子萌发的抑菌圈直径达32.00 mm±0.81 mm,其5倍浓缩无菌发酵液对水霉菌丝的抑菌圈直径达39.75 mm±0.50 mm;5倍浓缩无菌发酵液抑菌活性的3.125%即能完全抑制水霉孢子的萌发;5倍浓缩液对温度具有较强耐受性,经100 °C高温30 min处理后平板抑菌圈直径为25.50 mm±0.58 mm;经不同pH值处理12 h后,pH 5.0–9.0之间仍保持较好的拮抗活性;在37 °C下蛋白酶处理2 h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平板抑菌圈直径仍可达33.25 mm以上,推测拮抗物质活性成分由多肽和非多肽类代谢物共同组成。【结论】海洋链霉菌株S26产生的活性物质对病原水霉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对外界环境变化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因而在水霉病的生物防治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研究结果同时也显示海洋链霉菌在水产病害生物防治应用领域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和更广阔的挖掘空间。  相似文献   

18.
岩生植物金发草对作物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生物测定法研究金发草根、茎、叶水浸提液对水稻、小麦、油菜和莴苣等4种受体植物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金发草根、茎、叶水浸提液对4种受体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具化感作用,且随着水浸提液浓度的增高而增强。除水稻外,小麦、油菜、莴苣的发芽速率均受金发草水浸提液的显著抑制,但对最终发芽率影响不显著,说明金发草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主要是延迟种子发芽时间;金发草对作物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总体上表现为促进地上部分生长而抑制地下部分的生长。受体植物不同发育期对金发草化感作用的敏感程度不同,幼苗期高于萌发期;金发草叶的化感作用最强,其综合效应分别为根与茎的2.14倍和2.56倍。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新疆野杏(Armeniaca vulgaris)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对果肉和埋土深度的响应,以期为新疆野杏的天然更新与实生苗培育提供理论参考。通过2种果皮结构(有果肉和无果肉)的种子在不同埋土深度(地表至18.0 cm的14个梯度)对新疆野杏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进行研究,旨在揭示果皮结构和埋土深度对新疆野杏种子萌发与成苗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果肉和埋土深度显著影响野杏种子的萌发、幼苗生长与质量(P<0.05)。埋土深度<3.0 cm不利于成苗,埋土深度>6.0 cm时,萌发能力与幼苗生长量随埋土深度的增加而降低,3.0~6.0cm为适宜埋土深度。无果肉种子萌发优于有果肉种子,萌发率、萌发指数、成苗率、活力指数分别增长了37.18%、3.88%、37.18%、26.59%,幼苗高、基径、叶片数量、根冠比、幼苗质量指数分别增长了36.99%、7.48%、68.69%、20.61%、14.29%,其萌发能力与幼苗生长量显著高于有果肉种子(P<0.05)。有无果肉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指标与埋土深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研究结果表明,无果肉处理对新疆野杏种...  相似文献   

20.
菹草石芽大小和贮藏温度对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佳  许文  石福臣 《植物研究》2008,28(4):477-481
通过萌发实验探讨了菹草石芽重量和贮藏温度对石芽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成熟的菹草石芽大小不一,按鲜重划分重量等级,各等级石芽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比差异很大,重量中等的石芽数量占到80%以上;重量对石芽最终萌发率没有影响,但重量小的石芽萌发时间较早,重量大的石芽虽然萌发较晚但是最终萌生的幼苗数目较多。石芽重量和萌发结束时幼苗数目之间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p<0.05);连续去苗过程中,重量大的石芽萌发率和萌发幼苗数保持较高水平;经过贮藏的石芽与未经贮藏的石芽相比,萌发快且萌发整齐。经过15℃贮藏的石芽萌发最早,高温(25℃)和低温(4℃)贮藏均会使石芽最终萌发出的幼苗数目减少,3种温度下贮藏的石芽最终萌发率和幼苗长度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