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麻栎叶黄酮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对麻栎叶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研究了麻栎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麻栎叶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是以60%乙醇为提取剂,提取物固液比1∶20,提取温度60℃,提取次数2次,微波功率640W、微波时间2 min,提取时间60 min,黄酮提取率为6.06 mg/g,回收率为96.5%.麻栎叶黄酮类化合物对自由基DPPH·、·OH以及亚硝酸盐的清除率分别达到97.7%、97.6%和94.4%.试验结果表明提取工艺合理,黄酮提取率高,麻栎叶黄酮提取液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2.
杜梨叶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及其初步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杜梨叶总黄酮提取的工艺及其初步定性分析.方法:研究了浸提温度、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等因素对杜梨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效果的影响,和正交试验进行优化,所得结果采用方差分析.采用颜色反应的方法进行杜梨叶中黄酮的初步定性分析.结果:确定了最佳单因素水平,正交实验确定了以乙醇为浸提荆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料液比1:22,温度80℃,浸提时间1h,在此条件下黄酮含量为5.03%.结论:杜梨叶中含黄酮类化合物,颜色反应试验表明,其成分主要集中在黄酮醇类和二氢黄酮类.  相似文献   

3.
双生病毒(Geminivirus)是一种具有孪生颗粒形态的单链环状DNA植物病毒[1].根 据基因组结构特征及传播介体,双生病毒可分为三个亚组[1]:亚组Ⅰ双生病毒全 部为叶蝉传播的单组份基因组病毒,基因组大小在2.6~2.8kb之间,其代表病毒是玉米条纹病毒(MSV);亚组Ⅱ双生病毒是单组份基因组病毒,基因组大小在2.7~3.0kb之间;亚组Ⅲ双生病毒全部为粉虱(Bemisiatabaci)传播,基因组大小为2.5~2.8kb,除番茄曲叶病毒TLCV -AUS [2]等几个病毒为单组份基因组外,大多数亚组Ⅲ双生病病毒均为双组份基因组,稍大的组份叫DNA A,一般编码四个基因,稍小的组份叫DNA B,编码二个基因.烟草曲叶病 毒(TbLCV)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都属于双生病毒亚组Ⅲ[3,4].  相似文献   

4.
多花野牡丹的抑菌活性及总黄酮含量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多花野牡丹(Melastoma affine D.Don)又名炸腰果、野广石榴等[1],属野牡丹科(Melastomataceae)野牡丹属(Melastoma L.)植物,在福建主要分布于南靖、华安、龙岩、漳平、永泰、福清、福州等地,资源丰富[2].多花野牡丹全株可供药用,有消除积滞、收敛止血、散淤消肿等功效,捣烂外敷,可治外伤出血、刀枪伤[3].其叶片中含有水不溶性黄酮、水溶性黄酮苷,具有抗炎、抗菌及抗病毒的作用[1].临床报道多花野牡丹已在治疗肠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烧伤、宫颈糜烂、皮肤感染等多方面取得效果[1,4].预实验证实[5],多花野牡丹提取物含有黄酮类化合物、香豆素与萜类内酯化合物、酚类化合物和鞣质、有机酸等,不含生物碱.本文对多花野牡丹枝条和叶片的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并测定其1 a内的总黄酮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柑橘木虱吸食柑橘和九里香等芸香科植物,更是柑橘黄龙病的主要传播媒介。了解柑橘木虱共生微生物对虫体产卵量的影响,可为该虫的生态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材料]应用Illumina HiSeq技术对柑橘木虱进行转录组和小RNA (siRNA)高通量测序,对拼接的序列进行功能注释。通过单雌单苗的饲养方法,分析通过测序揭晓的7种内共生病毒对柑橘木虱的影响,包括单雌总产卵量、单雌日产卵量和单雌寿命的变化。[结果]通过高通量测序共获得unigenes序列22429条,共有17673条unigenes注释至NR、NT、Pfam等数据库。根据siRNA分析数据,获得了多条柑橘木虱内共生病毒的序列。生物学验证试验发现,柑橘木虱呼肠孤病毒、Hubei tick virus 2、褐飞虱呼肠孤病毒、Mal de Rio Cuarto virus、Synechococcus phage S-RSM4、Tokyovirus A1 DNA和Diaphorina citri picorna-like virus isolate BR1 7种内共生病毒显著降低了雌虫群体总产卵量,但是对单雌日产卵量和单雌寿命无显著影响。[结论]研究结果为柑橘木虱的共生微生物多样性提供证据,也为进一步探索内共生病毒对宿主昆虫的意义提供了思路和理论基础,为后续柑橘木虱-内共生微生物的互作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
超声波协同提取鱼腥草黄酮及其抗氧化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剑  曾虹燕  黄炎 《广西植物》2010,30(1):141-144
研究了超声波协同乙醇提取不同部位鱼腥草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并测定黄酮提取物对DPPH.、羟基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鱼腥草叶中黄酮含量最高,在固液比1∶30,85%乙醇浓度,65℃下提取40min,黄酮提取率为2.36%。鱼腥草黄酮对DPPH.自由基活性、.OH自由基和超氧O2-.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72.8%、70.8%和69.8%,表明鱼腥草黄酮是一种天然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  相似文献   

7.
贯叶连翘醇提条件的多指标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采用超声波提取法,对贯叶连翘中总黄酮、金丝桃素类和贯叶金丝桃素等主要有效成分在醇提过程中的提取条件(溶媒种类、浓度、提取时间等)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以总黄酮和金丝桃素类化合物为指标,用65%~80%的乙醇水溶液超声提取30min,提取效率较高;以贯叶金丝桃素为指标,则以用75%~90%的甲醇提取30min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 ( Batal.) Iljinskaja〕隶属于胡桃科( Juglandaceae)青钱柳属( Cyclocarya Iljinskaja) ,为中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具有较高的药用、材用和观赏等价值[1];青钱柳叶片中含有多种次生代谢成分,具有多种药理活性[2-4].目前,对于青钱柳次生代谢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取、分离和纯化及不同种源间次生代谢成分的变化规律等方面,其中,已有研究者就基因型和环境对青钱柳黄酮含量变化的影响以及青钱柳叶片中三萜成分的组织化学定位进行了研究[5-6] ,但不同种源青钱柳叶片中黄酮、三萜和多糖类成分的分布是否存在差异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9.
以扶桑叶为研究材料,以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利用响应面法对扶桑叶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扶桑叶黄酮优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超声提取时间70 min,液料比40∶1。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扶桑叶黄酮提取的得率最高,为34.56 mg/g。  相似文献   

10.
以余甘叶为试材,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余甘叶黄酮,研究料液比、乙醇浓度、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对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余甘叶中黄酮最佳超声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73、乙醇浓度50%、超声时间30 min、超声功率210 W,在此条件下黄酮实际提取率为19.51%。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6种藓类植物,即褶叶青藓(Brachythecium salebrosum(Web.et Mohr.)B.S.G.)、湿地匐灯藓(Plagiomnium acutum(Lindb.)Kop.)、侧枝匐灯藓(Plagiomnium maximoviczii(Lindb.)Kop.)、大凤尾藓(Fissidensnobilis Griff.)、大羽藓(Thuidium cymbifolium(Doz.et Molk.)B.S.G.)和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 Wils.)嫩茎和老茎的石蜡切片和显微观察发现,同一藓类植株的嫩茎和老茎,茎结构稳定,不同种藓类植物茎横切面具有不同特征.植物体茎横切面形状、表层细胞的层数、细胞大小和细胞壁厚薄、皮层细胞大小和形状、中轴的有无以及比例等特征可以作为藓类植物的分科分类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2.
13.
14.
The levels of endogenous phytohormones and respiratory rate in nine sorts of flowers such as Cymbidium faberi Rolfe, Nopalxochia ackermannii Kunth and others were investigated both at full bloom and senescence and meanwhile the effect of exogenous phytohormones on prolonging the blossoms and promoting ethylene production were tested. There is a high content of endogenous ethylene in all the long-lived flowere, about 3–16 folds higer than the short-lived ones. There is a high level of ABA at full blooming flowers of short-lived flowers, in which there is no or only some cytokinins in it, but the ratio of CTK (6BA+zeatin)/ABA is smaller(l.7). The endogenous ABA reached a much higher level at senescence in all nine sorts of flowers, so it is reasonable to consider that it is ABA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of regulation in controlling flower's senescence. There is a much higher level of GA3 and zeatin in the long-lived flowers which is not demonstrated in the shortlived ones. The respiratory rate is one of the factors controtling the longevity of flowers, but it does not play a decided role. Application of 6BA and zeatin prolongs distinctly orchid’s longevity, however exogenous IAA through the promotive action on ethylene production, evidently extends the longevity of the flowers of the Nopalxochia ackermannii Kunth.  相似文献   

15.
真菌类遗传学分析的知识结构教学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罗桂花 《遗传》2002,24(3):349-350
本文以认知结构理论为指导,讨论了真菌类遗传分析与高等动植物遗传分析的内在联系,认为利用这种内在联系进行教学可收到好的效果并说明了作者的具体教学过程。 Abstract:In the pap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etic analysis of Fungi and genetic analysis of high animal and plant was discussed.A good results were obtained when we adopted this method in the teaching.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针对医疗机构的合理用药水平进行评价研究。方法 根据医疗机构合理用药的具体要求,构建医疗机构合理用药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模糊群决策的方法和多指标评价分析法构建医疗机构合理用药评价模型。结果 构建了基于模糊群决策的医疗机构合理用药评价模型,并通过实例分析证明了评价模型的可行性。结论 建立的基于模糊群决策的医疗机构合理用药评价模型能够对医疗机构的合理用药水平进行科学评价,为提高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水平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用重组表达的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中肠钙粘蛋白N端多肽片段制备兔多克隆抗体,并利用其对Bt抗性进行鉴定。通过RT-PCR方法对棉铃虫中肠钙粘蛋白N端多肽的基因片段Cad285进行PCR扩增,将其克隆到pET-30a原核表达载体中,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得到35ku的重组融和蛋白,融合表达的包涵体经过变性、Ni-NTA柱亲和纯化、复性等方法处理包涵体,获得可溶性纯化蛋白,用纯化后蛋白免疫新西兰兔制备多克隆抗体,ELISA检测其效价高于1∶16000;利用最终获得的多克隆抗体对室内纯合Bt抗/感品系的棉铃虫中肠钙粘蛋白进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敏感和抗性品系之间有明显差异,表明其能够应用对Bt抗性进行初步检测。  相似文献   

18.
19.
龙胆科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龙胆科植物在我国的分布范围很广,且多数为药用植物,其多数种属的药用植物,至今其化学成分尚未被系统研究。综述了目前龙胆科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的研究现状及一般提取方法,对近年来发现的环烯醚萜及裂环烯醚萜类化合物进行了总结,为本科药用植物的更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青蒿素生物合成机理研究现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赵兵  王玉春  欧阳藩   《广西植物》1999,19(2):154-158
本文总结了目前有关青蒿素生物合成机理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青蒿素生物合成中生理因子的影响,青蒿素生物合成中间体及前体,青蒿素生物合成细胞定位等。指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今后的研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