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刘冀珑  邓泽沛  乔惠理 《动物学研究》1999,20(6):450-450,456
初乳不仅是动物幼仔的营养源,也是它们的抗体(免疫球蛋白)源(Orlando,1995)。大多数哺乳动物幼仔均须通过初乳来补充体内免疫球蛋白的不足。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可能又很难或根本得不到母乳喂养。这时,寻找合适的母乳替代品甚为关键。由于牛奶是最大的奶源,牛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含量较高,因此人们考虑把牛初乳作为其他动物的母乳替代品。有文献报道:新生仔猪或马驹均可吸收牛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新生仔猪和马驹的小肠微绒毛具有非选择的吸收能力(Holmes等,1991;Klobasa等,1990)。但是,这…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医用乳酸菌对几种常用中草药的耐药性,为医用乳酸菌与中草药的临床合并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中草药制成煎剂,通过琼脂扩散方法进行耐药性试验.结果 5种医用乳酸菌对黄连均表现出中度敏感,对黄芩表现微弱敏感.结论 5种医用乳酸菌对大部分中草药(包括有抗菌和抑菌作用的中草药)不敏感.  相似文献   

4.
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兔生产性能及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兔生产性能、免疫功能的影响,为开发应用新型添加剂提供依据。方法选择64只35日龄、体重相近的断奶仔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2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实验期为40 d。对照组Ⅰ饲喂基础饲粮,实验组Ⅱ、Ⅲ、Ⅳ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1%、0.3%、0.5%的微生态制剂。测定日增重、饲料报酬、发病率、死亡率、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及T淋巴细胞ANAE阳性细胞百分率等指标。结果实验组Ⅱ、Ⅲ、Ⅳ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I提高了10.6%(P〈0.05)、23.967%、27.0%(P〈0.01),饲料报酬分别提高了6.8%、14.3%、15.1%,发病率分别降低了12.5%、18.7%、18.7%,死亡率分别降低了12.5%、12.5%、18.7%,脾脏指数分别提高了11.5%(P〈0.05)、29.5%、34.4%(P〈0.01),胸腺指数分别提高了2.3%、15.9%、17.9%,T淋巴细胞阳性率分别提高了17.7%(P〈0.05)、26.9%、28.4%(P〈0.01)。结论在断奶应激的情况下,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可提高仔兔的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张四虎  艾鷖  田黎明  泽让东科 《生态学报》2024,44(10):4288-4296
由于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青藏高原草地不断退化,草畜矛盾日趋严重,限制着高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夏季补饲可以加快牦牛生产速率、提高出栏率,减小草地放牧压力,是实现草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夏季补饲如何影响草地生态系统功能仍不明晰。以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以牦牛为放牧实验家畜,设置夏季补饲放牧(FG)、传统重度放牧(TG)和禁牧(NG)3个放牧处理,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两年补饲试验后的结果表明:夏季补饲减缓传统放牧降低植物群落 α多样性的趋势;夏季补饲与传统放牧均降低了植物群落生物量;传统放牧表层土壤pH 和硝态氮均显著小于禁牧,但夏季补饲减弱了这些变化;夏季补饲显著降低了20-30 cm土层有机碳;夏季补饲增加了土壤表层磷含量。本研究表明夏季补饲放牧具有降低传统放牧压力的潜力,为保护和管理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并为改善牦牛的夏季饲养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建立一个适应于尖吻蝮仔蛇生长发育的稳定的多功能生态系统的人工模拟生态养殖蛇场,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仔蛇的饲料成本,从而达到降低人工养殖尖吻蝮蛇的成本。方法选取一个室外围墙式养蛇场作为试验基地。设计为适应于蛇、蛙、昆虫、蚯蚓、小杂鱼等动物生长繁衍的人工模拟生态环境,建立一个稳定的多功能蛇场生态系统,以尖吻蝮蛇100条,在试验以前随机抽取10条测量其体重和体长,并以活体动物饲料喂养法和科学饲养管理法进行试验养殖,并在进入第一、第二次冬眠前均随机抽取10条蛇仔测其体重和体长。结果本次试验与本蛇场室内人工饲养尖吻蝮仔蛇相比,不仅在体重、体长和肥满度方面均相差不大,而且仔蛇的存活率还有所提高。结论表明该人工模拟生态养殖蛇场能够满足尖吻蝮仔蛇生长发育的需要,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8.
将入侵植物假苍耳(Iva xanthifolia)粉碎后与常规预混原料按照比例(以质量百分比计):假苍耳草粉50%、玉米粉11%、豆饼粉20%、麦麸9%、鱼粉3%、骨粉5%、酵母粉1%、食盐1%混合制备成颗粒饲料,分别以相当于假苍耳含70、60、50、40 g等4个实验组和对照组喂饲常规饲料,每天喂饲幼兔。室内单笼60 d饲养后,分别进行血清学检验、血常规检验、解剖实验及增重效果评价,探讨假苍耳对幼兔适口性和毒性的影响,以及不同假苍耳含量的配合饲料对幼兔生长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假苍耳适口性良好、无毒性症状,各项测定数据无显著差异,从饲用价值角度来说,假苍耳代替部分幼兔饲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产细菌素乳酸菌的筛选及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从健康鸡、兔、仔猪肠道内容物及新鲜粪便中分离到4l株乳酸菌,通过单层琼脂平板扩散实验,筛选出5株有明显抑菌活性代谢产物的乳酸菌,其中4株属于乳杆菌属,l株属于链球菌属。排除酸的干扰后,离心发酵液对指示菌仍有抑菌活性,用胰蛋白酶和本瓜蛋白酶处理后抑菌活性明显降低,用过氧化氢酶作用上清液,抑菌效果不变,说明过氧化氢未起作用,从而得知抑菌物质中有蛋白质类细菌素。将离心发酵液分别调pH值为2.0、3.0、4.0、5.0、6.0、7.0,做抑菌试验,试验结果证明:所分离的5株乳酸菌在pH2.0,3.0,4.0时均有较强的抑菌活性,且MD菌株在pH7.0时抑菌活性亦较强,这进一步排除了酸的作用。每周重复一次,抑菌结果完全一致,但至第5周时,抑菌现象完全消失,说明抑菌物质随时间的延长而失活,起抑菌作用的物质不是有机酸。  相似文献   

10.
4株乳酸菌对14种抗生素的敏感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模拟饲料中益生菌与抗生素接触环境,对益生菌的存活比率进行量化表示,对用于饲料添加剂的4株乳酸菌进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除极个别乳酸菌和抗生素的组合外,乳酸菌均在此种实验方法下对抗生素有很好的耐受性,实验结果对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研制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乳酸菌代谢产物对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为了探讨乳杆菌和乳酶生菌的制菌机理,笔者用其代谢产物对致病菌作了体外抑菌试验。一、试验用菌种和培养基:乳杆菌是经鉴定的嗜酸乳杆菌,乳酪生菌是桂林制药厂生产的乳酶生片经纯化获得。致病菌是从鸡葡萄球菌病分离的金  相似文献   

12.
益生乳酸菌的纸片扩散法药敏性试验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乳酸菌菌株的药敏性评价是目前国际上益生乳酸菌安全性评价的首要内容, 然而用于乳酸菌药敏性测试的相关国际通引标准还未出台。本文就药敏试验使用的培养基进行了探讨, 并从中选取了合适的商品化培养基——RCA用于乳酸菌的药敏性测试。选取的培养基适合目前市场上常用益生菌的生长, 经方法优化后可得到满意的结果, 为今后制定针对乳酸菌的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提供了一定依据。随后采用纸片扩散法对分属于4个属的9株乳酸菌进行了19类51种抗生素的敏感性测定, 较全面地了解了这些菌株的药敏谱。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纯中药制剂应激安散对早期断奶仔兔生产性能和腹泻率的影响,选用30±2日龄体重相近的断奶仔兔120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进行试验。本试验结果显示,YJA-Z组和YJA-G组可显著提高断奶仔兔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降低料重比,表明应激安散能够有效抵抗断奶应激对仔兔造成的伤害,显著促进其生长。  相似文献   

14.
15.
16.
用消毒鲜牛奶全人工哺育美洲狮幼仔的试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消毒鲜牛奶先后2次对出生后即遭母兽遗弃的美洲狮幼仔进行全人工哺育。初步探讨了取出幼仔进行人工哺育的时机,人工乳的配制,幼仔的疾病防治以及保健护理等技术问题,并取得了试验成功。  相似文献   

17.
乳酸菌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乳酸菌广泛应用于食品发酵工业中,其中有些菌种是重要的益生菌。目前,对乳酸菌的研究已从最初的形态学研究进入到了分子水平的研究。乳酸菌全基因组测序研究已在全球展开。乳酸菌基因组研究有助于揭示乳酸菌的遗传和代谢机制,加速重要益生功能基因的挖掘,同时为乳酸菌的应用提供众多可能性。本文就乳酸菌基因组研究的概况、重要乳酸菌基因组、乳酸菌的功能基因组以及比较基因组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胚胎-胎仔发育毒性试验中SD大鼠妊娠期的体重、生殖功能指标及胎鼠的各项发育指标,为SD大鼠的发育毒性研究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395只SD雌性大鼠,交配成功后,于妊娠第20天剖检孕鼠,检查孕鼠的内脏器官有无异常,称量子宫重量、窝重和胎盘重量,计数黄体数、着床数、活胎数、吸收胎数和死胎数.胎鼠共5272只,将一半胎鼠放人固定液中做内脏检查,另一半胎鼠进行骨骼检查,检查胎鼠外观、内脏和骨骼有无异常和变异.结果 和结论 建立SD大鼠胚胎-胎仔发育毒性试验中各项指标的数据库,求得各指标的正常值及标准差,95%的可信区间,为生殖毒性研究提供正常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摘要: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结肠癌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结肠癌的发病是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这使得对结肠癌的预防和治疗都面临困境。研究普遍认为人体肠道微生态系统的平衡是预防结肠癌的关键,而摄入乳酸菌可起到维持肠道微生物菌群平衡的作用。因此,乳酸菌的生物学功能和抗肿瘤作用日渐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本文结合我们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从结肠癌的发病原因着手,详述了乳酸菌抑制结肠癌的可能途径或机制,最后总结了乳酸菌各成分及其代谢产物在潜在抑制结肠癌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乳酸菌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文羿  孟和  张和平 《微生物学报》2008,48(9):1270-1275
伴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测序成本的降低,越来越多的微生物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得以实现,从基因组学的层面了解乳酸菌的遗传结构和组成,进而分析和掌握其生物学功能已经逐渐成为可能.迄今为止已经有22株乳酸菌的基因组完成测序并公开发表,还有至少12株测序工作仍在进行中.本文在分析相关文献和生物信息数据基础上,从乳酸菌基因组特点、代谢多样性、进化及共线性四个方面对乳酸菌基因组学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旨在为乳酸菌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