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为生态学分析》(Analysis in Behavioral Ecology)一书,由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的Luther Brown和俄亥俄州大学的Jerry F.Downhower教授共同编著,于1988年由马萨诸塞州Sinauer联合出版公司出版,它是为从事动物生态学实验和野外工作者编著的一本实用性很强的指导手册。行为生态学的研究途径很多,从畜牧业的实践方法到心理学的比较方法,直到生物学的进化途径。每种途径都有各自所要解决的问题体系,有各自不同的分析和解释方法。本书所涉及的是进化途径,这是一种从生态学、特性论、进化理论、种群生物学、遗传学以及从不同意义上同生物生存和  相似文献   

2.
自达尔文开始 ,生态学与进化理论得到空前的发展。这些理论与实践探索主要是以有性繁殖生物种群 (非克隆生物 )为对象。然而在陆地与海洋占据优势的克隆生物通常并非与非克隆生物有相同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遗憾的是生物学家对此长期忽视 ,鲜有研究。近数十年来有关克隆生物生态学、形态学以及遗传学方面的研究日益广泛和深入 ,这些研究实践 ,已经和正在不断揭示现有种群生物学理论框架和方法论体系对克隆生物研究的不适应性和不充分性。这严重阻碍了我们对克隆生物的动态规律及其进化进程的深入理解 ,也在很大程度上混淆了对所有生物的其…  相似文献   

3.
生态遗传学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就生态遗传学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问题谈了几点看法。首先陈述了生态遗传学的性质,它是种群生态学和种群遗传学的结合,研究种群层次上正在进行着的进化;其次列举了生态遗传学的基本内容,说明生态遗传学是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不可缺少的基本知识。最后举两个实例阐明生态遗传学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4.
景观遗传学原理及其在生境片断化遗传效应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泽昊  吉成均 《生态学报》2010,30(18):5066-5076
景观遗传学是近年来在景观生态学和种群遗传学之间形成的一个交叉领域,强调景观的组成、空间构型和环境梯度对基因流、种群遗传空间结构和局域种群适应的影响。景观遗传学尚未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理论基础主要来自分子遗传学、种群生物学和景观生态学。现代分子遗传标记技术、遥感和GIS支持下的景观分析和空间统计方法的综合运用是景观遗传学主要研究途径。系统介绍了景观遗传学的基础概念,关键科学问题,基本理论框架,及其与相邻研究领域的关系,综述了景观遗传学最为关注的现实课题——景观碎裂化的种群遗传效应的研究进展,主要涉及生境片断化的遗传效应、不同属性的物种响应、以及生境片断化过程的选择作用等方面。通过采取一种跨尺度的视角,景观遗传学研究显著深化了关于景观碎裂化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末兴起的分子生态学作为一门前沿学科,被众多高校列入课程体系。其学科领域囊括了分子生物学、生态学、行为生物学、进化及遗传学的多个主体,学科交叉广泛深入,课程的信息量也十分巨大,因此在本科教学过程中不仅对学生更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初步探索了该学科的特点及其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卤虫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卤虫的生物学特征和培养方法作了介绍。特别是对卤虫的经济价值分类地位、种群遗传学、孤雌生殖卤虫的生殖机制、种群的分子群体遗传学及进化、种群同工酶、种群的分子生物学分析和营养成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前,生态学家越来越关注深入的生物学问题,例如,1)理解生态和进化过程的互作和关系;2)种群中一个重要的表型特征,受遗传基因影响多大?即其可遗传程度,表示该性状的进化潜能;3)基因是怎样影响表型性状,及其对应的个体适合度以及种群动态?4)决定多个重要表型性状的基因之间关系和互作如何?随着生物统计软件尤其是线性混合模型的发展,结合经典数量遗传学的理论,发展出了针对上述问题的动物模型(Animal Model),使得我们可以对野外种群进行上述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经典数量遗传学的重要概念,随后在其理论框架下,举例介绍了动物模型的操作和使用,最后探讨和展望了利用数量遗传学方法进行进化生态学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分子生态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志昂  王洪新 《生态学报》1998,18(6):565-574
介绍了这个新学科的基本内容,其特征是CNA指标的应用。结果表明交国最近几年动植物自然种群的分子研究,介绍了国际分子生态学各个领域的进展:①分子生态学的技术;②分子种群生物学;③分子环境遗传学;④分子适应。实验结果显示:只要方法灵敏,DNA具有最高水平的多样性。即使是原先认为遗传变异很少的大熊猫和野生大豆,使用灵敏的方法,也能证实生物个体遗传组成的唯一性。种群内DNA的高度多态性,不同景观生态类型种  相似文献   

9.
同种相残是指动物杀死并取食同种其他个体的行为,一般被认为是种群密度自我调节的一种方式,常常是影响种群动态和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具有重要的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意义。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综述了非社会性植食昆虫的同种相残行为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影响同种相残行为发生的因素,同种相残的获利与代价,同种相残与亲子识别及护幼行为的关系,同种相残的进化驱动力等。对植食性昆虫同种相残行为的研究不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如果我们对同种相残行为发生的生态学、生理学和遗传学机理进行深入研究,或许有助于我们利用相关机理实现植食性昆虫田间种群数量的自我调控,这将对害虫的综合治理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植物分子群体遗传学研究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云生  黄宏文  王瑛 《遗传》2007,29(10):1191-1191―1198
分子群体遗传学是当代进化生物学研究的支柱学科, 也是遗传育种和关于遗传关联作图和连锁分析的基础理论学科。分子群体遗传学是在经典群体遗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利用大分子主要是DNA序列的变异式样来研究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引起群体遗传变化的因素与群体遗传结构的关系, 从而使得遗传学家能够从数量上精确地推知群体的进化演变, 不仅克服了经典的群体遗传学通常只能研究群体遗传结构短期变化的局限性, 而且可检验以往关于长期进化或遗传系统稳定性推论的可靠程度。同时, 对群体中分子序列变异式样的研究也使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达尔文的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进化学说。到目前为止, 分子群体遗传学已经取得长足的发展, 阐明了许多重要的科学问题, 如一些重要农作物的DNA多态性式样、连锁不平衡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种群的变迁历史、基因进化的遗传学动力等, 更为重要的是, 在分子群体遗传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兴的学科如分子系统地理学等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文中综述了植物分子群体遗传研究的内容及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1.
扩散生态学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散研究是生态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领域 ,而扩散生态学则是生物学领域一门新的分支学科。本文综述了扩散生态学研究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 ,包括扩散的定义、扩散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及其与生物学其它分支学科的关系 ,并阐述了研究扩散的重要意义。扩散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 ,既涉及所有生物 (从微生物到脊椎动物 )的生态学 (如复合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多样性、复杂性和稳定性 )和进化 (如种化 )等理论问题 ,又涉及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保育、有害生物 (包括外来物种 )的控制、流行病防范、环境保护和人口管理等应用问题。因此 ,研究生物的扩散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吕楠  孙悦华 《动物学杂志》2013,48(5):717-725
早期的生态学研究往往局限于对野外观察现象的基本描述。随着模型分析方法的引入,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寻找描述性材料中蕴藏的一般性规律,探讨某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制约因素。近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模型分析方法应用越来越广泛。动物行为的进化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一直以来都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根据应用不同的理论基础,人们发展了许多不同的建模方法,主要包括种群遗传学模型、最优化模型、博弈模型、基于个体的模拟模型和系统发育对比分析模型等。本文主要介绍了以上5种模型方法,及其在动物进化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际上风行的生态学与进化生物学的学科整合已成为生物学发展的一个趋势。寻找适合的生物学系统来进行从表型到基因型的综合研究是推动这一整合向纵深发展的一项必要的和带探索性的工作。被子植物花色的形成机理和有关代谢途径上的结构和调控基因在若干模式植物中已有相当了解,使花色成为适合生态与进化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首选性状, 为进一步了解野生种中花色的形成机制奠定了基础。本文着重介绍旋花科(Convolvulaceae)番薯属(Ipomoea)花青素代谢途径的分子遗传学、生物化学和生态学工作, 试图从多学科的角度提供有关花色自然变异的知识背景, 并指出未解决的生物学问题和预期今后可能出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猪血木的分类地位、资源现状及分布、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发育生物学、保护遗传学、繁殖生物学、和濒危机制进行了综述,为该物种的种群恢复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花色变异的分子基础与进化模式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近年来国际上风行的生态学与进化生物学的学科整合已成为生物学发展的一个趋势.寻找适合的生物学系统来进行从表型到基因型的综合研究是推动这一整合向纵深发展的一项必要的和带探索性的工作.被子植物花色的形成机理和有关代谢途径上的结构和调控基因在若干模式植物中已有相当了解,使花色成为适合生态与进化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首选性状,为进一步了解野生种中花色的形成机制奠定了基础.本文着重介绍旋花科(Convolvulaceae)番薯属(Ipomoea)花青素代谢途径的分子遗传学、生物化学和生态学工作,试图从多学科的角度提供有关花色自然变异的知识背景,并指出未解决的生物学问题和预期今后可能出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智翔 《生态学杂志》1989,8(6):52-55,62
进化论、遗传学与生态学是在不同时期发展起来的独立学科,然而,随着科学的发展,们越来越认识到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Petrusewicz(1959)(见Shvarts,1977)曾写过《达尔文进化论是一种生态理论》一书,强调进化在本质上是一生态过程。Hutchinson(1965)写了一部题名为《生态学舞台和进化节目》一书,认为生态的布景可以作为进化过程的舞台。但是,最早提出进化生态学这一概念的则是Orians(1962)。进化生态学从产生到现在虽然只有20多年的历史,但已成为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进化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生态学(Ecology)是一门以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为中心的宏观生物学学科,从宏观角度来研究生物和环境的关系,研究对象包括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等。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开始向生态学领域渗透和发展。1992年,《Molecular Ecology》杂志在英国正式创刊,标志着分子生态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  相似文献   

18.
线粒体DNA作为理想的分子遗传标记被广泛应用于马鹿进化生物学、种群遗传学和保护生物学的研究.该文阐述了mtDNA在马鹿中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马鹿mtDNA序列的研究概况及其多态性在马鹿物种识别、起源和进化、地理分化、遗传多样性和保护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9.
有关环境因素作为影响发育的信号导致产生表观多型性的研究,属于遗传学、发育生物学、进化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在长期的积淀和拓展中形成了一门新的交叉学科——生态发育生物学。该学科以发育的可塑性为理论基础,研究多种环境因子诱导机体在发育中产生表观多型性的机制,包括非遗传多型性和应激性多型性。对于环境、发育和进化三者关系的研究尤为重视。本文介绍了该学科形成的背景,并对其研究主题进行分析和归纳,重点讨论了不同环境因子导致动物表观多型性的机制,包括季节和捕食者诱导的非遗传多型性,营养和激素调节社会性昆虫的品级分化,温度依赖型性别决定中的基因、酶与激素,动物对环境的适应与进化,机体的免疫应答与神经元的可塑性、环境污染物的致畸作用等。并对生态学与发育生物学结合的未来研究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生化生态遗传学是生态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等多学科的融合体。由于有现代生物学技术的渗入,使传统的生态遗传学研究发生了重大变革。尽管这支新学科起步较迟,但近年来发展却非常迅速,研究内容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