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突变型抑癌基因p53的表达情况,以探讨其在子宫内膜癌发生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子宫内膜癌及1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VEGF和突变型p53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VEGF及突变型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两者呈显著正相关(P〈0.01)。两者阳性表达率均与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P〈0.05)有关,VEGF阳性表达率与肌层浸润深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突变型p53表达则与肌层浸润深度有关(P〈0.05)。结论:VEGF和突变型p53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侵袭、转移和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2.
Survivin在肺鳞癌、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Ki67和p53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urvivin在肺鳞癌、腺癌中的表达和意义及其与Ki67、p53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urvivin、Ki67和p53在112例肺鳞癌、腺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Survivin、Ki67和p53的阳性率分别为59.8%(67/112)、46.4%(52/112)和51.8%(58/112),survivin的表达与肺癌的低分化(P=0.009)和淋巴结转移正相关(P=0.014);Ki67和p53的表达分别与肺鳞癌、腺癌的低分化程度负相关(P〈0.05)。Survivin与Ki67和p53在肺鳞癌、腺癌中的表达分别正相关(P〈0.01)。结论Survivin的表达与肺鳞癌、腺癌的低分化和淋巴结转移正相关;Ki67和p53的表达分别与肺鳞癌和腺癌的低分化程度相关,survivin、Ki67和p53三者的协同表达可能是促进肺癌的恶性进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16和Ki67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研究它们对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与临床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NSCLC术后标本160例及正常肺组织20例(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SCLC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p16和Ki67的表达。结果在NSCLC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p16和Ki6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3.8%、82.5%和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PTNM分期、淋巴结转移、p16及Ki67的表达是影响NSCLC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p16阳性组与阴性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55.3%和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阳性组与阴性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23.5%和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和Ki67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p16和Ki67参与了NSCLC的发生发展,p16和Ki67的表达水平与NSCLC的发展及预后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桑葚花色苷对乳腺癌裸鼠肿瘤组织中VEGF、p53 及Ki67 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60 只健康BALB/c 裸鼠,按随 机数字表分为5 组,即对照组、桑葚花色苷低剂量组(SL组)、桑葚花色苷中剂量组(SM组)、桑葚花色苷高剂量组(SH 组)以及阳性 药(氟尿嘧啶)组,每组12 只裸鼠。以注射乳腺癌MDA-MB-231细胞悬液到裸鼠右肩皮下的方法建立移植乳腺癌模型,分别检测 和比较各组裸鼠的癌瘤湿重、癌重系数以及肿瘤组织中VEGF与p53、Ki67 的表达。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各治疗组的癌 瘤湿重水平及癌重系数均明显下降;与阳性药组相比,SM组及SH 组的癌瘤湿重以及癌重系数下降程度更为明显,差异均具有统 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各治疗组的VEGF与p53、Ki67 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下降;且与阳性药组相比,SM组及 SH 组的VEGF与p53、Ki67 阳性率下降程度更为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桑葚花色苷能够明显抑制乳腺癌 的发展,这可能与其抑制P53、Ki67 在和VE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生长过程中p53基因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搜集有随访资料的胃癌标本107例,用免疫组化对突变型p53和CD34作了标记,用原位杂交对野生型p53作了检测。结果突变型p53在肿瘤不同侵犯深度、不同生长方式、不同淋巴结转移状态以及预后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突变型p53与微血管密度显著相关(P<0.05),而野生型p53则与突变型p53相反。结论突变型和野生型p53在肿瘤生长过程中的表达不同,说明p53的不同功能状态在肿瘤的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63和p53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探讨三者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95例肺癌组织(其中57例有癌旁组织),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三种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研究三者之间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PCNA、p63和p53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41%、38.46%及58.46%,但三者在癌旁组织中均无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肺癌组织中,PCNA、p63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均与组织分型有关(P0.05),且PCNA、p53蛋白表达与分化程度有关(P0.05),分化越差,表达越高;p53表达与PCNA表达呈正相关(r=0.352,P=0.043),p63与p53、PCNA的表达不相关(P0.05)。结论:肺癌组织中PCNA、p63和p53蛋白的表达升高,三者均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临床可通过检测三者的蛋白水平,作为鉴别肺鳞状细胞癌与其他类型癌的重要参考指标,为病理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应用PCR等方法从含有p53基因突变的人肺癌细胞系GL总RNA中扩增并克隆了人突变型p53基因(mt)cDNA.序列分析证实该cDNA含有人p53基因全部编码序列,在codon245出现了G→T突变,导致由甘氨酸变为半胱氨酸.构建了其逆转病毒表达载体(pD53M),并将该载体导入没有p53突变的药物敏感癌细胞系GAO.免疫组织化学证实pD53M转染的GAO细胞有突变型p53蛋白表达,说明重组逆转病毒表达载体pD53M在GAO细胞中可以稳定表达.体内和体外实验表明pD53M转染的GAO细胞对几种抗癌药的耐药性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最高增加了4倍.用定量PCR和FCM分析发现转染细胞MDR1基因表达没有增高,Pgp功能没有加强,MRP基因表达轻度增高,Mrp功能稍微加强,这提示突变型p53导致的耐药性可能与MDR1/Pgp无关,而与MRP/Mrp可能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乳腺特异性表达172^HIS突变型p53转基因鼠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53基因突变几乎存在于所有人类肿瘤中,尤其与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乳腺癌关系密切。研究表明:野生型p53基因是抑癌基因,而突变型p53基因则是癌基因-呈显性负调控突变型。本研究首次构建了这种类型的172^HIS突变型p53基因的转基因鼠,用以研究p53基因突变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用重组PCR法把小鼠p53基因的第172个密码子CGC突变成CAC(由编码精氨酸突变为编码组码组氨酸)信号序列之间。 获得置于pBL119(Fig.1)上的表达结构WAP-172^HISmtp53-SV40。经过BssHII酶切,纯化该表达结构部分,通过显微注射,将其分别导入FVB和C57BL品系小鼠受精卵中,获得32只F0代鼠。经PCR鉴定,其中9只为转基因阳性鼠(Fig.2)。对其进行的Southern分析(Fig.3)证实了PCR的鉴定,并得出了每只鼠中整合的转基因拷贝数(Table1)。当这9只鼠哺乳第二天时,取乳腺制备RNA,进行Northern杂交分析,其中5只的乳腺中有转基因表达,其中3只呈高水平表达(Fig.4),似乎转基因的拷贝数与其在乳腺中的表达水平并无直接关系,对表达水平最高的第8512号转基因鼠的免疫组化分析表明:172^HIS突变型p53基因的表达定位于乳腺上皮细胞的胞核及胞浆中(Fig.5AB)。该鼠地培养至11月龄第4次哺乳时右侧第3乳腺了典型的乳头腺癌。一周后增至体重的三分之一,其组织学检查见图5C,其它组织、除肺上皮细胞有原发性增生(Fig.5D)以外,均未见异常。上述转基因及其表达特性已稳定遗传至第八代,为乳腺癌发生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稳定手乳腺特异性表达的显性负调控p53转基因鼠模型。基因表达研究中常用基因敲除实验来观察该基因正常表达时的作用。然而、p53基因敲除得的转基因鼠未见乳腺肿瘤发生,而无法利用。我们设想:高水平表达的突变型p53与代水平表达的野生型p53基因敲除的小环境。本实验敲除的小环境。本实验中仅一例p53基因突变的事实暗示:还可能存在有其它致癌因子共同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可用其它(如:TGFα)乳腺特异性表达的转基因鼠与之交配来研究其它因素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p63基因的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帅  薛永来  冯喜增 《生命科学》2007,19(4):446-450
p63基因是肿瘤抑制基因p53家族成员之一,与p53基因表现出高度同源性.较之p53基因,p63基因更为复杂.p63的两个不同启动子和多种内含子剪接方式,导致p63基因编码产生多种亚型P63蛋白.这些P63亚型蛋白,在不同的组织不同的发育阶段发挥不同的生物学功能.本文就p63基因结构、p63在细胞周期和凋亡中的作用,以及在表皮发育中的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0.
发挥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 p53不仅能够维持细胞氧化还原平衡和代谢稳定,还有效调控细胞内铁死亡过程,进而影响癌细胞生长.另外, p53通过参与肿瘤细胞代谢重编程活动,可显著增强肿瘤抑制能力.然而,突变型p53会失去抑瘤能力,并表现出与野生型p53不同的代谢调控功能.本文首先围绕p53对肿瘤细胞不同代谢途径的调控及其参与的氧化应激反应和自噬过程进行总结,然后详细梳理了肿瘤细胞中p53翻译后修饰和突变型p53的功能变化,最后对p53在调控肿瘤代谢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行展望.期望该工作为研究者深入了解p53对肿瘤代谢的调控功能及其抗癌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构建马立克病病毒野生型Meq基因(Meq-wt)和p53结合区域缺失的突变型Meq基因(Meq-mut)表达质粒,研究Meq蛋白对p53的转录激活功能的影响,为进一步了解其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PCR方法克隆马立克氏病毒Meq-wt基因,并采用突变PCR方法缺失Meq与p53结合区域,分别构建了Meq-wt和Meq-mut基因表达质粒。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后,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Meq蛋白的表达,利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证实Meq蛋白对p53转录激活的抑制作用。同时借助免疫荧光技术,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Meq蛋白与p53蛋白在细胞中的定位。结果 DNA序列测序表明克隆的Meq-wt、Meq-mut基因插入位点和核苷酸序列完全正确。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证实Meq蛋白对p53转录激活的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实野生型Meq蛋白主要在胞浆中表达,而缺失与p53结合区域的突变型Meq在胞浆/胞核中均有表达。野生型Meq蛋白与内源性p53蛋白在胞核内能够很好地重合。 结论 Meq蛋白对p53的转录激活具有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直接与p53相互结合,来抑制对p53转录活性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Clusterin和p21基因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20例正常膀胱组织(NB)、60例膀胱癌组织(BTCC)中Clusterin和p21蛋白的表达情况,根据染色强度和阳性细胞数作半定量分析.结果:Clus-terin、p21蛋白在膀胱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0%、63.3%;20.0%、15.0%(P<0.05);二者在低分化、浸润性肿瘤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高分化、浅表性肿瘤(P<0.05),Clusterin和p21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存在正性相关(P<0.05).结论:Clusterin、p21蛋白的表达与膀胱癌病理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可为膀胱癌的诊断及预后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p63是近年来新发现的p53蛋白家族成员,其在上皮细胞发育,细胞衰老、周期调控与凋亡,癌症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宫颈癌是影响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p63在宫颈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差异表达,提示其在宫颈癌中具有非同寻常的作用.介绍了p63蛋白的结构与功能,阐述了在宫颈癌细胞中p63与HPV瘤蛋白E6以及p63与NF-κB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p63足p53家族成员的核转录因子,根据N端及C端的不同,已经发现TAp630α、TAp63β、rap63y、ANp630α、△Np63β、△Np63β、△Np63δ、△Np63δ种亚型。p63的表达受到多种转录因子的调控,其mRNA的稳定性由RNPCI调节,蛋白的稳定性主要由HECT家族成员Itch/AIP4、WWPI调节。p63在上皮细胞分化、组织发育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p63基因突变可以导致外胚层发育不良的相关疾病,同时,p63在肿瘤的形成和转移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5.
恶性肿瘤的靶向治疗已经成为现阶段肿瘤治疗的热点。随着人们对癌基因认知的加深,借助合成致死的方法靶向治疗肿瘤已成为针对肿瘤特异性治疗的新策略。p53基因突变在肿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了解肿瘤中与突变型p53基因有合成致死关系的靶基因的作用方式,有助于指导由突变型p53基因诱发肿瘤的个性化治疗。与突变型p53基因具有合成致死关系的靶基因可分为细胞周期调控基因和细胞非周期调控基因,文章综述了这两类靶基因与突变型p53基因如何构成合成致死作用以及此作用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肿瘤抑制因子p53主要作为转录因子发挥作用.当细胞受到诸如缺氧、DNA损伤等胁迫时,p53蛋白迅速在细胞内积聚并激活,从而调控一系列基因的转录,导致细胞周期停顿、凋亡或衰老,避免细胞癌化.p53功能的失活往往导致癌症发生.编码p53蛋白的TP53基因的突变是p53失活的主要方式.突变型p53不仅失去抑癌作用,而且还具有...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p53、p63在SD大鼠隐睾中的表达及其在隐睾所致生精障碍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本实验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40 dayold)随机分为隐睾组和假手术组,建立单侧隐睾模型。术后7d脱颈椎处死大鼠,留取各组大鼠双侧睾丸称湿重,常规组织学切片观察各组睾丸生精上皮形态,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分别检测p53、p63蛋白表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鼻咽癌CT 表现与p53 、p16 蛋白异常表达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p53、p16蛋白表达与鼻咽癌Cr表现的关系。方法:经病理证实鼻咽癌50例,全部病例做鼻咽轴位平扫,部分病例同时做冠状扫描。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所有病例中的p53、p16蛋白的表达。结果:鼻咽癌及鼻咽粘膜慢性炎症中p53蛋白表达率分别为60%和10%,p16蛋白表达率分别为32%和85%,p53、p16表达在两者间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05)。p53蛋白表达与鼻咽癌分化程度及Cr表现为副鼻窦受累,颅底骨质破坏相关(P〈0.05)。p16蛋白表达与鼻咽癌预后及Cr表现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p53与p16有相关性(P〈0.005)。结论:p53、p16在鼻咽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53蛋白表达与鼻咽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颅底侵犯有一定相关性,p16蛋白表达与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和预后有一定相关性,p53,p16可作为评价鼻咽癌CT表现恶性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李苏华  李惠  王志华 《蛇志》2017,(2):113-115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结合蛋白-7(IGFBP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对87例甲状腺乳头癌(PTC)组织及癌旁组织(PeT)进行IGFBP7、Ki67、p53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其中10例提取蛋白用半定量western blot方法进行IGFBP7表达水平分析。结果 (1)IGFBP7免疫组化显示,PTC癌组织IGFBP7阳性率达78.16%(68/87),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31.03%(27/87)(P0.05);(2)Western blot灰度值比较,癌组织IGFBP7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t=2.875,P0.05);(3)Ki67、p53与IGFBP7相关性分析显示,p53表达水平与IGFBP7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性(r=0.261,P0.05),而Ki67表达水平与IGFBP7表达水平无相关性(r=0.148,P=0.170);(4)高水平表达的IGFBP7与PTC淋巴结转移高度相关(r=0.238,P0.05)。结论 IGFBP7表达异常增高可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及发展有关,有望成为诊断PTC的一项新型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20.
Zhu H  Li A  Yu JH  Xiang CJ  Su SD  Huang L  Fang YJ  Luo Y  Tang WR 《遗传》2012,34(8):943-949
p53是一种重要的抗癌基因,同时它也是机体感受环境压力并进行相应调节的关键基因之一。最近的研究发现东亚人群p53 Arg72Pro受到冬季温度自然选择,表明p53可能在生殖中发挥作用。同时,p53及其通路中的癌基因鼠双微体2(Murinedoubleminute2,Mdm2)、MdmX和Hausp(Herpesvirus-associated 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与女性生殖疾病易感性相关。P53蛋白通过其DNA结合区(DNA-binding domain,DBD)调控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aemiainhibitory factor,LIF)表达,从而影响胚胎植入过程,实现其在母性生殖中的作用。p53通路中Mdm2、MdmX和Hausp可以调控P53蛋白的表达水平和活性,同时还可以在胚胎植入时准确的调控p53的表达水平,促进胚胎植入;P53家族成员P63、P73具有P53相似的DBD区,但P63和P73是通过别的途径影响到母性生殖;在卵母细胞受到射线或者化学损伤后,P63能促进其凋亡,减少畸型的产生;P73能影响纺锤体复合物的组装,而纺锤体复合物缺失将导致胚泡质量低下,微管结合的动粒缺失和细胞非整倍性的增加。文章主要综述了p53家族、p53通路中的相关蛋白对母性生殖的影响,为提高IVF-ET成功指出了新方法,同时也为不明原因的不孕患者提供了新的诊断思路,将有助于制定合理的个性化治疗不孕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