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收集的43例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进行遗传因素分析,对Goosecoid(GSC)基因测序,探讨GSC基因与先天性小耳畸形的关系。方法:采集43例小耳畸形患者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对GSC基因的三个外显子分别设计引物,经PCR扩增纯化后直接测序。结果:6例患者在第二外显子的第197bp处发生了C→T的同义突变,编码氨基酸仍为酪氨酸;2例患者在第三外显子的第125bp处发生了A→G的错义突变,编码氨基酸由谷氨酸变成谷氨酰胺。结论:在先天性小耳畸形的患者中发现了GSC基因的突变。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从收集的两个来自中国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的先天性核性白内障家系中,确定与其白内障致病相关的基因遗传突变位点,以明确致病原因。方法:首先通过记录详细的家系成员患病史、白内障手术史和其他临床资料,通过眼科常用的视力、眼压、裂隙灯检查以及眼底检查,排除家系成员的其他眼科疾病。并在取得家系成员的知情同意下,从家系成员的外周血白细胞中提取基因组DNA,最后通过对已知的先天性白内障候选基因进行测序,以筛选出致病的突变位点。并通过软件分析突变位点的高保守性。结果:通过眼科常用的裂隙灯仪器检查,两个家系的先天性白内障临床表型均被确定为核性白内障类型。通过对先天性白内障就候选基因直接测序,发现了在晶状体蛋白γD基因(CRYGD)中,核苷酸位置c.193处,发现了一个G>A的突变。该突变与两个家系中所有患病的个体共分离,未患病的成员和120名无关对照成员中未观察到该突变。共保守分析表明,一个高度保守的区域序列位于CRYGD的第65位密码子(P.65)。结论:在两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先天性核性白内障的中国家系中发现了CRYGD基因的一个新突变D65N,这是第一次在CRYGD基因的第193位核苷酸处,发现突变G→A。导致了第65位密码子的天冬氨酸(D)突变为天冬酰胺(N),这些结果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证明了晶状体蛋白γD基因(CRYGD)是先天性白内障的致病基因,并与核性的先天性白内障临床表型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3.
冯鸿义  凌晓霖  谌建平  陈旭 《蛇志》2003,15(2):32-34
目的 探讨静止性脑梗死 (SCI)与血管性痴呆 (VD)的关系。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对 1 2 6例血管性痴呆病人和 1 2 6例非痴呆病人进行 CT或 MRI检查 ,比较两组 SCI的发生状况。 结果 1 2 6例 VD中发现 SCI5 3例 (4 2 .1 % ) ,1 2 6例非痴呆病人中发现 SCI2 2例 (1 7.5 % ) ,两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结论  SCI与 VD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基因(TPO)在中国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CH)患儿中的突变及其家系遗传规律。方法:收集140例CH患儿及部分家系,提取外周血DNA,采用靶向测序的方法检测患者TPO基因的突变情况,设计引物扩增TPO基因的各个外显子区以及外显子内含子的交界区,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TPO基因的突变且进行一代测序验证,同时对其中两例携带有TPO基因复合杂合突变的患儿的父母进行一代测序验证。结果:140名先天性甲减患儿中,13例病人携带12个不同的TPO基因突变位点(R189Q、C269S、W428R、A430E、A433P、A489T、V748M、C756fs、E799D、G860R、P883S、Q913fs),其中有一个位点为热点突变(6个病人携带C756fs),三个突变为新发现的位点(C269S、A430E、E799D)。结论:TPO基因在中国先天性甲减患儿中的突变率较高,遗传模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相似文献   

5.
Caveolin-3(CAV3)是微囊蛋白家庭成员的肌肉特异性蛋白,在心肌中表达丰富,目前发现它的基因突变与九种典型的骨骼肌和心肌病症有关:肢带型肌营养不良(LGMD-1C)、波纹肌肉病(RMD)、远端型肌病(DM)、横纹肌溶解症(RM)、高CK血症(H-CK)、肥厚型心肌病(HCM)、扩张型心肌病(DCM)、长QT综合征(LQTS)、婴儿猝死综合症(SIDS)。有些突变可能导致两种以上的疾病同时出现,同种突变也可能导致不一样的疾病类型,CAV3相关疾病报道越来越多,其致病机制尚待深入的研究。本文就CAV3突变相关疾病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7.
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CMV)是一种不易诊断的胎儿致畸剂。对于那些难以解释的婴儿和儿童的脑积水、小头或大头、颅内钙化、绒毛膜视网膜炎和非免疫的水肿应该考虑这一诊断。荧光免疫抗体试验是唯一合理的市场上已用的筛选诊断工具。先天性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包括弓形虫病、风疹、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肠道病毒、人细小病毒B12感染和梅毒。这种感染已经被误诊为各种神经类、眼科和染色体综合征。应该对人群和啮齿动物中预防这种感染进行进一步研究,也须对先天性感染的临床征象进行前瞻性研究。医务工作可能知道野生动物、宠物和实验室啮齿动物对孕妇所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单基因病是一种天然存在的致病基因突变模型,对这些基因突变引起的细胞功能障碍的分子机制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巨脑性白质脑病伴皮层下囊肿(MLC)是儿童较常见的遗传性白质脑病之一,其致病基因为MLC1。新近研究表明,MLC1蛋白主要在星形胶质细胞的终足(end foot)表达,对其功能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分子水平上探讨MLC1基因突变对星形胶质细胞功能影响可以阐明其可能的分子机制,这些研究结果将为了解本病及类似疾病的共同发生机制、新的治疗靶点及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是一组在发病机制和临床行为方面差异较大的疾病.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APL),PML-RARα是APL的关键驱动(driver)突变,具有显性负的调控作用,影响髓系分化、凋亡和DNA复制和修复,其特殊结构使其成为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的靶标.随着第二代测序技术的发展,在AML中发现了一些新的基因突变,其中DNA甲基转移酶3A(DNMT3A)突变是与表观遗传学相关的、与AML较差预后有关的基因事件.在1185例AML的基因分析中,研究发现与表观遗传学相关的第Ⅲ类突变与老年、高WBC及较差的临床预后有关.AML的发病是多步骤的,涉及不同通路上不同分子事件的相互作用,目前认为影响转录因子和信号传导通路的分子事件相互作用是AML完全发病的重要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贵州省1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家系基因突变筛查与评估结果。方法:参照荷兰脂质诊断网络(DLCN)指南诊断标准于2021年11月-2022年11月贵阳市某三甲医院选取1例临床诊断FH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其家系系谱,采用C80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家系成员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并采集家系临床相关数据,收集血清样本提取白细胞DNA进行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致病基因,筛选出4个FH相关基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载脂蛋白B(ApoB)、西布曲明9a型(PCSK9)、LDLR衔接蛋白1(LDLRAP1)]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情况,采用Polyphen-2和SIFT软件对SNP位点进行致病性分析;同时回顾性分析双重滤过血浆置换(DFPP)吸附治疗期间的心血管疾病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的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E(ApoE)、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TC、TG、HDL-C、LDL-C、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该家系Ⅰ-1成员血清LDL-C达8.16 mmol/L,Ⅱ-1成员血清LDL-C达7.0 mmol/L,Ⅱ-2成员血清LDL-C达3.45 mmol/L,按照DLCN标准,Ⅰ-1评7分,Ⅱ-1评6分,均提示患FH可能性大,达到FH临床诊断标准。利用Polyphen-2预测,该家系ApoB基因中rs676210、rs679899分别得分0.999、0.998,1个新位点c.10094A>T得分为0.829,均提示可能致病,SIFT软件预测以上三个位点均有害。DFPP治疗后患者病情稳定,至今无心绞痛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与吸附治疗前比较,吸附治疗后ApoA、ApoE、ApoB、LPa、TG、HDL-C、LDL-C、TC水平较低FFA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oB基因SNP位点突变很可能是该家系引起FH的主要原因,而DFPP治疗有利于调节FH患者血脂水平,进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群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LDLR基因突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Dai YF  Sun LY  Zhang XB  Wang LY 《遗传》2011,33(1):1-8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主要是由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LDLR)基因突变导致的单基因显性遗传性疾病。FH患者LDLR基因突变导致细胞膜表面LDLR减少或缺如,机体代谢胆固醇能力降低,血浆胆固醇增高并沉积在不同的组织和器官,常伴有全身黄色瘤和早发冠心病,因此FH也是最常见的严重代谢性疾病。世界范围内对LDLR基因突变的报道总共有1741种,经整理我国目前报道的140例FH指示病例,包括108种LDLR基因突变类型。文章对已报道的中国FH患者LDLR基因突变特点进行系统分析和综述,旨在为FH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高原地区动物面临一系列严峻的生存考验,随着海拔的变化,动物栖息地的食物资源等差异大,温度、氧分压等环境因子都将发生变化.环境差异可能会影响动物种群的生活史对策.在生理功能适应中,动物的能量代谢适应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探究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在不同海拔地区的能量代谢适应与热中性区范围,分别选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3D打印聚醚醚酮在先天性缺牙患者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5月至2019年10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先天性缺牙患者7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把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口腔修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3D打印聚醚醚酮修复治疗,记录与随访两组预后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修复,治疗3个月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9%(P<0.05)。两组治疗3个月的牙龈指数都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也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的感染、刺激痛、出血、修复体脱落等并发症发生率为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8%(P<0.05)。治疗后3个月与4个月,观察组的美学评分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3D打印聚醚醚酮在先天性缺牙患者修复中的应用能够促进牙周清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临床疗效与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amilial exudative vitreoretinopathy, FEVR)是一种遗传性眼科疾病,主要特征为视网膜周边血管发育异常和病变。由于病变程度不同,临床表型可从无明显症状到眼睛完全失明。本文通过研究3个中国FEVR家系和1个散发型患者,探索其致病突变与疾病表型之间的关系。收集家系中患者及亲属的外周血制备基因组DNA,设计引物以扩增FEVR致病基因FZD4、LRP5、NDP和TSPAN12的外显子区域并通过Sanger法进行测序。结果发现,在LRP5基因上存在3个未在dbSNP数据库及千人基因组计划数据库中报道过的杂合突变p.M181R、p.R399S和p.G503R,以及2个已发现但未在FEVR中报道过的杂合突变p.R494Q和p.G876S。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这5个突变位点均高度保守,为有害突变。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明了这5个突变均不能激活Norrin/β-catenin信号通路,进一步证明了这5个突变的致病性。该研究扩充了我国FEVR疾病的遗传数据库,可为该疾病的分子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trkB在NIH 3T3细胞上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了克隆有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受体trkB全长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rat trkB.用脂质体介导法将重组载体转入小鼠NIH3T3细胞,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检测到了trkB基因在用G418筛选到的抗性NIH 3T3细胞中的表达,表达的trkB蛋白定位于细胞膜上。BDNF能够剂量依赖性地促进NIH 3T3-trkB细胞的增殖,说明表达的trkB是有功能的。该表达trkB和NIH3T3细胞为研究BDNF的生理功能、活性测定和从噬菌体展示肽库中筛选BDNF肽提供了一个简便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K-ras基因突变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3月~2008年7月江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92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蝎形探针扩增阻遏突变系统(ARMS)法行K-ras基因突变检测。结果:92例NSCLC患者中,11例K-ras基因突变阳性,阳性率为11.96%,包括Gly12Cys(GGTTGT)突变3例、Gly12Val(GGTGTT)突变2例、Gly12Ala(GGTGCT)突变2例、Gly12Arg(GGTCGT)突变2例、Gly12Cys(GGTTGT)突变与Gly12Val(GGTGTT)突变并存1例、Gly12Cys(GGTTGT)突变与Gly12Ala(GGTGCT)突变并存1例;K-ras基因突变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的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吸烟史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ras基因突变阳性组Ⅲa~Ⅳ期患者中位生存期显著低于K-ras基因突变阴性组Ⅲa~Ⅳ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CLC患者K-ras基因突变阳性率较低,但它可以对NSCLC患者预后产生负性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成品可调式斜颈矫形器矫正先天性肌性斜颈术后残留畸形的效果.方法:成品可调式斜颈矫形器分大、中、小号,且每种型号还可以调节大小和角度.应用对象选择年龄2~18岁手术后仍有明显斜颈畸形患者25例,配戴该矫形器2~6个月,最长12个月,随访1~2年.结果:按疗效标准判定,优20例(80%),良4(16%),尚可1例(4%),均无复发.结论:本矫形器配戴快捷、固定确切、可靠、轻便,具有可调节性,不需取模制作,适用于先天性肌性斜颈术后患者,可明显提高矫形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性肺癌(NSCLC)中Runx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方法:运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62例NSCLC组织和癌旁正常肺组织中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并分析该基因启动子甲基化Runx3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NSCLC组织中Runx3基因异常甲基化率(48.4%)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中Runx3基因的异常甲基化率(17.7%,P=0.000);发生完全或者不完全甲基化的NSCLC组织或者正常肺组织中Runx3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Runx3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和肿瘤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有相关性(P=0.041和0.009),而与NSCLC患者性别、年龄、有无吸烟史及肿瘤类型等临床特征无关(P=0.400,0.301,0.290和0.965).结论:Runx3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是导致Runx3基因在NSCLC中表达下调的重要因素,有望成为NSCLC早期辅助诊断的分子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山东地区肾上腺素能β3受体(β3-AR)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的之间的关系。方法:对相互间无一级亲属关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及114例非冠心病正常对照组人群,进行体重指数、腰臀围比、空腹血糖、血脂、血压、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测,同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核苷酸分型技术检测肾上腺素能β3受体基因及其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1)冠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Trp64Trp、Trp64Arg和Arg64Arg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8.3%,30.0%,1.6%和69.2%,29.8%,0.9%。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组Arg等位基因频率(16.6%)与对照组(15.8%)频率近似(P>0.05),突变频率在冠心病与非冠心病之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2)多态性分布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组不同冠脉病变支数亚组中也无显著性差异(x2=0.471,P=0.790)。结论:肾上腺素能β3受体基因Trp64Arg突变与山东地区人群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外源EphA3基因的小鼠成纤维细胞株模型,初步探讨EphA3基因表达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通过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EphA3转染NIH3T3细胞,用Western印迹确定外源EphA3基因表达;通过MTT实验、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观察EphA3基因表达对NIH3T3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建立了稳定转染EphA3基因的NIH3T3细胞株;EphA3基因表达的小鼠成纤维NIH3T3细胞生长速度没有明显变化,但在软琼脂上锚着非依赖生长的能力加强。结论:建立了稳定表达外源EphA3基因的NIH3T3细胞株,EphA3基因稳定表达具有诱导正常NIH3T3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重要生物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