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术后辅以沙培林(注射用A群链球菌)联合丝裂霉素(MMC)膀胱内灌注治疗高危膀胱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1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符合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64例,观察组:TUR-BT术后行沙培林联合MMC膀胱内灌注化疗32例,对照组;MMC单药灌注32例。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63.7岁,治疗随访时间为6~54个月,中位时间27.3个月。治疗随访期间有3例患者出现膀胱内肿瘤复发(9.3%),1例患者疾病进展,发展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于术后7个月死亡(3.1%)。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疾病复发率及进展率均明显改善。结论:高危非肌层浸润膀胱癌临床复发率、进展率高,TUR-BT术后沙培林联合MMC膀胱内灌注通过局部化疗及免疫治疗联合,可有效控制疾病的复发和进展,降低患者接受膀胱部分切除或膀胱全切手术的机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苏珠英  杨容  魏怀莹 《蛇志》2007,19(3):228-229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其中70%~80%为表浅性膀胱癌[1]。据文献报道,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术后膀胱肿瘤复发率达50%~70%,其中10%~30%的复发病例伴有恶性程度增高或浸润能力增强[2]。术后膀胱内灌注药物治疗可降低和延缓肿瘤复发,防止肿瘤发生浸润,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吡柔比星与吉西他滨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40 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根据随机抽 签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 例,所有患者都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方法,对照组用吉西他滨,治疗组用吡柔比星进行膀胱 灌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的不同。结果:所有患者都完成治疗,随访1 年,治疗组的复发率为5.0 %,对照组为25.0 %,治疗 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观察,治疗组的膀胱刺激症状、骨髓抑制、尿道狭窄等不 良反应总体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吉西他滨,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 胱癌术后复发有很好的效果,不良反应少,在临床上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的灌注药物。  相似文献   

4.
《蛇志》2019,(4)
膀胱灌注治疗是预防膀胱癌复发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分析总结了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的护理和操作方法,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李学东  赵恩阳  王长林  徐万海 《生物磁学》2011,(21):4106-4108,4116
目的:探讨THP在早期非肌层侵润性膀胱癌定位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已诊断非肌层侵润性膀胱癌患者45例,术中均实行THP膀胱灌注,灌注后15min置入膀胱镜,观察膀胱内粘膜,将THP橙色染色区域作为实验组进行活检,其他未染色区域作为对照组随机活检,活检组织行病理检查。TUR—BT术后将45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在不同的时间点开始灌注(术后即刻、术后6小时、术后7天),比较复发率和平均复发时间。结粜: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粘膜吸收THP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63.5%;TUR-BT术后即刻灌注及6小时后灌注的总复发率明显低于术后7天灌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P对非肌层侵润性膀胱癌早期定位诊断准确、安全性好,同时术后早期灌注THp可以降低肿瘤的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膀胱癌是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其临床特点主要是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和低度恶性.其远期治疗效果仍不满意,术后局部复发率高达60%~70%.肿瘤大小、分期、分级及治疗方法均与复发有关.如何有效地预防膀胱肿瘤复发成为膀胱肿瘤治疗的关键之一.因此探讨膀胱肿瘤的复发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膀胱肿瘤的复发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HP在早期非肌层侵润性膀胱癌定位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已诊断非肌层侵润性膀胱癌患者45例,术中均实行THP膀胱灌注,灌注后15min置入膀胱镜,观察膀胱内粘膜,将THP橙色染色区域作为实验组进行活检,其他未染色区域作为对照组随机活检,活检组织行病理检查。TUR-BT术后将45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在不同的时间点开始灌注(术后即刻、术后6小时、术后7天),比较复发率和平均复发时间。结果: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粘膜吸收THP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63.5%;TUR-BT术后即刻灌注及6小时后灌注的总复发率明显低于术后7天灌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P对非肌层侵润性膀胱癌早期定位诊断准确、安全性好,同时术后早期灌注THP可以降低肿瘤的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壁下动脉插管化疗(inferior-epigastric artery chemotherapy,IAC)配合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治疗复发性、多发性和表浅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对12例复发性、多发性和表浅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后行腹壁下动脉插管化疗3个疗程后,开始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每次30 mg,每周1次共12次,以后每2周1次共6次,以后每月1次共6次,第二年重复,第三年每月一次。定期膀胱镜检查,进行随访。结果:12例复发性、多发性、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后随访时间24-48个月,肿瘤复发1例,复发率8.3%。不良反应主要为术后小膀胱,尿路刺激症状和尿常规异常。结论:腹壁下动脉插管化疗配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复发性、多发性和表浅性膀胱癌的效果明确,疗效满意,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即刻膀胱灌注不同浓度吡柔比星对浅表性膀胱癌(SBC)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从2015年6月到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SBC患者126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63例,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TURBT治疗,手术完成后即刻,观察组患者采用30 mg的吡柔比星~+30 m L浓度为5%的葡萄糖液行胱灌注化疗,对照组采用30 mg的吡柔比星~+50 m L浓度为5%的葡萄糖液行胱灌注化疗。治疗1年后对比两组复发情况、免疫功能指标、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复发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CD3~+、CD4~+、CD8~+水平及生活质量各方面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CD3~+、CD4~+、CD8~+水平及生活质量各方面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种不良反应及其总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BC患者在TURBT术后即刻实施吡柔比星膀胱灌注能够提升其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但30 mg的吡柔比星~+30 m L浓度为5%的葡萄糖液的膀胱灌注用药方案能够获得更低的术后复发率,复发时间也随之延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尿道绿激光气化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近期并发症及复发率.方法:采用经尿道绿激光气化术治疗71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观察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手术后留置导尿时间、近期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全部患者手术成功.手术时间90± 16.5min,术中出血50±15ml.术中未见并发症的发生.术后留置导尿2±0.5天,均未予膀胱冲洗.无尿路感染发生.全部患者随访12-84月,结果有3例复发,复发率4.22%.未见尿道狭窄、挛缩性膀胱等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经尿道绿激光汽化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安全可行、有效,并发症少,复发率低,但手术时间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处理输尿管末端治疗上尿路肿瘤远期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我科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资料,对86例上尿路肿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A组:经尿道电切输尿管口53例,电切前先电灼患侧输尿管口;B组:开放手术行输尿管末端膀胱袖套状切除33例。比较两组术后膀胱癌发生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以及生存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经尿道电切输尿管口组患者术后再发膀胱癌19例(31.1%);开放手术行输尿管末端膀胱袖套状切除组患者术后再发膀胱癌10例(24.4%)。两组术后再发膀胱癌率(x2=0.550,P=0.458)和局部复发率(x2=0.057,P=0.81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尿道电切输尿管口组患者术后发生远处转移8例(13.1%),开放手术行输尿管末端膀胱袖套状切除组患者术后发生远处转移3例(7.3%);两组术后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60,P=0.549)。经尿道电切输尿管口组患者因肿瘤死亡20例,中位生存时间78个月;开放手术行输尿管末端膀胱袖套状切除组患者因肿瘤死亡18例,中位生存时间75个月。两组患者术后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96,P=0.255)。结论:经尿道电切输尿管口与开放手术行输尿管末端膀胱袖套状切除两种手术方法处理输尿管末端治疗上尿路肿瘤远期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尿道针状电极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膀胱癌患者100例纳入本次研究,根据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49)。对照组使用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尿道针状电极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情况、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2.35%、61.22%,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尿管留置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96%、24.49%,复发率分别为9.8%、34.69%,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经尿道针状电极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膀胱癌组织中miR-125b的表达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应用茎环RT-PCR的方法检测66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标本的miR-125b的表达,另有16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作对照,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iR-125b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非肿瘤的正常膀胱黏膜组织(p0.05),miR-125b的水平还与表达水平与膀胱癌的组织学分级、肿瘤转移、术后复发均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miR-125b在膀胱癌组织中表达量升高,且与组织学分级、肿瘤转移、术后复发相关,可能作为膀胱癌诊断和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TURis-Bt术前膀胱灌注表柔比星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U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9月至2012年1月潍坊市中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76例NMIUC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TURis-Bt术前膀胱灌注表柔比星+术后常规灌注组)41例和对照组(TURis-Bt术后常规表柔比星膀胱灌注组)35例。灌注前将50mg表柔比星溶解于50ml 5%葡萄糖注射液,术前膀胱保留灌注30分钟后膀胱镜观察肿瘤组织及周围膀胱粘膜染色情况,将表柔比星橙染的膀胱粘膜活检并行TURis-Bt;对照组取瘤旁2 cm处及其他部位膀胱粘膜多点活检。比较两组的原位癌(CIS)、非典型性增生及腺性膀胱炎等病变检出率和术后肿瘤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瘤旁膀胱粘膜橙染56处,其中7处病理证实为膀胱原位癌、5处为非典型性增生、11处为腺性膀胱炎;对照组患者膀胱原位癌1处、非典型性增生3处、腺性膀胱炎2处,两组病变阳性率分别为41.1%(23/56)和13.4%(17/127),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2年内肿瘤复发率分别为10.3%(4/39)和35.3%(1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URis-Bt术前膀胱灌注表柔比星能提高NMIUC病变的早期检出率并降低肿瘤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卡介苗(BCG)膀胱冲洗预防膀胱癌复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不同方法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效果.将1994~2001年85例膀胱肿瘤术后患者分为2组,BCG(卡介苗)80 mg加生理盐水50 mL、噻替哌50 mg加生理盐水50 mL,行膀胱内冲洗预防膀胱肿瘤复发,评价其疗效.随访2~5 a,BCG组复发率37.1%,噻替哌组复发率50.8%.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果显示,BCG和噻替哌均能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但BCG优于噻替哌.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姜黄素对N-甲基亚硝基脲(MNU)诱导的膀胱癌大鼠模型的化学干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10只)、模型组(10只)、干预组(40只)和治疗组(40只),对照组等时等量的膀胱灌注生理盐水,其他三组均对大鼠进行膀胱灌注MNU,诱发SD大鼠形成膀胱癌模型(将浓度为1 mg/m L的MNU溶液灌注入膀胱内,MNU灌注时间为第2、4、6和8周,每次2 mg,每2周1次,共4次),模型组在诱发大鼠膀胱癌时膀胱灌注蒸馏水,干预组在膀胱灌注MNU时灌注姜黄素溶液(400μmol/L),即第1、3、5、7和9周膀胱灌注,第10周安乐死大鼠;治疗组在诱发大鼠膀胱癌模型后膀胱灌注姜黄素溶液(400μmol/L),即在第10、12、14、16、18周时间内持续膀胱灌注,在第19周时处死大鼠,获得的膀胱组织依次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TUNEL末端标记法测定肿瘤组织中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在第10周时膀胱癌的发生率为90%(9/10),干预组在第10周时大鼠膀胱癌的发生率为12.5%(5/40),治疗组第10周时膀胱癌的发生率为92.5%(37/40),比较干预组与模型组大鼠膀胱癌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姜黄素对MUN诱发膀胱癌大鼠有明显的化学干预作用;在治疗组膀胱癌形成后给予姜黄素治疗,第19周膀胱癌发生率为78.4%(30/37),与治疗前的第10周比较说明姜黄素对膀胱癌有治疗作用,可以延缓膀胱癌的恶化。TUNEL实验证实姜黄素显著促进膀胱癌细胞的凋亡,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Western blot结果发现,姜黄素抑制NF-κB的激活,有效下调NF-κB调节的基因产物的表达。结论姜黄素对MNU诱导的膀胱癌大鼠模型有明显的的化学干预作用,且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的激活并且有效下调NF-κB调节的基因产物,来调节膀胱癌中相关蛋白的表达机制,即抑制增殖,诱导凋亡,进一步发挥抗癌的化学干预作用以及预防膀胱癌的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术后灌注不同剂量丝裂霉素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Non-muscularized invasive bladder tumor,NIMBC)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择三原县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90例NIMBC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A、B、C三组,A组TURBT后即刻给予20 mg丝裂霉素,B组给予30 mg丝裂霉素,C组给予40 mg丝裂霉素,对比三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复发率、平均复发时间、膀胱刺激综合征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术后不同时间点NIMBC复发率为A组B组C组。术后12个月、18个月、24个月时A组的复发率明显高于C组(P0.05),其余时间点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膀胱刺激综合征发生率C组B组A组,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均完成丝裂霉素灌注治疗,未出现因严重膀胱刺激征无法耐受而中断膀胱治疗者。本研究所有患者灌注后未发现骨髓抑制、肝肾功能异常者。结论:TURBT术后即刻应用40 mg丝裂霉素,可显著降低患者的NIMBC复发率,通过术前、术后服用琥珀酸索利那新,可降低患者的膀胱刺激综合征,辅助患者完成TURBT术后丝裂霉素灌注化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性激素受体(雄激素受体和雌激素β受体,AR和ERβ)在膀胱癌中的表达,通过它们与临床病理特征和术后复发预后的相关分析来探讨性激素受体的临床意义与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AR和ERβ蛋白在64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表达。显微镜下随机选取5个400×高倍视野,每个视野计数100个癌细胞中的阳性细胞数,通过计算染色阳性的细胞率来评估受体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两种性激素受体蛋白均阳性定位于细胞核中。AR阳性表达率为26.6%,ERβ阳性率为81.2%。AR和ERβ的阳性表达率在男女性别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别(P=0.1982,0.0669)。随着膀胱癌病理分级升高,AR和ERβ的阳性表达率均增高(P=0.0182,0.0360)。同时,AR和ERβ的表达与患病年龄,膀胱内肿瘤数目,肿瘤大小,肿瘤的临床分期均无统计学相关性(P均>0.05)。术后随访患者时间为2-81月,生存分析显示:AR与肿瘤的复发间隔期和5年复发率相关(P=0.0442)。ERβ则与肿瘤患者的总生存期相关(P=0.0001)。阳性表达AR的患者,复发间隔时间增长,5年复发率较低;ERβ阳性患者总生存期较长。结论:性激素受体AR和ERβ阳性表达于临床膀胱癌组织中,并且均与膀胱癌的分化密切相关。这提示AR和ERβ可能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同时,两种蛋白还能作为评估膀胱癌复发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膀胱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肿瘤之一,膀胱肿瘤的早期检测对改善病人预后至关重要。目前检测和监视膀胱肿瘤的常规方法是膀胱镜检查联合应用尿细胞学检查,但其局限性已经表明膀胱癌需要更好的诊断方法。理想中的诊断方法应该是非侵袭性的,既能够诊断,也能监测疾病的复发,并且能够为治疗提供依据。因此,以尿液为基础的非侵袭性方法将会给患者和医院带来福音。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报道的膀胱癌尿液生物标记物及相关新技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一例膀胱平滑肌瘤合并子宫多发性平滑肌瘤患者诊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回顾分析一例膀胱平滑肌瘤合并子宫多发性平滑肌瘤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膀胱平滑肌瘤行局部切除,子宫多发性平滑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术后随访5年,未见肿瘤复发、恶变、侵袭转移及盆腔其他并发症。结论膀胱平滑肌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术前诊断主要依赖彩超、CT等影像学检查。手术探查能明确肿瘤部位,确诊依赖病理。手术治疗为主,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