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片组织结构特征对氯气、二氧化硫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叶片组织结构和植物对大气污染的抗性关系,本文对75种植物叶片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并测量了它们的形态指标。初步结论如下:(1)早生结构的叶片,表现为叶较厚、角质层厚等,对大气污染具较强的抗性;(2)具发达贮水组织的肉质叶,抗性较强;(3)阴生结构叶片,如叶较薄、纸质或柔软者,多是敏感植物;(4)在少数科中,如桑科、赤铁科,夹竹桃科等有不少种类属抗性植物;(5)在污染条件下,气孔开放度对植物的伤害有重要影响;(6)栅栏组织细胞层数,栅栏组织厚度和叶片厚度之比,对植物的敏感性没有直接相关关系;(7)叶片解剖结构特征,在评价植物对大气污染的抗性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1959年禾谷蓟马(Haplothrips aculeatus Fabr.)在天津及沧州附近为害小麦和水稻很严重。该虫于4月下旬在小麦叶片上吸食汁液,吸食后叶片成白枯斑点,严重的叶片卷曲或枯死,小麦开花时期则又群集小穗内吸食花粉汁液及幼嫩的芒及颖壳,使麦芒变白弯曲,子实不孕造成秕粒或小穗脱落。据在沧州调查,麦芒被害率几达100%,小穗脱落及不实者达21.7—67%。在谷苗上多潛居叶鞘与茎之间的避光处或心叶内,不易被人发现。主要为害心叶及幼嫩叶片,如未抽出的心叶被害重时,常枯萎而死,这种枯心苗占各种枯心苗的11.7%。如为害刚要伸展的心叶时则在吸食处仅留下一层薄薄表皮,当心叶展开后在被害处形成枯白色斑。幼嫩叶片常在被害处引起缢缩破裂或叶片卷折,被害严重田远望谷苗叶片象被刀切过一样。严重  相似文献   

3.
介绍一种用来观察植物蒸腾作用和物质运输的简便方法 ,供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参考。本方法简便易行 ,学生可自己动手在实验室和家庭中进行 ,对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激发对生物学的兴趣有益。1 材料和用具带柄的植物叶片或浅色的花、植物油、染料 (如中性红、甲基蓝等 )、两个 1 0ml带刻度的量杯、粘胶带和刀片。2 操作过程在 1个量杯内加入清水 ,另一个量杯内加入带染料的水 ,各为 8ml。然后分别滴入少量植物油 ,使之在水面上形成一薄层 ,以防止量杯内水分的蒸发。取一带柄的叶片或浅色花 ,用刀片自柄的游离端沿柄的方向从中央切开至…  相似文献   

4.
高等植物叶子的大小是极为多变不定的。大多在3-5或10厘米长。但在热带植物中也有异常大的。如著名的棕榈科植物其叶长8米,宽6米。在已知的植物中,叶子最大的是巴西棕榈科植物。其叶柄长4-5米,叶片长达20米以上,宽12米。许多水生植物如睡莲其叶片直径可达50厘米,我国的芡(俗称鸡头)可达130厘米。王莲的叶片最大,直径在2米以上,并能托载35-40公斤的额外重量。叶片的大小对于植物体同化作用面积有直接关系。其同化作用面积越大,植物积累的有机物也就越多。植物欲达到最大的同化面积,就必须加大叶面积。但实际上常常是单个叶片的表面积越大,在每株上的  相似文献   

5.
《生命科学研究》2016,(6):516-520
离体叶片再生是兔眼蓝莓离体快繁和遗传转化的重要途径。为了探明兔眼蓝莓离体叶片再生途径,以兔眼蓝莓杰兔品种的试管苗叶片为外植体,对离体叶片再生途径进行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离体叶片不定芽在30 d内基本完成其发生、发育和形成的全过程。离体叶片以直接再生途径发生不定芽,且属于多起源,其分生组织起源于离体叶片切口附近与维管束相邻的上表皮细胞、维管组织薄壁细胞及周围薄壁细胞,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分生细胞团,直接形成芽,再发育成苗。此外,兔眼蓝莓离体叶片不定芽的形成具有特定的时空特性,多个不定芽先后在离体叶片上形成单芽或丛生芽。  相似文献   

6.
铅对几种作物生长的影响及其在植物体内的积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将醋酸铅溶液施入土壤及喷洒叶片的盆栽试验可以确定:(1)铅对植物的毒性不大,植物对铅的忍耐力很强。目前自然界中的铅污染程度不足以直接伤害植物本身。(2)溶液中的铅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也可以被叶片直接吸收。吸收量与环境中的铅浓度成正比。(3)铅在植物体中移动性很小,根吸收的铅主要积累在根部,叶片吸收的铅主要积累在叶部。有少量铅可以向上或向下转移,但极少能进入果实的内部及块根的淀粉中。  相似文献   

7.
荧光分光光度计在荧光诱导动力学测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的重要生命过程,它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多年来,人们不断地运用和发展各种检测技术,以研究光合作用在各种条件下的变化。其中体内叶绿素 a 荧光诱导动力学的测定技术,可以直接用绿色植物整体或含有叶绿素的部分器官(如植物叶片)为材  相似文献   

8.
选用对甘薯黑斑病抗性不同的品种南京-92(高抗)和烟台-252(高感)的叶片为材料,研究黑斑病对甘薯叶总酚含量、绿原酸含量、类黄酮含量以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和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未受黑斑病侵染时,南京-92叶片中类黄酮含量、绿原酸含量、PAL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烟台-252,可以作为选育和鉴定抗黑斑病品种的生理指标,但总酚含量和PPO活性差异不显著。接种后2~8d内,南京-92叶片内总酚含量和PPO活性增加迅速,与烟台-252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总酚含量和PPO活性的上升速度快、保持时间长,有利于提高对黑斑病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9.
植物组织培养简报摘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叶片切段在(1)上培养,先出现白点,以后白点处向上鼓起形成白色或淡绿色突起的愈伤组织,继代几次后,愈伤组织变成淡绿色,并可直接长出绿色嫩芽。如把愈伤组织转入(3)上继代培养,在每块愈伤组织上生出数个健壮的芽丛。  相似文献   

10.
<正>枸杞瘿螨隶属于蜱螨目(Acarina)瘿螨科(Eriophyidae),是危害枸杞的重要害虫,主要取食叶片、花蕾等,在叶面形成虫瘿、造成落叶或不能正常开花结果,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和枸杞产量。枸杞瘿螨在我国宁夏、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陕西、山西等地均有分布,以成螨在树皮缝和芽缝内越冬,春季出蛰后钻入叶片内取食、形成虫瘿并在其中产卵;若螨在虫瘿内危害,虫瘿从初期的绿色逐渐变为褐色或黑痣状,影响叶片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取透明塑料袋一个,装入适量的菠菜或其它植物的鲜叶片,在扎口前插入一根长约10厘米左右的细玻璃管,扎紧袋口。将玻管的另一端插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内,挤压口袋,可见石灰水没有什么显著变化。用血压计打气球或洗耳球对准玻璃管向袋内吹气,或重新打开袋口灌入空气,然后装入黑色口袋内,或其它黑暗处。约10—15分钟(这要依气温和叶片多少  相似文献   

12.
黄瓜叶片对草酸铁的还原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铁还原作用在植物叶片对铁素吸收及利用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本研究表明相对于其它几种常用的铁螯合物如二乙基四乙酸铁(FeⅢEDTA)或柠檬酸铁,草酸铁更有利于黄瓜活体叶片及铁还原酶的作用,即表现出更高的铁还原活力.缺铁降低了黄瓜叶片中的铁还原活性.缺铁时叶片中的草酸含量不受影响,而富含在石灰性缺铁土壤中的碳酸氢根离子能使叶片中草酸含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茉莉酸是环境胁迫下植物产生防御反应的重要信号物质, 但它发挥生理作用的时间和浓度效应以及该效应在叶片和根系中差异性并不清楚。该文以‘高油115’玉米(Zea mays)为材料, 采用4种浓度(1、2.5、5和10 mmol·L-1)的外源茉莉酸溶液涂施玉米幼苗叶片, 在3~48 h的不同时间内跟踪测定叶片和根系中的直接防御物质(丁布(DIMBOA)和总酚)含量及其合成调控基因(Bx1Bx9PAL)、直接防御蛋白调控基因(PR-1PR-2aMPI)和间接防御物质挥发物调控基因(FPSTPS)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外源茉莉酸处理对玉米叶和根系的化学防御反应具有显著的时间和浓度效应。茉莉酸处理玉米叶片后3~6 h就能诱导叶片中Bx9PAL基因的表达, 使得丁布和总酚的含量显著增加, 且与处理浓度有呈正比的趋势, 随后诱导作用逐渐减弱; 茉莉酸处理还能明显诱导叶片中PR-2aMPI基因的表达, 诱导作用分别持续到24和48 h; 在处理后3~6 h内, 高浓度茉莉酸处理对挥发物调控基因FPS表达起诱导作用, 而低浓度茉莉酸则对TPS基因的表达起诱导作用。此外, 茉莉酸处理玉米叶片还能间接影响到根系的防御反应, 但大部分检测指标表明间接诱导作用主要出现在处理后期(24~48 h)。例如, 在处理后48 h, 茉莉酸能系统增加根系中直接防御物质丁布和总酚的含量, 增强根系中防御相关基因PR-2aMPIFPSTPS的表达, 并有随茉莉酸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的趋势。可见, 外源茉莉酸叶片涂施玉米幼苗对根系的间接诱导作用不如对叶片的直接诱导作用强; 叶片启动防御反应的时间较根系早; 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 茉莉酸对叶片和根系中防御反应的诱导作用有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选用对甘薯黑斑病抗性不同的品种南京-92(高抗)和烟台-252(高感)的叶片为材料,研究黑斑病对甘薯叶总酚含量、绿原酸含量、类黄酮含量以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和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未受黑斑病侵染时,南京-92叶片中类黄酮含量、绿原酸含量、PAL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烟台-252,可以作为选育和鉴定抗黑斑病品种的生理指标,但总酚含量和PPO活性差异不显著.接种后2~8 d内,南京-92叶片内总酚含量和PPO活性增加迅速,与烟台-252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总酚含量和PPO活性的上升速度快、保持时间长,有利于提高对黑斑病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15.
60Coγ射线辐照对花魔芋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试验开展了^60Coγ射线辐照对花魔芋(Amorphophallus konjac)农艺性状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辐射诱发了大量有利的或损伤的数量性状变异。这些可观察或可检测的变异有形态异常,主要表现为植株矮小及叶片畸形(包括叶片黄化、缺刻、叶卷曲及主叶脉粘连不分离等);还有其它的性状变化,如生长期、根系、鞭状茎分化、耐寒性,球茎增重和产量等。观察发现,辐射效应的主要特征是抑制和损伤,并有一定程度的生理修复。通过分析,这些数量性状的变化符合统计规律,如植株叶片面积的变化与辐射剂量关系可拟合成三次曲线,其它的性状变化与剂量成二次曲线。在花魔芋生长期间发现了大叶片植株、耐寒植株、少鞭状茎分化植株和高球茎增重系数植株等有益突变。大叶片可增加光合作用面积,提高产量;少鞭状茎分化可减少球茎物质分流,使积累更加有效;耐寒抗寒既可延长生长期,也可扩大种植范围和向适宜地区推广。通过实验,得出花魔芋的辐射敏感性强,诱变效应显著,性状变异有可选择性,辐射诱变育种和种质改良可行。此外,魔芋种植多采用无性繁殖方式,有些有利的变异性状可直接作为育种和引种驯化的基础材料利用。  相似文献   

16.
朱栗琼  徐艳霞  招礼军  袁娟  杨丽梅 《广西植物》2016,36(10):1179-1185
以广西西北部雅长兰科植物保护区的莎叶兰( Cymbidium cyperifolium)为对象,采用石蜡切片法对莎叶兰叶片和根的解剖构造及其对喀斯特环境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莎叶兰叶片的上表皮覆盖有较厚的角质层,气孔均分布于下表皮,且凸出表皮细胞之上;各表皮性状在叶片不同部位存在显著差异,叶片下部的气孔密度、气孔指数和气孔长度最大,表皮细胞密度以叶片上部的最大;叶片属于等面叶,叶肉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叶脉为明显的平行脉,且粗细交互分布;(2)莎叶兰根的横切面包括根被、皮层、中柱3部分,其中根被细胞排列紧密,为生活细胞;皮层由薄壁细胞组成;根部维管束属于辐射维管束,14原型。菌根粗壮,稀根毛,共生真菌主要分布于根被及皮层中,菌丝体通过根被薄壁细胞间隙及内、外皮层的通道细胞进行侵染。(3)莎叶兰叶片和根的结构不仅有湿生植物特征,如叶片相对较薄、气孔少且凸出表皮细胞、冠/根比值大等;还有旱生植物的特征,如叶片角质层较厚、机械组织发达、细胞结构紧密、具含晶细胞,肉质根具根被,内、外皮层细胞壁明显增厚等。这些结构是莎叶兰对当地缺水、干湿季明显、分布于林下多石砾土壤的生长环境的一种高度适应性表现。  相似文献   

17.
在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体实验中,用铝锅(平底)代替烧杯,以电炉或煤火炉代替酒精灯,水浴脱色方法好。实验课前先烧开锅内适量的水。实验开始后,学生将用于实验的植物叶片放入盛有适量酒精(灯用的即可)的烧杯中,将各组的烧杯集中起来(做好标记)一齐放入锅内,加锅盖,水浴加热。2分钟后用镊子翻动叶片,待叶片变白  相似文献   

18.
交叉培养法研究养分对作物幼苗释放N2O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验证土壤中N2 O能否通过植物的输导组织由叶片释放从而干扰植物直接释放N2 O的定量测定 ,实验采用分室隔离法确证了土壤N2 O对测定某些作物 (如玉米、高粱 )直接释放N2 O的干扰 ;采用交叉培养法消除了这种干扰 ,准确地测定了大豆、玉米幼苗直接释放N2 O的强度 ;并研究了N、P营养与植物释放N2 O及体内NO 3 N浓度之间的相关性 .  相似文献   

19.
上海青遭受小菜蛾取食为害后 ,0 .5小时内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 (CAT)、过氧化物酶 (POD)、多酚氧化酶 (PPO)和总酚含量发生变化。就一天内的变化趋势而言 ,受害叶片的SOD、CAT、POD、PPO活力和总酚含量总体上比正常叶片低。但在 1 5:0 0时 ,正常叶片的SOD、CAT和POD活力最低时 ,受害叶片这三种酶的活力却明显上升 ;在 1 1 :0 0时 ,正常叶片的PPO活力为最低值时 ,受害叶片的PPO活力却上升至最高。这可能是由于小菜蛾取食对叶片的过度胁迫造成的结果。正常叶片的PPO活力与总酚量为负相关 ,但受害叶片没有这种关系 ,可见小菜蛾取食还引起了青菜生理的紊乱。受害植株的未受害叶的酶活力也不同程度地发生变化 ,可见上海青对小菜蛾的取食胁迫的应激生理反应是系统性的。总而言之 ,当上海青的直接防御体系被小菜蛾破坏时 ,上海青可能有其它防御小菜蛾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福禄考叶片直接和间接地由单细胞形成体细胞胚。直接形成的体细胞胚来自叶表皮细胞、紧邻表皮的第一层栅栏细胞及维管束鞘内部和外部的薄壁细胞。间接形成的体细胞胚来自愈伤组织的表层或较深层细胞。体细胞胚有典型胚柄、多细胞胚柄和无胚柄3种,均经类似于合子胚的发育过程形成无根小植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