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9 毫秒
1.
不同能源柳无性系对NaCl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斌  张文辉  马闯  刘新成 《生态学报》2010,30(4):895-904
为了探索不同能源柳无性系的耐盐潜力,在盆栽条件下,对1年生能源柳无性系2、4、C、E扦插苗设置NaCl盐分梯度,使其土壤含盐量保持在0、0.2%、0.4%、0.6%、0.8%,并以乡土旱柳为对照,胁迫45d后,对5个无性系的气体交换参数、保护酶活性和有机渗透调节物质进行测定。研究发现:(1)在低浓度盐胁迫下(土壤含盐量0 0.4%),导致各能源柳光合速率降低的是气孔因素;在高浓度盐胁迫下(土壤含盐量大于0.4%),导致各能源柳无性系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是非气孔因素。(2)随着土壤盐浓度的增加,各能源柳无性系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逐渐减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先增加后减小,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现增加的趋势,并且4个能源柳无性系在盐胁迫条件下保护酶活性强于旱柳。(3)在土壤含盐量小于0.6%时,4个能源柳无性系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始终大于旱柳;在整个胁迫过程中,能源柳C的脯氨酸含量始终大于旱柳。(4)与旱柳相比,4个能源柳无性系在土壤含盐量0 0.4%的土壤中都能良好生长,其中能源柳C的耐盐潜力更大,可在土壤含盐量为0.6%的土壤中正常生长。这说明,4个能源柳无性系均可在天津轻、中度盐渍化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2.
不同瑞典能源柳无性系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瑞典能源柳无性系2、4、C、E的一年生盆栽扦插苗为材料,采用土壤持续强化干旱胁迫实验,系统测定不同胁迫阶段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株高净生长量,并采用隶属函数模型综合评定了不同能源柳无性系的耐旱性。结果表明:(1)各能源柳无性系叶片的保护酶活性随干旱胁迫的加剧均呈现先增后降趋势:土壤水分含量>11.4%时,SOD、POD和CAT活性均呈增长趋势,三者协同作用;土壤水分含量<11.4%,能源柳无性系2、4的CAT和POD活性显著降低,细胞膜受损。(2)各无性系MDA含量随干旱胁迫的加剧呈增长趋势,土壤含水量降至11.4%时,MDA含量增长显著,其中能源柳无性系4变化最为剧烈。(3)各无性系可溶性蛋白含量随干旱胁迫的持续而增加,但当土壤含水量低于8.1%时有所下降。(4)各能源柳无性系胁迫阶段株高净生长量随干旱胁迫的加剧而降低。(5)隶属函数综合分析发现,4个无性系耐旱潜力表现为能源柳C>能源柳E>能源柳2>能源柳4。  相似文献   

3.
3个瑞典能源柳无性系对铅污染耐受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3个能源柳无性系[能源柳C(Salix fragilis)、能源柳E(Salix viminalis)、能源柳2(Salix dascladus)]插穗为材料,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了3个无性系在不同浓度铅胁迫下的插穗萌条生长、根系发育和铅中毒的生理生态反应,并通过隶属函数法对它们耐铅性进行综合评价,探索瑞典能源柳在修复铅污染环境方面的利用价值.结果显示:低浓度铅胁迫(Pb 200 mg·L-1)能促进'能源柳C'和'能源柳2'根系的生长,同时根长增加、根数增多;当铅浓度继续增加时(>Pb 400 mg·L-1),3个能源柳无性系生物量显著下降(P<0.05).随着铅胁迫浓度的增加,3个无性系细胞膜透性显著高于对照(P<0.05);'能源柳2'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先上升后降低,其他2个无性系则持续降低,并大多与对照有显著差异.3个能源柳无性系的抗铅能力大小为'能源柳C'>'能源柳2'>'能源柳E'.研究发现,若以生物量减少20%作为指标来确定植物耐性临界值的上限标准,则3个能源柳无性系在铅污染环境中均有一定的适应性;能源柳是一种较好的耐铅性植物,可用于铅污染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4.
瑞典能源柳4个无性系对土壤Hg2+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一年生瑞典能源柳4个无性系(N2、N4、NC、NE)幼苗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在对照、轻度、中度、重度Hg2+胁迫条件下,测定了4个能源柳无性系幼苗生长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分析其对Hg2+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其耐受性.结果表明:(1)随着土壤中Hg2+浓度的上升,4个能源柳无性系叶片保护酶POD、SOD和CAT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各无性系之间存在差异,其中NC的POD和CAT活性在重度胁迫下仍高于对照.(2)各无性系叶片中渗透性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Pro)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均在轻度或中度胁迫下达到峰值,以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幅度更大,在NC和NE无性系中表现得更明显.(3)随着土壤中Hg2+胁迫强度的加剧,N2、N4和NE无性系根系活力都呈现连续下降趋势,而NC无性系根系活力在轻度胁迫条件下则略微上升,然后持续下降,并均在中度和重度胁迫下达到显著水平,而且4个能源柳无性系叶片MDA含量均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趋势.(4)在轻度Hg2+胁迫下,N4和NE叶绿素含量和Chl a/Chl b值呈下降趋势,而N2和NC则稍微上升;在中度和重度胁迫下,4个能源柳无性系叶绿素含量和Chl a/Chl b值迅速下降,但能源柳各无性系的下降速度存在差异,其中N4下降幅度最大,NC最小.(5)运用隶属函数模糊评判法综合评价表明,各能源柳无性系对Hg2+的耐受性表现为:NC> NE> N4>N2.研究认为,在不同程度Hg2+胁迫条件下,4个瑞典能源柳无性系通过提高自身保护酶活性、抗氧化物质GSH含量以及有机渗透物质含量来有效缓解胁迫伤害,从而对Hg2+表现出一定的耐性,并以无性系NC的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天津盐渍化农田土壤盐分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天津农田土壤合盐量及盐分组成的分析,研究了该区盐渍化农田盐分的组成状况和累积特征.结果表明:与蓟县背景对照土壤相比,东丽、津南和汉沽三区盐渍化农田的盐分组成均呈现很大的差异性;非盐渍化农田盐分呈表层累积特征,含盐量随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而盐渍化农田表层呈强烈的洗盐、脱盐现象,底层则呈明显的积盐现象;非盐渍化和盐渍化农田盐分的阴离子组成均以HCO3-为主,而阳离子组成则由无盐渍化农田的以Ca2+为主逐渐过渡到盐渍化农田的以Na+为主;盐渍化农田剖面盐分的空间变异性较强,Na+、C1-与SO42-均为表层低深层高,且pH、残余碳酸钠(RSC)、钠吸附比(SAR)及碱化度(ESP)也均比非盐渍化农田高,并呈现出盐化和碱化同步发生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不同能源柳无性系对土壤镉污染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运为了比较不同能源柳无性系对土壤镉抗性的差异,采用盆栽方法,设置土壤镉含量5个梯度(0、10、20、40、80 mg·kg-1),以乡土旱柳为对照,对能柳1、能柳2、能柳E、能柳C的扦插幼苗对土壤镉污染的生理生态反应进行了系统测定,分析了不同无性系的抗性。结果显示,低浓度处理(≤20 mg·kg-1)促进苗木生长,其中能柳2在10 mg·kg-1处理下根和单株生物量增幅最大,可达到对照的132.0%和120.0%;随着镉浓度的增加,生长量下降,在最高浓度处理下,能柳C生长量降低最少,根、枝、叶和单株生物量分别为对照的86.1%、85.3%、82.9%、84.9%,旱柳的枝、叶生物量降低最多,为对照(无镉)的43.8%、45.0%,而能柳1的根、单株生物量降低最多,仅为对照的36.1%、44.4%;随着镉浓度的增加,不同能源柳无性系叶片的SOD、POD、CAT活性和根系活力基本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CAT活性变化较为平缓;关于SOD活性和根系活力,能柳1、能柳2在20 mg·kg-1时已显著下降,旱柳在40 mg·kg-1时显著下降,而能柳E、能柳C在40 mg·kg-1时才显著下降。采用隶属函数对5个无性系在镉胁迫条件下的生长和酶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不同无性系对土壤镉污染的抗性顺序为能柳C>能柳2>能柳1>旱柳>能柳E。不同无性系对镉均有抗性,都可在镉污染区推广种植,栽培中,应根据土壤污染和绿化目标,做出适当选择。  相似文献   

7.
田菁籽蛋白质与氨基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菁(Sesbania Canabina Pers)为豆科田菁属(Sesbania Scop)的一年生植物。据载我国有五个品种,即田菁(又名野绿豆、涝豆、柴子等);刺田菁(S.aculcate Poir);埃及田菁(S.aegyptiaca Pers);沼生田菁(S.Paladosa Prein)和大花田菁(S.grandiflora Pers),其中田菁广布于山东、江浙、福建、台湾和两广等省(区)。它原生长于海涂、江湖、沼泽近旁的瘠薄土壤,在含盐量1.3%以下的土壤中亦蔚然成风。因此,它是  相似文献   

8.
转抗盐基因中天杨新品种扦插育苗耐盐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滨海盐碱土配制营养基质,采用盆栽扦插的方法,对转抗盐基因(mtl-D基因)中天杨新品种的耐盐能力、生长表现和根系发育状况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含盐量的增加,插穗存活率降低,生长量减少,仅2 g.kg-1盐度试验组生长正常,叶色浓绿,存活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4 g.kg-1以上盐度试验组均因盐害而陆续枯死;土壤盐害首先作用于皮部侧根,表现为新生皮部根褐变坏死,导致枝叶发黄、萎蔫,并逐渐干枯死亡;扦插育苗前期,转基因中天杨与对照的耐盐能力和生长表现并无明显差别,其原因可能与插穗中外源基因的表达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舟山新木姜子(Neolitsea sericea)的耐盐性, 对其在不同盐胁迫下的光合生理特性进行实验研究。以舟山新木姜子2年实生幼苗为试验材料进行盆栽实验, 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 设置4个不同土壤盐分处理(土壤含盐量分别为0、0.3%、0.6% 和 0.9%)。分别在第10 d、20 d、30 d、40 d, 测定舟山新木姜子幼苗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的叶片叶绿素含量(Chl)、净光合速率(Pn)和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等指标。结果表明:在不同处理之间, 在相同的胁迫阶段, 叶片Chl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各胁迫阶段, 随着土壤含盐量的增大,叶片Pn、最大光合速率(Pnmax)和光饱和点(LSP)都呈现下降趋势。在轻度盐胁迫(0.3%)舟山新木姜子幼苗叶片Fv/Fm介于0.74—0.78之间, 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P<0.05), 中度(0.6%)和重度盐胁迫(0.9%)最终都显著降低了叶片Fv/Fm; 在胁迫初期, 0.3%、0.6%和0.9%土壤盐分处理条件下Pnmax与CK相比分别下降了29.46%、52.51%、97.91%; 在胁迫初期, LCP随土壤含盐量的增加而升高, 0.3%土壤盐分处理条件下叶片LCP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研究表明, 舟山新木姜子幼苗在轻度盐胁迫下(土壤含盐量0.3%)生长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 但仍能正常存活, 表现出一定的耐盐性; 在中度(土壤含盐量0.6%)和重度盐胁迫下(土壤含盐量0.9%)则无法存活。该研究结果为该物种迁地保护和滨海盐碱地造林树种选择提供了理论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盐分和底物对黄河三角洲区土壤有机碳分解与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土壤盐碱化能抑制微生物活性,影响土壤有机碳的分解与转化。本研究以黄河三角洲盐碱耕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恒温培养法,设置3个NaCl盐分梯度(S1:0.1%;S2:0.5%;S3:0.9%),通过在土壤中添加不同底物(CK:不添加底物;N:添加氮;C:添加碳;C N:添加碳 氮),研究该土壤释放CO2–C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土壤微生物呼吸商(qCO2)及溶解性有机碳(DOC)对盐分和底物的响应。结果表明:在45 d的培养期内,CK、N处理中S1盐分土壤释放CO2–C量最高,S2和S3明显低于S1,降低幅度分别为18.3%–23.7%和24.3%–39.8%。C、C N处理中3个盐分土壤释放CO2–C量差异较小,特别是在C N处理中,3个盐分土壤释放CO2–C差异不显著。4个底物处理中,SMBC均在S1和S2盐分中含量较高,S3盐分最低。与CK相比,N处理并不能提高SMBC含量,C、C N处理可明显提高SMBC,但S1和S2盐分土壤提高的幅度(80.4%–80.5%、58.0%–58.7%)明显高于S3(68.9% 、49.7%)。4个底物处理中,qCO2均在S1盐分土壤中最高,C、C N处理可明显提高qCO2。CK、N处理中3个盐分土壤DOC差异不显著,C、C N处理中S3盐分土壤DOC较高。说明在无碳源输入条件下,增加盐分含量能明显抑制土壤释放CO2量。添加碳源后,盐分含量对土壤释放CO2的影响变小。微生物对碳源和盐分胁迫的响应较快,添加碳源能明显提高微生物数量及其活性。但较高盐分(含盐量>0.5%)可明显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对外源碳的利用率,导致较高盐分SMBC及qCO2较低而DOC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不同生境条件下芦苇种群生长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对天津滨海湿地三个不同生境条件(S1、S2、S3)的芦苇分株密度、分株生物量、土壤的理化指标进行监测,并对芦苇分株密度、分株生物量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1)各月份土壤含水率、土壤pH和土壤可溶性盐含量的变化规律一致:S1S2>S3。(2)各月份芦苇分株密度和分株生物量变化规律一致:S1>S2>S3;并且三个不同生境下芦苇分株密度和分株生物量的变化规律表现为在生长初期的5月份最低,随着月份的增加而增加,9月份达到最大值,10月各指标开始呈现下降趋势。(3)不同月份影响芦苇分株密度和分株生物量的土壤因素不一致。结论:滨海地区土壤含盐量和pH以及养分是影响芦苇种群生长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盐胁迫下施肥对棉花生长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海水配制不同含盐量(0、0.15%、0.3%)的土壤盆栽棉花,在可移动遮雨棚内研究了不同施肥(N、NK、NP、NPK)处理对棉花生长、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盐胁迫和施肥均影响棉花生物产量、棉株氮素农学利用效率、氮素生物利用效率和氮素积累量,且两者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施肥能提高盐胁迫下棉株氮素利用效率及氮素积累量,并显著增产,不同施肥处理中以N、P、K肥料配合施用的效果最好;施肥效果受盐胁迫程度的影响,低盐胁迫(0.15%)下的施肥效果好于中度盐胁迫(0.3%).  相似文献   

13.
盐旱胁迫对3种新疆造林树木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3种新疆常见造林树木白榆、大叶白蜡、梭梭种子为材料,通过测定不同土壤含盐量(0.1%~0.5%)和含水量(9%~23%)复合胁迫作用下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以探讨3种种子萌发对盐分和干旱胁迫的响应特征.结果显示:(1)梭梭种子对盐和干旱胁迫的适应范围最广,大叶白蜡次之,然后是白榆.(2)在土壤含盐量不超过0.2%情况下,土壤含水量达到17%以后,3种树木种子发芽率都在50%以上;而当土壤含盐量为0.3%时,3树种种子仅在23%含水量下有较高发芽率;0.4%土壤含盐量条件下,只在含水量为23%时,梭梭、大叶白蜡萌发率能达到50%以上;0.5%土壤含盐量时,仅梭梭种子萌发率达到50%.(3)白榆、大叶白蜡、梭梭的耐旱临界值分别为15.1%、10.7%、9.6%,耐盐临界值分别为0.34%、0.41%、1.03%.研究表明,盐旱胁迫存在明显互作效应,盐旱复合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危害性明显强于单一的盐胁迫或旱胁迫.  相似文献   

14.
盐碱胁迫对柳树幼苗生长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子英  丛日春  杨庆山  周健 《生态学报》2017,37(24):8511-8517
以盐柳1号为试验材料,将2种中性盐NaCI、Na_2SO_4和2种碱性盐NaHCO_3、Na_2CO_3,按不同比例混合成A(NaCl∶Na_2SO_4∶NaHCO_3∶Na_2CO_3=1∶2∶1∶0)、B(NaCl∶Na_2SO_4∶NaHCO_3∶Na_2CO_3=1∶9∶9∶1)、C(NaCl∶Na_2SO_4∶NaHCO_3∶Na_2CO_3=1∶1∶1∶1)3种组合,设4个浓度梯度(50、100、150、200 mmol/L),模拟出12种盐度和碱度各不相同的盐碱条件,对盐柳1号幼苗进行处理,测定了株高生长量、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4项指标。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增大和碱性盐比例的增高,盐柳1号幼苗的株高生长量呈降低趋势,叶片MDA、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则有不同程度的升高。A、B、C处理组的株高生长量在盐浓度200 mmo/L时分别相对CK降低了61.32%、68.67%、73.02%,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A处理组(pH值为8.04),随着盐浓度的增大,叶片MDA、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升高趋势不明显;B处理组(pH值为8.66),叶片MDA含量在盐浓度超过100 mmol/L时呈显著升高趋势,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在盐浓度超过150 mmol/L时急剧增加;C处理组(pH值为9.47),盐浓度大于150 mmol/L时,盐柳1号幼苗的叶片全部枯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混合盐碱胁迫下,盐柳1号幼苗的生长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盐柳1号可以耐受不超过100 mmol/L的3种组分盐碱胁迫,且盐浓度150 mmol/L、pH9.51的盐碱条件不适宜盐柳1号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不同盐分水平对柽柳扦插苗根系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柽柳(Tamarix chinensis)作为黄河三角洲湿地的优势种之一,对盐渍化环境具有较好的适应性。根系作为植物直接感受盐分变化的器官,其对盐分条件的响应特征对研究植物生存、湿地恢复、土壤改良等具有重要意义。以一年生柽柳插穗为研究材料,采用水培法,设置6个盐分水平:CK(空白对照)、0.4%、0.8%、1.2%、2.4%、3.6%进行试验,测定柽柳生根率、根寿命、根系生物量等生长指标及根中ATP合成酶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脱落酸(ABA)含量,研究柽柳根系生长及生理特性对不同盐分水平的响应。结果表明:(1)柽柳适合扦插繁殖的培养溶液含盐量低于0.8%;含盐量超过0.8%后,扦插生根率显著降低,根系寿命减短。(2)柽柳根长生长随含盐量升高呈下降趋势;主根数随含盐量升高先增加,至含盐量超过1.2%后逐渐减少。(3)柽柳可通过调整生物量的分配模式来适应盐环境,低盐时地上部生物量高于地下,高盐时根系生物量比例逐渐增加,但生物量仍低于地上部分。(4)ATP合成酶活性、CAT活性在含盐量低于0.8%时增加;含盐量超过0.8%时,活性降低;脱落酸(ABA)含量随含盐量增加先增加,含盐量超过1.2%时减少。  相似文献   

16.
柽柳(Tamarix chinensis)作为黄河三角洲湿地的优势种之一,对盐渍化环境具有较好的适应性。根系作为植物直接感受盐分变化的器官,其对盐分条件的响应特征对研究植物生存、湿地恢复、土壤改良等具有重要意义。以一年生柽柳插穗为研究材料,采用水培法,设置6个盐度水平:CK(空白对照)、0.4%、0.8%、1.2%、2.4%、3.6%进行试验,测定柽柳生根率、根寿命、根系生物量等生长指标及根中ATP合成酶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脱落酸(ABA)含量,研究柽柳根系生长及生理特性对不同盐度水平的响应。结果表明:(1)柽柳适合扦插繁殖的培养溶液含盐量低于0.8%;含盐量超过0.8%后,扦插生根率显著降低,根系寿命减短。(2)柽柳根长生长随含盐量升高呈下降趋势;主根数随含盐量升高先增加,至含盐量超过1.2%后逐渐减少。(3)柽柳可通过调整生物量的分配模式来适应盐环境,低盐时地上部生物量高于地下,高盐时根系生物量比例逐渐增加,但生物量仍低于地上部分。(4)ATP合成酶活性、CAT活性在含盐量低于0.8%时增加;含盐量超过0.8%时,活性降低;脱落酸(ABA)含量随含盐量增加先增加,含盐量超过1.2%时减少。  相似文献   

17.
柽柳(Tamarix chinensis)作为黄河三角洲湿地的优势种之一,对盐渍化环境具有较好的适应性。根系作为植物直接感受盐分变化的器官,其对盐分条件的响应特征对研究植物生存、湿地恢复、土壤改良等具有重要意义。以一年生柽柳插穗为研究材料,采用水培法,设置6个盐度水平:CK(空白对照)、0.4%、0.8%、1.2%、2.4%、3.6%进行试验,测定柽柳生根率、根寿命、根系生物量等生长指标及根中ATP合成酶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脱落酸(ABA)含量,研究柽柳根系生长及生理特性对不同盐度水平的响应。结果表明:(1)柽柳适合扦插繁殖的培养溶液含盐量低于0.8%;含盐量超过0.8%后,扦插生根率显著降低,根系寿命减短。(2)柽柳根长生长随含盐量升高呈下降趋势;主根数随含盐量升高先增加,至含盐量超过1.2%后逐渐减少。(3)柽柳可通过调整生物量的分配模式来适应盐环境,低盐时地上部生物量高于地下,高盐时根系生物量比例逐渐增加,但生物量仍低于地上部分。(4)ATP合成酶活性、CAT活性在含盐量低于0.8%时增加;含盐量超过0.8%时,活性降低;脱落酸(ABA)含量随含盐量增加先增加,含盐量超过1.2%时减少。  相似文献   

18.
山东地区盐碱土花生种子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不同含盐量的滨海盐土、内陆盐碱土和中等肥力非盐碱土壤为实验对象,探讨花生种子在吸水膨胀与萌发过程中,不同类型盐碱土对种子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变化的影响。【方法】采集不同含盐量的滨海盐土、内陆盐碱土和中等肥力非盐碱土壤,通过对各样品中细菌的16S r RNA基因的V3-V4区进行PCR扩增,利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12份V3-V4高变区PCR产物进行测序,并对测序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1)盐碱土壤的种子际细菌群落多样性高于非盐碱土壤,且以东营青坨滨海盐土种子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较高。(2)不同类型土壤样本微生物群落结构在纲水平存在明显差异。4种土壤类型种子际土壤细菌共分属于6个菌纲,分别为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Actinobacteria、Bacteroidetes、Acidobacteria和Firmicutes菌纲,并均以Proteobacteria和Actinobacteria菌纲为主要菌纲。全样本菌落结构分析结果表明,4种类型土壤中不同吸胀时间内种子际微生物菌落在门、属水平上的类型和丰度差异最为显著(P0.05)。(3)beta多样性分析和各样本遗传距离(phylogenetic distances)聚类树图分析表明,4个土壤类型的12个土壤样本种子际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均可聚为2大类。【结论】土壤含盐量越高其种子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较高。不同类型土壤样本微生物群落结构在纲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以Proteobacteria和Actinobacteria菌纲为主要菌纲。种子吸胀萌发时间影响种子际微生物菌落在门、属水平上的类型和丰度,但对相同土壤类型样本间遗传距离无影响。  相似文献   

19.
黄河口湿地典型植物群落土壤水、盐入渗过程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积水条件、盐分条件对黄河三角洲河口湿地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实验室原位土柱实验,对芦苇、柽柳和盐地碱蓬3种典型河口湿地植被土壤的入渗过程及水盐重分布过程进行观测,并采用Hydrus-1D模型模拟水分入渗及重分布后的土壤剖面含水率、含盐量分布状况。结果表明:积水深度对土壤水分运移影响明显,不同积水深度条件下3种类型土壤的入渗速率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骤降的变化趋势,并随入渗时间延长而不断衰减并趋于稳定;入渗实验结束后,0~30 cm土层含盐量基本与入渗水含盐量一致,在水盐运移末端(深度100 cm)趋近于土壤原始含盐量;水盐重分布后,剖面各层土壤含水率的差异减小,各层含盐量同入渗实验结束时含盐量相比基本保持不变;Hydrus-1D能很好地模拟土壤水盐入渗速率及土壤剖面的整体变化趋势,研究结果可为河口湿地水盐调控、湿地水文连通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多年野外考查,在山西运城盐池湖区采集到蓝藻共17属35种(含变种),其中色球藻科9属19种,胶须藻科1属1种,颤藻科4属12种,念珠藻科3属3种.该区域的水体根据其含盐量的不同可分为4种类型:淡水水体(含盐量0.001%~0.05%)、混盐水体(含盐量0.05%~3%)、真盐水体(含盐量3%~4%)和高盐水体(含盐量4%~34.7%).受含盐量的影响,蓝藻在各类水体中的分布有明显差异,随含盐量增加,种类数减少,在高盐水体未见分布.与国内其它3个盐湖藻类的分布相比较,蓝藻在混盐水体比淡水水体具有更高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