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抗动物病原菌芽孢杆菌的筛选、初步鉴定和抗菌活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鸡肠道分离、挑选的18株芽孢杆菌经培养特征、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初步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u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和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同时测定了它们对5种常见动物病原菌大肠杆菌(E.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is)的抑菌活性,其中有4株芽孢杆菌对5种病原菌都有抑制作用。还分别测定了它们产木聚糖酶(从0.895 U1到3.239 U1)和纤维素酶活性(分别为0.391 U2和0.465 U2)。结果表明,芽孢杆菌分离株BC17、BC32、BC106、BC228、BC247和BC261具有作为益生菌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2.
从20种中药中分离纯化得到48株芽孢杆菌,其中25株对10种植物病原菌中至少一种具有拮抗作用,7株抗菌谱较广,其中1株广谱抗菌能力极强。25株有抗性菌株经纯化培养对其进行菌体菌落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其中8株芽孢杆菌被初步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3株被初步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1株被初步鉴定为纳豆芽孢杆菌,1株被初步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发现两种可能对芽孢杆菌有抑制作用的中药。  相似文献   

3.
我国部分地区土壤中的苏芸金芽孢杆菌和球形芽孢杆菌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从云南、贵州、四川和陕西4省的土壤中分离到大量苏芸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和球形芽孢杆菌(Bacillus sphaeticus)菌株。血清型分析表明,苏芸金芽孢杆菌分离株分属于23个血清型中的13个血清型,另有近20%的自凝型菌株及部分与所有标准菌抗血清无反应的菌株。对该两种昆虫病原细菌的生态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全部苏芸金芽孢杆菌分离株对鳞翅目、鞘翅目及双翅目的6种昆虫的毒力特性、伴孢晶体与芽孢的形态,以及晶体蛋白质成分。观察和测定了球形芽孢杆菌分离株的形态和毒力,并分析了部分菌株的晶体蛋白质成分。得到22株高效苏芸金芽孢杆菌和2株高效球形芽孢杆菌。证明苏芸金芽孢杆菌是典型的土壤微生物类群,我国西南地区土壤中的苏芸金芽孢杆菌资源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4.
变质豆浆中腐败微生物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5种变质豆浆中分离得到3株腐败菌株S1、S2和S3。3株菌均能在1×105Pa、30min杀菌条件下和添加300mg/kgNisin杀菌条件下存活。对分离菌株进行了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结果表明3株菌均为革兰氏阴性细菌,分别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和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orstelensis),GenBank登录号为EF439666~EF439668。  相似文献   

5.
从土壤中筛选出来一株产纤维素酶的细菌,编号X10-1-2.该菌株为革兰氏阳性杆菌,可生成芽孢,好氧.最高生长温度为35~45℃,最低生长温度为10~20℃.在实验室根据其个体形态、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征作为分类依据,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相似文献   

6.
两株对虾育苗用益生芽孢杆菌的筛选和鉴定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从土壤和虾池中分离到22株具有不同特征的芽孢杆菌,分别将各菌株对数期约5×10^8个细胞添加到500mL预先加有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无节Ⅲ期幼体的水体中,各菌株在初始水体中含量均约为106个细胞/mL,根据各菌株对无节Ⅲ期到蚤状Ⅱ期幼体变态成活率的影响,从中初步筛选出10株对幼体变态成活有极显著(p〈0.01)效果的芽孢杆菌。进一步又从初筛到的10个菌株中复筛到2株对幼体变态成活最为明显的芽孢杆菌,菌株zou4和zou8。两菌株与复筛的其他8株芽孢杆菌相比,均显著(p〈0.05)促进幼体变态存活率。根据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菌株zou4和zou8分别初步鉴定为坚强芽孢杆菌(Bacillus firmus)和蜡状芽孢杆菌(B.cereus)。为进一步确定zou4和zou8的分类地位,测定了两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了相关细菌16S rDNA序列的同源性,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菌株zou4和zou8分别与坚强芽孢杆菌和蜡状芽孢杆菌的同源性最高,相似值均为99%以上。系统发育树上zou4和zou8也分别与坚强芽孢杆菌和蜡状芽孢杆菌聚为一类。综合上述结果,芽孢杆菌zou4和zou8菌株分别被鉴定为坚强芽孢杆菌和蜡状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7.
一株产碱性蛋白酶的嗜碱芽孢杆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天津塘活盐碱土壤中分离一株产碱性蛋白酶的嗜碱芽孢杆菌HAP,并对其进行了表型分类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HAP是一株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菌体大小(0.7-0.9)μm×(2-3)μm,该菌可利用木糖、葡萄糖、阿拉伯糖、甘露醇,发酵型糖代谢产酸;可以水解酪素、淀粉,但不能水解酪氨酸;能够利用柠檬酸盐;其酶活力为1.22×104U/mL.结合系统发育学分析将HAP鉴定为嗜碱芽孢杆菌(Bacillus alcalophilus).  相似文献   

8.
曾候乙墓穴木椁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曾侯乙墓中椁室、东椁室、西椁室和北椁室分别取样,经平板划线培养,分离,纯化共获得典型的菌株16株。将16株分别涂片镜检,生理生化分析鉴定,结果证明芽孢杆菌属11株,其中苏云金变种1株,地衣芽孢杆菌1株,巨大芽孢杆菌1株,球形芽孢杆菌5株,蜡状芽孢杆菌2株,多粘芽孢杆菌1株。其余菌株微杆菌属4株,黄色杆菌属黄杆菌1株。  相似文献   

9.
从腾冲县4个酸性(pH 3.0—5.0)高温(85--96℃)温泉中分离到16株极端嗜热性芽孢杆菌。经鉴定,10株为嗜热脂肪芽孢杆菌(Bacillus stear6thermophilus),2株(YN86317和YN86326)为高温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thermoaoagulans sp. Nov.),4株(YN86325、YN86344、YN86344-2和YN86345)为 Baaillus spp.。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分离鉴定对花生侵脉新赤壳菌果腐病病原菌Neocosmospora vasinfecta具有抑制作用的根际芽孢杆菌。【方法】利用平板稀释法从花生的根际土壤分离芽孢杆菌,再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对N.vasinfecta具有抑制作用的根际芽孢杆菌,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多相分类方法对生防根际芽孢杆菌进行分类鉴定,检测脂肽类抗生素合成基因类型,并进行花生侵脉新赤壳菌果腐病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从花生根际土壤中分离到28株芽孢杆菌,其中对花生果腐病病原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有8株。多相分类法结果显示2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6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myloliquefaciens)。脂肽类抗生素合成基因检测显示,8株生防芽孢杆菌含有至少1种脂肽类抗生素,其中所有生防菌均含有丰原素B合成基因,推测这些芽孢杆菌对N.vasinfecta的抑制机制可能与脂肽类抗生素的合成相关。田间防病实验结果显示,B.amyloliquefaciens GF-3和GF-22制备的生物有机肥均能有效降低NPRP的发病指数,其防治效率分别为32.35%和79.41%,增产率分别为19.12%和25.85%。【结论】分离鉴定了2株对花生侵脉新赤壳菌果腐病具有明显防治效果的根际芽孢杆菌,这不仅为花生侵脉新赤壳菌果腐病的生防制剂研制提供了菌株,还为研究防治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馆藏图书中微生物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馆藏图书微生物的研究,结果表明;被污染的图书资料中主要优势菌为霉菌,其次为细菌。安徽大学图书馆和安徽省图书馆以及其楼层之间的微生物数量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12.
花生种子吸胀2d后,子叶中肽链内切酶活性上升,贮藏蛋白质开始降解。高活力种子肽链内切酶活性在吸胀2d后迅速上升,至4d时达到高峰,而中等活力种子的肽链内切酶活性上升速度绶慢。高活力种子萌发时贮藏蛋白质降解速度高于中等活力种子。中等活力种子经PEG和PUT处理可提高种子活力,也促进了种子贮藏蛋白质降解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辣椒素类物质的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本文对国内外在辣椒果实中的辣椒素类(Capsaicinoid)物质化学组成及结构、化学合成及分子结构改造、生物合成及降解代谢、提取与分离方法以及辣椒素类物质的结构鉴定、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广西红海榄红树群落的氯钠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探讨了广西英罗湾64年生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红树群落对Cl、Na的吸收分布和生物循环。结果表明:该群落现存生物量中.库存Cl、Na总量分别为349.39g/m~2和279.8 5g/m (g·Cl/g·Na=1.25,mol·Cl/mol.Na=0.81),其中地上部分别占60.4%和5 6.9%,地下部分别占39.6%和4 3.1%。群落Cl、Na的生物循环为:年吸收量分别为40.18g/m~2和26.56g/m~2;年存留量分别为11.40g/m~2和9.15g/m~2;年归还量分别为28.78g/m~2和17.41g/m ~2;循环系数分别为0.72和0.66。周转期Cl(12年)快于Na(16年)。群落对Cl、Na的富集率分别为2.18和1.8.  相似文献   

15.
在西藏农作物病原真菌调查基础上,综合分析西藏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病原真菌分布的影响,将西藏病原真菌分布划分为5个区:(1) 喜马拉雅南侧暖热湿润区; (2)藏东温暖半湿润区; (3)藏南温暖半干旱区; (4) 西喜马拉雅温凉干旱区; (5) 藏北羌塘高寒区;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半干旱区几个春小麦品种的籽实产量、根量与根茎比的关系。表明在开花期地方品种和尚头较之现代品种有更大的根量和根茎比。产量因降水条件而不同:极端干旱的1995年,大根系品种与现代品种产量无显著差异(p>0.05);在降水分配较为均匀的1996年,无论有、无灌溉条件,具较大根系的地方品种与现代品种的产量均最低(p<0.05),而根量与品种产量及地上生物量呈显著的负相关。表明大根系品种在根系上存在着冗余,减少根系冗余可望成为半干旱区小麦高产育种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18.
微波照射对大鼠在体海马诱发电位长时程增强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海马诱发电位长时程增强现象(Long- term potentiatio,LTP),常被用来研究与突触可塑性密切相关的学习与记忆过程的分子机制。为了研究微波照射对海马突触可塑性的影响,采用海马齿状回诱发电位的群峰电位幅度(the amplitude of population spikes ,PS amplitude)和群体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始终上升斜率(the initial slope of the population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s,pEPSP slope)两个观察指标。观察10mW/cm^2,15mW/cm^2和25mW/cm^2三个强度,2450MHz微波照射对乌拦坦麻醉在大鼠在体海马齿状回诱发电位和LTP的影响。结果表明,每天1小时,连续7天的慢性连续型2450MHz微波照射阻碍麻醉大鼠在体海马齿状回LTP的产生,并使LTP的幅度减小。提示 微波照射造成学习记忆的损害,可能是通过阻碍海马LTP的产生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以南亚热带鹤山的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湿地松(Pinus elliotii)和荷木(Schima uperba)3种代表性人工林生态系统为对象,利用气象、水文、土壤及植物等方面的资料对CENTURY模型进行了参数化,模拟了3种人工林生态系统1985~2100年的C、N累积动态及其分配格局变化,并利用实测资料对模拟结果进行了独立样本的双尾t检验,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995)。模拟结果表明,马占相思林的净初级生产力(NPP)呈指数函数形式下降,约在20龄(2005年)时趋于稳定;荷木林的NPP持续缓慢增加;湿地松林的NPP基本维持恒定;20龄以前3种林分的年均NPP分别为12.2 t·hm-2·a-1、6.7 t·hm-2·a-1和2.5 t·hm-2·a-1。马占相思林生物量呈对数函数形式增加,20龄后增加很少;荷木林与湿地松林的生物量呈直线增加,约在2050年时,荷木林的NPP和生物量将超过马占相思林;2100年时马占相思、荷木与湿地松林的生物量将分别达到252.7 t·hm-2、352.4t·hm-2和226.3t·hm-2。荷木林具有更大C累积潜力。3种人工林生态系统的N累积动态与其生物量累积动态相似,但马占相思林生态系统的N累积量远高于荷木林与湿地松林,至2100年时它们的N累积量将分别达到7.2t·hm-2、1.9t·hm-2和2.2t·hm-2。3种林分的C、N随着林分的发育将更多地分配到茎、枝和根部。马占相思林的叶C、N累积量约在2005年后分别下降1.85t·hm-2和0.20t·hm-2,荷木林的叶C、N累积则分别增加0.09t·hm-2和0.05 t·hm-2,湿地松林叶C、N累积分别增加0.57t·hm-2和0.02 t·hm-2,这一模拟结果显示了马占相思林冠层萎缩的内在原因。外来树种组成的马占相思林先锋群落冠层衰退过早,阳生性灌木的大量入侵和定居可能会滞缓地带性森林植被的恢复进程。因此认为我国南亚热带地区进行地带性森林植被恢复时,先锋森林群落的构建应以荷木等本地树种为主。  相似文献   

20.
罗汉果果实生长发育与内含物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新能  李锋  蒋汉明   《广西植物》1990,10(3):223-227
罗汉果开花授粉后果实体积不断地增大。纵径在授粉后1至3天生长最快,以后逐渐减慢:横径以授粉后9至15天生长最快,30天果实体积停止增长。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干物质含量由低到高变化,总糖含量由低到高不断增加,但还原糖与非还原糖含量的变化有所不同,维生素C含量在生长发育前期最高,随果实发育,其含量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