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冠层对降水的分配作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1996年生长季节中两种落叶阔叶林冠层对降水的分配各分量的测定和分析表明:降水在辽东栎林冠层中的分配为:干流量S,66.7mm;透流量T,539.3mm;截留量I,117.6mm;分别占同期降水量的9.2%、74.5%和16.3%。混交林对降水的分配为:干流量S,32.8mm(4.5%);透流量T;555.9mm(76.8%);截留量I,134.9mm(18.6%)。各分量与降水特性的多元回归的结果表明:干流量S与降水量P和前24小时降水量P1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透流量T与降水量P和最大雨强M正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2.
张家界女儿寨小流域植被变化驱动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坡度、海拔、坡向、到道路和河流及居民点的最近距离等作为植被变化的空间驱动因子,分别采用传统Logistic和AutoLogistic回归模型,对比研究湖南张家界女儿寨小流域植被变化的驱动力,并用ROC方法检验这两个模型的解释能力。结果表明:(1)在女儿寨小流域,各类植被变化和空间驱动因子均表现出一定的空间正自相关,且这种空间自相关性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弱。(2)考虑空间自相关性的AutoLogistic模型比传统Logistic模型的精度更高,这说明在分析小流域植被变化的空间驱动力时不能忽略空间自相关性的影响。考虑空间自相关后,显著的空间驱动因子的个数比未考虑空间自相关性的个数少。(3)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因子对小流域植被变化的影响力不同:坡度对耕地变化、果园变化、常绿阔叶林变化和针叶林变化等均影响较大;坡向对耕地变化、果园变化、常绿阔叶林变化和灌木林地变化的影响显著;海拔对该小流域各种植被变化类型的影响相对较小;人类活动的影响对落叶阔叶林的变化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3.
以湖南省慈利县女儿寨小流域为对象,研究了植被恢复过程中小流域系统的降雨和水沙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小流域治理的总体减沙效应.结果表明:小流域年降雨量差异较大;小流域降雨年内时间分布极为不均,集中性较大,主要集中在汛期(4-8月).小流域年径流变化较大,且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径流集中是该小流域径流变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径流(Qi)与降水(Pi)之间呈明显的一元线型关系.小流域的年输沙模数与年径流量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小流域年内产沙也高度集中,且与降水、径流关系密切,小流域的土壤侵蚀主要由汛期的强降水引起.小流域的年输沙模数与现存生物量和森林覆盖率有关,在降雨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随着现存生物量和森林覆盖率的提高,输沙模数均呈减小之势.  相似文献   

4.
鼎湖山五种植被类型群落生物量及其径级分配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申  罗艳  黄钰辉  周国逸 《生态科学》2007,26(5):387-393
根据鼎湖山自然保护区14次群落样地调查数据和生物量估算方程,研究了5种植被类型的乔木(DBH≥1cm)生物量及其径级分配特征。结果显示:(1)最近一次群落调查中,沟谷雨林、山地常绿阔叶林、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马尾松林的生物量分别为472.9t·hm-2,165.1t·hm-2,290.4t·hm-2,164.1t·hm-2和122.5t·hm-2;(2)生物量径级分配的结果表明,鼎湖山14次植被调查的生物量径级分配总体上存在3种主要的分布类型,分别为递减分布、倒钟型分布和递增分布。鼎湖山生物量径级分配特征规律与其他地区研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5.
秦岭天然次生油松林冠层降雨再分配特征及延滞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研究秦岭典型地带性植物油松林冠层降雨再分配特征及延滞效应,选择陕西宁陕县秦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55龄天然次生油松林,从2006-2008年(5-10月份)对林外降水、穿透降雨和树干茎流进行定位观测。利用其中100次实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总降雨量为1576.4 mm,穿透降雨量为982.9 mm,树干茎流量为69.5 mm,冠层截留量为524. 0mm,分别占总降雨量的62.4%、4.4%和33.2%。降雨分配与降雨量级密切相关,降雨量级增大,穿透降雨率和茎流率呈增大趋势,截留率呈降低趋势,变化幅度分别为46.6%-68.9%、0.8%-9.2%、53.4%-22.0%。穿透降雨量、树干茎流量和林冠截留量与林外降雨量之间的关系分别为:TF=0.6548P-0.4937,R2=0.9596;SF=-0.2796+0.0452P+0.0005P2,R2=0.8179;I=0.5958P0.8175,R2=0.8064。降雨事件发生后,穿透降雨和树干茎流出现的时间与降雨发生的时间并不同步,均表现出一定的延滞性,随着降雨量级增大,滞后时间表现出逐渐缩短的趋势((78.5±8.8)-(16.0±0.0) min,(111.0±33.0)-(41.2±0.0) min)。降雨终止时,特别是当降雨量>10.0 mm,穿透降雨终止时间也存在一定的延滞性((3.2±2.6)-(12.0±0.0) min)。但树干茎流终止时间先于降雨终止时间,降雨量级越小,树干茎流终止时间愈早((-58.3±21.5)-(-9.8±0.0) min)。  相似文献   

6.
子午岭植被类型特征与枯枝落叶层保水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子午岭林区地跨陕甘两省,处在黄土高原的中心地带,是泾河、洛河两水系的分水岭,是黄土高原现存比较完整的天然次生林区。我们自1984—1989年在子午岭林区甘肃省合水林业总场连家砭林场设站,研究森林、灌丛、草地、枯枝落叶层的蓄积量、分解状况及其形成规律,并观察测定枯枝落叶层和林下土壤的含水量、蓄水量、最大吸水量和拦蓄量。从生态学的角度了解子午岭林区不同植被类型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机理和作用,为黄土高原地区合理经营天然次生林,发挥水源涵养的作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森林冠层昆虫多样性研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庆繁 《昆虫知识》2007,44(6):815-820
森林冠层是森林昆虫栖息、取食、避敌的重要生境,其中生活着十分丰富的昆虫物种。但由于乔木树体高大,冠层难于接近,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冠层昆虫多样性的研究。冠层昆虫类群结构的划分和冠层昆虫取样技术也是冠层昆虫多样性研究的重要基础。文章综述当前冠层接近和冠层昆虫抽样技术的最新进展,并评述冠层昆虫类群结构划分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明析红锥人工林降雨特征对降水分配格局的影响,为南亚热带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基础支撑。以34年生红锥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2017年1—12月的大气降水、穿透雨和树干茎流。结果表明:年降雨总量945.9 mm,穿透雨、树干茎流、林冠截留分别占大气降水的43.9%、0.5%、55.6%。产生穿透雨和树干茎流的最小降雨量分别为0.6和3.8mm。降水分配格局具有季节波动性,穿透雨率夏季最小,冬季最高,树干茎流率和林冠截留率则反之。小而短的降雨事件导致低的净雨量输入和高的林冠截留量。4个降雨因子中(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历时和雨前干燥期),降雨量是对降水分配格局最具影响力的变量,降雨强度对树干茎流率有显著影响,降雨历时对穿透雨率和林冠截留率有显著影响,而雨前干燥期对降水分配格局中的3个分量均没有显著性影响。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降水分配格局中的3个分量对降雨特征的响应并不是同步的,树干茎流受降雨特征的影响小于穿透雨和林冠截留。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的降雨分配及对氮磷的截留作用,研究了宜宾高县来复镇18和32年生马尾松人工林的大气降雨量、穿透雨量和树干茎流量,并对其全磷(TP)、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进行了测定。根据月降雨量的变化情况,将7—11月份划分为雨季、1—4月份划分为旱季。降雨量级大小影响林冠层截留量及其氮磷含量。不同林龄的马尾松林大气降雨、穿透雨和树干茎流中截留量的变化趋势与降雨量级的大小呈正相关,旱季林冠截留量小于雨季的截留量。马尾松人工林旱季大气降雨、穿透雨和树干茎流中的TP、NH4+-N、NO3--N月平均含量显著高于雨季,TP、NH4+-N、NO3--N含量在不同月份之间的变化明显,但18和32年生马尾松人工林林冠截留的N、P总含量差异不显著。大气降雨、穿透雨和树干茎流中的N、P含量与降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黄土区小流域植被类型对沟坡地土壤水分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沟坡作为黄土丘陵区小流域水土流失最为活跃的区域,探究不同下垫面植被类型下的土壤水分循环特征对于沟坡地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氢氧同位素示踪技术,通过野外水样采集和室内同位素分析旨在揭示植被类型对沟坡地土壤水分循环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各水体氢氧同位素均遵循:降水>刺槐林地土壤水>草地土壤水>地表水>地下水,降水的变异系数最大,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变异系数较小。(2)草地土壤水主要以降水补给为主,所占比例为59.12%,刺槐林地土壤水则以深层土壤水的上升补给为主,所占比例为60.97%。短阵性暴雨条件下,草地土壤水运移速率较刺槐林地高约1 cm/d,且主要发生在0—50 cm土层。(3)土壤水的垂向运移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形式,草地土壤水对地下水的补给比例为51.64%,约比刺槐林地高0.52%。表明植被类型对土壤水分循环特征具有一定的影响,刺槐林对深层土壤水分利用强度较大,可能加剧深层土壤干层化,而草地更有利于降水入渗以及地下水补给,该研究可为小流域沟坡的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安徽大别山区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土壤蓄水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安徽大别山区上舍小流域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土壤持水特性的测定结果表明:马尾松中龄林、马尾松成熟林、毛竹林、杉木中龄林土壤蓄水能力在48 129~69 487t/km2之间,比坡耕地的26 684t/km2高出1~2倍。为实现森林土壤水库的功能,各森林地类蓄存1亿m3水分所需相应的面积为1 439.1~2077.7km2,而坡耕地则需3 747.5km2。  相似文献   

12.
植物幼苗早期适应对策对种群的更新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润楠(Machilus nanmu)是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是重庆缙云山常绿阔叶林优势乔木树种之一.研究润楠幼苗的适应对策对于维持种群更新和保护常绿阔叶林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集了重庆缙云山常绿阔叶林中不同林冠环境(林窗/林下)下不同年龄阶段(阶段1:1~3年;阶...  相似文献   

13.
沙地草地景观的降水再分配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个简单的沙地草地的三级台阶(硬梁、软梁、滩地)景观内各组成部分的降水再分配模型。基本假设是当土壤水分小于田间持水量时,再分配流动可以忽略。而当降水强度较大,以致使土壤水分大于田间持水量时,超过田间持水量部分的土壤水会很快流往较低的台阶。还以实际降水数据检验了降水强度的指数分布,在此基础上求出了模型的解。  相似文献   

14.
鼎湖山马尾松林降水再分配对养分动态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莫江明  方运霆  张德强  孔国辉  冯肇年 《广西植物》2002,22(6):529-533+536-533,536
在鼎湖山马尾松林中 ,降水到达森林重新分配后 ,pH值的大小变化顺序为 :茎流 >径流 >穿透雨 >降水 ,且它们均呈酸性。与 pH值变化基本上相类似 ,养分元素浓度在各过程中均以茎流最高 ,降水最低。不同元素比较 ,其大小次序为 :Ca>N >Mg>P。Ca、P和Mg三种元素浓度在各过程中的月变化较明显 ,但pH值和N元素浓度的月际变化不强。该生态系统养分元素呈积累状态 ,大气降水的养分输入为 (kg·hm 2 ·a 1) :2 0 .62 9(N)、1 .0 1 5 (P)、46.3 3 2 (Ca)、3 .5 0 8(Mg) ;输出为 (kg·hm 2 ·a 1) :7.1 2 0 (N)、0 .63 2 (P)、2 3 .640 (Ca)、2 .1 3 3 (Mg)。此外 ,还对该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特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华北石质山区油松林对降水再分配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胡珊珊  于静洁  胡堃  金明 《生态学报》2010,30(7):1751-1757
森林通过降水再分配过程影响着流域的水量平衡和物质循环。根据2005-2008年汛期华北石质山区主要造林树种油松林的林外降雨、穿透降雨、树干径流定位观测数据,探讨了人工油松林对降雨再分配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测定期间32场次降雨过程中油松林穿透雨量、树干径流量和林冠截留量平均值分别为8.67,0.11,1.07mm;透过率,树干径流率和林冠截留率分别为82.18%(57.74%-87.55%),1.07%(0.22%-2.07%),16.75%(11.01%-42.07%)。油松林冠层穿透降雨量、树干径流量和林冠截留量均与林外降雨量呈明显的线性关系(R2=0.995,R2=0.907,R2=0.855),根据回归方程,当林外降雨量大于0.3mm时,可发生穿透降雨,当林外降雨量大于3.51mm时,可发生树干径流;林冠截留率与林外降雨呈双曲线衰减趋势,回归方程为y=12.091+55.537/(x+0.426)(N=32,R2=0.685)。典型次降雨再分配过程表明,林冠不仅在量上对降雨进行再分配,还在时程上进行了再分配。  相似文献   

16.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干季林冠层雾露形成的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干季林冠层雾露形成的小气候特征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雾露首先形成于最上林冠层,林下露水的形成迟于林上3~4h,林下雾是由上层雾变浓、下沉而来。夜间,雾形成前,气温高于叶表温;雾形成后,气温则低于叶表温,且气温及叶表温均有回升。雾露的形成不仅凝结了水汽进入森林,同时也对森林起到了一定的保温作用,这对热带雨林的生存和发展具有致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植物冠层降水再分配对化学物质迁移过程具有重要影响.以广州市3种典型绿化树王棕(Roystonea regia)、榕树(Ficus microcarpa)和大花紫薇(Lagerstroemia speciosa)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观测、样品收集和分析测试,研究2018年10月—2019年9月3种绿化树冠层降水再分配过程...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理论上系统地论述了林冠如何调节到达林地的降水动能,推导了计算大气降水和穿透水动能的理论和方法。经由理论推导指出并非所有的森林都适合作为水土保持林,即由穿透水的水滴直径较大,而且不受大气降水强度的影响及穿透水常常不是以最大的稳定速度到达林地这两个规律来讨论森林冠层在水土保持功效方面所具有的地位,可以做为营造水土保持林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文献研究和野外调查数据的基础上,从植被研究历史、植被类型组成和分布规律等方面,介绍了湖北省自然植被研究情况,并参考“《中国植被志》编研”拟定的分类系统,拟定了新的湖北省自然植被分类系统.湖北植被研究历史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标本采集和森林资源勘察阶段(20世纪70年代前)、全面调查和植被区划阶段(20世纪70...  相似文献   

20.
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人工植被区降水入渗与再分配规律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试验于2001年8月17日至9月30日在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进行,主要利用时域反射仪(TDR)连续测量土壤剖面水分含量的方法,观测受植物根系吸水,蒸散作用影响下的人工植被荒漠灌木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群落区固定沙丘降水入渗与再分配过程。土壤体积含水率由水平埋设在植物根系剖面内12个深度层次(5~200cm)的时域反射仪探头每小时自动测定1次。天然降水条件下的土壤入渗速率由入渗深度与相应的入渗时间之比值计算得到。结果表明:在7次不连续降水过程中,土壤入渗速率与降水强度呈简单线性相关关系,土壤入渗速率约为降水强度的10倍强。然而当次降水过程中降水强度小于0.46mm/h时,土壤入渗速率约为0cm/h,此时的降水对人工植被固定沙丘区的土壤基本上没有水分补给作用。受荒漠灌木柠条根系吸水作用的影响,其根系密集剖面深度40~140cm内降水水分入渗积累不明显。降水入渗速率及入渗深度受土壤剖面初始含水率多寡而变化,干燥土壤剖面有助于提高入渗速率及入渗深度。降水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区域环境内空气温度、湿度等气象条件适宜,柠条生长进入相对旺盛阶段,其根系密集层140cm深度处土壤含水率在总体上下降的过程中,表现出昼消夜长的趋势,翌日8:00土壤含水率值略高于前一日20:00水分值0.1%~0.3v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