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评估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16感染和液基薄层细胞学(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筛查在预测宫颈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门诊537例高危型HPV感染疑似宫颈病变女性为对象,进行HPV16感染分析、液基薄层细胞学和阴道镜病理检查,以病理活检为金标准,比较HPV16感染筛查方法、TCT筛查方法以及二者联用在筛查中的敏感度、特异度等指标,判断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HPV16感染筛查方法的敏感度为62.9%,特异度为83.5%,阳性预测值为53.4%,阴性预测值为88.2%;TCT筛查方法的敏感度为41.2%,特异度为92.7%,阳性预测值为62.9%,阴性预测值为84.0%;二者联合筛查,以HPV16感染或TCT异常为阳性,敏感度为84.7%,特异度为75.8%,阳性预测值为51.2%,阴性预测值为94.3%。结论 HPV16感染联合TCT异常筛查可以提高筛查的灵敏度,特异度也在可接受范围内,可以作为宫颈防癌初筛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柏氏液基细胞学技术(TCT)联合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检测诊断宫颈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门诊收治的6752例患者,采集其宫颈脱落细胞进行TCT检测,登记患者的年龄及宫颈外观。分别随机选取TCT阳性和阴性结果的患者144例进行HPV检测及阴道镜下活检,分析和比较TCT单独及联合HPV检测诊断宫颈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宫颈柱状上皮细胞的外移程度及患者的年龄与宫颈TCT结果均无显著相关性。单独TCT检测诊断宫颈病变的灵敏度为87.04%,特异性为58.55%;单独HPV检测诊断宫颈病变的灵敏度为62.96%,特异性为81.62%;而联合测诊断宫颈病变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48.29%。结论:TCT联合HPV检测可显著降低宫颈病变的漏诊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FRD特殊染色技术(FRD)在宫颈疾病筛查中的结果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5月到2016年5月我院就诊宫颈疾病筛查者306例,对所有患者进行FRD和液基细胞学检测,两种检测有一项提示阳性则行阴道镜病理检测,以病理检测为标准,比较两种检测方法诊断价值。结果: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筛查中两种检测方法敏感度分别为87.6%、84.0%,特异性分别为69.0%、63.3%,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9.7%、75.8%,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9.2%和78.4%,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7%和71.4%,Kappa值为0.56和0.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RD与液基细胞学检测筛查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效果相似,但是FRD操作简便,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FRD上皮组织特殊染色液筛查宫颈病变的应用,本研究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8月于我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妇科患者,FRD染色检查宫颈病变,共5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进行FRD染色,同时进行TCT及HPV DNA检测。进一步行阴道镜检查的指证为三者任意一项异常,若患者宫颈外口异常,则于该处组织活检,活检过程中严格根据阴道镜结果。结果表明本组500例患者中,FRD检测结果阳性324例,阴性176例;阴道镜检测结果表明,阳性宫颈炎症111例,CINⅠ159例,CINⅡ45例,CINⅢ9例;FRD与阴道镜病理检测结果符合率为78.34%。TCT检测结果 NILM 184例,ASCUS 170例,ASCUS-H 77例,LSIL50例,HSIL 19例;TCT检测与阴道镜病理检测结果符合率为54.89%。HPV检测结果阳性258例,阴性242例;阴道镜检测结果表明,阳性宫颈炎症111例,CINⅠ159例,CINⅡ45例,CINⅢ9例;FRD与阴道镜病理检测结果符合率为62.30%。病变诊断中,HPVTCTFRD,FRD阳性检测率显著高于HPV及TCT阳性检测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早期宫颈病变检测中,FRD检测、TCT检测及HPV检测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且在特异性、敏感性以及阳性预测值方面,和其他两种检测方法相比,FRD较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和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检测在宫颈锥切术后复发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随访531例病理诊断为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Ⅱ-Ⅲ级接受宫颈锥切术的患者,分别于术后3、6个月及术后每6-12月随访1次,以TCT及HPV检测作为随访的检测指标,若二者有一项异常,行阴道镜下活组织检查,病理证实存在子颈上皮内瘤变Ⅰ-Ⅲ级者视为复发。采用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表示TCT、HPV检测性能。结果:531例患者中10%(54例)的患者出现不同级别的病变复发。TCT在术后预测病变复发的灵敏度77%,特异度72%;HPV在术后预测病变复发的灵敏度95%,特异度60%,TCT联合HPV预测病变复发的灵敏度100%,特异性80%。术后HPV负荷量100 RLU/PC者较HPV负荷量100 RLU/PC者而言术后病变复发的风险增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HPV负荷量100 RLU/PC是锥切术后病变复发的高危因素。结论:使用细胞学联合HPV检测是有效的预测宫颈锥切术后病变复发的方法,术后高HPV负荷量与病变复发相关,并可对术后复发高风险人群进行分流,临床需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宫颈癌筛查系统初善仪()(TruScreen())与HPV分型检测时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LCT≥ASC的患者依次进行TruScreen检查、HPV分型检测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将病理结果与TruScreen和HPV结果对照分析.结果:TruScreen和HPV阳性分别为52例和41例,病理学检查阳性为38例.TruScreen、HPV检测CIN的敏感度分别为94.73%、81.58%,特异度分别为61.90%、76.19%,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种检查的符合率:71.25%.联合检查对高度CIN诊断的敏感度为100%.HPV16、58感染较多出现在高度CIN中.结论:TruScreen可即时检测宫颈病变,敏感度高,联合HPV分型检测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选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DNA检测方法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意义。方法:580例妇女同时进行薄层液基细胞学(TCT)、第2代杂交捕获法(HC Ⅱ)和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并以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作为确诊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580例受检者中病理诊断为炎症207例(35.69%),CIN Ⅰ 224例(38.62%),CIN Ⅱ 96例(16.55%),CIN Ⅲ 38例(6.55%),浸润癌15例(2.58%);②TCT检测异常者中炎症52例(25.12%),CIN Ⅰ 177例(79.02%),CIN Ⅱ 85例(88.54%),CIN Ⅲ36例(94.74%),浸润癌15例(100%),其中CIN Ⅱ和CIN Ⅲ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著高于炎症组和CIN Ⅰ组,低于湿润癌组(P<0.01或0.05);③HPV DNA检测阳性者中炎症66例(31.88%),CIN Ⅰ 152例(67.86%),CIN Ⅱ 83例(86.46%),CINIII 35例(92.11%),浸润癌组15例(100%),除CIN Ⅱ和CIN Ⅲ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外(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且HPV-DNA检测阳性组CIN和浸润癌发病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④30岁以下高危险型HPV感染率(65.53%)显著高于30岁以上34.47%感染率(P<0.01);⑤联合应用TCT、HPV-DNA检测诊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14%和69.28%,高于TCT或HPV-DNA的单独检测。结论:宫颈高危险型HPV感染是CIN及宫颈癌的主要发病因素,并与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而HPV-DNA和TCT联合应用可提高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HPV L1壳蛋白与h TERC基因联合检测诊断新疆维、汉妇女宫颈病变CIN2~+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HPV感染阳性或TCT阳性或两项同时阳性的新疆维、汉妇女465例纳入研究。所有研究病例均行阴道镜下活检送病理组织学检查,并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PV L1蛋白的表达、通过F1SH技术检测h TERC基因的表达。通过诊断试验评价与接收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其联合检测诊断新疆维、汉妇女宫颈病变CIN2~+的价值。结果:HPV L1壳蛋白与h TERC基因联合检测用于区分CIN2~+与正常或慢性炎症患者及CIN1患者时,其诊断CIN2~+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5左右(维吾尔族0.577,汉族0.572);用于区分CIN2~+与CIN1患者时,其ROC曲线下面积可达0.7左右(维吾尔族0.706,汉族0.699)。此时,其诊断新疆维族妇女CIN 2~+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率、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阳性预测价值和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92.37%、48.84%、81.61%、15.38%、32.26%、84.62%和67.74%;诊断汉族妇女CIN2~+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率、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阳性预测价值和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93.69%、46.15%、81.33%、16.80%、28.00%、83.20%和72.00%。维、汉之间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率、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阳性预测价值和阴性预测价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HPV L1壳蛋白与h TERC基因联合检测诊断维、汉妇女CIN 2~+时,其适用人群为具有CIN的患者。此时其诊断维、汉族妇女宫颈高度病变CIN 2~+的灵敏度、正确率和阳性预测价值较高,特异度和阴性预测价值较低,且均不存在民族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现行3种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方法的诊断效果.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12月105位24~71岁妇女,均实施宫颈刮片细胞学和液基细胞学检查(TCT)、杂交捕获2代实验(HC2)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DNA)、阴道镜取宫颈组织做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中度官颈上皮内瘤变(CIN2)为阳性,检测各筛查方法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各筛查方法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巴氏Ⅲ级为阳性)(0.829,0.615)、TCT(≥ASCUS/AGUS为阳性)(0.845,0.594)、HR.HPV DNA(≥1.00为阳性)(0.902,0.400)、宫颈刮片细胞学与HR-HPV DNA联合检测(二项均阳性)(0.780,0.677)、TCT与HR-HPVDNA联合检测(二项均阳性)(0.805,0.692).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TCT、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联合HR-HPV DNA、TCT联合HR-HPV DNA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分别为0.719(0.620-0.819),0.724(0.625-0.822),0.729(0.629-0.828),0.749(0.652.0.849),各筛查方法筛查效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液基细胞学检查(TCT)以及HR-HPVDNA检测是目前宫颈癌筛查有价值的方法,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与TCT检查相比筛查效率相似,分别联合HR-HPVDNA检测后筛查效率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DNA检测方法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意义。方法:580例妇女同时进行薄层液基细胞学(TCT)、第2代杂交捕获法(HC Ⅱ)和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并以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作为确诊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580例受检者中病理诊断为炎症207例(35.69%),CIN Ⅰ 224例(38.62%),CIN Ⅱ 96例(16.55%),CIN Ⅲ 38例(6.55%),浸润癌15例(2.58%);②TCT检测异常者中炎症52例(25.12%),CIN Ⅰ 177例(79.02%),CIN Ⅱ 85例(88.54%),CIN Ⅲ36例(94.74%),浸润癌15例(100%),其中CIN Ⅱ和CIN Ⅲ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著高于炎症组和CIN Ⅰ组,低于湿润癌组(P〈0.01或0.05);③HPV DNA检测阳性者中炎症66例(31.88%),CIN Ⅰ 152例(67.86%),CIN Ⅱ 83例(86.46%),CINIII 35例(92.11%),浸润癌组15例(100%),除CIN Ⅱ和CIN Ⅲ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外(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且HPV-DNA检测阳性组CIN和浸润癌发病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④30岁以下高危险型HPV感染率(65.53%)显著高于30岁以上34.47%感染率(P〈0.01);⑤联合应用TCT、HPV-DNA检测诊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14%和69.28%,高于TCT或HPV-DNA的单独检测。结论:宫颈高危险型HPV感染是CIN及宫颈癌的主要发病因素,并与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而HPV-DNA和TCT联合应用可提高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石婷婷  徐霞  马梓欣  莫芸  王方 《生物磁学》2013,(27):5319-5322
目的:系统评价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及人类乳头状病毒(HPV)检查在子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索收集2000年以来,Cochrane数据库、Pubmed、MEDLINE、Webofscience、EMBASE、万方数据库、清华同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与TCT及HPv检测在宫颈癌筛查(癌前病变及早期宫颈癌)诊断方面的相关文献,参照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12篇文献纳入研究,TCT合并的敏感性0.65(95%CI,0.62-0.68),特异性0.93(95%CI,0.92-4).93),阳性预测值8.25(95%CI,5.65-12.04),阴性预测值0.27(95%CI,0.18-0.41),合并SROC曲线下面积AUC=0.889,Q值0.819。HPV合并敏感性0.69(95%CI,O.67~0.71),特异性O.91(95%CI,0.90-0.91),阳性预测值3.93(95%CI,2.99-5.18),阴性预测值0.17(95%CI,0.09~0_31),合并SROC曲线下面积AUC=0.871,Q值0.801。结论: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度,与HPV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PV-DNA亚型检测联合液基细胞学对宫颈癌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自愿接受宫颈癌筛查的女性146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HPV-DNA亚型检测以及液基细胞学的检查,对于出现阳性的患者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HPV+TCT对宫颈癌早期病变以及癌变的检出率为69.67%明显高于HPV检查的56.28%以及TCT检查的63.89%(P<0.05);HPV+TCT对GIN Ⅰ、CIN Ⅱ、CINⅢ、癌的检出率分别为91.67%,92.86%、91.67%以及100%.结论:采用HPV-DNA亚型检测联合液基细胞学对宫颈癌筛查,可明显提高其对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是一种高效、简单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生殖道感染与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的相关性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85例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和同期206例健康体检者分为两组,对人乳头瘤病毒(HPV)、沙眼衣原体(CT)、细菌性阴道病(BV)、阴道滴虫进行检测,观察分析相应病原微生物导致的生殖道感染与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的关系,同时根据HPV不同基因型在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中的致癌作用和程度,判定危险程度。结果: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上述指标感染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1、0.000、0.037),其中高危HPV感染率随宫颈上皮内瘤变级别的升高而呈明显上升趋势,CINⅠ~Ⅲ级感染率分别为57.1%、78.6%和82.9%,宫颈癌感染率最高达91.1%,高危HPV为高危因素。结论:生殖道HPV、CT、BV、滴虫感染与宫颈癌及CIN存在必然或一定相关性,加强对妇女生殖道病原体感染的重视和检测对防治宫颈癌及CIN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头瘤病毒定性检测( HPV- DNA)与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技术(TCT)在宫颈癌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采用HPV- DNA及TCT法检测1536例患者,对TCT阳性、HPV- DNA阳性病例者进行阴道镜下活检.结果:随着病理诊断级别的升高,高危型HPV感染率上升,而低危型HPV感染多见于轻度不典型增生(CINⅠ)及其以下病变,HPV混合感染在各组间未见明显趋势.HPV-DNA检测与宫颈活检的符合率为66.78%.随着病理级别的升高,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组的感染率呈降低趋势,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LSIL)组感染率亦呈下降趋势,而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HSIL)组和鳞癌(SCC)组感染率均呈上升趋势,TCT检测与组织学诊断的符合率为66.67%,与HPV-DNA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0.001,P>0.05).结论:HPV-DNA、TCT及宫颈活检三者检测相结合,能明显提高诊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与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R-HPV)筛查联合检查在宫颈癌(CC)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我院就诊疑似CC患者318例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均进行HR-HPV筛查、TCT检查及阴道镜下病理活检,评价三种筛查结果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318例可疑CC患者中,病理学诊断炎症患者162例(50.94%),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患者151例(47.48%),鳞癌(SCC)患者5例(1.57%);HR-HPV、TCT及HPV+TCT联合对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78.30%、85.22%和99.37%;HR-HPV与TCT单独检测的符合率随患者病情进展呈现升高趋势(P0.05);TCT、HR-HPV检测单独进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均低于联合诊断(P0.05);HR-HPV与TCT联合检测诊断CC的敏感度为98.71%、特异度100%。结论:TCT检查HR-HPV筛查联合检查CC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高,为CC筛查的有效方式,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