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石》2017,(4)
<正>2017年9月2日至3日,中国恐龙发现115周年纪念学术研讨会暨首届嘉荫化石保护论坛在黑龙江省嘉荫县举行。来自我国20余个省(区)市的3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及自然类博物馆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及化石保护部门的代表应邀出席。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办公室、中国古生物学会、中国化石保护基金会、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等单位参加了会议。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刘嘉麒院士、古植物学家孙革、恐龙学家董枝明及徐星等应邀出席了会  相似文献   

2.
中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关键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保护地建设是国际公认的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优质生态产品与服务、维系生态系统健康的最重要和最有效途径。自然保护地作为中国自然生态空间最精华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载体,是美丽中国的重要象征,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首要地位(唐小平等, 2019)。从1956年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地以来,中国自然保护地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保护体系逐步完善,建立了由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等组成的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功能多样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截止到2019年底,中国已有各类自然保护地约1.18万处,大约覆盖了陆域国土面积的18%,占海域面积的4.6%(高吉喜等,2019),无论从数量上还是面积上均位居世界前列,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自然景观及自然遗迹,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世界保护联盟一个新的战略计划在于发挥各个区域的作用,大力开展各个区域的保护工作。考虑到东北亚(与国家公园和保护区委员会所划分的东亚相当,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蒙古、中国台湾、香港和澳门)各个国家和地区在自然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面临不少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所以打算集中相应的人力和物力,建立东北亚办事处以协调和组织有关工作。为此,世界保护联盟通过日本环境厅和日本自然保护协会主持,在1994年10月27—29日在日本东京  相似文献   

4.
淡水豚类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下属鲸类专家小组主席佩林博士的建议,由中国国家环保局、中国科学院和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共同主持,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南京师范大学共同组织于1986年10月27日至30日在武汉召开了“淡水豚类生物学和物种保护”国际学术讨论会。会上共提出报告38篇。通过会内外的广泛学术交流,使我们对淡水豚类研究的新进展和面临的问题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正>自然保护地(protected area)是几乎所有国家和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的核心部分,受到各国政府和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国际机构的重视。自然保护地的良好管理决定着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生态系统服务保护目标的实现,其成果不仅能够惠及每一个人,还关系到地球上的全部生命。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的自然保护地在管理方面已经达到优秀的水平,但还有大量自然保护地在保护资源和有效管理方面有待提高。为了通过一个相对简单的激励机制来有效推动自然保护地管理水平的提升,世界自  相似文献   

6.
王伟  周越  田瑜  李俊生 《生物多样性》2022,30(10):22459-451
建立自然保护地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重要的措施之一。总体来看, 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主要围绕关键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物种等保护对象的状态以及变化两个层面进行, 并重点关注自然保护地数量与面积、保护了多少重要生态系统和物种、能否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一系列科学问题。然而, 在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方面, 还缺少针对上述研究领域的系统性综述。为此, 本文系统梳理了自然保护地空间布局及其与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关系、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变化及其保护成效等近20年来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自然保护地的空间布局以及与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关系主要围绕自然保护地与生物多样性在某一阶段的状态开展研究, 致力于探究自然保护地“保护多少” “代表性如何” “在哪儿保护”等一系列关键科学问题。同时, 自然保护地内的生物多样性会随着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以及自身演替等发生时空动态变化, 基于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变化分析, 各国学者在全球尺度、国家尺度和单个自然保护地进行了大量的保护成效评估研究, 并逐渐发展出了自然保护地内外配对分析方法以提升保护成效评估的精度, 进而识别出不同自然保护地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 本文进一步对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提出了展望, 主要包括: (1)综合考虑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状态和变化; (2)开展多目标协同的自然保护地空间优化布局; (3)强化自然保护地主要保护对象的识别、调查与监测; (4)提升自然保护地的质量和连通性; (5)探究自然保护地管理措施与保护成效的关联机制。本文可为“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制定与实施特别是在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与优化方面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狼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4月20—21日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召开。与此同时,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狼专家组也召开会议。来自世界16个国家的70余名代表出席会议。高中信作为狼专家组的中国委员在会上宣读了2篇论文:(1)中国狼的研究现状;(2)中国东北狼的繁殖生态研究。 会议就狼的形态、解剖、生态、进化等4个专题进行广泛交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1988年日和佐国际海龟会议于7月30日至8月3日在日本德岛县日和佐町召开。此次会议是由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同盟濒危物种委员会(IUCN/SSC),以及日本德岛县日和佐町和姬路市共同主持召开的。会议得到日本环境厅、德岛县政府、世界自然保护基金日本委员会、日本自然保护协会等组织共同赞助。会议代表来自美国、中国、日本、墨西哥、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西萨莫亚等环太平洋国家,与会代表大多数是IUCN/SSC的海龟专家组成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黄祝坚同志自1979年起连任海龟专家组成员,为此次会议特邀代表,但因病不能出席,由论文的第二作者谭燕翔代表出席会议。出席此次会议的除环太平洋9国11位代表外,国际野生动物基金委员会的代表以及日本环境厅、自然保护协会、动物学研究人员等13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分两阶段:第一阶段从7月30日至8月1日在德岛日和佐町召开。  相似文献   

9.
《化石》2002,(3)
1972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1990年又设立了地质遗迹工作组 ,负责全球地质遗迹保护工作。我国的地质遗迹保护工作起步较晚 ,但进展迅速 ,自上一世纪80年代以来 ,已陆续建立起地质遗迹保护点 (区 )138处。在国土资源部的具体领导下 ,组成了由有关学者、专家参加的领导小组 ,对已建立的138处地质遗迹点(区 )进行了评估、筛选 ,并于去年批准11处地质遗迹为国家首批地质公园。它们是 :石林国家地质公园 (云南省 )、张家界砂岩峰林国家地质公园 (湖南省 )、嵩山国家地质公园 (河南省 )、…  相似文献   

10.
关于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国自然保护事业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为进一步完善自然保护体制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中国落实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将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中国的保护区体系,理顺保护区管理体制,缓解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优化国土资源空间布局,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基础的生态系统服务,保障贫困群体的生计来源和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1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宗旨是加强自然保护  相似文献   

11.
程绍文  张捷  徐菲菲 《生态学报》2010,30(23):6487-6494
居民的自然保护态度对自然旅游地的自然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自然旅游地居民自然保护态度的影响因子及影响方式,已经成为自然旅游地管理的重要内容,但相关研究薄弱。以中国九寨沟和英国新森林国家公园(New Forest National Park,NF)为例,根据实地问卷调查数据,从两地居民的人口属性、旅游环保期望、旅游环境影响感知及旅游环境伦理观与其自然保护态度关系的角度,进行定量比较研究。研究发现:(1)两地居民的自然保护态度受不同因子的影响,存在明显的中外差异;(2)人口属性特征如性别、年龄、居住年限、教育水平及旅游业参与情况对新森林国家公园社区居民的自然保护态度没有影响;但性别、旅游业参与情况却影响九寨沟居民的自然保护态度,女性及旅游业参与者更支持对九寨沟进行自然保护;(3)新森林国家公园居民的自然保护态度受其旅游环保期望及旅游环境伦理观的影响:旅游环保期望较高、持保护主义环境伦理观的新森林国家公园居民,更有可能支持对新森林国家公园进行自然保护;(4)九寨沟居民的自然保护态度不受其旅游环保期望及旅游环境伦理的影响,但受其旅游环境影响感知的影响;居民的旅游环境影响感知越消极,越支持对九寨沟进行自然保护。  相似文献   

12.
正第六届世界自然保护大会将于2016年9月1-10日在美国夏威夷召开,主题是"处于十字路口的地球:决定可持续的未来之路"。大会包括两个部分:(1)自然保护论坛;(2)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会员大会和相关活动。自然保护论坛主要包括7种类型的活动,即高级别论坛(high level session)、研讨会(workshop)、圆桌讨论(knowledge café)、壁报(poster)、培训班(conservation campus)、专题馆  相似文献   

13.
老虎国际讨论会(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Tiger)于1979年2月22日至24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这次会议是印度政府在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协会(IUCN)和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WWF)等国际组织的赞助下举行的。参加会议的有孟加拉、中国、印度、马来西亚、尼伯尔、泰国、英国、美国和西德等九  相似文献   

14.
刘定震 《兽类学报》2019,(4):430-430
第14届环境丰容国际会议(The 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Enrichment)于2019年6月22日至28日在日本京都大学顺利召开。会议的主题为:源于自然,动物福利、保护与教育的和谐发展。会议承办方为日本京都大学灵长类研究所,会议主席为国际著名灵长类专家、京都大学灵长类研究所松沢哲郎教授。本届会议规模创历史最高记录,参会代表人数达351人,分别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和中国等14个国家。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成效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  李俊生 《生物多样性》2021,29(2):133-1754
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是指通过开展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建立与管理, 结合自然保护地以外其他有效的基于区域的保护措施(other effective area-based conservation measures, OECMs), 从而实现物种种群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与恢复以及保障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的目标。就地保护是实现202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最为重要的措施之一。本文从自然保护地数量与面积、代表性、有效性, 以及其他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措施等方面, 整理和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的相关报道。总体来看, 我国基本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与管理体系, 实施了各项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措施, 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自然保护地的面积和数量均呈现上升趋势, 已覆盖陆域国土面积的18%, 对一些重要生态系统及重点保护物种的保护取得了一定成效。正在建设的10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提升了部分重点物种的保护连通性。自然保护区总体管理状况相对较好, 保护了90%以上的哺乳动物和97%的兰科植物。此外, 其他有效的基于区域的保护措施亦为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贡献了民间力量。在此基础上, 本文对照《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中对“加强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各项要求, 分析总结了当前我国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仍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自然保护地整体保护能力仍有待提升;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仍然存在保护空缺; 自然保护区管理质量有待提升; 缺乏公共协商机制; 自然保护地以外的其他就地保护工作仍在探索阶段等。在此基础上, 对将来我国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提出了进一步建议与展望: (1)制定更为具体和量化的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目标; (2)加大力度减少物种受威胁程度, 特别是受关注较少的物种; (3)以保障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为目标, 提升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的系统性与整体性; (4)加强自然保护地以外的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 (5)完善长期监测体系, 为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成效评估提供数据支撑。本文可为“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特别是就地保护目标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自然保护地(protected areas)保护成效是指自然保护地对主要保护对象的保护效果, 及其在维持生物多样性和保障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方面的综合成效。近年来自然保护地保护成效评估逐渐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分别从不同空间尺度、评估对象、评估方法以及评估指标等方面综述了相关的研究进展。总体来看, 近年来的研究已基本覆盖了全球、区域、国家和单个自然保护地等不同尺度, 针对森林、湿地、草地和荒漠等代表性生态系统以及野生动植物等主要保护对象进行了评估, 发展了“matching”技术等更为有效的分析方法, 探索了系统的自然保护地保护成效评估指标体系, 并应用一些指标进行了保护成效的案例研究。自然保护区(nature reserve)是我国自然保护地的主体, 近年来我国自然保护区相关管理部门也相继开展了保护成效评估工作, 建议未来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网络尺度和各类型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成效评估研究, 将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与管理评估相结合, 研究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面临的新问题和潜在影响, 为提升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自然保护地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的重要载体, 对保护地生态系统进行实时、高频、多尺度的监测是认知其动态变化的有效手段, 也是实现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健康管理的基石。由于目前我国没有形成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监测网络, 缺少统一的联网监测指标体系, 导致多数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组成家底不清、动态不明, 应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新问题的能力不足, 并且在国家尺度上的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及保护成效评估缺乏联网监测数据支撑。因此, 亟需构建国家尺度的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组成和动态监测网络, 以及一套科学、系统、规范的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联网监测指标体系。该文针对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监测的目标和内容, 参考国内外现有的生态系统监测网络的指标体系, 确定了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联网监测指标体系建立和选取的基本原则, 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国家尺度的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联网监测指标体系, 并在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示范。构建的指标体系针对构成生态系统的6类关键要素(生境要素、生物要素、气象要素、土壤要素、大气和水环境要素、景观要素)制定了30个监测指标, 有效应用于森林、草地、荒漠、湿地等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地, 能够实现对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组分和结构的现状和演变特征进行长期、动态化监测, 并可为自然保护地保护成效评估和健康管理提供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8.
<正> 1980年,美国自然博物馆(American Museumof Natural History)协同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普林斯顿大学(Pninceton University)、密执安大学(Michigan University)、加里福尼亚大学(伯克莱)(California University at Berkeley)、克里夫兰自然博物馆(Cleveland Museum of NaturalHistory)、卡内基博物馆(Carneigie Museum)及国家自然博物馆(斯密逊科学院)(SmithsonianInstitution)等单位邀请中国科学院派遣一个“古人类与古脊椎动物学代表团”赴美进行为期一月的访问。代表团于5月13日离北京,16日到达纽约;6月16日结束访问,离华盛顿返国,6月19日抵北京。访美代表团由10人组成,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代所长周明镇任团长,副所长吴汝康、院外事局局长郝汀任副团长,其他成员包括副研2人,助研4人和技术员1人。  相似文献   

19.
段廷璐  李娜  黄志旁  李延鹏  沐远  肖文 《生态学报》2024,44(12):4964-4972
中国国家公园是指在具有显著自然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的区域内,通过完善自然保护与利用体系,实现保护物种、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保障基本生态需求、实现可持续利用等目的,逐步形成具有国际水平的大型自然保护地并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区域。中国国家公园建设是实践生态文明思想的有效途径,是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自2015年发布《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以来,中国政府陆续开展了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最终在2021年正式建立了5个国家公园。收集了2015年以来国家公园相关政策资料,对中国国家公园建设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发现中国国家公园较好的实现了初始建设目标,但也有需要完善的地方。针对未来国家公园的建设,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1)完善国家公园空间布局规划;2)以流域为单元进行规划整合;3)确定东部和西部国家公园最小面积;4)确定国家公园数量上限;5)建立跨境国家公园;6)将文化保护纳入国家公园;7)统一管理体制;8)统一国家公园内部管控区划;9)形成三类保护地差异化可持续发展模式。未来随着中国国家公园顶层设计的逐步完善,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体制建设将能提供更加全面、系统的生态保护和资源管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实现生态保护、可持续利用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封面故事     
中国云南滇金丝猴。2011年7月14日,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与云南省政府签订了《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的框架协议》。云南将在"十二五"期间为自然保护投入150亿元人民币,要使云南的森林覆盖面积每年增长1%。中国云南是滇金丝猴、棕熊等珍稀动物的重要栖息地,为了鼓励社区村民成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