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2.
原子力显微镜观测血卟啉单甲醚对细菌光动力杀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卟啉单甲醚(Hematoporyrin monomethyl Ether,HMME)对革兰氏阳性(G )、阴性(G-)菌的光动力杀伤作用.[方法]通过平板菌落计数法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细菌与HMME作用前后形貌的变化.[结论]当HMME浓度为50 μg/mL,可见光(光功密度为200 mW/cm2)光照30min时90%以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rlococcus aureus)能被杀死,无光照时对S.aureus杀灭效果显著.同等条件下,无论光照还是无光照,HMME对大肠杆菌(E.coli)无明显的杀伤作用.AFM图像显示,S.aureus细菌表面破坏严重,完全碎裂成鱼鳞状的片状堆积.对HMME作用后的E.coli扫描可见,菌体原来光滑的表面变成网格状的裂纹排列.[讨论]HMME对G 有明显的光失活效应,而对G-效果不明显.AFM的超微图像显示HMME对细菌细胞的攻击位点主要在细胞膜上.AFM为我们研究光敏剂对细菌的光动力损伤作用机制的可视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研究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Porphyromonas lipopolysaccharide,LPS-PG)对牙周膜成纤维细胞(mouse periodontal Ligament: Normal Fibroblasts,mPDLFs)增殖及迁移的影响,探讨TXNIP/Nlrp3炎性体途径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LPS-PG刺激小鼠mPDLFs细胞不同时间,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然后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培养基作用24 h)和LPS-PG组(2 M的LPS-PG作用24 h),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yrin domain3,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ASC)、活化半胱氨酸蛋白酶(cleaved-caspase-1)和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hioredoxin-interacting protein,TXNIP)的表达,免疫共沉淀检测以上蛋白间的相互作用。结果:与0 M的LPS-PG相比,1 M和2 M的LPS-PG可显著增加mPDLFs的细胞增殖抑制率(P<0.05)。与LPS-PG作用0 h相比,LPS-PG作用12 h、24 h和48 h均可显著增加mPDLFs的细胞增殖抑制率(P<0.05)。LPS-PG组细胞向中间''伤口''迁移的距离及细胞数量远远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LPS-PG组细胞中IL-1β和HMGB1的水平、NLRP3、cleaved-caspase-1和TXNIP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且NLRP3和ASC、NLRP3和cleaved-caspase-1、TXNIP和NLRP3的蛋白互作能力显著增强(P<0.05),而两组ASC蛋白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LPS-PG可抑制mPDLFs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其机制与Nlrp3炎性体的形成与活化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卟啉单甲醚(HMME)介导的光动力疗法(PDT)对人食管癌细胞杀伤效应的最佳作用参数,为HMME-PDT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以4μg·m L-1HMME与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孵育不同时间后,利用形态学软件分析其荧光强度;进一步予不同浓度(0.5μg·m L-1~8μg·m L-1)HMME与细胞孵育1.5小时后,在特定波长下以不同能量的激光(2、4、8 J·cm-2)照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结果:HMME在细胞内的荧光强度于给药1.5 h后达到高峰。在一定范围内,随着HMME浓度与激光剂量的增加,细胞存活率逐渐下降,当HMME浓度增高到4μg·m L-1时,光照强度增高到4 J·cm-2,进一步提高药物浓度与激光剂量,细胞存活率并不随之降低。结论:不同的孵育浓度、不同的孵育时间及不同的光照剂量密度可以显著的影响HMME-PDT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的体外效应。  相似文献   

5.
牙菌斑生物膜是牙周病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早期定植菌链球菌与晚期定植菌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的相互作用复杂多样,而牙龈卟啉单胞菌是重要的牙周致病菌,本文就链球菌与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相互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评价20种中药提取物对牙龈卟啉单胞菌抑制作用。方法选择20种有较强抑菌作用及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提取物,采用杯碟法进行体外抑菌试验,比较各中药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抑菌环直径和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水煎剂中黄连、乌梅、五味子、五倍子和黄芩的MIC为0.0488~1.5625mg/mL。油剂中丁香油、香薷油的MIC为0.3906~1.5625mg/mL。结论本实验选择的20种中药提取物中香薷油、黄连、乌梅、五味子、五倍子和黄芩的抑菌敏感度最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对GEO数据库进行分析筛选miRNA后运用分子生物学手段验证并对机制进行深入探讨,为未来牙周炎治疗的生物标志物筛选及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GEO数据库发现牙周炎患者中差异表达的miRNA。在DIANA生信预测网站中发现了与JAK/STAT信号传导方式有关的miRNA。随后,TargetScan被用于预测miRNA的靶mRNA,该mRNA不仅在牙周炎中差异表达,而且与JAK/STAT信号传导有关。利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寻找与JAK/STAT信号转导途径紧密相关的基因集。通过实时定量PCR(qRTPCR)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在牙周炎中差异表达并与JAK/STAT信号有关的miRNA和mRNA的表达。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HC)观察组织中IL6ST的表达。通过双重荧光素酶测定法证实了miRNA和mRNA之间的关系。此外,采用细胞内氧化活性氧红色荧光检测试剂盒检测活性氧(ROS)的变化。 结果 在牙周炎患者中,与正常组织比较,MiR1555p被下调,mRNA IL6ST被上调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9.188 7、2.852 1,P=0.000 6、0.015 7)。与对照组比较,miR1555p在P.gingivalis处理组表达情况出现明显下降且IL6ST在处理后表达量出现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25 3、1.852 0,P=0.013 5、0.015 7)。miR1555p具有IL6ST 3′非翻译区的靶结合位点。通过过表达miR1555p能够明显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pSTAT3、pJAK2、IL6ST蛋白的表达(t=1.924 8、2.530 8、3.107 5,P=0.023 1、0.011 6、0.010 0)。感染牙龈卟啉单胞菌后,细胞中的ROS产生增加(t=3.051 2、9.632 7,均P结论 牙龈卟啉单胞菌可抑制miR1555p表达,激活GECs中的JAK/STAR信号,促进牙周炎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亚甲基蓝/光化学法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检出率的变化。方法经伦理委员会同意后,本研究拟筛选出45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每位患者经过详细牙周检查及X线检查后确认为牙周炎,有4个以上≥5 mm的牙周袋并分布在2个以上口腔区域),随机分3组:其中A组在SRP之后接受1次PERIOWAVE光化学治疗,B组在SRP后接受1次PERIOWAVE治疗以及在6周后再一次接受光化学治疗,而SRP组仅接受SRP治疗,各组患者取治疗前后相同4个位点龈下菌斑,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Pg,观察Pg菌的检出率,采用卡方检验,并计算χ2值。结果 SRP组、A组、B组3组各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检出率降低(P<0.001),A组与SRP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40%(24/60),SRP组:45%(27/60),χ2=1.4815,P>0.05],B组与SRP治疗后比较检出率降低[SRP组:45%(27/60),B组:20%(12/60)χ2=8.547,P<0.01];B组与A组治疗后比较检出率降低[A组:40%(24/60),B组:20%(12/60),χ2=5.7143,P<0.05]。结论亚甲基蓝/光化学法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后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检出率较治疗前降低;结合临床试验结果,尚可认为2次激光疗效较1次激光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健康青少年口腔优势菌(简称S.t2003)与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相互关系。方法运用定量混合培养技术,以血链球菌标准株和变形链球菌作为对照。结果S.t2003与血链球菌标准株都对牙龈卟啉单胞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但S.t2003的抑菌强度强于血链球菌的标准株;另外S.t2003和血链球菌标准株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抑制作用随其相对浓度的变化而改变,显示了S.t2003和血链球菌标准株与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相互拮抗的关系。结论S.t2003对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PG)感染对慢性牙周炎(CP)患者牙周指标、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通路和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1年11月在本院进行拔牙治疗的慢性牙周炎患者106例为CP组,根据是否感染PG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另选择因阻生齿、错位牙在本院进行治疗的牙周健康患者63例为对照组。记录所有对象的探诊深度(PD)、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附着丧失(AL),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PG感染率,采用RT-PCR技术检测牙周膜组织中NLRP-3 mRNA,接头蛋白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 mRNA、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1(Caspase-1) mRNA的表达量,采用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h17、Terg 水平并计算Th17/Treg,比较两组各检测指标水平。结果:对照组PG感染阳性率为17.46%,低于CP组的79.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PD、PLI、BI、AL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NLRP-3 mRNA、ASC mRNA、Caspase-1 mRNA表达量均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外周血Th17细胞、Th17/Treg水平高于非感染组,Treg水平低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患者多数存在PG感染,PG感染对患者的牙周健康、炎症及免疫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兰索拉唑和奥美拉唑两种不同质子泵抑制剂对胃溃疡患者治疗效果及对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收取2013年9月至2015年6月之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胃溃疡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98例患者平均分为A、B两组,两组各包含患者49例。A组患者使用兰索拉唑治疗,B组患者使用奥美拉唑治疗,两组均进行连续30 d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症状缓解情况、MDA、SOD及NO水平、不良反应以及治疗费用进行比较。结果:A组患者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3.27%及91.84%,B组患者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1.22%及93.88%。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腹胀、腹痛、上腹部烧灼及反酸症状与治疗前相较有显著差异(P0.05),但治疗后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MDA显著降低,SOD及NO显著升高,其中A组变化幅度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41%,明显高于B组的6.12%(P0.05)。B组患者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费用明显低于A组。结论:兰索拉唑和奥美拉唑两种质子泵抑制剂对胃溃疡患者疗效相当,兰索拉唑在MDA、SOD及NO水平改善上具有优势,但奥美拉唑安全性更高且治疗费用相对较低。应当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致凋亡的声动力疗法诱导巨噬细胞线粒体钙升高的机制。方法:应用佛波酯(PMA)诱导THP-1单核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进行实验研究。选用5-氨基酮戊酸(ALA)作为声敏剂,进行声动力治疗(SDT)。应用流式细胞术证实SDT显著促进了细胞凋亡;应用Rhod 2/AM实时监测线粒体Ca~(2+)水平;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对全细胞蛋白中的Bax、Cleaved-caspase3、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1(VDAC1)和三磷酸肌醇Ⅲ型受体(IP3R-Ⅲ)进行检测;应用VDAC1抗体进行免疫共沉淀,检测VDAC1和IP3R-Ⅲ之间的相互作用;实时监测线粒体Ca~(2+)水平,检测VDAC抑制剂DIDS和IP3Rs抑制剂2-ABP对SDT效果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仅SDT组出现了显著的细胞凋亡(P0.001)。与对照组相比,ALA对线粒体Ca~(2+)水平无明显影响,超声诱导了线粒体Ca~(2+)水平的明显升高,SDT诱导了线粒体Ca~(2+)水平快速且大幅度的升高,且去除超声后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超声对Bax、Cleaved-caspase3、VDAC1和IP3R-Ⅲ的表达无明显影响,ALA诱导了VDAC1(P0.01)和IP3R-Ⅲ表达量的增加(P0.05),SDT诱导了Bax(P0.001)、Cleaved-caspase3(P0.001)、VDAC1(P0.01)和IP3R-Ⅲ(P0.05)表达量的增加,VDAC1和IP3R-Ⅲ的增加幅度与ALA组接近;ALA和SDT均诱导了VDAC1和IP3R-Ⅲ之间相互作用的显著增强(P0.05)。DIDS和2-ABP均明显抑制了SDT诱导的线粒体Ca~(2+)增加。结论:在致凋亡的SDT作用于THP-1巨噬细胞的过程中,ALA诱导了线粒体外膜Ca~(2+)转运通道VDAC1和内质网重要Ca~(2+)转运通道IP3R-Ⅲ的表达量增加与二者间相互作用的增强,在内质网和线粒体之间建立了大量的Ca~(2+)转运通道,超声的作用则在于触发这些Ca~(2+)转运通道的开放,进而引发线粒体钙的迅速增加。这是后续线粒体凋亡通路启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利用激光诱导荧光方法实验测定了新型光敏剂血啉甲醚(Hematoporphyrin Monomethyl Ether, HMME)在鼻咽癌细胞株CNE中的时间分布和浓度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鼻咽癌细胞株CNE的荧光光谱中的两个特征峰615 nm和675 nm证实了鼻咽癌细胞对HMME的选择性特异吸收.HMME在鼻咽癌细胞中的潴留浓度在混合培养后的140分钟达到最大值.当用于培养鼻咽癌细胞的HMME药物浓度低于32 μg/ml时,测量得到的相对荧光光谱强度与HMME浓度呈现出很好的线性关系,通过拟合方程可以间接确定在给定注射剂量条件下鼻咽癌细胞中所潴留HMME的浓度.结果可以为HMME在光动力学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剂量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双抗血小板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脑血管事件复发率、神经功能缺损、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探讨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6月到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脑梗死常规治疗,对照组服用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实验组服用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和氯毗格雷。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4周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检测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随访4周并统计脑血管事件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周、4周后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2周、4周后血清IL-6、IL-8和TNF-α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4周后,实验组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脑血管事件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双抗血小板疗法具备一定的抗炎作用,有助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且脑血管事件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蕨菜黄酮对小鼠体内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法)测定小鼠血清和肝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蕨菜黄酮可降低小鼠血清及肝组织中MDA含量.对于血清,随着饲喂的蕨菜黄酮量的增加,MDA相对含量降低的程度越显著,150mg/kg组与300mg/kg组相比,MDA相对含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对于肝组织,随着蕨菜黄酮量的增加,MDA相对含量逐渐降低,但当蕨菜黄酮量达到一定值(150mg/kg)后,再继续加入蕨菜黄酮量,则对MDA相对含量的影响与150mg/kg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说明在本实验条件下,饲喂蕨菜黄酮有明显改善小鼠机体代谢合成,具有清除体内氧自由基功能以及增强机体抗氧化功能等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干预治疗对不同TSH水平的妊娠期亚临床甲减合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Ab)阴性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产科分娩孕妇诊断为亚临床甲减且TPOAb阴性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根据2011年(S1标准)及2017年(S2标准)美国甲状腺协会(ATA)指南对妊娠合并亚临床甲减推荐诊断的TSH水平不同分组,A组(4 m IU/LTSH10.0 m IU/L)131例,B组(TSH4 m IU/L,在T1期TSH2.5 m IU/L,T2、T3期TSH3.0 m IU/L)326例,根据是否接受左甲状腺素钠片(商品名:优甲乐)治疗,分为治疗组(295例)、未治疗组(194例),同时选取TPOAb阴性且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孕妇(306例)作为对照组。结果:(1)依据S1、S2诊断标准,妊娠合并亚临床甲减的发生率分别为13.57%、3.6%,治疗率分别为39.67%、51.34%,不同诊断标准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孕妇中,未治疗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贫血、流产、早产、胎儿窘迫的发生率均高于治疗组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治疗组胎盘早剥、胎膜早破、胎儿畸形、低体重儿的发生率虽高于治疗组及对照组,但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B组孕妇未治疗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贫血、流产、早产、胎儿窘迫、胎盘早剥、胎膜早破、胎儿畸形、低体重儿的发生率虽高于治疗组及对照组,三组及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青岛地区TPOAb阴性的妊娠期亚临床甲减孕妇,4.0 m IU/LTSH10.0 m IU/L时,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能明显改善其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联合作业疗法用于脑瘫患儿的疗效对肢体运动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2年6月我院康复科收治的80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运动疗法干预,包括Bobath技术和核心稳定性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作业疗法干预,包括手功能、手眼协调能力、进食、如厕、更衣及游戏训练。干预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GMFM)、精细运动功能评估表(FMFM)及Gesell发育量表对患儿进行评估,评价临床疗效,并采用SF-36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儿干预后的GMFM评分、FMFM评分均明显提高,而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干预后的DQ评分均明显提高,而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DQ评分增幅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P<0.05)。两组患儿干预后SF-36评分均明显提高,试验组在活力、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维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疗法联合作业疗法可有效促进脑瘫患儿的上肢与下肢运动功能改善,提高康复效果,改善患儿生存质量,应充分重视脑瘫的综合康复疗法。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究精神分裂症患者联用奥氮平与电休克治疗的可行性,并分析电休克治疗前应用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40例患者),A组患者单纯接受奥氮平治疗,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加用电休克治疗(术前使用丙泊酚麻醉),C组在B组电休克治疗基础上加用右美托咪定麻醉,就A组和B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ANSS评分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就B组和C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电休克治疗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PANSS量表中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及总分组间无差异(P>0.05),治疗6周后B组患者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A组(P<0.05);(2)麻醉前(T0)时两组患者的HR、MAP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而在麻醉给药10 min(T1)和电击后5 min(T2)时,C组患者的HR与MAP均低于B组(P<0.05);(3)B组与C组患者电休克治疗的相关指标诸如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以及能量抑制指数上组间无差异(P>0.05);(4)B组患者呃逆、躁动、头痛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2.50 %(13/40)高于C组患者上述不良反应总发生率5.00 %(2/40)(P<0.05)。结论:电休克治疗联合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术前若能够联用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进行麻醉,将显著改善患者应激症状,降低术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