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ACI)合并脑白质疏松症(LA)患者血清C肽(CP)、髓鞘碱性蛋白(MB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关系。方法:选取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于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收治的ACI合并LA患者117例作为观察组,根据根据LA严重程度分为重度组39例、中度组40例和轻度组38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人120例纳入对照组。检测血清CP、MBP、MCP-1水平。对ACI合并LA患者行6个月的随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I合并LA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CP、MBP和MCP-1对ACI合并LA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MBP、MCP-1更高,CP更低(P<0.05)。重度组血清CP显著低于轻度组和中度组,MBP、MCP-1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中度组血清CP显著低于轻度组,MBP、MCP-1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均P<0.05)。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CP更低,MBP、MCP-1更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升高、MBP升高、MCP-1升高是ACI合并LA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CP升高是保护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CP、MBP和MCP-1联合预测ACI合并LA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6,高于CP、MBP和MCP-1单独预测。结论:ACI合并LA患者血清CP较健康群体更低,血清MBP、MCP-1水平较健康群体更高,且CP、MBP和MCP-1与患者病情程度存在密切联系。血清CP、MBP和MCP-1联合检测对ACI合并LA患者预后有较高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的临床效果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6年8月收治的114例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按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57)与实验组(n=57),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基于对照组加以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尿液尿损伤分子-1(KIM-1)、心钠肽(ANP)、血清胱抑素-c(CYS-C)、白细胞介素1、6(IL-1、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免疫球蛋白A、G、M(IgA、IgG、IgM)、APACHE-Ⅱ评分。结果:治疗后,实验组尿液KIM-1、ANP、血清CYS-C、IL-1、IL-6、CRP、TNF-α、ET-1、APACHE-Ⅱ评分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NO、IgA、IgG、IgM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治疗可显著减轻脓毒症时急性肾损伤,可能与其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改善肾脏血流灌注,提高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研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血清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壳多糖酶3样蛋白1(YKL-40)、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水平与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120例V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病情程度分成低危组40例、中危组45例以及高危组35例,另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清NAMPT、YKL-40、sTREM-1水平。此外,将VAP患者按照28 d生存情况分成死亡组和生存组,比较两组各项基本资料、治疗情况以及血清NAMPT、YKL-40、sTREM-1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VAP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VAP患者的血清NAMPT、YKL-40、sTREM-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体检人员,且VAP患者中上述三项血清指标水平随着病情程度的加重而升高(P<0.05)。死亡组患者血清NAMPT、YKL-40、sTREM-1水平均高于生存组患者(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糖尿病、体质量指数(BMI)、机械通气时间、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以及气管切开均与VAP患者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机械通气时间较长、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气管切开以及血清NAMPT、YKL-40、sTREM-1水平异常升高均是VAP患者预后的不利影响因素(均OR>1,P<0.05)。结论:血清NAMPT、YKL-40、sTREM-1水平与VAP患者的病情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VAP患者的预后受到年龄、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气管切开以及血清NAMPT、YKL-40、sTREM-1水平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研究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尿液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与肾动脉阻力指数(RRI)、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28 d病死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251例纳入研究,将其按照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116例和非AKI组135例。检测并比较两组尿液NGAL水平、RRI、APACHEⅡ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尿液NGAL水平与RRI、APACHEⅡ评分的关系。此外,将AKI组患者按照随访28d时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32例和存活组84例,比较两组尿液NGAL水平、基线资料、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以及实验室指标,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合并AKI患者28 d死亡率与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AKI组尿液NGAL水平、RRI、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非AKI组(均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尿液NGAL水平与RRI、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均P<0.05)。死亡组AKI分期2~3期人数占比高于存活组,且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以及尿液NGAL、尿肾损伤分子-1(Kim-1)水平均高于存活组,而尿胱抑素C(CysC)水平低于存活组(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KI分期2~3期、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尿液NGAL以及尿Kim-1均是脓毒症合并AKI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而尿CysC为其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尿液NGAL在脓毒症合并AKI患者中明显高表达,且和RRI、APACHEⅡ评分及28 d病死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表达及其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0例初发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另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志愿者4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LSA)法检测并对比各组血清RBP4、Lp-PLA2、MCP-1水平差异。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AIS患者入院14 d预后,比较不同预后患者临床资料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血清RBP4、Lp-PLA2、MCP-1水平与NIHSS、MRS评分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RBP4、Lp-PLA2、MCP-1对AI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AIS患者的血清RBP4、Lp-PLA2、MCP-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病情程度的加重,血清RBP4、Lp-PLA2、MCP-1水平逐渐升高(P<0.05)。预后不良组年龄、血清RBP4、Lp-PLA2、MCP-1水平以及NIHSS评分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AIS患者的血清RBP4、Lp-PLA2、MCP-1水平与NIHSS、MRS评分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血清RBP4、Lp-PLA2、MCP-1三项联合检测预测AIS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7,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的0.775、0.799、0.781。结论:AIS患者血清RBP4、Lp-PLA2、MCP-1水平显著升高,升高程度与患者病情及预后密切相关,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AIS患者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LRG1)、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与急诊脓毒症患者继发急性肺损伤(ALI)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在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接受治疗的155例脓毒症患者为观察组,根据是否继发ALI分为ALI组43例和非ALI组112例,另选取同期我院100名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检测血清LRG1、GRP78水平。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继发ALI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LRG1、GRP78水平对脓毒症患者继发ALI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LRG1、GRP78水平升高(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急诊脓毒症患者继发ALI与脓毒症分级、EICU时间、机械通气、脓毒症相关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血乳酸、LRG1、GRP78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脓毒性休克、EICU时间延长和SOFO评分、血乳酸、LRG1、GRP78升高为急诊脓毒症患者继发AL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LRG1、GRP78水平单独和联合预测急诊脓毒症患者继发AL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0、0.782、0.884,二者联合预测的AUC最大。结论:急诊脓毒症患者血清LRG1、GRP78水平升高与继发ALI密切相关,血清LRG1、GRP78水平联合预测急诊脓毒症患者继发ALI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sTNFR-Ⅰ)、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水平与绒毛膜羊膜炎及感染性早产的关系,为感染性早产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产检并住院分娩的产妇302例,根据是否发生绒毛膜羊膜炎分为绒毛膜羊膜炎组(74例)、非绒毛膜羊膜炎组(228例);根据分娩(足月产/早产)情况进一步分为感染性早产组(63例)、感染性足月产组(11例)、非感染性早产组(39例)、非感染性足月产组(189例)。检测并比较各组产妇血清MCP-1、sTNFR-Ⅰ、HMGB-1水平,分析以上指标与产妇发生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及对感染性早产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非绒毛膜羊膜炎组比较,绒毛膜羊膜炎组产妇血清MCP-1、sTNFR-Ⅰ、HMGB-1水平均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CP-1、sTNFR-Ⅰ、HMGB-1水平异常升高是产妇发生绒毛膜羊膜炎的危险因素(P<0.05)。感染性早产组产妇血清MCP-1、sTNFR-Ⅰ、HMGB-1水平均高于感染性足月产组、非感染性早产组、非感染性足月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CP-1、sTNFR-Ⅰ、HMGB-1预测感染性早产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0、0.711、0.782,均具有一定预测准确性;血清MCP-1、sTNFR-Ⅰ、HMGB-1联合检测预测感染性早产的AUC为0.909,预测价值高于单项检测。结论:血清MCP-1、sTNFR-Ⅰ、HMGB-1水平异常升高与绒毛膜羊膜炎及感染性早产联系紧密,可作为感染性早产的预测指标,为及时采取积极防治措施提供辅助性指导,以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治疗剂量对脓毒症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到2017年12月我院ICU科收治的脓毒症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和对照组四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低剂量组采用20 m L/kg CRRT治疗,中剂量组采用35 m L/kg CRRT治疗,高剂量组采用60 m L/kg CRRT治疗。比较4组治疗前后肾功能、免疫功能指标、APACHE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 APACHEⅡ)评分和SOFA(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评分分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各组患者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和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水平、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高剂量组BUN、Scr、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均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低剂量组BUN和Sc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CD3+、CD4+百分比及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高剂量组CD3+、CD4+百分比及CD4+/CD8+比值高于其他3组(P0.05),中剂量组以上指标显著高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P0.05),低剂量组以上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能显著改善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肾功能和免疫功能,且效果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sTNFR-Ⅱ)联合偶联因子-6(CF-6)对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EOS)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上海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70例EOS患儿纳入EOS组,根据预后结局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另选取我院同期100名无感染症状的健康新生儿纳入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sTREM-1、sTNFR-Ⅱ、CF-6水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新生儿EOS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TREM-1、sTNFR-Ⅱ、CF-6水平对新生儿EOS的诊断价值和预后不良评估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OS组血清sTREM-1、sTNFR-Ⅱ、CF-6水平升高(P<0.05)。170例EOS患儿预后不良发生率为29.41%(50/170)。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出生体重≥2.5 kg、血小板计数增加为新生儿EOS预后不良的独立保护因素,胎膜早破和sTREM-1、sTNFR-Ⅱ、CF-6升高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sTREM-1、sTNFR-Ⅱ联合CF-6诊断新生儿EOS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3,大于sTREM-1、sTNFR-Ⅱ、CF-6单独诊断的0.802、0.821、0.816;血清sTREM-1、sTNFR-Ⅱ联合CF-6评估新生儿EOS预后的AUC为0.928,大于sTREM-1、sTNFR-Ⅱ、CF-6单独评估的0.774、0.785、0.779。结论:EOS患儿血清sTREM-1、sTNFR-Ⅱ、CF-6水平升高,且与预后不良密切相关,血清sTREM-1、sTNFR-Ⅱ联合CF-6对新生儿EOS的诊断价值和预后不良评估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细菌性血流感染(BSI)所致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载脂蛋白M(APOM)、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细菌性BSI所致脓毒症患者185例(脓毒症组),根据28d内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61例)和存活组(124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87例(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PCT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APOM、sTREM-1水平。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细菌性BSI所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CT、APOM、sTREM-1对细菌性BSI所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组血清PCT、sTREM-1水平升高,APOM水平降低(P<0.05)。185例细菌性BSI所致脓毒症患者28d死亡死亡率为32.97%(61/185)。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血清PCT、sTREM-1水平升高,APOM水平降低(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感染、脓毒性休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升高、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增加、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增加、血清PCT升高和sTREM-1升高为细菌性BSI所致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APOM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血清PCT、APOM、sTREM-1联合检测预测细菌性BSI所致脓毒症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908,大于血清PCT、APOM、sTREM-1单独检测预测的0.785、0.779、0.783。结论:细菌性BSI所致脓毒症患者血清PCT、sTREM-1水平升高和APOM水平降低与预后不良的发生有关,血清PCT、APOM、sTREM-1联合检测对细菌性BSI所致脓毒症患者死亡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研究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胱抑素C联合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脓毒症患儿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从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脓毒症患儿154例。将所有患儿根据是否合并AKI分为AKI组67例和非AKI组87例。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的差异,检测并比较血清NGAL、胱抑素C以及RDW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儿发生AKI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NGAL、胱抑素C以及RDW预测脓毒症患儿AKI的效能。结果:AKI组与非AKI组在年龄、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停留时间、第三代小儿死亡危险评分(PRISM-Ⅲ)、肌酐(Cr)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KI组血清NGAL、胱抑素C以及RDW水平均高于非AKI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脓毒症患儿发生AKI的危险因素有PICU停留时间≥15 d、PRISM-Ⅲ>32分、Cr>100 μmol/L、血清NGAL>220 ng/mL、血清胱抑素C>1.55 mg/L以及RDW>14%(均OR>1,P<0.05);而防止脓毒症患儿发生AKI的保护因素包括年龄>50月、PCIS>70分(均OR<1,P<0.05)。经ROC曲线分析发现:血清NGAL、胱抑素C以及RDW联合检测预测脓毒症患儿AKI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以及约登指数均高于上述三项指标单独检测。结论:脓毒症合并AKI的患儿血清NGAL、胱抑素C以及RDW水平异常升高,且联合检测以上指标对脓毒症患儿AKI的预测价值较高,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探讨NGAL与KIM-1联合检测和PCT在重症监护病房重症患者中急性肾损伤(AKI)发生中的作用。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101例重症患者,其中脓毒症AKI组61例,非AKI组40例,通过分析NGAL、KIM-1和PCT在2组患者中表达水平变化情况,结合与ACR指标对比分析,评价NGAL、KIM-1和PCT在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结果显示,所有脓毒症AKI患者均检测出明显更高的尿NGAL生物标志物水平(67.32μg/g Cr)。尿KIM-1和尿NGAL水平升高与患者ACR升高均呈正相关(p<0.001),而在脓毒症AKI患者中PCT和ACR之间观察到显著的负相关(r_s=-0.102 5, p=0.307)。通过Kruskal-Wallis检验发现,NGAL和KIM-1值显示出与脓毒症严重程度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且直接成比例的关系(p≤0.01)。进一步检查NGAL、KIM-1和PCT标志物与病情发展的相关性表明,PCT值似乎与临床结果没有很强的相关性。尿KIM-1联合NGAL在早期检测脓毒症AKI中具有较大的预测价值;PCT是有希望的脓毒症标志物之一,但不足以提供可靠诊断依据,在肾功能下降的患者中通过PCT进行脓毒症的临床诊断需要更加谨慎。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入院平均血小板体积与血小板计数比值(MPV/PLT)、中性粒细胞百分率与白蛋白比值(NPAR)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17例SAP患者,根据是否并发AKI分为AKI组23例和非AKI组94例。计算入院时MPV/PLT、NPAR,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AP并发AKI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PV/PLT、NPAR对SAP患者并发AKI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非AKI组比较,AKI组MPV/PLT、NPAR升高(P<0.05)。AKI组心率、呼吸频率快于非AKI组,平均动脉压低于非AKI组,乳酸脱氢酶、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高于非AKI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UN、Scr、MPV/PLT、NPAR升高为SAP患者并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BUN、Scr、MPV/PLT、NPAR四项联合预测SAP患者并发AKI的AUC大于单独预测。结论:入院MPV/PLT、NPAR升高与SAP患者并发AKI相关,在BUN、Scr基础上联合MPV/PLT、NPAR能提高预测SAP患者并发AKI的效能,可能成为SAP患者并发AKI的辅助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特重度烧伤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探讨其在烧伤脓毒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259例特重度烧伤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患者烧伤ICU住院期间是否发生脓毒症分为脓毒症组(86例,359个检测时间点)与非脓毒症组(173例,1591个检测时间点),收集患者年龄、性别、烧伤面积、烧伤深度、合并有吸入性损伤情况等一般资料,记录每个检测时间点的血常规、肝肾功、血气分析及血清PCT值等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基线情况及各项脓毒症相关生物学指标,分析各项生物学指标脓毒症诊断能力及不同PCT截断值的诊断效能,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项生物学指标烧伤脓毒症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血小板计数、胆碱酯酶、脑钠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血清PCT水平[4.52(2.35~8.83) vs 1.33(0.74~3.24)]、白细胞计数[24.28 (17.48~33.09) vs 20.11 (16.01~25.4)]、血糖[13.12 (9.66~17.28) vs 10.45 (8.31~13.13)]、肌酐[71.60 (57.94~89.62) vs 61.48(48.87~73.48)]、总胆红素差[30.07(22.63~38.69) vs 21.04(15.53~28.4)]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区分脓毒症与非脓毒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1 (95%CI为0.776~0.824,P0.01)、0.617 (95%CI为0.581~0.652,P0.01)、0.658(95%CI为0.624~0.691,P0.01)、0.671(95%CI为0.640~0.702,P0.01)、0.722(95%CI为0.694~0.691,P0.01)。PCT的有效截断值为2.0 ng/mL(敏感度84.4%、特异度62.1%)、3.0 ng/m L(敏感度70.8%、特异度71.8%)、4.0 ng/m L(敏感度58.1%、特异度81.2%)。结论:PCT可作为烧伤脓毒症早期诊断的有效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盲肠结扎穿孔导致大肠埃希菌腹膜炎进而建立脓毒症肺损伤大鼠模型,检测炎性反应时,细胞因子的调控变化,探讨肺水肿的形成机制。经复方清下汤处理后检测上述变化。方法将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SHAM组),只翻动盲肠,不做其他处理;脓毒血症肺损伤组(模型组),盲肠结扎穿孔诱发急性肺损伤(ALI)模型;盲肠结扎穿孔+复方清下汤组(造模后立即灌胃给药,造模后8 h再次灌胃1次,剂量:10 ml/kg);盲肠结扎穿孔+头孢哌酮舒巴坦组(抗生素舒普深)(造模后立即静脉注射1次,造模后8 h再次静脉注射1次,剂量:0.2 g/kg),造模24 h后收集标本。分别观察大鼠的一般状态,留取下腔静脉血清进行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的测定。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测量肺湿/干比值的变化。结果与SHAM组比较,模型组IL-1、IL-6水平明显升高(P0.01),肺间质和肺泡内水肿,伴大量红细胞渗出(出血)和纤维素沉积,肺泡间隔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高度肿胀。肺湿/干比值明显增加(P0.01),抗生素及中药处理组与模型组比较,IL-1、IL-6水平明显降低(P0.01),肺湿/干比值明显降低(P0.01),肺组织镜下表现:中药处理组及抗生素组组较模型组肺泡间隔变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减轻,出血减轻,纤维素渗出明显减少。结论实验应用放免检测、显微镜观察以及称量肺湿/干比值等手段,进一步证实了脓毒血症大鼠肺损伤时血清中主要的炎性细胞因子IL-1、IL-6过度表达的情况,并从病理学角度,证实炎性介质的过度表达是造成脓毒症肺损伤的重要原因。经复方清下汤处理的动物模型得到相反结论,为治疗脓毒血症大鼠肺损伤提供一个可能的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