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对比腓骨近端截骨术、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两种术式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8例(98膝)内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9例(49膝)。研究组给予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对照组给予TK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术前与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膝部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度、内翻角、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关节活动度高于术前,视觉疼痛模拟(VAS)评分、内翻角低于术前(P0.05),但两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生理职能、生理机能、社会功能、活力、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与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TKA术式比较,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中均占有优势,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关节镜手术联合胫骨高位截骨(HTO)治疗内侧膝关节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将2018年2月~2020年9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内侧KOA患者63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分别为30例和33例。A组进行HTO手术,B组进行关节镜手术联合HTO治疗。术前、术后6周、术后12周采用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疼痛情况。采用36项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价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12周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12周采用MB-Ruler软件测量两组患者机械胫骨近端内侧角(mMPTA)、解剖股胫角(aFTA)。结果:术后6周、术后12周,B组HSS评分高于A组,VAS评分低于A组(P<0.05)。术后12周,B组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高于A组(P<0.05)。术后3周,B组mMPTA、aFTA小于A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相对于单纯的HTO手术,关节镜手术联合HTO治疗内侧KOA患者,可有效促进膝关节功能改善,减轻疼痛症状,调整下肢力线,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对比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OWHTO)、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关节内翻畸形的疗效及对术后下肢力线和创伤应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3月~2022年1月期间接收的膝关节内翻畸形患者临床资料,共计75例。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OWHTO组(n=40)和TKA组(n=35)。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应激指标和术后下肢力线改变情况。结果:OWHTO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短于TKA组,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少于TKA组(P<0.05)。OWHTO组术后1个月VAS评分低于TKA组,ROM、HSS膝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OWHTO组术后3 d、术后7 d血清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低于TKA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股胫角(FTA)下降,髋-膝-踝角(HKA)升高(P<0.05)。两组术后6个月FTA、HKA组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未见差异(P>0.05)。结论:OWHTO、TKA这两种治疗方案治疗膝关节内翻畸形,具有相当的疗效,均可有效改善下肢力线,但OWHTO的创伤小、应激程度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开放性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OWHTO)中采用不同目标力线对单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2016年9月~2018年9月采用OWHTO治疗单间室KOA患者41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目标力线分为固定力线组和个体化力线组,固定力线组19例患者采用统一调目标力线至Fujisawa点治疗,个体化力线组22例根据术中关节软骨Outerbridge分级、个体化调定目标力线治疗,对比两组术前及术后1.5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HSS)评分变化,并对比术前和12个月时MRI及关节镜影像。结果:术后所有患者VAS评分、HS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其中个体化力线组术后1.5个月、3个月时VAS评分优于固定力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及关节镜显示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软骨再生。结论:采用OWHTO治疗单间室KOA,根据患者不同软骨磨损情况制定个体化目标力线方案有利于患者早期疼痛的改善,但其长期功能的恢复及软骨再生与固定力线方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采用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腓骨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12月期间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河池医院收治的KOA患者99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46,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和B组(n=53,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腓骨截骨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年疼痛情况、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膝关节相关角,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炎性因子变化,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手术时间长于A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B组术后6个月、术后1年视觉疼痛模拟(VAS)评分低于A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及美国膝关节协会(KSS)评分则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较术前降低,且B组低于A组(P0.05)。B组术后6个月、术后1年膝关节相关角[股骨干与股骨双髁连线夹角(F角)、股骨胫骨角(FT角)、胫股关节间隙角(JS角)]均低于术前以及A组同时间点(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OA患者经关节镜下清理术、腓骨截骨术联合治疗后,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及膝关节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手术方案安全且可改善患者下肢力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腓骨移植重建肱骨近端内侧柱联合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9月于我院行同种异体腓骨移植联合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38例。根据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26例,四部分骨折12例;随访期间测量肱骨头内翻角度、肱骨头高度;患肩功能评分采用Constant肩关节评分标准、美国肩肘协会评分系统(ASES)及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同时记录患者并发症。结果:患者随访时间平均15.5±1.8个月;末次随访Constant肩关节评分平均89.0±3.2分;美国肩肘协会评分系统(ASES)评分为平均81.2±14.5分;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平均27.6±5.3;根据UCLA评分系统,患者术后优良率为89.4%。患侧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及内旋运动范围分别是143±20°、138±9°、44±12°、42±9°。影像学结果显示:末次随访肱骨头高度平均丢失1.9 mm,颈干角度平均为128±16°。根据Paavolainen方法,末次随访优30例、良7例、差1例。结论:同种异体腓骨移植重建肱骨近端骨折内侧柱,术中联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能有效支撑肱骨头,预防肱骨头塌陷及螺钉穿出,短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比较单踝关节置换术(UKA)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老年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老年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UKA组(n=50)和TKA组(n=50),采取相应手术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屈伸活动度(ROM)、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健康调查12条简表(SF-12)评分及假体情况。结果:与TKA组相比,UKA组切口长度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更少,手术时间、下地行走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KA组术后2周、3个月及6个月时HSS评分均明显高于TKA组(P<0.05)。UKA组术后2周、3个月ROM均明显高于TKA组(P<0.05)。UKA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明显低于TKA组(P<0.05)。两组SF-12评分中生理及心理维度评分在术后6个月后均明显提高(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假体翻修病例。结论:UKA相比于TKA具有创伤更小、患者术后恢复更快、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与单髁置换术对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恢复情况。方法:收集我院就诊的94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UKA组和TKA组,每组各47例。UKA组采用单髁置换术治疗,TKA组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KS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KSS评分均升高,VAS评分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KA组相比,UKA组VAS评分水平较低,KSS评分水平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KA组相比,UKA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与全膝关节置换术相比,单髁置换术创伤小、出血量少,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观察胫骨横向骨搬移术联合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糖尿病足溃疡(DFU)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65例DFU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32例,VSD治疗)和B组(33例,胫骨横向骨搬移术联合VSD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患足皮温、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踝肱指数(ABI)和血清相关指标变化,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1个月,患足皮温、ABI升高,VAS评分下降,且B组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A组(P<0.05)。两组完全负重时间、下地行走时间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B组的溃疡愈合时间、去除外固定架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两组术后1个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升高,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水平下降,且B组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A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胫骨横向骨搬移术联合VSD治疗DFU,可促进创面愈合,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辅助微创手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搜集2013年2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确诊为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0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创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微创组采用膝关节镜辅助微创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微创组下床活动时间、完全负重下地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三个月后的关节活动度、一年后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62%(5/5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08%(12/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镜辅助微创手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显著,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1年4月-2015年7月期间因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入院接受治疗的89例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4例,行UKA手术,对照组45例,采用TKA手术方式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对比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前均有明显膝关节疼痛,术后膝关节疼痛均明显改善,组间差别无显著统计学意义(X2=1.323,P=0.2500.05);术后膝关节屈曲角度、HSS评分相对于术前均显著改善,研究组术后膝关节屈曲角度(111.2±18.8)度高于对照组的(98.6±14.7)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S评分(87.6±13.7)分高于对照组的(73.2±1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膝关节屈曲至90度时间比对照组短,数据差异有统计学差异(t=-2.303,P=0.0240.05)。结论: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采用UKA与TKA均能取得一定临床效果,减轻患者痛苦,改善膝关节功能,但UKA临床疗效较好,手术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尺骨鹰嘴截骨和内外侧非截骨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76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截骨组和非截骨组各38例,截骨组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进行治疗,非截骨组采用内外侧入路非截骨入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X线暴露时间,术后12个月骨折延迟愈合、尺神经麻痹、关节挛缩、骨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疗效。结果:截骨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X线暴露时间明显低于非截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截骨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16%,非截骨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3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骨组优良率为84.21%,非截骨组优良率为71.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骨组C1、C2、C3型肱骨髁间骨折术后肘关节评分优良率分别为78.57%、88.23%、85.71%,非截骨组C1、C2、C3型肱骨髁间骨折术后肘关节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6.66%、73.33%、62.50%,非截骨组C1型肱骨髁间骨折术后肘关节评分优良率略高于截骨组,截骨组C2、C3型肱骨髁间骨折术后肘关节评分优良率略高于非截骨组,但两组不同AO分型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髁间骨折患者应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手术较肱三头肌内外侧非截骨入路手术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可显著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出血量以及术中X线照射时间,并且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在粉碎较为严重的C2、C3型肱骨髁间骨折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PFLP)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160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乱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PFLP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PFNA治疗。统计分析两组的手术及术后相关指标以及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两组的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患侧负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FNA与PFLP均能够有效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但PFNA治疗方式在近期疗效中的作用优于PFLP,且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胫骨PILON骨折患者76例,根据乱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给予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给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发热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术后4、8、12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踝关节功能评分(Baird)。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发热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显著更少(P0.05);观察组术后4、8、12个月HSS评分和Baird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更低(P0.05)。结论: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比较,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能有效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发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膝、踝关节功能,加快骨折愈合,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