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非常少,一般只占鲜重的百万分之几,目前对植物体内激素的活性和含量的测定以及新合成化合物的激素活性的鉴定常使用生物鉴定的方法,甘蔗催熟剂是一种对甘蔗有催熟增糖作用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它的生物鉴定法向来是用田间甘蔗小苗法,以苗龄为40天左右的甘蔗苗为材料,喷施催熟剂后不同时期测量植株的生长量,取样分析茎、叶、叶鞘中蔗糖的增长量,以及叶片或茎中酸性转化酶的活性来鉴定其催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利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青霉紊对草莓进行根的诱导,以测定植株的 NR 活性。结果表明:实验剂量范围内,其 NR 活性随青霉素浓度增加呈正相关,同时发现草莓体内 NR 主要存在于地上部分。本实验设两个处理:MS 青霉素50mg/1;MS 青霉素100mg/1;对照 MS,各80瓶,在无菌条件下,分别取草莓组培丛芽接种于上述培养基中70天后进行 NR 活性的测定:取草莓组培植株0.5克,置三角瓶中,各瓶中分别加入5ml 0.1M/L 硝酸缓冲液,5ml 0.2M/L  相似文献   

3.
硝酸还原酶体内分析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硝酸还原酶(以下简称NR)是农作物利用氮素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酶。NR的测定方法目前有体外法和体内法两种,体外法测定数据比较精确、稳定,但操作手续较繁杂,要求条件也较高,需在冰库中操作,否则酶易失活。这就给更多的基层科研工作者对NR进行深入广泛的研究带来了困难。因此,七十年代以来,体内法测定逐渐引起了重视,并经过一定的验证。这个方法的优点是简便快速,无需贵重仪器设备,较适宜于大田作物的测定,缺点是重复性不够理想,数据不太稳定。为此,本文就这些存在的问题对体内测定方法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昆虫神经毒性酯酶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报道了针对昆虫建立的神经毒性酯酶(NTE)活性检测方法以及据此法所测得的棉铃虫幼虫的NTE活性。将测定脊椎动物NTE活性的方法改进并微量化以适用于无脊椎动物昆虫体内NTE活性测定。对于棉铃虫幼虫,该法测得其头部、中肠和脂肪体等3个部位的NTE活性分别为5.30,1.40和14.50nmolminmgprotein。  相似文献   

5.
硝酸盐对硝酸还原酶活性的诱导及硝酸还原酶基因的克隆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硝酸盐在植物体内的积累过多已成为影响蔬菜品质并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硝酸还原酶(NR)是硝酸盐代谢中的关键酶,提高其活性有利于硝酸盐的降解。为了解植物不同组织中NR的活性,用活体测定法检测了经50mmol/L的KNO3诱导不同时间后的油菜、豌豆和番茄幼苗根茎叶中NR活性,同时为了明确外源诱导剂浓度与植物体内NR活性的关系,检测了经不同浓度KNO3诱导2h后的矮脚黄、抗热605、小白菜和番茄叶片中的NRA。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组织NR活性有很大差异,叶中NR活性较高,根其次,茎最低;不同植物的NR活性随诱导时间呈不同的变化趋势,相同植物不同组织的NR活性变化趋势相似;不同植物叶片NRA为最高时KNO3浓度不同。用30mmol/L的KNO3诱导番茄苗2h后,从番茄根和叶中提取总RNA,用RT-PCR方法获得NR cDNA,全长2736bp,编码911个氨基酸。为进一步利用该基因提高植物对硝酸盐的降解能力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网织红百分数法测定rHuEPO体内生物学活性进行研究,找出网织红细胞百分数与rHuEPO浓度线性相关的范围。从而确定了用计数网织红细胞百分数的方法测定rHuEPO体内生物学活性。提出在rHuEPO体内生物学活性测定中选择合适的稀释液至关重要。对(3,3)法测定rHuEPO体内生物学活性进行了统计,批间CV、批内CV均接近10%,单次实验FL%平均数为3126%,并提出鼠间差异是造成FL%较大的主要原因;对(3,3)法与(2,2)法测定rHuEPO体内生物学活性进行比较,发现(2,2)法较(3,3)法更适合用于rHuEPO生产过程中rHuEPO体内生物学活性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何佳春  李志宇  杨洪  胡阳 《昆虫知识》2013,(6):1760-1766
本文介绍了一种较为简便和节省人工的稻田摇蚊田间取样方法:笼罩法,并将笼罩法得到的稻田摇蚊群落结构和发生动态和吸虫器法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水稻的4个生育期中,笼罩法和吸虫器法均采集到了中华摇蚊Chironomus sinicus Kiknadze,Wang,Istomina&Gunderina;台湾长跗摇蚊Tanytarsus formosanus Kieffer;云集多足摇蚊Polypedilum nubifer Skuse和刺铗长足摇蚊Tanypus puncitpennis Meigen,而吸虫器法还采集到微小沼摇蚊Limnophyes minimus Meigen。其中中华摇蚊和台湾长跗摇蚊为优势类群,笼罩法取样得到的两种优势种种群密度均高于吸虫器法的,例如在拔节期时笼罩法取样得到台湾长跗摇蚊的种群密度是吸虫器法的22倍。通过取样变异系数的比较发现,两种方法精确性都并不理想,在今后的试验中可以通过增加取样的样点量或取样面积来提高精确度。相比较而言吸虫器法操作复杂,而且较为耗时,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而笼罩法则具有操作简便、准确度高等优点,试验安排可以进行高频率取样,能够更准确地反映田间摇蚊的种群动态。因此,笼罩法为以后研究与摇蚊生活习性相似的稻田节肢动物类群(如蚊科昆虫)提供了一种新的取样方案。  相似文献   

8.
番茄叶片中硝酸还原酶活性的“稳定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硝酸还原酶(NR)是一种不稳定的酶,离体的NR在0℃下保藏几小时后,它的活性会显著丧失,有时甚至测不出它的活性。这一情况一直是进一步研究NR的生理生化的主要障碍。1979年,Sharrad首先发现小麦叶片中有二种因素能增进 NR活性,他认为这二种因素可能是蛋白类物质。我们(1980)证实番茄叶片中也有蛋白类物质能活化脱辅基NR酶蛋白。Purvis(1980)发现棉花种子及子叶中有一类热稳定的蛋白类物质,能稳定NR活性。现在对这类物质的认识刚刚开始,对它的性质和在植物之间的分布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经过硫酸铵(完全饱和度)沉淀、离心(16000×g)、沸水处理、Sephadex G-75、DEAE-52层析、透析等步序,从番茄叶片中分离出了 NR 活性稳定因子,电泳后,经氨基黑染色,凝胶柱上只显示一条谱带,证明稳定因子是蛋白类物质。在60℃以下的不同水温中,稳定因子都显著地稳定和增进了番茄叶片中的 NR 活性,不同程度地避免了温度对 NR 活性的钝化影响。在体外,稳定因子能显著延缓小麦幼苗中 NR 活性,NR 在0℃保存至第9天,仍具有较高活性。在提取过程中,经热处理或始终在4℃以下低温提取的稳定因子,对 NR 活性都有稳定作用。分析其蛋白的磺基丙氨酸量,发现比另一种蛋白的高4倍以上,说明其蛋白含有较多的二硫键,是其耐热性的原因。番茄叶片中的稳定因子是一种分子量小的蛋白类物质,在叶片中有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与大分子的蛋白质结合一起;另一种是单独存在。热处理能使它与蛋白质分开,有助于获得纯度高的稳定因子。该因子不是 FAD、血品质、脯氨酸一类物质。这些物质使 NR活性稳定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网织红百分数法测定rHuEPO体内生物学活性进行研究,找出网织红细胞百分数与rHuEPO浓度线性相关的范围。从而确定了用计数网织红细胞百分数的方法测定rHuEPO体内生物学活性。提出在rHuEPO体内生物学活性测定中选择合适的稀释液至关重要。对(3,3)法测定rHuEPO体内生物学活性进行了统计,批间CV、批内CV均接近10%,单次实验FL%平均数为31.26%,并提出鼠间差异是造成FL%较大的主要原因;对(3,3)法与(2,2)法测定rHuEPO体内生物学活性进行比较,发现(2,2)法较(3,3)法更适合用于rHuEPO生产过程中rHuEPO体内生物学活性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盆栽试验条件下,菠菜体内的硝态氮含量及硝酸还原酶(NR)活性因品种和部位而异。硝态氮含量以短缩茎中最高,叶和叶柄中次之,根中最低,且根,冠比越大的品种,其整体植株中的硝态氮含量越低;根尤其是侧根NR活性较高;叶肉和叶柄中硝态氮含量均与根中以内、外源硝酸盐为底物的NR活性呈一定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磺胺比色法测定植物组织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组织硝酸还原酶(NR)活性的测定”是植物生理学矿质营养一章中必做的实验,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植物硝酸还原酶(nitrate reductase,NR,EC.1.6.6.1)活性测定的原理和技术方法,进一步了解NR在植物氮素同化过程中的作用(白宝璋和汤学军1993;李合生等2001;郝建军等2007)。但是,在实验教学中,我们感到,按照几种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书中介绍的方法(白宝璋和汤学军1993;李合生等2001;  相似文献   

13.
采用溶液培养方法,选取硝酸盐积累差异明显的两个油菜品种(低硝态氮积累品种‘红油3号’和高硝态氮积累品种‘中双6号’,研究苗期根系硝酸还原酶(NR)活性被抑制以后两个油菜品种叶片、叶柄和根系中NR活性和硝态氮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0mmol.L-1的NR活性抑制剂Na2WO4对两个油菜品种的根系NR活性抑制效果最佳;根系NR活性被抑制以后,两个油菜品种的根系NR活性、硝态氮吸收速率均显著下降,而硝态氮含量却显著上升;且Na2WO4对‘中双6号’硝态氮吸收的抑制程度强于其对‘红油3号’的抑制。叶片和叶柄的NR活性变化不显著,但叶柄硝态氮含量显著下降,叶片硝态氮含量稳定,且这一趋势在低积累品种‘红油3号’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稻瘿蚊为害(标葱)的空间分布型及其与有效穗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自军 《昆虫知识》1994,31(3):135-137
稻瘿蚊为害的空间分布型属聚集分布,田间估计稻瘿蚊为害的最佳取样方法为棋盘法和平行线法,当每丛受害超过1苗时,抽样数量可稳定在151丛以下。标葱率和有效穗相关性测定表明:当标葱率在20%以下时,为害程度与有效穗的多少无显著相关;当标葱率大于20%时,标葱率与有效穗呈显著负相关,每受害加重5%,有效穗将减少0.37个/丛。  相似文献   

15.
实验于1987~1989年两次在本校农场进行。材料为小麦(Triticum aestvum)品种农鉴1号。试验地为粘壤土,pH值6.8;土壤有机质含量1.3%,速效氮77.5ppm,速效磷61.2ppm,速效钾96ppm;基肥水平纯氮10 kg/亩。测定硝酸还原酶(NR)活力用体内改进法,蛋白质含量用谷物蛋白含量快速测定法。结果(图1)表明:  相似文献   

16.
 以强筋型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豫麦34号’为材料,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土壤水分对氮素同化酶活性及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旗叶硝酸还原酶(NR)活性于花后呈下降趋势,且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FC)60%的处理活性最强,其次为40%FC,活性最低的是80%FC。旗叶和籽粒中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于开花15 d前均呈下降趋势,15 d后均为上升趋势,各水分处理间酶活性大小关系是:80%FC>60%FC>40%FC。各水分处理间旗叶和籽粒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的大小关系同GS。60%FC籽粒产量及品质最优,80%FC产量次之,40%FC产量最低;40%FC品质次之,80%FC品质最低。不同水分处理下籽粒蛋白质含量与叶片NR、GS 和籽粒GOGAT活性均呈正相关,与旗叶GOGAT活性呈负相关。且40%FC和80%FC下籽粒蛋白质含量只与旗叶GS活性相关性达显著水平, 60%FC下蛋白质含量则与旗叶NR和籽粒GS活性均达显著相关,与旗叶GS活性达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7.
外源亚精胺对高温胁迫下黄瓜幼苗氮素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较为耐热的黄瓜品种‘津春4号’为试材,在人工气候箱中,采用石英砂培加营养液浇灌的栽培方式,研究了外源亚精胺( Spd)对高温胁迫(42℃)下黄瓜幼苗氮素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高温胁迫处理,尤其是4h内,植株硝态氮含量降低而铵态氮含量升高;外源Spd预处理使幼苗体内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升高且硝酸还原酶(NR)活性增强.较长期高温胁迫处理下,幼苗根系中硝态氮含量升高但向地上部运输受阻,根系NR钝化,根系和叶片中铵态氮含量均显著升高;高温胁迫下喷施Spd,除进一步促进根系吸收硝态氮且向地上部运输外,根系和叶片NR活性亦有所升高,从较长期的效果看,外源Spd还具有防止铵态氮过度积累、促进幼苗体内氮素代谢趋于正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玉米品种间NO_3~-吸收的表观米氏常数(K_m,app)、最大吸收速率(I_m)有明显的差异。品种813NO_3~-吸收速率大于中单2号;溢泌液体积及其NO_3~-含量也是这样。硝酸还原酶(NR)的体外测定表明,地上部的活性比根部的大得多;不论地上部或根部的NR活性(NRA),品种813的大于中单2号。NRA的体内测定表明,去胚乳和盾片的幼苗经诱导,反应液有NO_3~-,813的第1叶的NRA大于中单2号;不去胚乳和盾片幼苗的第1叶NRA中单2号大于813。  相似文献   

19.
刘向东 《昆虫知识》2013,50(3):863-867
田间昆虫取样调查技术直接关系到昆虫种群数量估计以及预测预报的准确性。田间取样调查结果的有效性由调查时抽样方法、抽样数和样本采集方法选取的科学合理性所决定。抽样方法有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多重抽样、选择性抽样和顺序抽样。抽样方法的选择需根据昆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及作物类型而定。抽样数的多少由要求的调查结果的准确程度及调查种群数量的变异程度所决定。现有的昆虫样本的采集方法较多,主要有直接目测法、振落法、扫网法、吸虫器法和诱集法等。样本采集方法的选择要遵循"调查结果准确、操作简单方便和工作量小"的原则。总之,田间昆虫种群的取样调查,既要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也要保证调查时间和花费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杜比亚蟑螂体内共生真菌种类,测定共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和抗氧化活性,筛选出具有抗菌和抗氧化活性的菌株,本研究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分离杜比亚蟑螂体内的共生真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分离到的共生真菌进行鉴定;分别采用薄层层析-生物自显影法和DPPH法测定共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抗细菌活性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从杜比亚蟑螂体内共分离鉴定得到5种不同的共生真菌,主要分布于青霉属(1株)、曲霉属(3株)和聚孢霉属(1株)。活性测定的结果表明,菌株Bdf-2、Bdf-4和Bdf-5表现出较好的抗菌活性,且菌液提取物的抗菌活性要强于菌丝。Bdf-1,Bdf-2和Bdf-3菌液次生代谢产物表现出抗氧化活性,IC 50值分别为0.26 mg/mL、2.20 mg/mL和0.75 mg/mL。杜比亚蟑螂共生真菌以青霉属和曲霉属为主,且具有抗菌和抗氧化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主要分布于菌液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