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科研人员利用畜禽独特的抗病性和抗逆性进行育种,能有效降低家畜家禽的发病率,减少药物用量、保障畜产品安全.若利用转基因、克隆等先进的手段育种,则能培育出各具特色的新品种,不仅可保护濒临灭绝的品种,保存对人类和自然具有重要作用甚至是未知作用的基因,帮助人类应对生态危机,而且还可以为其他学科的研究和科技创新提供关键信息.  相似文献   

2.
基因编辑技术是近几年兴起的一项能够对目标基因序列进行编辑的技术,该技术主要利用人工核酸酶实现对基因组上特定DNA片段的删除、插入或修饰。猪是我国优质的肉用型家畜,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猪的需求也由过去的膘肥体重转变为能提供更优质的肉品,这就要求对猪的瘦肉率、肉质等主要经济性状方面进行育种改良,从而优化猪肉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此外,由于猪在解剖学和生理学等方面与人类高度相似,可以用于疾病模型、药物筛选及致病机理的研究,基因编辑将在以上方面发挥显著的作用。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大大缩短猪在现代育种和疾病动物模型构建的时间,使猪在农业发展和生物医学研究中拥有更大的潜力。该文主要综述传统转基因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在猪育种和动物模型构建中所采用的方法,并对比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旨在为猪的育种和动物模型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1什么是太空诱变育种 自1987年以来,我国利用返回式卫星和飞船搭载了各种植物种子、微生物菌种、动物等生物材料进行太空生命科学的研究。太空诱变育种是利用返回式卫星等所能到达的空间环境对生物体诱变作用产生的变异,在地面选育新种质、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一种新型的诱变育种方法,称为航天诱变育种或空间诱变育种也称太空诱变育种。  相似文献   

4.
空间诱变育种是指利用返回式卫星或高空气球将作物种子带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使生物体产生变化,引起生物体DNA序列结构变化和染色体畸变,进而导致生物体性状发生改变,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诱变育种新技术。它具有诱变效率高、变异幅度大、育种周期短、无环境污染等特点,在当今作物育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空间诱变育种开辟了玉米育种的新途径,丰富了玉米育种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目前,人们对利用离体培养进行植物育种很感兴趣。然而,其应用却局限于那些能从体细胞组织或小孢子再生植株的有限量植物基因型.现有看来,不仅可利用组织培养方法加速和促进传统的育种进程,反过来,亦可利用传统的育种方法使组织培养法应用于比现有可能范围更广的植物基因型.  相似文献   

6.
植物单倍体诱导技术发展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遗传》2020,(5)
单倍体育种是培育作物新品种的主要育种技术之一,提高单倍体诱导频率和简化诱导程序是单倍体育种技术的关键。随着单倍体诱导技术的发展与改进,单倍体育种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重要植物的育种研究中,展现出基因纯合快速、育种年限缩短、育种效率提高等优势。单倍体诱导技术与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反向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技术相结合,在作物品种改良上的作用更加显著。单倍体和双单倍体在遗传群体构建、基因功能鉴定、转基因研究、细胞学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文从单倍体诱导技术、单倍体和双单倍体应用等方面综述了植物单倍体诱导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创制主要作物单倍体诱导系的进展,并分析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以期促进单倍体诱导技术尤其是利用基因编辑创造诱导系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林木抗病基因定位研究现状及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生明DU  Sheng-ming 《遗传》1998,20(5):47-50
提高植物抗病性是植物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传统的抗病育种研究是十分复杂和费时的,如能分离和克隆抗病基因,在分子水平上对抗病基因进行操作并加以利用,则能大大加速抗病育种的进程。近年来,在鉴定和分离抗病基因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对某些抗病基因进行操作已进入实...  相似文献   

8.
药用微生物辐照诱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常规的诱变育种方法主要是利用紫外线、激光、γ射线、中子等对微生物药物菌种进行辐照诱变,效果显著。离子束辐照微生物诱变育种在离子束生物学效应的研究中起步较晚,但其作为一种集物理诱变和化学诱变为一体的诱变育种新方法,将在辐照诱变育种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微生物药物研究与开发的动态,简要叙述微生物菌种选育的辐照诱变效应、作用机制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技术在玉米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玉米转基因育种是通过基因转移方法创造玉米新种质或新品种。将转基因技术与玉米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能尽快地培育出符合育种目标的新品种,带来了育种水平的提高、创新和突破,加快了玉米育种进程。论述了转基因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主要应用方法、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随着转基因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研究的日趋成熟,转基因技术在拓宽玉米种质资源、提高杂交种的抗逆性、抗病虫性、提高产量和品质等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
地方品种作为种质创新的重要资源,对当前和今后育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育种应用价值、创新利用途径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现状的评述,并从发展趋势、存在问题、发展方向等方面对未来的地方品种研究与利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农业生物育种技术的发展历程及产业化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敏 《生物技术进展》2021,11(4):405-417
伴随千百年来自然物种进化与人类科技进步,世界农业育种经历了原始育种、传统育种和分子育种三个时代的跨越。生物育种是生物技术育种的简称,属于从转基因育种3.0版跨入智能设计育种4.0版、集各种前沿技术大成的新一代分子育种技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培育革命性和颠覆性新品种的全基因组选择、基因编辑和合成生物技术。回顾了国内外农业转基因和生物育种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我国生物育种面临的严峻挑战,提出了加快我国生物育种技术创新的产业化对策。  相似文献   

12.
藻类诱变育种技术是指利用物理和化学因素诱发藻体产生遗传变异,在短时期内获得有价值的突变体的育种方法。藻类是水生生态系统中主要的初级生产者,与人类生活及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发展"蓝色农业"的基础。诱变育种已经成为提高藻类育种效率,获得新种质的一个重要手段,广泛应用在生物活性物质含量高的微藻、生物能源微藻及一些大型的经济海藻中。在藻类育种中常用的诱变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和化学诱变技术。物理诱变辐射源包括紫外线、γ射线、重离子束及常压室温等离子体等,化学诱变剂主要包括甲基磺酸乙酯和亚硝基胍等。主要介绍了上述诱变技术的诱变机理和生物学效应,总结了诱变技术在藻类育种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以期推动藻类诱变育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类对彩色营养功能小麦需求越来越大,彩色小麦遗传研究越来越深入,彩色小麦品种越来越多,但我国彩色小麦种质资源家底不清。为了满足国内外对彩色小麦营养遗传育种方面的迅猛需求,本文综述了彩色小麦基因和种质资源育种利用进展,首先介绍了彩色小麦基因来源的种质资源,其次介绍了彩色小麦染色体组及系谱,第三是首次全面总结了我国彩色小麦育种和种质资源创新的进展。我国近24年来审定了61个彩色小麦品种,其中紫(黑)粒品种50个,蓝粒小麦品种10个,绿粒小麦品种1个,还育成了19个彩色小麦种质新资源,其中近4年是我国彩色小麦品种审定最多的年份。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山西省是我国4大彩色小麦育种和产业化基地。彩色小麦品种大部分来源于彩色小麦和普通小麦杂交,彩色小麦基因主要来自于小麦与野生一粒小麦、野生二粒小麦、偃麦草、黑麦、赖草等远缘杂交。有48个彩色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超过14%,4个彩色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超过18%,4个彩色小麦品种面团稳定时间超过10 min。针对彩色小麦遗传育种和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建议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要遵循“有差异,就选择;能遗传,可定向;有价值,就保藏;需鉴定,要精准;扬其长,广利用”的基本原则。以上资料将为我国彩色小麦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大量有用信息和基因种质资源,推动我国彩色小麦遗传育种研究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作物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物新品种的培育能保持粮食稳产增收,利用自然和诱变获得遗传变异是作物育种的基础。随着栽培作物基因库的日益贫乏,诱变育种技术已成为目前种质资源创新和挖掘新基因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综述了植物诱变育种的发展简史,物理诱变、化学诱变的主要类型、特点、异同及其在农业育种上的应用。由于诱变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益突变频率仍然较低,变异的方向和性质尚难控制,因此提高诱变效率,迅速鉴定和筛选突变体以及探索定向诱变的途径,是今后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应用于玉米制种生产,具有增产的作用,能有效地提高玉米制种的产量和质量。地膜覆盖可以提高地温、抑制杂草、生长整齐、花期集中,而且还使父、母本都能在适播期内播种,保证了全苗,而且又能使花期抢在高温连雨期前相遇,提高结实率,从而提高了制种产量和质量。本试验的主要的目的就是使育种者尽快了解和掌握地膜技术的特点和实际的投入成本和产出效率,对提高育种者的经济效益和加速地膜玉米育种技术的推广极为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瑞典一委员会向政府部门提出了控制利用遗传改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措施的建议。该委员会指定研究遗传工程在人类医学、植物和动物育种及实验室和产业部门中的应用。委员会亦研究了遗传工程可能带来的潜在生态公害,以及在动物应用中的伦理道德问题。通过研究结  相似文献   

17.
水稻空间技术育种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为探讨空间条件对水稻育种的影响,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水稻干种子,返地种植,考察分析了12个亲本品种后代的性状表现及遗传与变异情况。结果表明:空间条件诱变的后代性状具有多样性变异和多向性遗传,且能稳定遗传,并有超亲遗传现象,诱变后代具有变异类型多、变异频率高、特殊突变体、育种周期短等特点。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空间技术育种,在研究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程序化、规范化、可操作性强的水稻空间育种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18.
主要农作物骨干亲本形成与研究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干亲本是新品种培育过程中用到的不可或缺的种质类型,是实现品种升级换代的关键。长期的育种实践表明,主要农作物品种更替与新型骨干亲本的挖掘创制和有效利用具有紧密联系。鉴于骨干亲本对作物育种的重要作用,对主要农作物骨干亲本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期望在骨干亲本所具有的特征、生产贡献和利用价值、形成的遗传基础和创新利用等方面提供参考,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和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9.
植物遗传资源的评价、保持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明了植物遗传资源的重要作用,认为植物遗传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植物育种丰富的基因资源的重要保证;分析了植物遗传资源评价的重要性,指出对植物遗传资源的正确评价是科学利用的前提;介绍了植物遗传资源的原生境保持和非原生境保持2种重要方法;重点论述了作物的高产基因、抗性基因及抗旱基因与肥高效基因等植物遗传资源的挖掘与利用,为引起人们对植物遗传资源保持重要性的高度认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生物技术与害虫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生物技术,也称生物工程,包括遗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等等。生物技术的主要任务是:(1)利用微生物、植物细胞、动物细胞或细胞的一部分(例如酶)大量生产在医学、农业等方面有重要用途的物质;(2)不用传统的遗传育种技术,而是用重组DNA技术、细胞融合和其他方法,创造新的微生物、细胞、植物或动物;(3)应用分子生物学深入揭示基因的结构与活动,以便能按人类的需要去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