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英考古分类词汇》介评路石中国古代文化是世界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考古学与世界考古学密不可分;要研究考古学文化,不了解中国考古学文化,特别是史前文化不行,不研究中国以外地区的考古学文化也不行。对世界古文化有全面的认识,加强国际间的考古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2.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蚂蚁区系的起源与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正会 《动物学研究》1999,20(6):446-450
从早寒武纪至早侏罗纪,西双版纳古陆一直与其南面的缅甸古陆连为一体,并具有相同的物种起源和演化历史,但西双版纳古陆分别于晚石炭纪和中,晚侏罗纪两次沦为海洋,其物种起源与演化成果前功尽弃,蚂蚁起源于白垩纪中后期或更早,大量分化于第三纪,至白垩纪早期,西双版纳古陆同时与南面的缅甸古陆和北面的中国古陆 为一体,从此再未沦陷,因此西双版纳的物种是此时开始从缅甸古陆和中国古陆同时移入的,至第三纪喜马拉雅造山运  相似文献   

3.
陈宏光 《化石》2021,(2):57-62
古往今来,但凡是实绩大于虚名的文人学士,几乎都具有一种不计名利,倾心事业近至超凡脱俗的气质与境界.采访从小热衷于公共考古及古生物科普活动的杨正纯,大抵应证了此说. 多年以来,许多考古学家曾忽视了考古学与公众的关系,以至于使普通公众在考古学上没有什么话语权.而考古专业人士鼓励、组织公众考古爱好者参与考古活动,并在考古领域...  相似文献   

4.
在不同历史时期,有许多从中国云南离散至缅甸、老挝和泰国的"云南人",他们在当地形成了一些村落和社区.泰国北部就分布有上百个这样的村落,茶房村是较特殊的一个.该村靠近缅甸边境,周边生长着大量的野生阿萨姆大叶种古茶树,吸引了一些云南人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到此定居,其族群的生计已与茶叶生产紧密相连.可以说,茶房村已成为华人在...  相似文献   

5.
贾兰坡与华北两大旧石器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益人 《人类学学报》2002,21(3):171-177
20 0 1年 7月 8日 11时 4 4分 ,我国旧石器考古学界巨擘贾兰坡院士 ,带着对科学、对祖国、对事业的无限眷恋 ,永远地离开了我们。遥想当年贾老从周口店到祖国的大江南北的考古实践 ,为我国旧石器考古作出的巨大贡献 ,不由得思绪万千。在贾老的学术成就中 ,最令人瞩目的贡献之一是关于华北旧石器文化“两大传统”的理论学说。这一理论的提出打破了过去单个遗址简单的器物分类描述的传统研究模式 ,提高到区域文化类型与技术传统发展等综合研究的高度 ,使我国旧石器考古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 ,这一学说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想以此对中国旧石器考古学的探索与变革作一个简略的概括性的回顾。谨以此文纪念中国旧石器考古学的开拓者贾兰坡先生逝世一周年。  相似文献   

6.
高星 《人类学学报》2004,23(4):343-344
张森水先生是著名考古学家,我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领域第2代的杰出代表。他从1956年开始从事旧石器考古研究,近半个世纪来脚步未停,笔耕不辍;主持过一系列重大考古项目,在野外考察和材料发现方面成就斐然;发文著书成果丰硕,提出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文化“区域渐进说”和中国旧石器时代存在“南北主工业二元结构,区域内若干文化变体”等理论,在阐释中国旧石器文化传统和人类技术与行为方面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在研究方法方面他最早将“区系类型”等概念引入我国旧石器考古学,倡导并力行实验考古学,推动石器使用痕迹分析,将统计分析方法较系统地应用到旧石器考古研究,促进了我国旧石器考古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变和方法的成熟。  相似文献   

7.
卢悦 《化石》2020,(2):45-49
正2019年9月24日至11月8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榆林市文物研究所三家单位共同合作成立榆林市旧石器考古调查队,开展了对榆林地区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旧石器调查,在此之前榆林境内的考古学文化仅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对旧石器时代文化面貌的了解还是一片空白,这次调查将有助于我们全面掌握榆林地区历史文化面貌,构建系统的榆林地区考古学文化序列,进而提升榆林文化软实力。我有幸参与其中沿黄公路佳县、吴  相似文献   

8.
曹明明 《化石》2013,(2):58-61
公众考古学并不同于传统考古学的其他分支学科,它是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咨询的迅猛更新,特别是考古学发现积累到一定阶段、考古研究水平到达一个高度之后,由于公众文化水平的逐渐提高、对文化内容的了解有很大需求,而诞生出来的新的研究方向。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和考古学如出一辙:公众考古学从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入手,这和传统考古学的着眼点是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缅甸琥珀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实际上,"缅甸琥珀"这个名词可以指代缅甸至少三个不同矿区、不同时间的琥珀,即实皆省的坎迪琥珀、克钦邦的克钦琥珀和马圭省年代较近的提林琥珀.我们一般所称的"缅甸琥珀"是三者中产量最大、质量最高的克钦琥珀,它们是距今约1亿前留下的化石,本文也沿用这一提法.由此,我们开始透过这一时空胶囊...  相似文献   

10.
正缅甸位于中国、孟加拉国和印度之间,是中华文化、印度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交汇处,因此其传统文化具有极高的多样性。同时,缅甸又是以佛教文化为主流、以缅系各族(如巴玛人、茵达人、东友人)、傣族(傣龙、傣勒)和克钦族(如景颇人和载瓦人)等汉藏语系族群为主体的国家,可见缅甸的传统文化又有极大的统一性。因此,作为民族植物学的研究对象——人与植物的关系,其科学研究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宝鸡关桃园新石器遗址中发现的金丝猴头骨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松梅  李保国 《兽类学报》2006,26(4):417-420
关桃园遗址位于陕西宝鸡市陈仓区(原宝鸡县,2004年改制)西部深山区拓石镇关桃园村(34°30′N,106°29′E),该村坐落于渭河东北岸一块发育较良好的黄土台地北部,北依骆驼山,南临渭河及西秦岭群峰,东距宝鸡市83km。2002年为配合宝(鸡)—兰(州)铁路二期工程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宝鸡市考古工作队组成联合考古队,从1月至8月底对该遗址进行较大规模的科学发掘,发现了极其丰富的前仰韶时期文化、部分仰韶及周代遗存等(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宝鸡市考古工作队,2006)。根据遗迹之间的打破关系和陶器形制变化的特征,遗存自上而下分为西周文化(Ⅵ期)…  相似文献   

12.
我国新石器考古研究者往往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磨制石器上,如近年兴起的对磨制石器的制作过程实验性研究及功能探讨,但对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很少给予足够地重视。本文通过对地处晋西黄土高原龙山时期的碧村遗址2015年来发现的打制石器和部分磨制石器的观察与初步研究发现,打制石器虽是碧村遗址众多手工业中的一个小项,但其存在表明了石器文化传统有着强劲的生命力——从旧石器时代一直延续至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时期,狩猎采集也是龙山时期晋西黄土高原人类的辅助性生计方式。  相似文献   

13.
胡耀武 《人类学学报》2022,41(5):952-958
范式自20世纪60年代创立以来,已普遍使用于多个科学研究领域,并于七八十年代引入至考古学。目前,国内外学界对考古学的研究范式有不少讨论,但对科技考古的研究范式的认知仍属空白。本文在简要介绍科学研究范式和考古学研究范式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科技考古研究的3种范式,即科技范式、考古范式、科技考古融合范式,详细阐述了3种研究范式的理论、方法、实践等。此外,本文还指出:科技范式是推动科技考古研究发展的“发动机”,考古范式是掌控科技考古研究方向的“方向盘”,而科技考古融合范式则是协调科技考古各研究领域的“中控台”,真正让科技与考古融为一体。最后,笔者还对在科技考古研究范式下如何构建研究人员的知识体系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稻飞虱是缅甸水稻种植区常见且分布广泛的一类害虫,可造成农作物不同程度的减产.稻飞虱的爆发与高产品种的大规模推广种植具有一致性,同时其种群变化也与天气条件有关.近年来,缅甸中部部分省份稻飞虱大量孳生,在一定程度上,这与氮肥施用水平有关.雨季稻飞虱种群增加,7月和8月为高峰期.在缅甸,主要通过培育抗虫、抗旱、抗逆等水稻品种来防控稻飞虱.同时用诱虫灯进行早期入侵的虫源的监测,必要时,采用化学杀虫剂防治.缅甸部分农场还采用了病虫害综合管理系统(IPM),以建立健康、安全、可调节的水稻生态系统及可持续的病虫害管理.  相似文献   

15.
缅甸琥珀有着悠久的开采历史,史料记载公元一世纪缅甸琥珀便已经销往中国.自古以来中国一直是缅甸琥珀最大的消费国,大量琥珀或作为珠宝原料或作为中医药材流入中国,例如在藏族传统饰品中往往大量使用琥珀材料. 中缅繁荣的琥珀贸易一直延续到1885年英国入侵并占领缅甸,此后英国人垄断了缅甸琥珀的开采与销售.  相似文献   

16.
新型抗蝰蛇毒血清是采用国产圆斑蝰蛇毒与缅甸蝰蛇毒按一定比例免疫马匹后 ,从马血浆中精制而成。作者通过免疫电泳及动物实验 ,观察新型抗蝰蛇毒血清对国产圆斑蝰蛇毒与缅甸蝰蛇毒的免疫沉淀反应、体外中和作用、体内保护作用等方面的作用。结果 :急性毒性实验 :国产圆斑蝰蛇毒和缅甸蝰蛇毒的 LD50 (腹腔注射 )分别为 (0 .30 6± 0 .0 0 3) mg/ kg、 (0 .2 90± 0 .0 0 3) mgkg。体外中和实验表明新型抗蝰蛇毒血清对国产圆斑蝰蛇毒及缅甸蝰蛇毒均有中和作用 ,其中和抗体效价依次为 2 750μg/ ml (约 450 LD50 )、 2 4 90μg/ml(约 430 L…  相似文献   

17.
类型学是考古材料描述与分析的基础。近年来,学者们对类型学尤其是旧石器时代石器类型学的反思较多,涉及类型学的理论基础、分类原则、类型学的考古解释能力等各个方面,然而少有中国学者系统介绍西方常用的旧石器考古类型学体系。鉴于此,本文主要介绍D. de Sonneville-Bordes与J. Perrot建立且在欧洲、西亚及北非应用较为普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器类型学,并思考旧石器考古学中类型学应用的相关问题。由于文化的区域多样性,描述中国的旧石器考古学材料时显然不能照搬欧洲的类型学体系,但可参考它并建立适宜于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材料描述的体系。若此,一方面,我们可以更好地将中国的旧石器晚期考古材料与其他地区的相关材料进行对比;另一方面,可以揭示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器类型的区域多样化。  相似文献   

18.
陈醒斌 《人类学学报》1989,8(2):186-188
《考古资料的形成作用》是迄今较全面地论述考古资料形成论的第一部著作。作者希弗尔(Schiffer)是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人类学系教授,长期致力于研究考古学的思想论和方法论。早在七十年代初,他曾发起研究垃圾考古学。七十年代末,他出版了《行为考古学》,研究人类行为对遗址形成过程的影响。从八十年代开始,他的兴趣拓展到研究各种文化作用和环境作用以及它们与考古资料的关系,与叶伦(Yellen)、荷德(Hodder)等人一道,倡导考古资料形成论,向“新”考古学派提出挑战,引起了当今考古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欣闻《中国旧石器文化》(张森水著,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问世,笔者犹如久旱的枯苗喜逢雨露,将它一口气读完。过去我对旧石器文化的认识,似雨中观景,灰蒙蒙一片,读后茅塞顿开,我国旧石器考古前程锦绣,光灿耀人。这是一本中级科普读物,无专著的洋洋大观,无普通读物的海阔天空。张森水先生根据自身数十载的辛勤耕作,阐述了旧石器考古的野外、室内工作方法,使初学者得到引导;使一般工作者能从中获取力  相似文献   

20.
正森林是缅甸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其覆盖率在东南亚地区数一数二,对本国及区域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以世界上材质最优良的树木之一的柚木为例,缅甸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因此,林业研究对缅甸乃至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至于相关发展状况,可从缅甸迄今为止唯一的国立研究机构——林业研究所(Forest Research Institute,FRI)管窥一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