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开展人类学研究,我于2014~2016年在一个叫抱村的缅甸村落生活了 14个月,期间有不少所见所感,也许可以为我们了解缅甸乡村的真实境况提供一些直观的素材.  相似文献   

2.
方明 《人与生物圈》2021,(3):146-148,150
乡村智慧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形成过程中,在村庄建设、社会管理及传统村落的选址、布局、建筑等众多领域形成的一些经验,即乡村建设中的智慧.它不仅引导了过去的乡村建设,而且对未来乡村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传统村落是以农耕资源为导向选取的村落布局.农耕社会下,村落选址首先考虑的是有没有生产资源,兼顾合理的耕作服务半径.村...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中国秋海棠属两个新记录种:钩翅秋海棠Begonia demissa Craib和抱茎叶秋海棠Begonia subperfoliata Parish ex Kurz,两个种分别属于小秋海棠组Begonia sect.Parvibegonia A.DC.和东亚秋海棠组Begonia sect.Diploclinium(Wight)A.DC.。钩翅秋海棠和抱茎叶秋海棠模式产地分别为泰国和缅甸,两个种的地理新分布分别为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勐腊县勐远村和普洱市六顺镇。  相似文献   

4.
据文献纪载,Plagiopteraceae Airy Shaw有1属1种,分布于缅甸、泰国、印度,但迄今在中国尚无纪录,近年来我所在调查和整理药用植物过程中,发现此科的一新种,这不仅使我国增添了一个科,同时也提供了中国和缅甸植物区系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国针对东南亚的考古研究主要集中于越南,对泰国、老挝和柬埔寨也有少量关注,对缅甸则几乎无人问津,而该国也是古代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为此,我们对史前至骠国时期的考古发现进行梳理,构建从新石器至铁器时代的文化发展脉络,从区域互动视角观察缅甸早期文化演进的路途.  相似文献   

6.
图片新闻     
正越南的乡村社区与森林。研究显示,森林是中南半岛主要的土地覆被类型,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覆被面积呈净增加趋势,之后净减少。相关人为因素在各地区表现不同,如刀耕火种主要影响老挝、缅甸,越南三国北部:选择性伐木主要影响缅甸、柬埔寨、老挝中部和南部;道路建设主要影响缅甸、泰国、老挝交界的"金三角"地区;经济林扩张主要影响中国云南西双版纳、湄公河沿岸、泰国南部、柬埔寨东部和东南部、越南南部。  相似文献   

7.
云南红河发现泰国环志钳嘴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俊杰  杨旭  雷宇  刘慧  刘强 《动物学杂志》2019,54(2):269,297
正钳嘴鹳(Anastomus oscitans)分布于泰国、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缅甸等南亚和东南亚国家,2006年在我国首次记录于云南大理洱源境内(韩联宪等2016),现已广泛扩散至我国西南地区(Liu et al. 2015,韩联宪等2016)。目前对我国钳嘴鹳的具体来源地及其迁徙路线尚无报道。2016年6月25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马街哨村(23°27′13″N,103°24′02″E,海拔1 284 m)  相似文献   

8.
本文记述中国迈实蝇属 Myoleia Rondani的4个新种:离带迈实蝇M.discreta sp.nov.狭斑迈实蝇 M.angusta sp.nov.,异迈实蝇 M.diversa sp.nov.,川迈实蝇M.chuanensis sp.nov.;并报道4个中国新纪录种,即双楔迈实蝇M.radiata Hardy(中国:云南;老挝),对距迈实蝇M.ravida Hardy(中国:云南;老挝,泰国),黄足迈实蝇M.serigera Hardy(中国:云南;泰国),缅甸迈实蝇M.nigroscutellata(Hering)(中国:北京、河北、四川;缅甸)。  相似文献   

9.
山竹子的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竹子是泰国、印度、缅甸等东南亚国家的传统药用植物,被当地人广泛用于治疗腹泻、疟疾、抗炎、抗溃疡以及抗白血病和败血病等疾病,现代研究揭示其含多种活性成分.本文综述了山竹子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0.
首次报道中国锦葵科一新记录种——克氏梧桐[Firmiana kerrii (Craib) Kosterm.]。该种原记载产自泰国和缅甸,2019年该种在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发现有分布。凭证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标本馆(HITBC)。该文给出了中国已知的9种梧桐属植物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1.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位于云南省勐腊县勐仑镇,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地理坐标为北纬21 ° 41′、东经101 ° 25′,海拔560~600米,北距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州府景洪约70千米,南距老挝边境约120千米,西南距缅甸边境约75千米.云南人喜欢把小的山间盆地叫作坝子,勐仑是西双版纳的十二坝区之一."西双版纳"是傣语的音译...  相似文献   

12.
首次报到中国球兰属(Hoya R. Br.)一新记录种——披针叶球兰 (Hoya lanceolata Wall. ex D. Don), 该种原记载产自尼泊尔、印度、缅甸、泰国和越南。2018年该种在中国云南西部的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发现有分布,凭证标本保存在HITBC。  相似文献   

13.
海南坡鹿的起源、进化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坡鹿是世界濒危物种,三个亚种分布在东南亚大陆,仅海南坡鹿种群分布在中国海南岛.2003年,国际社会的专家和学者提出了将海南坡鹿引入泰国亚种原分布区,重建已经绝灭野生种群的建议.在此种情况下,明确海南坡鹿的起源、与其它亚种间的系统发生关系、以及遗传多样性水平对有效保护坡鹿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线粒体DNA D-loop区490 bp基因片段为分子标记,比较分析了海南坡鹿、泰国亚种和缅甸亚种共35个样本的序列差异.我们所测的样本中,总共发现4种单倍型.所有21个海南坡鹿样品共享1种单倍型.利用最大似然法(ML)、最大简约法(MP)、邻接法(NJ)和贝叶斯法(Bayesian)构建的系统进化树表明海南坡鹿种群与泰国亚种的关系较近.但是,二者也发生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海南坡鹿与泰国亚种的遗传距离均值为0.026.我们推测海南坡鹿可能是在更新世冰期(69万年前)通过陆桥由东南亚大陆迁入中国海南岛.我们的结论说明海南坡鹿的遗传多样性很低,并且已独立进化很长时间.因此,我们不支持将海南坡鹿引入泰国亚种的原分布区,重建已经绝灭的野生种群的设想和建议.我们建议将海南坡鹿与泰国亚种分别作为两个独立的进化显著单元(ESUs)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4.
吴征镒教授根据他对中国植物区系的多年研究,将台湾、粤南(包括海南)、桂南、滇南与滇西南划归古热带植物区的马来亚森林植物亚区,并将滇南、滇西南与缅甸郸邦、泰国北部、老挝北部放在一起,称滇缅泰地区。这种见解显然是符合客观情况的。兰科植物的分布也支持这种见解。例如许多热带附生兰,向北可达缅甸和泰国北部  相似文献   

15.
1956年和1957年,作者等在云南进行兽类调查。大竹鼠(Rhizomys sumatrensis)是云南兽类的新纪录),也是国内第一次纪录。它在国外分布于苏门答腊、马来亚、泰国、越南、缅甸等地。模式标本最早采于马来亚的马六甲。还有另一亚种(Rhizomys svmatrensis cinereus)分布于泰国、越南、泰那塞林(Tenasserim)、缅甸。今年我们在云南所采标本是栖息在西双版纳勐海、车里(允景洪)、和橄楠(土具)等处。据说小孟养  相似文献   

16.
首次报道中国锦葵科一新记录种——克氏梧桐[Firmiana kerrii(Craib) Kosterm.]。该种原记载产自泰国和缅甸,2019年该种在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发现有分布。凭证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标本馆(HITBC)。该文给出了中国已知的9种梧桐属植物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7.
粒鲇科Akyisidae鱼类是分布在东南亚地区的小型鱼类,包括三个属。其中大粒鲇属Achrochodomchthys Bleeker只产于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和加里曼丹岛。狭尾粒鲇属Breitensteinia Steindachner只产于苏门答腊岛和加里曼丹岛。粒鲇属Akysis Bleeker鱼类已记录的有下列8种:Akysis variegatus(Bleeker),1846;Akysis macronemus Bleeker,1860;Akysis pictus Gnther,1883;Akysis armatus Vaillant,1902;Akysis leucorhynchus Fowler,1934;Akysis maculipinnis Fowler,1934;Akysisprashadi Hora,1936;Akysis hendricksoni Alfred,1966.它们分布于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地。  相似文献   

18.
云南黑颈长尾雉分布及栖息地类型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联宪 《生物多样性》1997,5(3):185-189
黑颈长尾雉是鸡形目鸟类中的濒危物种,分布局限于印度东北部、缅甸北部、泰国西北部和中国西南部。在中国,该雉仅栖息于广西西部和云南中部、西部及南部地区。1992年至1995年在云南对黑颈长尾雉的分布及栖息生境进行了专门的调查,共有13县18个地点记录到黑颈长尾雉分布。通过访问还获得一些可能有黑颈长尾雉分布但需进一步证实的地点。黑颈长尾雉在云南的栖息生境主要有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暖温性针叶林、  相似文献   

19.
姚梦园  晏实江  吴艳兰 《生态学杂志》2016,27(12):3905-3912
徽派村落是中国传统村落的典型代表,蕴含了丰富的地域文化和生态内涵,是中国古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其研究与保护在生态学、地理学、建筑学和美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本文以呈坎村为例,综合风水理论、心理场理论等,从生态学视角提出理想人居环境的理想生态系统模式,并引入三维景观指数,对徽派村落空间结构进行解析,定量分析村落理想生态系统各景观要素组合结构的生态功能体现.结果表明: 呈坎村立体结构为“山-林-屋-水-林”的景观空间组合模式,形成了以人为中心、自然景观立体环绕的圈层结构,符合理想人居模式.传统基于投影距离的方法造成了景观指数偏差(如对面积与边长的低估).平均斑块面积三维指数比二维指数高6.7%;林地的面积比重三维指数比二维指数高1.0%,其他景观类型的面积比重均有所下降,其中建设用地和耕地等人工斑块的面积比重下降最多.面积与周长指标被低估,形状指标和多样性指标被高估,导致景观格局分析中自然斑块的优势度被低估、人工斑块的优势度被高估.三维景观指数表明,呈坎村落生态系统中各自然要素及组合体现出了较好的生态功能,关键要素和景观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连接度和聚集性;定量印证了以呈坎为代表的徽派村落是理想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20.
亚洲象比起它在非洲的亲戚非洲象个头要小一些.区别这两种大象的最容易的方法是亚洲象的耳朵要小很多,而且只有雄性有象牙。亚洲象主要在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十三个国家,大约四十四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古代从西亚的两河流域,往东延伸到中国的黄河流域.都曾经有它们活跃的踪影。现今中国境内就只剩下云南西双版纳一带才能找到其足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