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基因分型建立DNA指纹图谱,调查该菌在各临床科室的流行情况,并将其与药敏谱进行比较.方法 随机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07年9月到2008年9月分离出的86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WHO推荐的K-B法对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建立药敏谱,同时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法(RAPD)技术进行基因分型,建立DNA指纹图谱,对二者进行比较,然后结合药敏谱和指纹图谱分析各临床科室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情况.结果 药物敏感试验将86株鲍曼不动杆菌分为47型,RAPD技术将其分为14型,其中A、F、D、B和L型为5种优势型,其菌株数分别为22、15、11、9和7株.本院ICU,老年病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外科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较高.结论 RAPD分型方法优于药敏分型,其在流行病学研究上更能证实菌株的相关性,在早期发现和预防感染暴发流行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RAPD条件优化及天麻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了RAPD扩增条件快速优化程序与方法.并应用于天麻基因组DNA扩增条件的优化及多态性的测定:获得了天麻基因组DNA的RAPD扩增优化条件和DNA指纹图谱;分析了模板DNA、引物、dNTP、Taq DNA聚合酶等的浓度和退火温度对RAPD扩增的影响.结果表明:天麻基因组DNA用引物S1扩增的片段具有更明显的多态性,这种指纹图谱更适合于天麻遗传分化研究;而用引物S12扩增的DNA指纹图谱具有更大的相似性,这种指纹图谱更适合于天麻真伪鉴别.该方法使RAPD扩增条件优化过程实现了程序化和数量化,是获得RAPD优化条件的简便快速、经济实用方法.应用该方法进行RAPD扩增,可获得图谱清晰、稳定可靠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DNA指纹图谱在乳酸菌分类鉴定中的应用。方法 选用S23随机引物,对乳酸菌基因组DNA进行RAPD随机扩增,获得能够区分不同菌株的DNA指纹图谱,依据图谱DNA条带的多态性,对10株乳酸菌菌株进行分类与鉴定。结果 实验室保藏菌株LAP2、LAT、LAM、LAC和LAO之间的基因组DNA相似性达80%,亲缘关系最为相近,而LAB菌株与所有菌株的亲缘关系最远。结论 DNA指纹图谱技术与常规方法结合使用,将使乳酸菌的分类、鉴定更为准确、便捷。  相似文献   

4.
提取大肠杆菌DH5α和阴沟肠杆菌 (E 2 6R)的基因组DNA ,进行ERIC PCR ,可以分别得到稳定而独特的DNA指纹图谱 ;模板量的变动范围从 1 0~ 1 0 0ng都不会影响其图谱的稳定性 ;在图谱中DH5α和E 2 6R各自均有一条含量最大的特征带 ,其不易受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的干扰而发生变化。把DH5α和E 2 6R按比例混合 ,提取混合菌基因组DNA ,进行ERIC PCR ,结果表明 :混合菌的DNA指纹图谱为各纯菌图谱的叠加 ,亦具有稳定性 ;通过对凝胶电泳图谱中特征带的分析 ,可  相似文献   

5.
DNA指纹图谱鉴别双歧杆菌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RAPD技术选用10条引物对7种9株双歧杆菌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根据在优化条件下所得DNA指纹图谱分析了双歧杆菌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并构建了相似性指数矩阵和树状图.结果表明,不同序列的随机引物可扩增不同形式的RAPD图谱,但并非所有图谱都具有分类学意义,其中引物S256对双歧杆菌种及同种不同菌株均具有良好的区分能力,由该引物扩增的RAPD图谱计算出的相对性指数矩阵以及由此构建的聚类树状图均能正确地反映出双歧杆菌的系统发育关系,同时对RAPD图谱作为工业双歧杆菌分子标记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应用DNA指纹图谱技术鉴定微生态制剂——整肠生菌株BL63516的方法,提高菌种鉴别水平。方法应用RAPD(随机扩增多态性)方法,采用50条随机引物对7株地衣芽胞杆菌进行基因组DNA指纹图谱分析,选择多态性好、重复性好、稳定性强的随机引物,对BL63516与其他地衣芽胞杆菌进行区分。结果发现选用引物$87或$88分别对7株地衣芽胞杆菌进行基因组DNA指纹图谱分析,BL63516菌株扩增的DNA片段的大小、数量均与其他地衣芽胞杆菌有明显差异。结论此方法具有可重复性,方便、快速和准确的优势,可用于微生态制剂整肠生菌株的鉴别。  相似文献   

7.
48株临床分离假丝酵母菌DNA异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PD)对48株假丝酵母菌临床菌株进行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的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结果显示:48株假丝酵母菌中白假丝酵母菌35株,非白假丝酵母菌13株,引物1和引物2将来源不同的35株白假丝酵母菌分成4型和6型,且RAPD技术可将白假丝酵母菌鉴定至种,并可分辩同种菌的不同型别,是假丝酵母菌致感染、追踪病原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分别采用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ITS)和基因间隔区(IGS1)测序,ITS和IGS1区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和基因组DNA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等方法,对三株因肯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inkin进行分子特征及种内分型研究。结果显示,不同菌株的rRNA基因ITS区和IGS1区的序列相似性均高达100%,RFLP酶切图谱具有较理想的种内一致性,而不同菌株的RAPD图谱不尽相同。研究表明:rRNA基因IGS1区测序及RFLP酶切可考虑用于因肯毛孢子菌的菌种分子鉴定,而基因组DNA的RAPD则较适合于菌种的种内分型。  相似文献   

9.
稗草致病菌——尖角突脐孢菌菌株RAPD指纹图谱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陈勇  倪汉文 《微生物学报》2003,43(4):409-416
以我国主要稻区的稗草植株上分离的17株尖角突脐孢菌菌株为试验材料,采用改良的SDS法提取其基因组DNA,并运用优化的RAPD分析体系对其进行了分子标记遗传差异研究。从25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0个扩增效果好的引物,对全部试验材料进行了RAPD扩增,共得到239条有效带,其中多态性带229条(占95.8%)。依据扩增结果建立了17株尖角突脐孢菌基因型的DNA指纹图谱并对其进行了有效区分。根据RAPD分析结果计算了菌株间的遗传距离,分析了它们的遗传差异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RAPD分子标记技术是能够用于杂草致病菌资源的鉴定的,并可以进一步应用于特定性状的基因标记研究。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