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澳门红树林植物组成及种群分布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梁华 《生态科学》1998,17(1):25-31
调查工作于1992年4月~1994年9月在路环及凼仔红树林区内进行.路环红树林面积约7.115hm2,凼仔红树林面积约57.205hm2.在两地区的海滩中,红树林植物计有4科4种,分属于红树科(Rhizophoraceae)、紫金牛科(Myroinaceae)、马鞭草科(Verbenaceae)和爵床科(Acanthaceae).海岸半红树植物计有15科27种.利用样带法研究澳门红树林种群的分布格局,除秋茄为随机分布外,桐花树、白骨壤及老鼠勒均趋于集群的分布格局.结合数据分析8个研究区域种群生态位序列,只有凼仔红树林研究区最具有显著的生态位序列.  相似文献   

2.
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空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树林作为海岸带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具有维持海岸生物多样性、防风固岸、促淤造陆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在气候变化和快速城市化背景下认识红树林受保护状况具有重要意义。以基于遥感解译的红树林分类数据为基础,通过空缺分析,分析了我国红树林的就地保护状况,结果显示我国分布的红树林总面积为264 km~2(尚不含我国港、澳、台的统计数据),其中61.4%在自然保护区内受到保护。从红树林分布的主要省份来看,在海南省分布的红树林面积较少但保护比例高,广西和广东省分布的红树林面积大但受保护面积比例相对较低。在3种红树林类型中,红树-木果楝林和红海榄-木榄林分布面积较小,但受保护的面积都在90%以上,秋茄-桐花树-白骨壤林分布的面积最大,但受保护的面积为52.6%。研究提出自然保护区外红树林分布的关键区域,并建议通过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等方式来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3.
应用联结系数、点相关系数和X ̄2统计量来分析深圳福田红树林群落的物种联结性。结果表明:红树林群落中物种相关信息桐花树>白骨壤>秋茄。群落的相关信息为2.18,复杂度1.17,变异系数1.67,参杂度0.67。三个组成间几乎无联结系数,表现为独立分布.这反映出本红树林群落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成熟的群落。  相似文献   

4.
针对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优势乔木群落, 根据优势种重要值大小对群落类型进行了划分, 进一步从立木、苗木和幼苗3 个层次对群落物种组成及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4 科6 种红树植物组成11 个优势乔木群落。无瓣海桑群落分布最广, 平均胸径、高度和冠幅面积显著大于红海榄、秋茄、桐花树和白骨壤优势群落, 但无瓣海桑群落物种多度较低, 群落内无瓣海桑对秋茄有显著抑制作用; 白骨壤和秋茄优势乔木群落的多样性指数较高。红树林优势乔木群落林下层植被组成贫乏、结构简单, 以桐花树、秋茄和白骨壤为主; 林下苗木数量多于幼苗; 白骨壤幼苗占总量的67.1%。未来红树林恢复仍要重视本地红树物种, 建议加强白骨壤作为恢复物种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广西北部湾红树林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淑庆  李家明  卢世标  钟秋平  陈敏娥 《生物学通报》2010,45(5):11-14,F0003,F0004
红树林作为热带和亚热带沿海滩涂上特有的植被类型和生物资源,在自然生态平衡中起着特殊的作用。作者通过线路走访和选取固定地点采样法对广西北部湾红树林资源现状进行调查,调查表明:广西北部湾红树林现存面积8374.9hm^2,有真红树8科11种,半红树6科8种,伴生植物12科14种。红树林主要树种有:秋茄、桐花树、白骨壤、红海榄、木榄、海漆、榄李、老鼠筋、卤蕨、无瓣海桑等。最后对北部湾红树林资源的保护利用以及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采用位置指数(CE)、混交指数(DM)、分异指数(T)以及Ripley’sK方程,探讨了深圳福田红树林保护区海桑+无瓣海桑自然林的空间结构特征。海桑、无瓣海桑、秋茄和桐花树种群都呈现集群分布;海桑-无瓣海桑、海桑-秋茄、海桑-桐花树、桐花树-无瓣海桑以及秋茄-桐花树之间在空间分布上呈现负关联,秋茄-无瓣海桑之间呈现正关联,但这些关联都不显著。海桑和秋茄与其它树种属于中度混交,而无瓣海桑和桐花树与其它树种的混交程度相对较弱。海桑和无瓣海桑个体之间的胸围差异明显,而其它树种个体之间的胸围差异中等。海桑个体之间的树高差异明显,而其它树种个体之间的树高差异中等。采用的空间指数和空间统计技术有效地描述了树种的空间属性。  相似文献   

7.
红树林与水产养殖系统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研究红树林对养殖水体的净化效应,选择3种红树植物海桑、秋茄和桐花树,每种分别按45%、30%和15%的面积比例种植于滩涂海水养殖塘,塘中养殖美国红鱼和星洲红鱼1年后收获,养殖期间通过对水质和鱼的生长情况进行监测,结果显示,种植红树植物的养殖塘水质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可以减少鱼类病害。其中以种植比例为45%的桐花树养殖塘水质最好,鱼类生长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8.
不同红树植物群落中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2006年对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三种红树植物群落(白骨壤 桐化树群落、桐花树群落、木榄 桐花树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白骨壤 桐化树群落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物种数、栖息密度、生物量、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最高,优势度指数居中,均匀度指数略低于桐花树群落;桐花树群落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急剧减少,尤其是底内型、底上附着型和穴居型种类减少明显,生物量和栖息密度下降到最低,由于个体数种间分配较为均匀而导致优势度指数下降而均匀度指数增高,虽丰富度指数略低于白骨壤 桐化树群落,但多样性指数接近于白骨壤 桐化群落;木榄 桐花树群落,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物种数,尤其是穴居型和底内型种数继续减少,但生物量和栖息密度有所上升,个体数种间分配不均匀而使优势度指数增高而均匀度下降,加上丰富度指数最低,故多样性指数最小。白骨壤 桐化树群落优势种的生活型是底内型和穴居型;桐花树和木榄 桐花树群落优势种的生活型均是穴居型。三种红树植物群落中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GS/GSB分别为0.48、0.63、0.80。相同红树植物群落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都较为相似,木榄 桐花树群落的相似性最高,而不同红树植物群落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的差异明显,反映了不同红树群落对底栖动物群落作用的差别,同时也展示了各种大型底栖动物对不同红树群落生境的适应情况。  相似文献   

9.
福建红树林植物丛枝菌根侵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5月和12月,对福建沿海3个红树林生长区(洛阳江、九龙江口、漳江口)的红树林植物丛枝菌根(AM)侵染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红树林生长区中6种植物根内均发现AMF侵染结构,其中桐花树、秋茄、鱼藤和芦苇的丛枝为Arum(疆南星)型;(2)6种植物的丛枝菌根侵染率差异较大,老鼠簕的侵染率最高,鱼藤最低;(3)桐花树和秋茄的丛枝菌根侵染率呈显著差异,而其在不同生长区之间无差异;(4)桐花树和秋茄的丛枝菌根侵染率在不同时间呈显著差异,而钝草的丛枝菌根侵染率在不同时间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珠海市淇澳岛红树林群落组成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研究了珠海市淇澳岛红树林的组成、群落类型、群落结构外貌、生态序列及红树林内的主要动物种类.初步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有红树植物7科9种,半红树5科6种,红树林伴生植物4科8种,脊椎动物中鸟类10目20科46种.淇澳岛红树林群落类型主要有:秋茄-桐花树-老鼠筋群落、桐花树-芦苇群落、老鼠筋群落、无瓣海桑群落、木榄-银叶树群落.本文还针对珠海淇澳岛红树林湿地资源现状提出可持续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广西英罗港红树植物种群的分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温远光  刘世荣  元昌安 《生态学报》2002,22(7):1160-1165
用生态样带和连续取样方法研究了广西英罗港红树植物种群的分布,结果表明,在360m长的生态样带中,从内滩海堤到外滩(无红树林的光滩),土壤的机械组成,养分和盐分含量均存在明显的梯度变化,0-20cm土壤的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速效磷,全盐分别是1.11%-6.67%,0.021%-0.136%,41.6-203.7mg/kg,0.0087%-0.0309%,2.78-14.32mg/kg和10.20‰-31.12‰,土壤砂粒,粉粒和粘粒分别是57.3%-89.6%,8.1-29.0%和2.3%-13.7%,除土壤砂粒含量与距离呈正相关外,其它测定因子均表现为负相关关系,随着与海堤距离的加大,红树植物种群的分布出现明显的差异,在距岸240-340m的滩面,以桐花树种群的重要值最高,其重要值指数变化在91.66-175.02之间,向陆地演进,其种群的重要值逐渐减少;在40-220m,红海榄种群占居明显优势,其重要值指数为110.66-264.86,在距岸0-30m的海滩,以木榄种群占优势,其重要值指数为213.16-250.53,白骨壤种群和秋茄种群的重要值都较低,这主要是它们的种群密度低所致,红树植物种群的分布表现为典型的过渡替代的交错分布,从海堤到外滩,木榄种群取代红海缆,红海榄种群取代桐花树,桐花树种群取代白骨壤,这种交错分布是通过连续演替方式实现的,集合环境梯度分析表明,由海堤到外滩,白骨壤种群和桐花树种群沿集合环境梯度分布的峰值为1,秋茄的峰值为2.5,红海榄的为7,木榄为10,说明白骨壤种群和桐花树种群为向陆递减分布,属先锋种群,木榄为向海递减分布,属演替后期种群;秋茄和红海榄则为钟形分布,属演替中期种群,建立的红树植物种类-环境关系的回归模型,符合大面积海滩红树植物种群分布为过渡替代的交错分布的规律,生态样带和连续取样方法适用于红树林演替调查,是研究物种种群分布规律的好手段。  相似文献   

12.
常云蕾  廖静娟  张丽 《生态学报》2024,44(9):3830-3843
红树林是全球重要的生态系统,了解红树林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演变趋势对开展红树林的保护、恢复及可持续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谷歌地球工程(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利用全球红树林分布数据和陆地卫星(Landsat)系列光学影像特征指数数据,结合Theil-Sen中值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Hurst指数等方法,分析了全球红树林的时空分布特征、时空演变趋势及其可持续特征。结果表明:1990-2020年全球红树林面积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总面积减少52174.18km2,年平均流失率达1.2%,红树林面积减少最多的地区为东南亚,其次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南美洲和东南非洲;红树林呈退化趋势变化的面积(81.44%)明显多于改善区域的面积(17.43%),其中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退化趋势最为明显;2015-2020年全球红树林变化趋势有所改善,有73.85%的区域在未来是可持续的,持续改善区域面积(38.58%)大于持续退化区域面积(33.06%),且改善区域的可持续性明显高于不可持续性,表明2020年之后全球红树林整体上呈改善趋势变化。全球红树林时空变化特征和演变模式,可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沿海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改善提供重要支撑,对评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状况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人工红树林的生长与病虫害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配合“十五”863项目研究红树林修复海水滩涂养殖水的营养污染,在深圳海上田园旅游区的科技试验区鱼塘构筑种植岛种植一年生红树植物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L.)、桐花树(Ageiceras corniculatum(L.)Blanco)、秋茄(Kandelia candelL.Druce)并监测了解其生长发育的情况及物候期;掌握危害红树林植物生长的主要病虫害.结果表明,海桑生长速度快,各生长形态指标都远大于秋茄和桐花树,并且具有良好的抗逆特性但怕冷冻.秋茄生长速度慢,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怕水淹,成活率最低;桐花树抗逆性强,成活率最高.红树林植物幼龄时期容易受到病虫害严重威胁,要做好防治工作,保证红树林植物的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14.
广西的红树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林鹏  胡继添   《广西植物》1983,(2):95-102
本文主要讨论广西沿海的红树林的植物种类成分、外貌、适应形态学特点、群落类型和演替规律,以及生产管理问题。 该地区的红树植物种类计有8科、12属、12种,以红树科植物占优势。群落类型有:白骨壤群落、桐花树群落、秋茄-桐花树群落、红海榄群落、木榄群落、木榄-桐花树群落、桐花树-海漆稀树群落和红海榄+秋茄-桐花树群落等。  相似文献   

15.
2005—2006年对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三种红树植物群落(白骨壤+桐化树群落、桐花树群落、木榄+桐花树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白骨壤+桐化树群落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物种数、栖息密度、生物量、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最高,优势度指数居中,均匀度指数略低于桐花树群落;桐花树群落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急剧减少,尤其是底内型、底上附着型和穴居型种类减少明显,生物量和栖息密度下降到最低,由于个体数种间分配较为均匀而导致优势度指数下降而均匀度指数增高,虽丰富度指数略低于白骨壤+桐化树群落,但多样性指数接近于白骨壤+桐化群落;木榄+桐花树群落,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物种数,尤其是穴居型和底内型种数继续减少,但生物量和栖息密度有所上升,个体数种间分配不均匀而使优势度指数增高而均匀度下降,加上丰富度指数最低,故多样性指数最小。白骨壤+桐化树群落优势种的生活是底内型和穴居型;桐花树和木榄+桐花树群落优势种的生活型均是穴居型。三种红树植物群落中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GS/GSB分别为0.48、0.63、0.80。相同红树植物群落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都较为相似,木榄+桐花树群落的相似性最高,而不同红树植物群落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的差异明显,反映了不同红树群落对底栖动物群落作用的差别,同时也展示了各种大型底栖动物对不同红树群落生境的适应情况。  相似文献   

16.
红树林叶片感染真菌后可能会向非健康状态变化,为了比较三种红树林植物海漆、秋茄和桐花树健康与非健康叶片真菌类群,明确其中真菌类群的差异,该研究从广西茅尾海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采集海漆、秋茄和桐花树健康与非健康叶片,对叶片中真菌分离纯化并进行形态学鉴定,提取真菌的DNA,采用RAPD多样性、ITS序列对真菌进行分子鉴定。经过初步分析,从海漆、秋茄和桐花树中共分离到157株真菌,经过形态学和RAPD分析,可能为19种不同的真菌。采用真菌ITS序列对19种真菌代表性菌株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种真菌都属于子囊菌门,有15株与已有的真菌ITS序列相似性在97%以上;有4株相似性低于95%,可能为新种。海漆健康和非健康叶片分别分离到真菌7种和5种,健康叶片含了非健康叶片中所有真菌;秋茄健康和非健康叶片分离到真菌1种和9种,且健康叶片中分离到的内生真菌Dothiorella aegiceri也包含于非健康叶片分离的真菌中;桐花树健康和非健康叶片分离到真菌1种和3种,且桐花树分离的内生真菌也是Dothiorella aegiceri,其包含于非健康叶片中分离到的真菌。该研究证明,海漆内生真菌同时也可能是植物病原菌,内生真菌与植物病原菌没有明显界限;另一方面,该研究发现秋茄和桐花树叶片的病变是由外部的病原真菌感染引起,感染的原因可能是昆虫叮咬红树林植物后留下了创口,这些创口有利于真菌的感染。  相似文献   

17.
徐晓然  谢跟踪  邱彭华 《生态学报》2018,38(20):7458-7468
以海南省文昌市八门港红树林湿地及其周边土地为研究对象,采用6期遥感影像为主要的数据来源,建立起研究区域内1964、1972、1988、2000、2009、2015年50年的景观数据库,利用土地转移矩阵和表征景观破碎化过程的景观指数系统阐述了八门湾红树林湿地及其周边土地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以及景观破碎化的过程,探讨八门湾红树林湿地及其周边土地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景观破碎化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1964-2015年间,研究区域内建筑用地、养殖水面面积持续增长面积比重分别上升了7.72%、12.55%,耕地、林地、红树林面积所占比重分别下降了7.01%、9.16%、9.74%。(2)1964-2015年间,研究区域内斑块数量增加了685个,平均斑块面积缩减了39.12%,聚合度下降了3.5%,最大斑块面积缩减了28.38%,蔓延度下降了9.26%,斑块平均形状破碎化指数和面积加权平均形状破碎化指数分别上升了0.0148、0.0207,斑块密度从1964年的0.0653个/hm2上升到2015年的0.1073个/hm2。(3)八门湾红树林湿地及其周边土地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景观破碎化过程的相关关系主要体现在养殖水面、建筑用地面积变化对研究区域景观破碎化指数的影响上。养殖水面、建筑用地面积变化对研究区域景观破碎化过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聚合度、斑块数量、蔓延度的作用上。其中,养殖水面面积变化对研究区域景观破碎化过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对红树林面积的侵占,使得红树林面积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比例由15%下降到5.25%,红树林由大面积连续集中分布趋向于小面积孤立分散分布。建筑用地面积变化对研究区域景观破碎化过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城市的快速发展、交通设施大量的建设。50年来,八门湾红树林湿地各地类之间的转化主要表现为红树林面积转化成养殖水面,林地和耕地面积转化为建筑用地,由此可见,人类活动能力的增强以及影响范围的不断扩大是引发八门湾红树林湿地景观破碎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在深圳市红树林主要分布区设置8个调查样地,以调查深圳市红树林典型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生物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1)秋茄为深圳市天然红树林的建群种或优势物种;白骨壤及海漆是天然红树林的重要组成物种;海桑及无瓣海桑是人工林的主要组成物种;桐花树及老鼠簕是林下灌木层以及低发展程度的红树林群落的主要组成物种.(2)海桑、无瓣海桑...  相似文献   

19.
桐花树     
李珍 《生命世界》1997,(1):12-14
近年来,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各类资源不断开发,红树林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日益得到重视,但红树林的优势组成成分之———桐花树,尚未得到充分利用。桐花树属于紫金牛科的桐花树属,又称腊烛果、浪柴、红葫、黑脚梗,是一种高为1.5-4米的灌木或乔木,一般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海岸的中滩、内滩,有淡水调节的滩面上是其发育的最佳场所,不过,由于其根、茎、叶等器官具特殊的生理结构和调节功能,潮滩环境适应范围较广,又常与秋茄被作为热带沿海各岸段造林的选择树种。(-)发达的根系桐花树的根为支柱根或低矮的板状根,也具蔓布…  相似文献   

20.
以2010 年SPOT5(空间分辨率为2.5 m)遥感图像为信息源, 提取红树林群落的空间分布范围及叶面积指数(LAI), 在ArcGIS10.0 软件及fragstats4.0 软件平台的支持下, 分别以100 m、300 m、500 m、700 m、900 m 为网格单元大小计算景观格局指数及LAI 指数, 分析不同尺度下红树林景观格局与叶面积指数的空间分异及表征关系。结果表明: (1)红树林群落叶面积指数(LAI)均呈现较为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随着尺度的增大, 各网格单元的LAI 平均值先减小后增大; (2)斑块数量(NP)及平均斑块面积(MPS)呈现出东南地区高于西北地区的特点, 随着尺度的增大而增大。平均形状指数(MSI)随着尺度的增大逐渐增大。面积周长比均值(MPAR)的空间分异特征不明显; (3)红树林群落叶面积指数与群落景观指数在部分尺度下(500 m、700 m)存在明显的表征关系。(4)700 m 尺度是本研究分析的最佳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