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守训 《动物学研究》1982,3(4):455-472
我国鸟类寄生线虫的研究,从区系的角度来看,研究尚少,过去,鸟类线虫方面的研究,多系零星报道(祝海如,1931;徐锡藩,1931,1932,1933;徐锡藩和Hoeppli,1933,1934;伍献文,1933,1934;伍献文和刘建康1940;伍献文和龚建章,1944;李希杰1933,1934;丁汉波,1936;顾昌栋,1956;徐艿南,1957,1959,1963;汪溥钦,1965,1966,1980;吴淑卿,1973;吴淑卿和沈守训,1966;沈守训和吴淑卿,1964,1973;沈守训,1981)。作者根据我国海南岛(五指山、榆林,尖峰岭和那大)、江苏(太湖地区)、山东(微山湖地区)、河北(白洋淀地区)、内蒙古自治区(乌梁素海地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南山地区)等地的鸟类寄生线虫调查,从宿主和寄生线虫的相互关系方面,初步分析研究了线虫的区系组成。共剖检各种鸟1,321只,分隶于46科172种,其中感染线虫的有485只,隶于83种,感染率为36.71%(表1)。经分析鉴定有线虫70种,分隶于17科31属(表2)。  相似文献   

2.
福建几种鱼类寄生线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鱼类寄生线虫,过去徐锡藩(1933)、伍献文等(1941、1942)、李淑颖(1941)、伍惠生(1956、1964)、汪溥钦(1975、1976、1981)等,先后曾有记载。近年来我们在福建进行动物资源调查中,检查一些鱼类,获得我国过去未报告的线虫有6种,分隶于4科6属,其中有1新属5新种。兹报告于后。标本保存福建师范大学寄生动物研究室。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德宏地区兽类寄生线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5年我所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共同组成考察队,曾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盈江县、腾冲县和保山专区进行兽类的野外考察,对33种兽类共189只进行了解剖,其中107只兽类感染了线虫。经分析鉴定,共有线虫21种,分隶于16科19属。包括2新种,5种国内新记录和2个未定种。此外,尚有23个新宿主(表1)。 本文仅对上述标本中的二新种及首次发现的少棘奇口线虫Rictularia oligopectina Wuet Hu,1938雄虫作了详细描述。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4.
江豚的寄生线虫一新种和一新纪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豚 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的寄生线虫,我国伍献文(1929)、徐锡藩和 Hoeppli(1933)曾报道过厦门两种分别寄生在肺和鼓室的Halocercus pingi Wu,1929和Pseudo-stenurus auditivus(Hsu et Hoeppli,1933)Yamaguti,1961。近年苏联、日本和加拿大等国也有新发现和报道。 作者于1981年3月18日获采自辽宁锦州和江苏南京两地江豚的寄生线虫标本。经鉴定有三种,隶于伪翼科 Pseudallidae Railliet,1916的三属。其中一种为新种,一种为国内新纪录。现报道于后。文中测量单位均为毫米。模式标本保存于南京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临沧专区鸟兽寄生蠕虫的研究 Ⅱ.兽类寄生线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所与西南动物所共同组成鸟兽考察队,于1964年在云南省的耿马、沧源、永德、凤庆、双江和临沧等六县进行了鸟、兽等类的野外考察。兽类方面共剖检了26种,获得寄生线虫标本29种,经分析鉴定,分表于13科20属。包括3个新种,13种国内新纪录和3个未定种。此外,尚有26个新宿主(表1)。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6.
尖尾类线虫(Oxyurata Skrjabin,1923)种类很多,我国很多生物学工作者曾进行过研究(徐锡藩1933,李希杰1933,顾瑞岩1939,伍献文、龚建章1944—1945,徐(山乃)南1957,尹文真1966)。我们于1963年开始在福建各地采集各种脊椎动物检查,从6种哺乳类、7种鸟类、6种爬虫类和5种两栖类动物的肠中,检得这一类的线虫有30种,分隶于8科16属。其中6种是我国人畜常见的寄生虫,11种是我国过去已报告的种类,6种是我国新纪录,7种是新种。兹将新种和新纪录(包括1宿主新纪录)记述如后。标本保存于福建师范大学寄生动物研究室。  相似文献   

7.
辽宁兽类研究方面的报道多为海兽和小型啮齿类,有关陆栖资源兽类的资料极少。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兽类研究组(1958)记录辽东半岛资源兽类4科8种。董谦等(1962)记录旅大地区资源兽类4科7种。本文根据1978—1983年野外调查、查阅毛皮收购记录与实物、走访猎户所获资料,报道如下。一、资源状况辽宁是东北、华北、蒙新三个动物区系的延续交会地区,动物资源比较丰富,陆栖兽类至少有63种,其中主要毛皮兽有32种,约占全国主要毛皮兽种数(69种,郑作新,1982)的46.4%。包括食肉目的狼、狐、貉、豺、黑熊、青鼬、紫貂、银鼠、香鼬、黄鼬、艾虎、狗獾,猪…  相似文献   

8.
本文记述了发现于潜山盆地中古新统望虎墩组上段的两件保存较好的(犭亚)兽类化石,它们分别代表了两个新属种:古井曙(犭亚)(新属、新种)(Eosigale gujingensis gen. et sp. nov.)和余氏棋盘兽(新属、新种)(Qipania yui gen. et sp. nov.)。在分析(犭亚)兽科各属及相关类群特征的基础上,重新厘订了(犭亚)兽科的涵义,探讨了(犭亚)兽类与亚洲其他古老真兽类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认为(犭亚)兽科和假古猬科的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9.
鳅科鱼类亚科的划分及其宗系发生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鳅科 Cobitidae 是鲤亚目现生鱼类中第二大类群,约有23个属200个种和亚种。广泛分布于华来氏线以北的亚洲、欧洲和北非。中国是鳅科种类最丰富的国家,有18个属约100个种和亚种,有些属种是我国特有的。关于鳅科在鲤亚目中的分类位置及与其他科间宗系发生的相互关系,伍献文等(1981)已作了详述。本文通过骨骼和形态特征的比较分析来探讨鳅科的亚科划分及亚科之间的宗系发生的相互关系,并进一步讨论它们的起源、分布及演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千岛湖岛屿小型兽类群落的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7 年秋季和2008 年春季,选取千岛湖地区14 个岛屿和2 个半岛作为样地,采用夹夜法进行小型兽类群落组成调查。两季度共布夹20 400 个,捕获小型兽类1 141 只,隶属2 目3 科9 属13 种,啮齿目(Rodentia)鼠科(Muridae)10 种和仓鼠科(Cricetidae)1 种,食虫目(Insectivora)鼩鼱科(Soricidae)2 种。利用以上结果分析其群落多样性,结果显示:14 个岛屿小型兽类群落春、秋两季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均呈现极显著差异且优势种发生变化;对可能影响岛屿小型兽类群落多样性的岛屿面积、距最近陆地距离、距最近大岛距离和植物丰富度等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只有植物丰富度对小型兽类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有显著影响;对16 个样地按照物种组成比进行聚类,许源半岛样地与14 个岛屿聚为一类,姚家半岛样地单独归为一类,相似性指数比较结果亦显示姚家半岛样地与其它样地的相似性指数偏低。结论:景观破碎化导致千岛湖岛屿小型兽类群落的稳定性下降,物种多样性季节变化强烈;随岛屿面积的增加,小型兽类物种丰富度并非总是增加的,而是出现反复,呈现明显的小岛效应;14 个岛屿的物种与许源半岛样地物种构成比接近,推断在水库未形成前属同一生境。  相似文献   

11.
李艳红  吴攀文  胡杰 《四川动物》2007,26(4):841-845
2005年3~11月和2006年7~8月对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的兽类区系和资源进行了调查,结合历史文献统计,表明保护区内共有兽类76种,隶属7目27科,其中,属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的兽类有5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的有12种,中国特产兽类19种。区系组成以东洋界种类为主(60种),占全区兽类种数的78.95%,古北界种类(11种)和广布型种类(5种)分别占14.47%和6.58%。  相似文献   

12.
王祖望  张知彬 《兽类学报》2001,21(3):161-173
1 历史的回顾我国是一个拥有独特而多种多样兽类资源的国家 ,据统计和记载 ,我国兽类有 14目 5 2科 2 2 0属 5 0 0余种 ,其中有不少是我国特有种[1 ] 。因此 ,我国兽类学研究历来为世人所瞩目。我国兽类学的研究始于本世纪初 2 0年代 ,迄今已有 80年的历史 ,但是在解放前 ,我国兽类分类和区系的调查研究 ,大多由外国学者零星开展的 ,大量的标本收藏在国外博物馆 ,有关中国兽类的分类和分布的整理与研究工作 ,亦多在国外进行。解放初期 ,除了古兽类学尚有一定的基础外 ,现生兽类学研究 ,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1 ,2 ] 。解放后至文化大革命前 ,…  相似文献   

13.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邛崃山脉东南坡,地处邛崃山自然保护区群的核心地带。2014–2016年,我们在卧龙保护区内使用红外相机技术开展大中型兽类与鸟类的本底调查。经过10,961个相机工作日的调查,完成有效调查位点83个,覆盖58个公里网格。共鉴定出分属6目15科的32种野生兽类和4种家畜,探测数总计2,095次,其中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别有5、11种,被IUCN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EN)、易危(VU)、近危(NT)的动物分别有4、6、4种。野生兽类中,食肉目物种数最多,共6科16种,其次为偶蹄目(4科8种)和啮齿目(2科5种)。偶蹄目是有效拍摄数最多的类群(占总探测数的63.33%),其次为食肉目(20.01%)和啮齿目(5.73%)。食肉目中相对多度最高的物种是猪獾(Arctonyx collaris,RAI=12.23),偶蹄目中最高的物种是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RAI=32.21)。记录到雪豹(Panthera uncia)、狼(Canis lupus)、豺(Cuon alpinus)3种大中型顶级食肉兽类。鸟类探测数655次,鉴定出分属5目18科的59种鸟类,其中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别有3、9种,保护区新记录鸟类4种。鸡形目是探测数最高的类群,占全部鸟类探测数的56.76%。本次调查了解了区内兽类和鸟类的物种组成、空间分布和相对多度,提供了区内大中型兽类和鸟类群落的初步本底信息,为后续的保护管理规划和长期监测提供了数据支持和指导。  相似文献   

14.
新疆兽类新种与新亚种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8年至1960年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派员参加了中国科学院新疆综合考察队,在新疆南部与北部作了鸟兽区系考察,采获大批标本。作者有机会对全部兽类标本进行了分类研究,发现其中跳鼠科三趾跳鼠之二亚种、鼠科林姬鼠之一亚种以及仓鼠科沙鼠亚科之一种和子午沙鼠之一亚种均为科学上的新纪录。兹分别记述于后(模式标本及比较标本均藏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兽类标本室):  相似文献   

15.
2019年12月—2021年1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在广西恩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布设了58个红外相机监测位点,对保护区内的兽类及地栖性鸟类多样性开展监测。本次监测共完成17 332个相机工作日,累计获得独立有效照片6 680张。共鉴定出兽类5目13科20种,鸟类9目20科61种,其中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6种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EN)的有2种,易危(VU) 6种,近危(NT) 19种。物种相对多度指数(RAI)最高的兽类是小泡巨鼠(Leopoldamys edwardsi),鸟类是白鹇(Lophura nycthemera)。本次监测初步掌握了广西恩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兽类及地栖性鸟类的种类组成和相对多度指数,为后续开展野生动物研究与保护管理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白洋淀鸟类寄生蠕虫的调查 Ⅰ.线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4年3、4、10和11月,我们在河北省白洋淀进行了鸟类寄生虫的调查。共剖检各种鸟类462只,分隶于18科、32属、47种,其中有线虫寄生的鸟类共186只,占剖检总数的40.25%(表1)。此次调查共发现线虫23种,分隶于10科、15属、其中包括1个新种,9个新纪录和16个新宿主(表2)。  相似文献   

17.
江苏盐城自然保护区陆生兽类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3月~2007年9月期间,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实地涮查与访问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盐城自然保护区的陆,七兽类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报道兽类共31种,分属6日13科.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兽类3种:I级1种,Ⅱ级2种;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牛兽类10种;有4种兽类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1种兽类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种兽类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对盐城自然保护区陆牛兽类资源的生态分布和保护现状等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该区陆牛兽类资源数量减少的原因,提出了保护和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关于安徽翼手目的研究,G.M.Allen(1938)在《中国及蒙古的兽类》一书中仅记载了2种。此后,王歧山等在《安徽兽类地理分布的初步研究》一文中又记载了3种。直到1978年黄文几等在《安徽哺乳动物调查和地理区划》一文共记述20种,分属菊头蝠科、蹄蝠科和蝙蝠科3科。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从1953—1957年,五年间先后在东北各地,包括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和东北大平原,进行了兽类的区系调查,其结果已于1958年写成“东北兽类调查报告”出版。本文拟就食虫目和翼手目中的三种,在“东北兽类调查报告”中未曾包括的,于以补充报告。这三种兽类是食虫目鼩鼱科的栗齿鼩鼱(Sorex daphaenodon Thomas,翼手目蝙蝠科的长足鼠耳蝠(Myotis longicaudatus Ognev)和大管鼻蝠(Murina leucogasterMilne-Edwards)。  相似文献   

20.
不同相机布放模式在古田山兽类资源监测中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0年6月-2011年8月,利用一字型、十字型、随机型和海拔垂直型4种相机布放模式在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兽类独立照片(independent photograph,IP)共2551张,能识别物种的兽类IP有1240张,占整体IP的48.6%,不能识别物种的兽类(松鼠科以外的啮齿动物)IP1167张,占45.8%;无效IP144张,占5.6%。所拍能识别物种的兽类共有14种,隶属4目9科,其中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为国家Ⅰ级保护动物,鬛羚(Naemo-rhedus sumatraensis)和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为国家Ⅱ级保护动物。在种-监测日曲线当中,4种监测模式随监测日的不断延长,兽类种类大体呈现半年左右趋于稳定的规律,建议监测时间以半年为一个周期较为合适。研究发现,兽类IP和单相机拍摄率在一字型、十字型和随机型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与海拔垂直型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海拔垂直型由于相机分布均匀,在拍摄种类、拍摄率等各项监测指标上都显著高于其他3种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