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生物利用液态正烷烃发酵的第一步是将烷烃和水乳化,烃水乳化之后,正烷烃就易于被转运到细胞中。利用正烷烃发酵的酵母菌产生的乳化剂进入到发酵液中。本文报道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发酵液中乳化剂含量和热带假丝酵母U_(3-21)产生乳化剂的最  相似文献   

2.
目前,柠檬酸一般采用微生物发酵方法生产。以糖质为原料的柠檬酸发酵液中,除柠檬酸外,尚可能含有草酸、乌头酸、苹果酸和葡萄糖酸等。由于生产菌种和工艺技术的不同,各种酸的含量也不完全一样,用碱滴定测总酸的方法不能反映柠檬酸的真实含量。因此,多以五溴丙酮法进行测定。但是,以糖蜜作原料的柠檬酸发酵中,由于原料所含杂质的干扰,给测定造成很大困难。为寻找一个适于以糖蜜为原料的发酵液中柠檬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我们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法最大相对误差不超过3.7%。  相似文献   

3.
粗糙脉孢菌纤维素酶液体发酵优良形态突变体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丝状真菌被广泛地用于包括纤维素酶在内的工业酶生产过程。在液体深层发酵中,丝状真菌菌丝形态直接影响发酵液的流变特性,进而与目标酶蛋白产量存在着重要的关联。目前,针对丝状真菌工业酶液体发酵菌丝形态的研究依然是从传统的发酵工程学角度出发,对与发酵水平紧密相关的形态、粘度等性状相关基因的认识远远不够。为了挖掘深层发酵中对丝状真菌发酵产酶性能具有重要影响的形态发育相关基因,以粗糙脉孢菌Neurospora crassa单基因突变体库中的95株形态突变株为研究对象,在结晶纤维素为碳源的条件下进行筛选,探寻与野生型菌株蛋白产量有显著差异的突变株。同时,对这些突变株的内切-β-1,4-葡聚糖酶酶活、β-葡萄糖苷酶酶活、发酵液粘度和菌丝干重进行了测定,并观察了发酵液中突变株的菌丝形态。实验结果表明,与野生型菌株相比,突变株SZY32、SZY35、SZY39和SZY43发酵液中蛋白浓度显著降低,突变株SZY11、SZY63、SZY69和SZY87发酵液中蛋白浓度显著性提高。值得注意的是,突变株SZY11和SZY43发酵液菌丝体主要形态为菌球状,其发酵液粘度分别降低75%和50%,突变株SZY87在发酵液中呈长丝状,发酵液粘度显著升高至少2倍。这些与产酶水平相关的形态、粘度基因的获得将有助于丝状真菌纤维素酶等工业酶高产工程菌株的理性构建。  相似文献   

4.
酶法测定甲醇酵母发酵液中甲醇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醇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联合的酶促反应法,测定甲醇酵母发酵诱导阶段变化的发酵液中甲醇浓度,建立一种能够快速测定发酵液中甲醇浓度的方法,测定的最佳浓度范围是0.5-5%。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以灵芝、金耳以及冬虫夏草作为发酵菌种,选用豆浆为基本原料配制培养基,在发酵过程中定时取样并测定其中几种生物活性物质的含量,分析各生物活性物质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三种食用真菌发酵豆浆的发酵液中总游离型大豆异黄酮含量在发酵过程中均缓慢上升并分别在发酵72 h、24 h和36 h达到最高,与发酵初期相比分别增加了31.81μg/m L、19.05μg/m L和15.71μg/m L;三种食用真菌发酵液中蛋白质含量随着发酵时间的推移而降低的同时氨基酸含量均有增加,且发酵液中的肽主要是分子量范围在300 Da~1 500 Da之间的具有较高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肽,发酵液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以及占总氨基酸含量的比值均有增加。本实验探究了食用真菌发酵豆浆过程中生物活性物质的变化,为日后的富集游离型大豆异黄酮、多肽以及氨基酸等生物活性物质实验提供依据,并为工业化生产提供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6.
分别采用测定菌丝体蛋白的方法、测定核酸的方法、酸洗干燥法和纤维素测定仪的方法测定以不溶性纤维素为底物发酵产纤维素酶过程中的生物量。通过对发酵液取样测定比较,结果发现,采用测定核酸的方法精密度最高,其RSD值为6.32%,该法同纤维素测定仪的方法均可用于精确测定以不溶性纤维素为底物发酵产纤维素酶过程中的生物量。酸洗干燥法的测定结果精密度较差一些,但由于操作简便,也可用于常规分析。而测定菌丝体蛋白的方法无论是在精密度上还是操作简便性上均不占优势,该方法可作为另外3种方法的补充。为以不溶性纤维素为底物发酵产纤维素酶过程中生物量的分析检测提供了选择方法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考察纳豆杆菌在7.5 L发酵罐中分批发酵产纳豆激酶的条件,纳豆激酶酶活采用四肽底物测定。结果表明:纳豆杆菌生长和产酶的适宜条件不一致。发酵过程中发酵罐搅拌转速控制为500 r/min不变,0~12 h时控制pH为8.0、温度为37℃;12~36 h调整pH为7.0、温度为30℃;16 h时补加外源C源,连续发酵36 h。该过程中发酵液中比酶活最高达到3 232 U/mL,与摇瓶发酵相比,比酶活提高了58%。  相似文献   

8.
环糊精生产厂家β-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β-cyclodextrin glycosyltransferase,β-CGTase)发酵过程中频繁染菌,为解决这一问题,从发酵异常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1株不产酶的杂菌H03S。研究杂菌发酵过程中的菌体密度、pH值、酶活等指标,发现杂菌生长速度明显低于正常菌,发酵液pH值下降速度也慢于正常菌。结合厂家实际生产情况分析:若发酵过程规范操作,则正常菌会优先形成生长优势,抑制杂菌生长;如果发酵罐实消后放置时间过长或者突发停电导致发酵终止后重新启动,杂菌会形成优势菌群,降低发酵液pH值,不利于正常菌的增殖。16S rDNA鉴定杂菌序列与正常菌不同,应归属于Bacillus cohnii strain PGRS7。因此,发酵前应预先采用16S rDNA分析鉴定菌种,排除杂菌,避免发酵中断和延迟,防止发酵染菌。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肠球菌FQ15发酵液中的有机酸在不同发酵时间的变化趋势。方法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此株益生菌发酵液中有机酸的主要成分及其在发酵不同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丙酸、丙酮酸、乳酸、乙酸的浓度都是在菌体生长处于衰亡期时达到最大值,乳酸随发酵时间的延长浓度明显下降,而乙酸在发酵后期含量呈上升趋势。结论此方法重现性好,精密度高,为研究微生物合成中有机酸种类及变化趋势提供了一种可供参考的快捷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10.
花粉破壁法对花粉蜂蜜酒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蜂蜜为主料,加入花粉,经过调配、发酵、过滤、陈酿后获得氨基酸含量丰富的酒精饮料。花粉破壁分别采用超声破碎法、酶法和温差破壁法这几种不同方式处理,并添加于蜂蜜发酵液中,经酒精发酵,制得富含活性成分的花粉蜂蜜酒。最后利用毛细管电泳法来测定成品酒中的氨基酸,通过分析优化出最佳的花粉破壁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花粉经过温差破壁法处理后加入发酵液中,其成品的氨基酸含量最高。该产品不仅营养价值高,风味独特,而且还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中药美白成分的复配,进而研究复方中药发酵液活性成分及功效性。【方法】以酪氨酸酶抑制率为指标研究最佳复配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中药发酵液中总酚、多糖、黄酮、蛋白质含量,通过HPLC技术进行氨基酸分析,抗氧化能力通过总还原力和自由基清除试验进行评价,通过酪氨酸酶活性抑制实验进行美白功效分析。【结果】正交实验得出4种中药美白成分中覆盆子对酪氨酸酶抑制效果最好;复方中药发酵液中多酚、多糖、黄酮和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47.80、4.36、1.17、2.22 g/kg;复方中药发酵液具有较高的总还原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5%(W/V)复方中药发酵液的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为82.41%。【结论】复方中药发酵液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美白功效。  相似文献   

12.
建立测定发酵液中L-天冬氨酸的一种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研究金属离子、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对测定的影响,确定测定的最适条件,L-天冬氨酸溶液与茚三酮显色剂反应显蓝紫色,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L-天冬氨酸反应溶液进行测定,得到最大吸收峰,根据最大吸收峰所对应的波长确定L-天冬氨酸吸光度与浓度间关系曲线。研究表明,L-天冬氨酸最佳吸收波长为510 nm,吸光度与浓度间工作曲线为:Y=0.067 8 X+0.013 5,r~2=0.999 5,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检测无影响,其他金属离子均不干扰L-天冬氨酸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发酵液中L-天冬氨酸的操作简便、快捷、准确。  相似文献   

13.
大叶苦丁茶成分提取及抗氧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冬青科大叶苦丁茶进行成分提取、分离 ,并采用可见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其所含几种主要成分的POV值 ,以及测定不同提取条件对提取物POV值的影响 ,同时进行抗氧化性能分析及评价 ;其中所含多酚和黄酮类成分的抗氧化性能较强 ,具有进一步开发及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发酵法炮制何首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出可以专一性降解何首乌中蒽醌类成分而不破坏其有效成分二苯乙烯苷的菌种,降低何首乌的毒副作用,我们建立了一种炮制何首乌的新方法.采用HPLC法和UV分光光度计法,对不同菌株发酵的何首乌样品及其发酵前后的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米根霉(Rhizojpus oryzae)、菌株YMS-010(Mucor.sp.)发酵样品的游离型总蒽醌、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的含量均有较大幅度的降低.菌株YMS-006(Aspergillus)、黑曲霉(Aapergillus nigers)、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三株菌株发酵何首乌样品有未知成分产生,且含量较高.通过筛选发现米根霉、菌株YMS-006具有专一性降解蒽醌类成分而不破坏二苯乙烯苷的能力,获得了具有发酵炮制作用的菌株.  相似文献   

15.
为从中药茵陈中分离内生细菌,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分析活性成分。研究采用7种不同的培养基分离菌株,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发酵产物进行抑菌活性测定,并利用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抑菌活性较高的菌株发酵液活性成分。结果表明从茵陈新鲜组织中共分离到52株内生细菌,分属于9个种,芽孢杆菌为优势菌群。筛选得到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17株,其中NA-3、BPA-24和KMB-32 3株菌活性较强,NA-3和KMB-32的发酵液中齐墩果酸含量较高。本研究通过分离纯化茵陈内生细菌,明确了茵陈内生细菌的菌群类别,获得了产齐墩果酸的两个菌株,为微生物发酵生产活性物质提供了素材。  相似文献   

16.
甲醇营养型酵母高密度培养过程中甲醇和乙醇的GC快速检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气相色谱法(GC)快速检测甲醇营养型酵母发酵液中的甲醇、乙醇含量,具有样品处理简便,测定时间较短,结果重视性好的特点。在1-10mg/mL范围内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在毕赤酵母高密度表达发酵过程中应用此法对甲醇和乙醇进行实时监空,细胞终密度超过300g/L(干重)。本方法为甲醇营养型酵母工程菌的发酵中试工艺研究提供了重要 的发酵生化参数。  相似文献   

17.
陈恭铭 《蛇志》2002,14(1):78
速效伤风胶囊是以对乙酰氨基酚为主要原料的抗感冒药。由于内含咖啡因、扑尔敏、人造牛黄等多种成分 ,地方标准对速效伤风胶囊中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测定是采用先回流 ,后用亚硝酸钠滴定的外指示剂法 [1]或用亚硝酸钠滴定的永停滴定法 [2 ]指示终点。这些方法操作繁琐、费时且误差大。本文试用乙醇作溶剂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速效伤风胶囊中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 ,方法简便易行 ,重现性好。1 仪器与试药   Uv- 2 2 0 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日本岛津 ) ,对乙酰氨基酚对照品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 ,咖啡因、扑尔敏、人造牛黄、淀粉…  相似文献   

18.
在明确四川灵芝发酵液中高含量的黄豆苷元和染料木素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了HPLC方法检测比较四川灵芝、亮盖灵芝发酵过程中各样品中此类黄酮类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两种菌丝体中黄豆苷元和染料木素的含量无明显差异;然而在加豆粕粉的四川灵芝发酵液中黄豆苷元和染料木素的含量显著高于加豆粕粉的亮盖灵芝发酵液和不加豆粕粉的四川灵芝发酵液。进而推测,与亮盖灵芝相比,四川灵芝在发酵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大量的苷键水解酶促进大豆苷和染料木苷的水解,为进一步研究在四川灵芝发酵过程中高含量异黄酮类成分产生的原因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对发酵液中提取赤霉素,以往多采用化学分析法,气相色谱法。但无论那种方法都要对样品进行繁琐的前处理,且回收率低,取样量大,既费时间,又消耗较多的有机溶剂。我们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和测定发酵液中赤霉素,得到迅速、准确、消耗又少的效果,而且还能及时提供发酵过程中的参数。  相似文献   

20.
α—淀粉酶产量最高,用途最广。提高α—淀粉酶生产菌株的产酶活力主要有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具有产高酶活的菌株,二是能准确地把握工艺生产条件。本文主要报告α—淀粉酶高产菌种86315的发酵培养基是氮源以棉籽饼粉替代豆饼粉,经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待喷发酵液加入0.5%—1%的硼砂,对贮存中的α—淀粉酶有明显的稳定作用,以及在发酵过程中控制好补料等发酵工艺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