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各种微生物,在正常人体的表面,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也存在着一定种类与数量的微生物.即使出生前处于无菌环境中的胎儿,在出生经过产道时,皮肤也会被微生物污染.出生后开始吞咽和呼吸,此时外界微生物即随之进入呼吸道及肠道.所以人的皮肤、粘膜及与外界相通的口腔、鼻咽腔、肠道、泌尿生殖道等均有微生物的存在.这些微生物绝大部分为细菌.在体表存在的细菌有:  相似文献   

2.
肠道益生菌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在正常人的体表和体内 ,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 ,而胃肠道的微生物占了人体微生物总量的 78 6 2 % ,不仅数量大 ,而且种类繁多。这些微生物从胎儿出生后 ,就会进入肠道内 ,构成了人体的原籍菌群。在不同的部位 ,菌群的组成和数量并不相同。而且 ,同一个体的不同时期处于不同的外环境时 ,肠道内菌群的组成和数量都会有不同的变化。所以 ,肠菌群自身 ,以及肠菌群和机体之间时时刻刻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中。肠菌群的平衡和稳定存在对机体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的影响。脱污染小鼠的免疫功能指标与普通小鼠相比 ,显著降低 ,就是一个例证。根据肠菌群在…  相似文献   

3.
前言人体是一个和外界接触的场所,即微生物群体在人的鼻腔、咽喉、口腔、肠道、阴道和皮肤等处形成,称为正常菌群(normal bacterial flora)。它是由与人体之间具有很深共生关系的定居菌群和共生关系较浅的栖居菌群构成。这些菌群相互之间  相似文献   

4.
生态系统中的菌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液、物质流和信息流作了扼要的评述,提出了“菌流”新概念。菌流是指正常微生物群组分通过食物链或其它媒介在生态系统中不同营养级生物体内或体表持续稳定的流过程。生态系统中的菌流具备以下特征:1.流转的基本单位为活体群,其数量在特定的营养级都存在动态变化阈值;2.流转的基本单位对各营养级生物体存在正向压力;3.流转的途径为食物链或其它媒介,并且食物链对菌群有衰减与放大作用。菌流不仅是  相似文献   

5.
人体肠道与外界相通,肠内栖息着大量微生物,其种类和数量在人处于健康状态时,保持相对稳定和平衡,被称为正常菌群或原籍菌群(Normal bacteria flora),它们是机体内环境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且它们中的大多数与人体在漫长的协同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6.
人体内庞大的微生物群体对人体有着巨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肠道菌群与肥胖症、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食道菌群结构对研究胃肠道及整个消化 系统菌群结构至关重要.针对10只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及10只正常对照小鼠食道样本,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克隆测序分析食道菌群结构.结果发现,实验组小鼠与对照组小鼠食道菌群多样性指数与丰富度指数存在显著差异,均匀度指数无显著差 异.说明正常小鼠较2型糖尿病小鼠食道菌群种类及数量较大,优势菌种类及相对含量相似.测序结果显示,正常小鼠食道内含乳杆菌属细菌,而患病小鼠食道内不含乳杆菌属细菌或含量极低.提示乳杆菌属细菌与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实验结果对研究糖尿病发病机理及并发症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两种厌氧培养法对人粪中某些厌氧菌分离结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道正常菌群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人和动物在出生不久,肠道就有微生物定居。有的微生物是常住菌,另一些微生物是过路菌。这些在肠道内定居的微生物,它们之间以及它们  相似文献   

8.
瞿涤 《微生物与感染》2017,12(5):263-263
正常人肠道内寄居着种类繁多的微生物,称为正常菌群。正常菌群间互相制约或依存,形成种类和数量相对平衡的状态。然而,在一定条件下如机体抵抗力下降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可因某些细菌大量繁殖,导致肠道菌群失调。测序、蛋白质组和转录组分析等组学研究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肠道菌群的研究,人们开始关注和重视肠道菌群对宿主健康及疾病的影响。近年来还发现,肠道细菌可参与塑造大脑结构,影响人们的情绪、行为、感知,为揭示大脑功能与疾病的关系开辟了新思路,但也有不少学者对其持质疑态度。鉴于不同研究团队对肠道菌群与疾病的关系持不同态度,曹蕾/吴健总结了肠道菌群与相关疾病的研究现状,并评估以纠正肠道菌群为主导治疗的可行性及疗效,认为肠道菌群研究将揭示许多不明原因疾病的发病机制,加强对现有肝、肠及代谢性疾病的认识并为制订精准治疗提供依据。本期有3篇文章针对肺炎克雷伯菌的致病性及耐药性等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9.
双歧杆菌微生态调节作用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劳文艳  邱红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2,14(5):310-310,F003
人体的体表及其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常有微生物存在 ,其中一部分为长期寄居的微生物 ,在机体防御机能正常时是无害的 ,称为“正常菌群”。人体的肠道中其回肠下部至结肠 ,由于蠕动减慢 ,食物流速小 ,p H较高 ,Eh较低 ,致使微生物数量增大 ,也是厌氧菌最为集中的地方。在肠道中有葡萄球菌、粪链球菌、大肠埃希菌、乳酸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类杆菌、双歧杆菌等 ,以双歧杆菌和类杆菌占绝对优势的菌构成了正常菌群 ,其中 ,双歧杆菌是人体内重要的生理性有益菌 ,在调节肠道的微生态平衡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从人体中分离到的双歧杆菌有 :婴儿…  相似文献   

10.
正正常人肠道内寄居着种类繁多的微生物,称为正常菌群。正常菌群间互相制约或依存,形成种类和数量相对平衡的状态。然而,在一定条件下如机体抵抗力下降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可因某些细菌大量繁殖,导致肠道菌群失调。测序、蛋白质组和转录组分析等组学研究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肠道菌群的研究,人们开始关注和重视肠道菌群对宿主健康及疾病的影响。近年来还发现,肠道细菌可参与塑造大脑结构,影响人们的情绪、行为、感知,为揭示大脑功能与疾病的关系开辟了新思路,但也  相似文献   

11.
正常菌群对人体的影响以及在治病防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较全面和概括地介绍了人体中的正常菌群存在部位及常见种类、正常菌群与人的关系、菌群失调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2.
人体肠道内负载着一个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杂的微生物群落。据初步估计,人肠道内的微生物包含有1 000多个种类,数量可以达到1014,大约是人体自身细胞数量的10倍,其编码的基因是人体自身基因数目的100倍。在长期的共进化过程中,这个复杂的微生物群落广泛参与了寄主身体各个方面的调节,包括代谢、生理、营养等。近40年来的研究显示,肠道菌群和免疫系统紧密相连,特别是近些年来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对免疫稳态的建立和免疫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起着重要作用。临床和动物实验结果都表明免疫相关的疾病比如炎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癌症、糖尿病、过敏及肥胖都可能与肠道菌群的失衡相关。本文将从肠道菌群对肠道局部免疫系统和全身免疫系统两个方面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来阐述肠道微生物对免疫系统发育、功能及相关疾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江河源区不同建植年限多年生人工草地植物群落的调查,分析了其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人工草地建植年限的增加,植物群落的数量特征多呈高-低-高、杂类草生物量低-高-底、莎草生物量增加的趋势;土壤养分变化为高-低-高、容重为低-高-底、pH呈下降趋势;土壤中多数微生物的数量及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的变化为高-低-高,纤维素分解菌数量逐渐升高,而反硝化菌数量逐年下降,溶磷菌数量呈低-高-低的动态变化.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理化性状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各生理类群明显受不同土壤理化因素的直接控制和间接调节.说明人工草地的建植及其正向恢复演替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状,使土壤环境有利于有益微生物菌群的定居繁殖,有害微生物菌群的增殖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4.
马肠道非常发达,其中定居着丰富又复杂的微生物菌群,这些微生物在宿主的生理、代谢、营养和免疫功能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宏基因组学技术和分析手段的改进,对复杂环境中微生物的研究更加方便、透彻.本文就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宏基因组技术在马肠道核心菌群、不同肠道段菌群结构、不同因素对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以及马肠道微生物...  相似文献   

15.
人体肠道是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栖息着数量、种类繁多的微生物,其中数目最庞大的微生物为肠道菌群,肠道微生物群落被认为是人体中的第二个基因组.诸多研究表明它们影响着机体许多功能,与代谢性疾病的发生有重要联系.运动干预能极大地改善肠道菌群和促进宿主的健康.通过查阅最近几年肠道菌群与代谢性综合征的资料,探索肠道菌群与代谢性综...  相似文献   

16.
从实际应用特点出发筛选益生乳杆菌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向东 《微生物学通报》2016,43(6):1395-1395
正众所周知,在人的体内和体表生活着大量的各类共生微生物。后者的总数量可达人体自身细胞数量的10-100倍,编码的基因数量可达人体自身的300多倍,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基因组",对保障人体的健康具[1]有重要意义。研发各种益生菌制剂来维持、调整、完善人体,特别是肠道的正常菌群结构,近年来一直[2]是备受关注的热点和前沿。乳杆菌作为公认的益生菌,可有效改善宿主的肠道环境、抑制有害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肠道是机体最大的生物库,定植着以细菌为主的种类繁多的微生物,共同构成肠道菌群。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与机体处于动态平衡,当各种原因引起肠道屏障功能损坏,致使细菌的数量、比例发生改变或空间上发生转移将引起肠道细菌移位,最终导致机体各种功能障碍。本文对肠道细菌移位的研究进行综述,为其防治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鸡肠道正常菌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正常菌群作为宿主的组成部分,参与了动物体的生长、发育、消化、吸收、营养、免疫、生物拮抗及其各种功能和结构的发生、发展和衰退的全过程。动物与菌群保持动态的微生态平衡,在某些因素作用下,正常菌群会发生变化。当有益菌占优势时,动物就会向健康的方向发展,而有害菌占优势时,最终会引起宿主的病变反应。鸡肠道菌群种类多,数量大,多为厌氧菌,研究其肠道正常菌群的结构及其演替规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可为开发功能微生物、丰富菌质资源以及研制禽微生态制剂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研究肠道中的微生物群落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对于预防治疗糖尿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10只2型糖尿病小鼠和10只健康小鼠为对象,通过PCR-DGG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eletrophoresis)分子技术分析小鼠小肠菌群结构.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与对照组小鼠在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及优势度指数上存在差异,对照组小鼠小肠内容物的菌群种类及数量明显高于实验组小鼠;而两组小鼠的小肠内容物的优势菌种类及相对含量却相似.特异性条带测序结果显示,正常小鼠小肠内含有乳杆菌,而实验组小鼠小肠内含量很低,甚至检测不到.该结果提示了乳杆菌和2型糖尿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肾移植术后病人体表微生物群的变化进行了连续动态的观察。正常人体表微生物群主要为革兰阳性球菌、阴性球菌和阳性杆菌,感染发生前这些微生物群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24个病例中有22人发生了体表革兰阴性杆菌定植,其中有19人在革兰阴性杆菌定植后的2天~3周后并发了不同程度的泌尿道、肺部、伤口、血液和其它体液的同种细菌感染,并发严重感染的7例病人中有6例表现为全身性革兰阴性杆菌定植。绿脓杆菌、大肠杆菌、不动杆菌和沙雷氏菌是常在体表定植的致病菌。作者认为:皮肤正常菌群的改变和病原性革兰阴性杆菌定植是监测肾移植术后感染,尤其是严重感染的有效手段。病人的口咽部和腹股沟等处是引起感染的革兰阴性杆菌持续稳定的贮菌所,全身性同种革兰阴性杆菌定植是严重感染的征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