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达斡尔族成人体型研究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25  
郑连斌  朱钦 《人类学学报》1998,17(2):151-157
本文运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体型法,研究了内蒙古莫力达瓦旗456例达斡尔族成人体型。研究结果表明:(1)达斡尔族平均体型男怀为偏内胚层体型的中胚层体型,女性为中胚层休蝗内胚层型;(2)随年龄增长,达斡尔族男女体均呈内因子值增大,中因子值增大,外因子值减小的变化,男性30岁以后,女性35岁以后体型变化较大;(3)男女间体型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女性中因子值、外因子值低于男性值,而内因子高于男  相似文献   

2.
西藏藏族青少年体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藏族青少年体型发育特征及其规律, 本文应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2530名藏族青少年体型进行评价。结果发现, 藏族青少年的平均体型男性为偏中胚层的外胚层型(2.40—3.29—3.72),女性为中间型(3.65—2.87—3.32); 男性的体型以外胚层系体型为主(58.52%), 女性体型以内胚层系(32.62%)和外胚层系为主(35.40%); 随着年龄的增长, 藏族青少年的体型发展有一定的规律, 男性由中胚层-外胚层均衡型经偏中胚层的外胚层型又发展回中胚层-外胚层均衡型, 女性由中胚层-外胚层均衡型经历均衡的外胚层型发展为均衡的内胚层型。因此, 本文认为,藏族男性青少年身体的线性程度高、外形上比较瘦削、肌肉较发达; 藏族女性青少年较男性身体的脂肪含量多、线性程度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3.
乌孜别克族成人的体型特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乌孜别克族成人的体型特点。方法:运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201名(男110,女91)乌孜别克族成人体型进行分析。结果:乌孜别克族男性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型体型(3.7—5.1—2.0),女性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型体型(5.9—4.9—1.4)。60岁之前随年龄增长,男女性均呈内、中因子值上升而外因子值下降的趋势,二者体型的性别差异极显著。与其他群体相比,乌孜别克族女性的中因子成分明显占优,男性平均体型则与加拿大人最相似。结论:乌孜别克族成年男女的体格都比较健壮。  相似文献   

4.
布依族成人Heath-Carter法体型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运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体型方法,研究了贵州省布依族494例(男259例,女235例)成人体型。研究结果表明:(1)布依族男性与女性平均体型均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男性均数为3·0—5·3—2·4,女性均数为4·3—4·9—1·9。(2)随年龄增长,布依族男性内因子值变化不大,中因子值增大,外因子值减小。但总的说来,男性体型各年龄组变化不大。(3)随年龄增长,女性内因子值与中因子值增大,外因子值减小。(4)布依族体型介于南方人群和北方人群之间。  相似文献   

5.
山东汉族成人的Heath-Carter法体型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1001名(男502名,女499名)年龄在20—88岁间的山东省青州和临朐两县市的城乡汉族(以下简称山东汉族)进行了体型评定。结果是:(1)山东汉族男性的平均体型值为44—48—17(城4.6—4.7—1.5,乡4.2—4.8—1.8),属内胚层-中胚层均衡型体型;各年龄组中以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及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为主。女性的平均体型值为5.7—4.2—1.4(城5.8—4.2—1.3,乡5.6—4.2—1.4),属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各年龄组中以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及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为主。(2)随着年龄的增长,男(20—44岁)女(20—54岁)性内、中因子值上升,外因子值下降。城乡男女以30岁为体型分界点,表现为30岁前后的体型差异。(3)汉族成年人体型存在显著性性别差异,但无城乡差异。(4)山东汉族男性与蒙古族及加拿大样本人群的平均体型相类似;女性平均体型介于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和蒙古族样本人群的平均体型之间。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汉族青少年体型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运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内蒙古地区3088名(男1489,女1599)7-18岁汉族城乡青少年体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城乡男生偏中胚层型的外胚层型体型最多,中胚层-外胚层均衡型和偏外胚层型的中胚层型 之;城乡女生偏中胚层型的内胚层型体型最多,三胚层中间型和偏内胚层型换上胚层型次之。8-13岁时,同性别同龄组城乡学生的体型差异明显,13岁以后体型接近,城乡男女学生体型的性别间差别显著。  相似文献   

7.
习舞青少年的体型初探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本文动用Heath-Carter体型法,探讨了呼和浩特市311例6-20岁经过舞蹈专业训练的青少年体型特点,结果显示,习舞青少年具有以外胚层因了占优势的各类体型,男性以偏中胚层型和外胚层型体型为主,女性则以偏内胚层型的外胚层型体型居多。同龄男女型间差异显著。同性别中相邻年龄组间体型无显著性差异。与其它群体相比,习舞青少年内胚层值较低,外胚层值明显高于普通同龄人。青春期阶段是形成这种体型特征的重要时  相似文献   

8.
采用Heath-Carter体型法研究了中国蒙古族14个族群4810例(男性2117例,女性2693例)的体型。蒙古族内因子、中因子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外因子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即随年龄增长,身体线性度变小,体型趋于圆粗。蒙古族男性、女性体型都集中于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随着年龄增长,这3种体型的出现率均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即蒙古族体型有向这3种体型集中的趋势。和汉族人相比,蒙古族身体更粗壮。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东北三省蒙古族身体线性度小,体脂发达,骨骼和肌肉量较少。在体型图上北方蒙古族的点分布密集,说明北方蒙古族彼此体型比较接近,而南方的云南蒙古族由于内因子值小、外因子大,位点与北方蒙古族相距较远。在已经开展Heath-Carter体型法研究的中国族群中,蒙古族是体脂最为发达、身体线性度很小的民族。  相似文献   

9.
仡佬族成人体型的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研究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为探讨我国仡佬族成人体型特点与规律 ,本文应用Heath Carter人体测量法 ,对贵州道真县凇江乡4 0 9例 (男 2 0 4 ,女 2 0 5 ) 2 0— 6 0岁土著仡佬族成人体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仡佬族平均体型男性为偏外胚层体型的中胚层体型 (1 .7— 4. 8— 2. 5 ) ,女性为偏内胚层体型的中胚层体型 (2 .8— 4. 4— 1. 8) ;(2 )随着年龄的增长 ,仡佬族男女体型呈内胚型值增大 ,外胚型值减小的变化。女性 35岁以后体型变化显著。 (3)男女间体型除 2 0~组差异有显著性外 ,其余各年龄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4)仡佬族与其他群体体型比较 ,仡佬族体脂较少 ,骨骼肌肉不太发达 ,身体线性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采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江西城市客家人304例(男154例,女150例)进行了体型评定。结果显示:1)江西城市客家人男性平均体型值为4.0-4.6-2.0,属于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女性平均体型值为5.0-4.2-1.9,属于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2)男女均以30岁为体型分界点,表现为30岁前后的体型差异。3)60岁前男女体型存在显著性差异。60岁后男女体型没有差异。4)与国内其他城市汉族比较,城市客家人男性平均体型点与内蒙古汉族最近,女性与云南汉族最为接近。客家人男女体型较其他城市汉族纤瘦,身体的线性度较高。  相似文献   

11.
鄂温克族成人的Heath-Carter法体型研究   总被引:34,自引:6,他引:34  
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357名(男162,女195)20~60岁的鄂温克族进行了体型平定。鄂温克族男女的平均体型值为3.5~5.0-、.6和5.2、4.4-1.5,分别属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和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20~44岁期间,随着年龄的增长,鄂温克族男女存在着内、中因子值上升和外因子值理降的趋势,男女性的体型有显著性差异。将鄂温左族的体型值与国国内外资料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蒙古族体型的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研究   总被引:39,自引:9,他引:30  
本文运用Heath-Carler人体测量体型法,研究了内蒙古科左后旗480例蒙古族人的体型。研究结果表明:(1)蒙古族平均体型男性为内胚-中胚均衡型,女性为偏中胚型的内胚型;(2)男女间体型存在差极显著性差异;(3)随着年龄的增长,蒙古族男女体型均呈内胚型值增大,外胚型值减小的变化。女性35岁以后体型变化显著;(4)与其它群体相比,蒙古族人内胚型值较高,男性中胚型值偏低、女性外胚型值偏低。  相似文献   

13.
达斡尔族青少年体型的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研究   总被引:33,自引:5,他引:28  
运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1759例(男872,女887)6-19岁达斡尔族青少年体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男生6-8岁各组为均衡的中胚层体型,9-12岁各组为三胚层中间型体型,13-17岁各组为中胚层-外胚怪均衡型体型。女生7-12岁各组为三胚层中间型体型,13-14岁各组为均衡的内胚层体型,15-19岁各组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2)男女生6-9岁中胚层体型比例最高,10-12岁外胚层体型比例最高。男生13-16岁仍为外胚层体型比较最高。女生13-15岁、16-19岁均为内胚层体型比例最高。(3)达斡尔族男女生体型与蒙古族体型接近。  相似文献   

14.
采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家人成人311例(男159例,女152例)进行了体型研究。研究发现,家人男性的体型平均数为3.4-4.8-2.1,属于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女性体型均数为4.9-4.7-1.3,属于内胚层-中胚层均衡型。家人性别间5个年龄组体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随年龄增长,男性内因子值趋于变小,而且年龄组间内因子值具有明显差异。男性中因子、外因子与年龄均不相关,年龄组间中因子、外因子值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女性内因子与年龄呈负相关,中因子、外因子与年龄均不具有相关(P>0.05)。内因子、中因子、外因子值在不同年龄组间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家人男性与云南汉族、布依族、客家人、僜人、广西汉族体型接近,家人女性与客家人、怒族、僜人、侗族体型最为接近。在中国南方族群中,家人身体脂肪含量较多,骨骼、肌肉含量中等,身体相对粗壮些。家人与生活在南方的汉族族群体型相对接近。  相似文献   

15.
采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家人成人311例(男159例,女152例)进行了体型研究。研究发现,家人男性的体型平均数为3.4-4.8-2.1,属于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女性体型均数为4.9-4.7-1.3,属于内胚层-中胚层均衡型。家人性别间5个年龄组体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随年龄增长,男性内因子值趋于变小,而且年龄组间内因子值具有明显差异。男性中因子、外因子与年龄均不相关,年龄组间中因子、外因子值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女性内因子与年龄呈负相关,中因子、外因子与年龄均不具有相关(P0.05)。内因子、中因子、外因子值在不同年龄组间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家人男性与云南汉族、布依族、客家人、僜人、广西汉族体型接近,家人女性与客家人、怒族、僜人、侗族体型最为接近。在中国南方族群中,家人身体脂肪含量较多,骨骼、肌肉含量中等,身体相对粗壮些。家人与生活在南方的汉族族群体型相对接近。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夏尔巴人是未识别民族。本文研究中国夏尔巴人体型特点,并通过夏尔巴人与中国其他族群体型比较,从体质人类学角度为夏尔巴人的族源研究提出新的证据。测量夏尔巴人的体质数据,采用Heath-Carter法计算夏尔巴人的体型值,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夏尔巴人与其他族群体型的特点和相似程度,从体质人类学方面对夏尔巴人的族源提出看法。西藏夏尔巴人男性平均体型为均衡的中胚层体型,体脂发育水平中等,骨骼、肌肉比较发达,身体线性度中等。女性平均体型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夏尔巴人女性的体型特点是体脂欠发达,骨骼和肌肉含量中等,身体线性度中等。夏尔巴人男性、女性与怒族、木雅人、尔苏人体型接近。体部特征分析不支持夏尔巴人是藏族分支的观点。体型特征支持夏尔巴人源于党项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中国莽人、僜人、珞巴族与门巴族Heath-Carter法体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于2006—2007年在云南、西藏调查了中国莽人、僜人、珞巴族、门巴族体重、身高、上臂收缩围、小腿围、肱骨内外上髁间径、股骨内外上髁间径、肱三头肌位皮褶、肩胛下位皮褶、髂前上棘位皮褶和腓肠肌位皮褶10项指标值,计算了4个族群的Heath-Carter法体型值。研究结果显示: 1)在南方族群中, 莽人身矮体轻, 身体细瘦, 皮脂菲薄, 肌肉不发达。僜人身矮体轻, 身体细瘦, 男性肌肉较发达, 皮脂厚度中等。女性肌肉发达, 皮脂厚。珞巴族与门巴族均身材高, 体重大, 身体粗壮, 皮脂厚, 肌肉发达。2)门巴族男性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 莽人、僜人、珞巴族男性为均衡的中胚层体型。僜人、珞巴族、门巴族女性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 莽人女性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莽人、僜人、珞巴族男性具有南亚类型族群的体型特征, 门巴族男性具有北亚类型族群体型特征。莽人女性具有南亚类型族群的体型特征, 僜人、珞巴族、门巴族女性具有北亚类型族群的体型特征。  相似文献   

18.
黑衣壮族成人Heath-Carter法体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我国黑衣壮族成人的体型特征,本文采用Heath Carter人体测量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那坡县城厢乡331例(男165,女166)20—60岁的黑衣壮族成人进行了体型评定。结果表明:(1)黑衣壮族成人男女的平均体型值分别为1 58-5 19-2 69和2 99-4 43-1 79,黑衣壮族成人男女分别属偏外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和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2)黑衣壮族成人男女间SAD值为1 85,T为16 04,男女间的体型有显著性差异(P<0 001);(3)与国内八个少数民族群体相比,黑衣壮族男性内因子值最小,中因子值最高,男、女性其它因子值居中。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潍坊地区汉族青少年Heath-Carter法体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金利新  朱钦 《人类学学报》2004,23(3):229-232
应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山东省潍坊地区2511名(男1253名、女1258名)7—19岁的汉族学生进行了体型评定。结果是:城市汉族男生平均体型7—15岁为三胚层中间型,16—18岁为内胚层-中胚层均衡型;乡村男生平均体型7—10岁为中胚层-外胚层均衡型,11—14为偏中胚层的外胚层体型,15—17岁为三胚层中间型,18—19岁为内胚层-中胚层均衡型。城市女生平均体型7—9岁为三胚层中间型,10岁为均衡的内胚层体型,11—12岁为外胚层-中胚层均衡型,13—18岁为均衡的内胚层体型;乡村女生7—12岁为均衡的外胚层体型,13—14岁为内胚层-外胚层均衡型,15—18岁为均衡的内胚层体型。  相似文献   

20.
朝鲜族儿童少年体型发育探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为探讨我国朝鲜族儿童少年体型发育的特点与规律,应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延边地区3546名7-15岁的城乡朝鲜族儿童少年的体型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城市组在中因子,农村组在内因子方面各占优势;在三角型体型图上和13种体型分布比例上均具有明显的性别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孩体型变化较小。大多属中胚层体型,女孩体型变化较大。与国内外有关资料相比,朝鲜族男孩的中因子值较高,内因子值较低,外因子值居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