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研究血清微小核糖核酸-148a(miR-148a)、miR-122-5p水平与骨质疏松症患者髋部骨折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从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02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是否并发髋部骨折分为骨折组45例以及无骨折组57例,另选取健康体检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清miR-148a、miR-122-5p水平。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骨质疏松症患者髋部骨折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48a、miR-122-5p水平预测骨质疏松症患者髋部骨折的效能。结果:骨折组血清miR-148a表达水平为(1.25±0.29),相较于无骨折组的(1.04±0.24)以及对照组的(0.66±0.13)更高,且无骨折组miR-148a表达水平相较对照组更高;骨折组血清miR-122-5p表达水平为(0.60±0.06),相较于无骨折组的(0.74±0.12)以及对照组的(1.01±0.17)更低,且无骨折组miR-122-5p表达水平相较对照组更低(均P<0.05)。骨折组血清PINP、β-CTX水平及年龄、女性人数占比均高于无骨折组,骨密度评分低于无骨折组(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年龄偏大、女性、骨密度评分降低、血清PINP、β-CTX、miR-148a水平升高均是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髋部骨折的危险因素,血清miR-122-5p水平升高是其保护因素(均P<0.05)。经ROC曲线分析发现,血清miR-148a、miR-122-5p联合预测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髋部骨折的效能优于上述两项指标单独预测。结论:血清miR-148a水平升高以及血清miR-122-5p水平降低均可能增加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髋部骨折的风险,两指标联合检测具有辅助预测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髋部骨折风险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2.
于淼 《生命世界》2006,(6):54-57
这听起来好像是一个简单的逻辑问题:如果说骨骼健康离不开钙的话,那么那些经常食用富含钙的乳制品的人是不是骨骼就更强壮呢?结果你一定猜不到,在新加坡,髋部骨折的发生率微乎其微,要知道这个国家的成年人是基本不喝牛奶的;而在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世界第五大半岛)这个所有人都爱喝牛奶的地区,髋部骨折现象却非常普遍。有着较高钙质摄入量的人们并不像所想像的那样骨折发生率较低,反而更高,这就是所  相似文献   

3.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马寄晓(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防治中心)骨质疏松症是一种老年人的常见代谢性骨病。骨质疏松按病因司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病主要因为雌激素分泌不足,松质骨丢失明显,在妇女绝经后第一个10年易发生前臂远端骨折(Colles骨折),10...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属于一种全身性骨骼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量减少、骨组织微观结构退化,最终导致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性增加。骨质疏松症大多发病缓慢,主要临床表现是全身骨骼疼痛、易于骨折。中医中,无骨质疏松这一说法,而是称之为"骨萎"、"骨痹"、"骨枯"[1],与现代医学中骨质疏松症的典型症状和体征非常相似。《素问·五脏生成论》有"肾之合骨也,其荣也,其主脾也";《素问·宣明五气》"肾主骨"。可见肾与骨关系密切。故通过补肾壮骨,通经入髓可以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杨欣 《植物杂志》2011,(5):58-63
当前,骨质疏松症与糖尿病、老年性痴呆一同被列为世界三大老年性疾病。近年来,我国骨质疏松症患者就多达8800万,总患病率为12.4%,其中骨折发生率为27.5%~32.6%,在老年人卧床者中约有20%是由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随着人口寿命的延长和社会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使越来越多的人深受其害。  相似文献   

6.
当前,骨质疏松症与糖尿病、老年性痴呆一同被列为世界三大老年性疾病。近年来,我国骨质疏松症患者就多达8800万,总患病率为12.4%,其中骨折发生率为27.5%~32.6%,在老年人卧床者  相似文献   

7.
根据马萨诸塞总医院的医生的最新研究结果,老年人骨骼逐渐趋向衰弱和损坏——骨质疏松症的过程可能逆转。通常,在儿童中骨质的生成大于破坏。在青年中,骨质的生成与破坏两个过程处于平衡、大约在40岁以后,骨质的生成缓慢下来,最后骨骼逐渐变得比较疏松和比较脆弱。妇女的骨骼和男人相比,经受的损害更大些,因为她们的骨骼比较小,和在绝经期后激素水平的降低,加速了骨的退变过程。锻炼、饮食和某些治疗,可以减缓骨质疏松症病情的发展,但并不能使之逆转。  相似文献   

8.
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晓棠 《蛇志》2004,16(1):48-49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髋部损伤。随着社会老龄化,其发病率日趋升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是治疗方法之一。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效果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年龄、体质、病变性质及骨髓与软组织的改变、手术技术、并发症、术后功能恢复等,因此,围手术期的护理尤为重要。现将我院2002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是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最高的群体,因此对社区老年人骨质疏松症进行指导是非常必要的。调查研究表明,给社区老人发放健康手册并进行健康知识宣讲和综合管理会提高老年人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老年人会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接触危险因素。通过社区指导和干预,可以提高老年人对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的掌握,并力避引起骨质疏松的隐患与风险,增加健康指数,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程俊阳 《蛇志》2015,(2):207-209
<正>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髋部骨折率呈逐年增长趋势。髋部骨折是引起老年行动障碍的常见原因[1]。近年来在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上多倾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具有并发症少、病死率低、患者恢复快等特点。但相关研究发现,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4~12个月日常活动能力及髋关节功能均无法完全恢复到骨折前水平,对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影响较大。如果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出院后持久出现生活能力障碍,可造成患者预期寿命减少。因此,老年髋部骨折患  相似文献   

11.
髋部骨折往往与高发病率、死亡率以及沉重的经济负担相联系,也是再次骨折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加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及预防再次骨折成为提高该类人群生活质量的必要和关键,其中均衡的营养、补充钙和维生素D是基础,及早进行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是关键,而消除骨质疏松的继发原因、治疗并存疾病、适当的锻炼及防止跌倒则是重要的补充。总之,加强老年骨质疏松的多学科综合管理能够获得很好的临床效果。本文就抗骨质疏松药物在老年髋部患者和那些具有跌倒高风险人群中的疗效予以综述,以期为老年骨质疏松的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锁定板MIPO技术治疗老年人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运用锁定板MIPO技术治疗老年人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骨折类型、骨折愈合时间、6个月时的膝关节活动度和膝关节功能评分及临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33例老年人股骨远端骨折患者,平均年龄72岁,其中2例随访失败。87%的股骨远端骨折是关节外骨折;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2.56(8~29)周;术后6个月时平均活动范围超过105°:伸0°~30°,屈90°~140°;术后6个月的平均膝功能评分89.5;治疗过程中无植入失败、骨折不愈合和感染发生;术后早期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7例(22.6%),均在膝关节水平以下。结论:锁定板结合MIPO技术是一种治疗老年人股骨远端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但要注意预防术后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 6 0年代 ,科学家发现 ,人有一个基因突变可导致血液中高半胱氨酸达极高浓度 ,这便使人易于发生心脏病与骨变形 .自此以后 ,医师们发现 ,即使中等度的高半胱氨酸读数升高 ,也会增加人的心脏病危险率 .现在有两个研究组的研究者深入分析了医学数据后 ,发现血中含过多的高半胱氨酸的老年人比血中含低量高半胱氨酸的老年人更易于发生骨折 .在一项研究中 ,科学家分析了 1979~ 1982年间抽取或贮存的 1999位男、女的血样 ,发现血中高半胱氨酸浓度最高的 1 4男子中 ,日后发生髋部骨折者比血中高半胱氨酸最低的 1 4男子要高 4倍 .血中高半胱…  相似文献   

14.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代谢障碍所致的全身性骨骼疾病,严重威胁着老龄人群的身心健康。肠道微生态(intestinal microecology, GM)是人体内最重要且最为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对营养吸收、免疫调节、免疫防御、生长发育等有重要作用。GM失衡与炎症性肠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帕金森病、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肠道菌群丰度及菌群结构的改变可能与骨量减少有关,且经益生菌、益生元及天然中草药改善GM失衡后,骨质疏松症得到改善。本文就GM与骨质疏松症之间的关系、可能机制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屈悦 《蛇志》2008,20(1):50-54
内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的异常,导致骨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骨质疏松症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特发性三大类,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约占骨质疏松症的90%,它又可分为两型:Ⅰ型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Ⅱ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senile osteoporosis,SOP).近年来,随着对其病因、发病机制及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骨质疏松症治疗的药物研究有了很大进展,主要分为骨吸收抑制剂和骨形成促进剂两大类.以下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强度下降而脆性增加,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骨质疏松症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这些患者往往并存多种疾病,其中椎体骨折最为突出,危害较大。由于此类患者的虚弱的体质和较低的骨密度,实施手术治疗十分困难。新型的手术方式的开发和内固定植入物的设计明显降低了内固定失败率,提升了内固定稳定性。这些技术综合考虑了生物材料学、生物学和生物力学等多方面,在临床应用上获得了较好的疗效。本综述旨在总结脊柱内固定失败的机制和现存的新型手术技术与内固定植入物设计,并对未来脊柱内固定手术的发展方向加以展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综合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2月~2015年1月,医院综合治理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73例,包括手术治疗、康复训练、骨质疏松症治疗、食疗。结果:末次随访VAS评分、术前Cobb角低于治疗前,末次随访伤椎椎体前缘高度、骨密度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遗留5例,腰部活动受限11例,未见再骨折。结论: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多见老年人,除手术恢复伤椎正常高度外,还应积极预防并发症,治疗骨质疏松症,加强康复训练,促患者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骨骼形成后会处于不断的分解与重建中.通过骨骼形成与骨骼吸收之间的动态平衡来维持骨量.如果二者间的平衡被打破,骨吸收大于骨形成时,骨量会减少,骨骼微环境随之发生改变,脆性增加,进而引发骨质疏松、骨折等疾病.其中,骨骼形成是成骨细胞的重要功能.成骨细胞由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  相似文献   

19.
罗小珍  禤品莲 《蛇志》2009,21(1):34-37
按照WHO定义,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虽然大多数患者并不直接引起死亡,但对其健康、生活质量、社会负担带来的影响非常重大。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一个世界范围的、主要的、越来越严重的公共问题。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环境和遗传两方面。已经确定峰值骨密度的60%~80%由遗传决定,20%由环境决定。环境因素的影响虽小,但是可控制,而作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习惯的控制无疑对骨质疏松症的预防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代谢疾病,其特征是骨量的降低和骨组织微结构的破坏,最终导致骨脆性和骨折风险增加。骨质疏松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命周期和生活质量,并对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目前市场上的抗骨质疏松药物主要是化学合成药物,可以较有效地改善患者骨质疏松的症状,但长期服用会产生不良的副作用。研究发现,某些多糖能够促进成骨细胞形成、抑制破骨细胞活性,进而影响骨骼重塑过程,且因其副作用较少,更适合长期使用而受到大众青睐。该文通过对大量文献信息的整合,介绍了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与改善骨骼健康状况有关的多糖。实验表明,多糖主要通过调节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活性保护骨骼健康,多条信号通路如Wnt/β-catenin信号通路、BMP/Smad信号通路和OPG/RANKL/RANK信号通路等参与调节过程。该综述对多糖抗骨质疏松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旨在为进一步推进更加安全有效的抗骨质疏松症新药物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