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7年10月26~30日,首届海峡两岸兽类学学术讨论会在桂林市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有70余人,其中台湾代表6人.这次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85篇. 大会开幕式由兽类学会副理事长胡锦矗教授主持,兽类学会理事长张洁教授致开幕词并预祝大会成功.  相似文献   

2.
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会和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于1981年12月13—19日在昆明市联合召开了第一次中国灵长类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75名代表来自全国各有关科研、高等院校、自然保护区等45个单位的专家、教授、科技工作者。 大会首先由兽类学会理事长夏武平教授致开幕词。会议就我国近几年来灵长类学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学术交流。大会期间收到  相似文献   

3.
第五届国际兽类学学术大会于1989年8月22—29日在意大利罗马召开,约近50个国家的学者出席。中国兽类学会组团参加了会议(包括通过其它途径出席者)代表共15名。 学术大会共收到论文865篇,分大会报告、分会、板报展示等三种形式进行交流。论文篇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开展国际间学术交流,推动我国兽类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发展,中国兽类学会和美国兽类学会联合发起《亚太地区兽类学学术讨论会》将于1988年7月25日至31日在中国云南昆明召开。 会议主要学术内容有: 1.大熊猫生物学 2.濒危物种的保护 3.灵长类生物学 4.种群、群落和行为生态学  相似文献   

5.
兽类学会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中,于1980年10月14日在大连成立的,它是中国动物学会的二级学会。它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中国兽类学发展的新阶段,体现了兽类学在30年间建立的基础,表明我们已有相当大的队伍,需要成立自己的群众性学术组织,以加强联系。学会的成立,至少有以下几点好处: (1)便于学术交流,其活动有利于兽类学水平的共同提高; (2)可以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建议,或作社会倡议; (3)便于国际交流; (4)可以举办专门性学术刊物,交流学术成果,推动学科发展。 学会成立后,第一件事就是创办《兽类学报》。决定后,申报全国科协,于1980年12月批准,1981年正式出版,为半年刊,1984年改为季刊。详情见报告的第二部分。这些年的主要活动如下: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推动我国兽类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发展,中国兽类学会和美国兽类学会联合发起,并经中国科协同意,将于1988年7月份左右在我国云南昆明召开亚太地区兽类学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开展国际间学术交流,推动我国兽类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发展,中国兽类学会和美国兽类学会联合发起的、亚太地区兽类学学术讨论会,将于1988年7月25—31日,在中国云南省昆明市召开。会议主要内容: 1.大熊猫生物学;2.濒危物种的保护;3.灵长类生物学;4.种群、群落和行为生态学;  相似文献   

8.
1988年7月25—30日,亚太地区兽类学界近400人聚集北京市怀柔县,举行了学术讨论会。此次大会是亚太地区最大型的一次兽类学学术讨论会,由中国兽类学会和美国兽类学会共同组织。参加大会的中方代表约250人,分别来自全国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卫生防疫部门等(其中有四川代表17人),外方代表约150人,分别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近30个国家和地区。会议共收到论文308篇,中国兽类学会主席夏武平教授等4人在大会发言,小组宣读论文140篇,其余均以板报(英文)形式展示。其中有关大熊猫方面的论文40篇,有17篇来自四川,3篇来自外国代表提交。…  相似文献   

9.
第十九届国际灵长类学会 (IPS)大会于 2 0 0 2年 8月 4日至 9日在中国北京召开。这是中国首次主办的国际性灵长类学大会 ,由中国兽类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联合主办 ,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国家林业局协办。大会主题为“关爱灵长类———爱护它们 ,保护它们 ,善待它们”。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竺院士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朱作言院士出席了大会开幕式并致词。大会秘书长魏辅文研究员宣读了国家林业局马福副局长发来的贺电。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所长黄大卫研究员在欢迎会上致欢迎词大会受到国内外广大灵长类…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兽类学会,于1980年3月6~9日在北京召开了理事和兽类学报编委联席会议。会议由理事长夏武平教授及副理事长汪松、盛和林教授分别主持,除个别理事、编委未能出席外,有32位代表参加。与会代表首先回顾了建会10年来学会和学报所取得的成绩,提出了今后奋斗的目标。会议对理事换届问题,进行了认真讨论,推选出候选人名单;由日本兽类学会建议在中国召开第二届中日兽类学  相似文献   

11.
《动物学研究》2001,22(1):19
2000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国兽类学会成立20周年暨学术研讨会在泉城济南市山东大学召开。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林业部门、农业部门、卫生防疫部门和动物园系统的120多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由第四届兽类学会副理事长胡锦矗教授主持,并由他宣读了张洁理事长的贺信;副理事长、《兽类学报》主编王祖望教授致开幕词并宣读了夏武平名誉理事长的贺信;中国动物学会理事长陈大元先生代表动物学会出席了本次会议并致贺辞;山东大学校长于修平教授作为东道主致欢迎辞;山东野生动物学会、山东省动物学会、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等单位对本次会议在济南召开发来贺信表示祝贺。第四届学会秘书长冯祚建先生代表理事会做工作报告,对第四届理事会5年来的工作进行了回顾,并就学会的组织工作、学术活动和财务状况等向与会代表做了汇报。   本次大会共收到论文摘要86篇,学术研讨会分大会报告和分组报告。全体大会上王祖望教授做了“我国兽类学近20年的发展与展望”的报告,从学科发展、论文发表与专著出版、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以及人才培养和引进4个方面对我国兽类学的发展做了回顾;张知彬先生做了“种群时空动态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的报告,系统详细地介绍了目前该领域国外先进的研究方法及其重要的理论假说,对我国学者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胡锦矗教授的“大熊猫的现状与保护”报告了大熊猫的栖息地及大熊猫生存状况,提出了保护大熊猫的措施。分组报告分大型兽组和小型兽组,60多位代表在分组报告上展示了他们近年来的科研成果,论文涉及兽类学的各个研究领域。其中濒危动物保护及行为学的论文24篇,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讨论了濒危动物的现状,突出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分子生物学技术与方法在兽类学各学科的运用,也是本次学术研讨会的热点,共收到相关论文17篇,标志着我国兽类学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小型啮齿类的行为、种群生态、代谢生理的论文26篇,为我国农田鼠害、荒漠鼠害的生态综合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与会专家相互交流,各抒己见,学术气氛十分浓厚。本届大会既看到我国一批中老科学家仍然坚持耕耘在兽类学研究的第一线,又看到一大批思想活跃,勇于探索和创新的青年学者已成为我国兽类学研究的中坚,其中有的正是充满活力的在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使我们看到了我国兽类学的发展和希望。   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即第五届兽类学会理事会,新组成的理事会由56名成员组成,一批德高望重的老科学家继续担任学会理事,同时增选了一批年富力强的青年学者为理事。大家一致推举夏武平先生为名誉理事长,并经无记名投票选举王祖望教授为理事长,马逸清、张知彬、胡锦矗、赵新全、徐宏发教授为副理事长,魏辅文教授为秘书长。   大会在祥和、热烈的气氛中闭幕,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相似文献   

12.
中日兽类学联合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10月31日至11月3日在合肥市召开。出席会议的中日代表共56名。中国代表38名。会议共收到论文50多篇,其中,有关兽类分布、区系、  相似文献   

13.
《兽类学报》2001,21(2):106
20 0 0年 11月 2 7日至 12月 1日来自全国 2 0多个省市的兽类学工作者欢聚在山东大学校园 ,迎来了“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成立 2 0周年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为弘扬中国兽类学会主要创建人、首任理事长夏武平教授对发展兽类学事业的卓越贡献 ,会间举办了“夏武平教授学术思想座谈会”。座谈会由第五届新任理事长王祖望研究员主持 ,在会上相继发言的有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所长张知彬研究员和马勇、钟文勤研究员、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研究所汪诚信研究员、四川师范学院胡锦矗教授、山东大学卢浩泉教授、黑龙江省自然资源研究所马逸清…  相似文献   

14.
《中日兽类学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10月30日至11月3日在我国安徽省合肥市江淮饭店举行。 应邀参加本次学术会议的日方代表共16名学者,有日本哺乳动物学会会长西胁昌冶教授为团长,国立京都大学灵长类研究所和田一雄博士为秘书长。中方与会代表40余人,多为从事我国兽类学研究多年的科学和教育工作者,他们来自全国各有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卫生防疫部门。 会议收到论文56篇,其中日方18篇,中方38篇。论文涉及面相当广泛,这反映了中日两国兽类学工作者在哺乳动物分类、区系、群落、种群、个体生态、动物地理、行为学、古生物学,遗传生理等方面研究的现状和进展。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兽类学会灵长类专家组主持召开的"中国第三届灵长类学术讨论会"于1998年11月1~4日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会议开幕式由中国兽类学会秘书长冯祚建教授主持,中国兽类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所长王祖望先生担任大会主席并致开幕词,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陈绪华先生、林业厅厅长张礼安女士、贵州师范大学校长何才华先生及有关方面的领导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来自中国科学院各有关研究所、大专院校和自然保护区的近40位代表参加研讨会.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兽类学会常务理事会、《兽类学报》编委会于2012年7月19日至22日在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召开,会议由山东大学海洋学院李玉春教授承办、刘公岛国家森林公园协办。兽类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  相似文献   

17.
第六届国际兽类学大会(ITC)将于1993年7月4日—10日在澳大利亚雪梨市新南威尔斯(NSW)大学召开,由NSW大学生物科学院代表国际生物科学联盟兽类学部举办。此次盛会初设5个大会报告,37个专题报告会,10个专题讨论会。 15个大会报告是:①澳大利亚兽类区系的进化;②有袋类的繁殖;③保护遗传学中的DNA编码;④南极海洋系统中的海兽及其保护;⑤变化环境中哺乳动物的入侵、捕食者—猎物的相互关系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会议消息     
《兽类学报》2007,27(2):111-111
经讨论决定,第四届全国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术讨论会将于2007年7月8~11日在青海省西宁市举行。这次会议由中国生态学会动物生态专业委员会、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和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主办,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承办。现诚挚邀请全国的动物生态学和兽类学工作者参加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19.
第三屈国际兽类学大会(简称Ⅲ ITC)于1982年8月15-20日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举行。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世界55个国家,计747人,提出论文600余篇。中国代表5人:夏武平(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杨安峰(北京大学生物系)、高耀亭(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马逸清(黑龙江省自然资源研究所)和杜继曾(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受到大会的热情欢迎和接待。 该会是兽类学领域的综合性大型国际会议。大会执委会主席为苏联的V.E.Sokolov院士,副主席兼组织委员会主席为芬兰的E.Palmen教授。东道国组织委员会,代表国际生物科学联盟兽类学部组织本届会议。  相似文献   

20.
第6届国际兽类学大会(ITC6)将于1993年6月4—10日在澳大利亚Sydney召开。本届大会下设20个专题报告会和专题讨论会,包括:早期哺乳类、海洋哺乳类、有袋类的演化、哺乳动物系统分类、消化生理学、蝙蝠生物学、灵长类生物学、猪科生物学、栖息地选择、食虫类生物学、南部大陆动物地理学、濒危物种的保护、干扰生态学、干旱地区的兽类、热带地区的兽类、温带地区的兽类、兽类种群生物学、繁殖生理学、疾病在种群调节中的作用以及野生动物管理。每个专题报告会和专题讨论会都将进行相关的板报交流。每天安排5—6个专题报告和4个专题讨论。大会期间,将组织一次游览和野餐活动,与会代表及随从人员届时可考察澳洲哺乳动物和灌丛栖息地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