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滚环扩增(RCA)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能特异性扩增环形DNA的实验技术,自2008年以来被广泛用于HBV基因全长扩增及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耐药突变分析等研究。为了便于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cccDNA的分析,本研究建立了基于RCA的DHBV cccDNA的检测方法。通过针对DHBV高度保守序列设计的4对RCA硫化修饰引物,以血清DHBV DNA为阴性对照,从肝组织DHBV DNA标本中扩增得到DHBV cccDNA。然后用跨缺口引物扩增RCA产物测序替代限制性内切酶切分析进行DHBV cccDNA鉴定。应用该方法检测39份携带DHBV麻鸭肝组织与血清标本结果显示:全部肝组织标本均检出DHBV cccDNA,而全部血清标本则均无DHBV cccDNA检出,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基于RCA的DHBV cccDNA检测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该方法的建立为应用鸭乙型肝炎病毒动物模型研究cccDNA在病毒致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评价抗病毒疗效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观察后天感染和先天感染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鸭胚肝细胞培养上清中DHBV载量的动态变化,探讨适宜于抗HBV药物的体外实验、HBV生物学特性及乙型肝炎发病机制研究的鸭胚肝细胞模型.筛选先天感染DHBV的阳性鸭胚并进行肝细胞原代培养,对DHBV阴性鸭胚肝细胞原代培养,并以不同浓度的DHBV强阳性血清感染细胞.于细胞接种后不同时间点收集培养上清,FQ-PCR检测分析培养上清DHBV DNA的含量.结果显示:先天感染的鸭胚肝细胞接种第2 d上清中DHBV载量最高,第3 d大幅下降,然后缓慢上升,第8 d达到高峰,至第15 d时仍然与高峰时接近,DHBV载量的数量级都在10<'8>copies/mL没有变化;后天感染不同浓度的DHBV阳性血清的鸭胚肝细胞培养上清中的DHBV载量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DHBV感染后第3 d大幅下降,以后逐渐上升,至第11 d达高峰,第15 d又略有下降.结论:先天感染DHBV的鸭胚肝细胞的培养上清病毒载量上升至峰值时间短,病毒载量稳定,更适合于抗HBV药物的体外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3.
克隆鸭乙型肝炎病毒DNA双体体内转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一种含头尾相连DHBVDNA双体的质粒体内转染2日龄芙蓉鸭,大多数鸭(86%)产生了短暂病毒血症。血清DHBs/preSAg和DHBVDNA于转染后第9天出现,第12~14天达峰值,第28天时多数转阴;少数鸭的病毒血症可持续50天以上。转染鸭肝组织中也检测到复制中间型DHBVDNA的存在。用转染鸭病毒血症期的血清作磷钨酸负染电镜观察,找到了完整的DHBV病毒颗粒,并且用此血清腹腔注射1日龄鸭,60%的鸭被感染成功,证明体内转染后有生物活性的DHBV病毒颗粒的产生。该研究方法的建立.对于研究DHBV变异株.DHBV基因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等,均有一定理论意义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鸭乙型肝炎病毒实验感染后在外周血和肝脏中的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与人乙型肝炎病毒(HBV)同属嗜肝病毒,两者的病毒大分子结构和复制过程有很多相似之处,了解DHBV实验感染规律和病毒在血液和肝脏内的动态,有助于研究病毒复制特点和抗肝炎药物的效果。 本文用DHBV-DNA杂交阳性和DHBV-DNA多聚酶阳性的上海鸭血清,静脉注射1~3  相似文献   

5.
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DNA多聚酶(DNAP)是研究DHBV感染规律和观察药效的敏感指标,但常规方法测定DNAP需用较多量血清并超速离心,不适用于大批标本的检测。本文参照Sprengel介绍的掺入液条件,用微量血清(70~100μl)直接检测鸭血清中的DHBV-DNAP,比常规超速离心法和DHBV-DNA斑点杂交法简便。同时,观察了膦羧基甲酸钠(PFNa_3)对DNAP的抑制作用,以探讨方法的特异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携带鸭乙肝病毒(DHBV)麻鸭作为乙肝动物模型被广泛应用于抗HBV药物活性和毒性研究,广西桂林地区麻鸭具有较高的DHBV携带率,但其DHBV基因组结构特点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克隆了桂林麻鸭DHBV基因组,其序列全长3 027bp,ORF finder分析发现桂林麻鸭DHBV除具有S、P、C开放阅读框架外,还有一编码未知多肽的开放阅读框架,Vector NTI 8.0分析显示该多肽具有与HLA*0201结合的模体结构。比对不同国家及地区DHBV序列,并以Mega5.0生成进化树提示DHBV序列差异无明显的地域分布特点。以所构建的DHBV S基因重组质粒pGEM-DHBV-S为标准品,建立了荧光定量PCR检测DHBV方法。本研究结果为应用桂林麻鸭作为乙肝动物模型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7.
许斌  周双宬  黄玉仙  瞿涤 《病毒学报》2006,22(5):369-374
通过建立鸭原代肝细胞-DHBV感染模型研究氧化苦参碱抗DHBV的作用。分别在DHBV感染前、感染同时以及感染后给药,利用打点杂交、Southern印迹核酸杂交和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培养细胞上清及细胞内病毒核酸,观察氧化苦参碱在病毒感染的各个环节所起的抗病毒作用。实验结果显示:1mg/mL氧化苦参碱处理细胞后,鸭原代肝细胞培养上清及细胞内的DHBV核酸明显低于病毒感染对照组,病毒抑制率达91.6%;在病毒感染同时加药对病毒的抑制率可达98.5%;感染后持续用药能使不同培养天数的鸭肝细胞内的DHBV核酸降低60.5%~96.6%;氧化苦参碱与DHBV共孵育后,可以使病毒感染力下降69.6%。结果说明氧化苦参碱可以在DHBV感染鸭原代肝细胞的多个环节,包括病毒吸附、进入细胞及细胞内复制等方面发挥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种雏鸭建立鸭乙肝病毒感染模型的影响因素,观察应用该模型抗病毒的效果。方法采集鸭血清,应用PCR方法定性检测鸭血清中病毒DNA;定量PCR方法检测鸭血清中病毒DNA载量变化;用抗病毒药物处理,观察其在鸭DHBV感染模型中的抗病毒效果。结果不同种鸭DHBV自然感染率不同,樱桃谷鸭为8.75%,湖北麻鸭两个批次分别为17.80%和10.68%;静脉注射和腹腔注射两途径均能致雏鸭感染DHBV,静脉注射感染率80%,腹腔注射感染率65%;鸭感染DHBV后,体内病毒载量维持在106~108copies/mL,可持续20 d以上;抗病毒药物处理后,在不同DHBV模型中其抗病毒效果变化趋势一致。结论鸭的种类和人工感染途径可影响DHBV感染率;雏鸭感染DHBV后其体内有持续性的病毒血症;DHBV感染模型是药物抗病毒研究较好模型。  相似文献   

9.
湖北麻鸭乙型肝炎病毒全基因组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湖北地区This finding was also Confirmed by the phylogenetic tree analysis.麻鸭中鸭乙型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B virus,DHBV)自然感染状况以及湖北麻鸭所携带DHBV的基因结构特征,采集了70份成年麻鸭血清并应用PCR技术检测DHBV DNA,对其中一份DHBV DNA阳性血清进行DHBV全基因扩增,并进行克隆与序列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湖北麻鸭DHBV自然携带率为10%;湖北DHBV分离株(GenBank登录号DQ276978)基因组的全长为3024bp,有编码P,S和C蛋白的三个开放阅读框;与GenBank中17株DHBV基因组比较,核苷酸同源性介于89.85%~93.29%之间;S蛋白、C蛋白和P蛋白结构功能区序列均高度保守;而对P蛋白标志性氨基酸和全基因进化树的分析表明,该分离株属于DHBV中国基因型中的一个亚型.  相似文献   

10.
选取3份DHBV阳性广东麻鸭血清提取DHBV DNA,设计一对扩增DHBV全基因序列引物Q1和Q2,扩增并克隆DHBV全基因序列,测序并运用相关计算机软件及方法分析获得的全基因序列.结果表明,广东麻鸭DH-BV全长为3027bp.提交GenBank后获得的收录号分别为AY433937、AY521226、AY521227(来自1号血清);AY392760、AY536371(分别来自2、3号血清).AY521227的PreS/S ORF出现了单碱基突变,在PreC/CORF之前发现一个新的ORF,暂命名为HORF,HORF也同时存在于GenBank中储存的另外8个DHBV全基因序列中.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广东麻鸭DHBV在分化程度上是目前储存于GenBank中的DHBV全序列中最高的.成功克隆了广东麻鸭DHBV全基因序列,序列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广东麻鸭DHBV提供了有益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湖北地区Thisfindingwasalsoconfirmedbythephylogenetictreeanalysis.麻鸭中鸭乙型肝炎病毒(DuckhepatitisBvirus,DHBV)自然感染状况以及湖北麻鸭所携带DHBV的基因结构特征,采集了70份成年麻鸭血清并应用PCR技术检测DHBVDNA,对其中一份DHBVDNA阳性血清进行DHBV全基因扩增,并进行克隆与序列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湖北麻鸭DHBV自然携带率为10%;湖北DHBV分离株(GenBank登录号DQ276978)基因组的全长为3024bp,有编码P,S和C蛋白的三个开放阅读框;与GenBank中17株DHBV基因组比较,核苷酸同源性介于89.85%~93.29%之间;S蛋白、C蛋白和P蛋白结构功能区序列均高度保守;而对P蛋白标志性氨基酸和全基因进化树的分析表明,该分离株属于DHBV中国基因型中的一个亚型。  相似文献   

12.
选取3份DHBV阳性广东麻鸭血清提取DHBVDNA,设计一对扩增DHBV全基因序列引物Q1和Q2,扩增并克隆DHBV全基因序列,测序并运用相关计算机软件及方法分析获得的全基因序列。结果表明,广东麻鸭DH-BV全长为3027bp。提交GenBank后获得的收录号分别为:AY433937、AY521226、AY521227(来自1号血清);AY392760、AY536371(分别来自2、3号血清)。AY521227的PreS/SORF出现了单碱基突变,在PreC/CORF之前发现一个新的ORF,暂命名为HORF,HORF也同时存在于GenBank中储存的另外8个DHBV全基因序列中。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广东麻鸭DHBV在分化程度上是目前储存于GenBank中的DHBV全序列中最高的。成功克隆了广东麻鸭DHBV全基因序列,序列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广东麻鸭DHBV提供了有益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刘强  贾仁勇 《病毒学报》2012,(6):681-688
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属于禽嗜肝病毒属、嗜肝DNA病毒科病毒,与人乙型肝炎病毒(HBV)具有相同的复制方式及相似的基因结构、抗原结构。DHBV基因组是闭合环状不完全双链DNA,3个主要ORF-PreS/S、ORF-PreC/C、ORF-P位于负链,编码L蛋白、S蛋白、C蛋白和P蛋白。本文通过对DHBV基因组结构特征及其编码病毒重要蛋白的基本特性、结构特点与功能进行全面阐释,旨在对DHBV的深入研究提供重要参考和以DHBV人工感染建立的动物模型研究HBV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1985年5月冷泉港乙型肝炎分子生物学会议上,几个实验室小组报告了对乙型肝炎病毒及同族的动物肝炎病毒转录、复制中逆转录过程的研究进展。 1982年,Summer和Mason首先证实了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基因组在复制中经由RNA中介(RNA intermediate)的过程。此后,一些实验室相继证实了,能够引起人类乙型肝炎和一些动物肝炎的病毒——包括地松鼠肝炎病毒(GSHV),土拨鼠肝炎病毒(WHV),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和  相似文献   

15.
应用~3H-TTP作为放射性掺入底物,建立了鸭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复合体(DHBVRCs)内源性DNA聚合酶的测定方法,研究了该酶的生化特性,试验了12种药物对该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该方法测定的内源性DNA聚合酶为DHBV特异的,其活性依赖于4种dNTP和Mg~ ++的存在。最适Mg~++浓度为20mM。NP-40可刺激其活性。放线菌素D仅能抑制其30%的活性,膦羧基甲酸钠(PFA)、膦羧基乙酸钠(PAA)和苏拉明可抑制此酶,它们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8.5μM、860μM和9.25μM。而Ara-AMP等几种药物对该酶无抑制作用。应用放射性掺入电泳自显影法证明,PFA对DHBV RCs中依赖DNA和RNA的DNA聚合酶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用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阳性的安徽庐江鸭血清感染DHBV阴性的北京雏鸭,扩增病毒,将提取的DHBV-DNA插入pUC18质粒,转化E.coli JM 105。酶切重组质粒及South-ern转膜杂交结果证实,质粒pLJ76的插入片段为DHBV全基因组。用EcoR Ⅰ等11种限制性内切酶对pLJ76进行酶谱分析,并与美国,西德的已知DHBV基因组比较。定向克隆该株病毒不同基因编码区片段,构建正负单链探针,将斑点杂交和单链电泳检出的M13阳性重组子与已知序列的DHBV基因组作比较,提示获得了该株病毒基因组的S、Pre-S、P和X/C等蛋白编码区的正、负单链克隆株。  相似文献   

17.
用α-~(32)P-dATP-DHBV DNA探针做斑点杂交试验、检测了不同鸭种血清中携带DHBV情况。其中北京鸭与樱桃谷鸭的杂交种鸭杂交阳性率为5.1%;而不同鸭龄不同饲养条件的高邮麻鸭血清阳性率32.7—58.8%,经EM检测均在血清中找到病毒颗粒。将DHBV DNA不同的亲代配对所组成的四个组分群饲养,观察产卵后再孵化出的雏鸭DHBVDNA阳性率。第一组(♀-(?)-)为0%,第二组(♀ (?) )为100%,第三组(♀-(?) )28%,第四组(♀ (?)-)100%。然而亲代雌雄鸭均为DHBV DNA阴性的雌鸭所产卵在孵化到第9天时,经尿囊腔注射1×10~9病毒颗粒/m110μl的血清,孵出雏鸭时DHBV DNA阳性率达83.3%。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鸭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 DHBcAg) 真核表达质粒的免疫原性, 分析DHBcAg DNA 疫苗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首先借助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鸭乙型肝炎病毒( DHBV) Core 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亲疏水性分析, 分别构建DHBcAg 全基因( E-DHBc263) 及去除疏水性序列的DHBcAg 片段( E-DHBc180) 的真核表达质粒,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可在COS7 细胞内表达。进一步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DHBc263 和p-DHBc180, 仅p-DHBc180 可表达蛋白, 纯化后作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包被抗原, 用于DHBcAb 的检测。分别用E-DHBc263 和E-DHBc180 免疫小鼠, 采用间接ELISA 检测DHBcAb。结果显示, E-DHBc180 可诱导免疫小鼠产生DHBcAb 免疫应答, 加强免疫后效价可达1∶100 ~1∶400。结果提示, E-DHBc180 可作为DHBcAg DNA 疫苗, 在DHBV 感染鸭模型中评价其效果。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高发地区,因此在病毒性肝炎病原学和临床分型中,机体提高鉴别急慢性乙型肝炎,对HBV感染后的复制情况以及乙型肝炎慢性化及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等方面,检测抗-HBcIgA、IgE均有很大的临床意义。本文试从抗-HBdgA、IgE平行检测的角度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 HBeAg)的定量检测对乙型肝炎临床诊疗具有一定的重要性,但其定量检测还未成为常规检验项目。本研究对HBeAg定量检测系统进行性能验证,比较HBeAg定量和定性检测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分析HBeAg定量结果和乙型肝炎病毒DNA(hepatitis B virus DNA, HBV DNA)的关系,为HBeAg定量检测在临床诊疗的应用提供依据。通过收集710例2019年3月至5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样本,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The Clinical &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CLSI)相关文件的要求,对雅培ARCHITECTi4000SR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的HBeAg定量试剂的精密度、分析灵敏度、线性范围/可报告范围、携带污染率进行验证和评价;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技术(chemiluminescence microparticle immuno assay, CMIA)对618例患者进行HBeAg定性和定量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 DNA检测,比较HBV DNA和HBeAg定量结果的相关性。本研究证实HBeAg定量试剂检测性能验证结果良好;HBeAg定量和定性检测相关性良好;126例同时有HBeAg定量检测和HBV DNA定量检测的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呈正相关且一致性良好。HBeAg定量检测可用于常规实验室检测来辅助HBV感染的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