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仲仁  李莉  郭予元 《昆虫学报》1997,40(-1):13-19
通过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ubner)17个地理种群DNA多态性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表明:棉铃虫可以分为四大类群,三亚(SY)、莎车(SC)和哈密(HM)种群各为独立的一类,与内地种群有明显的差异,其中三亚种群差异最大;第四类包含14个地理种群,它们之间相对分化较小,基因相似程度较高,特别是黄河流域和辽河流域南部的种群间遗传距离最小,无基因交流障碍。单个个体的RAPD分析表明,这些种群间的某些个体相互交错,进一步说明这些种群间可能存在着广泛的基因交流。最后还讨论了形成棉铃虫遗传多态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宁夏、内蒙古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种群与华北、东北种群的遗传结构,以揭示宁夏、内蒙古两地虫源并为棉铃虫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采集得到宁夏银川、内蒙古巴彦淖尔等7个棉铃虫田间种群和1个银川室内种群共162个样本进行线粒体COⅠ基因片段(652 bp)测序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分析显示共有23个COⅠ单倍型,其中H16和H23包含个体数量最多。宁夏、内蒙古田间种群与其他种群单倍型多样性(Hd)和核苷酸多态性(Pi)近似,与其他几个种群遗传分化(FST)较小,且不显著。种群间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无显著相关性。中性测验分析显示混合和单个棉铃虫种群经历种群扩张。【结论】宁夏、内蒙古种群与华北、东北种群存在着较强的基因流,可能主要由于棉铃虫兼性迁飞习性导致。  相似文献   

3.
棉铃虫不同寄主种群遗传分化的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RAPD技术对生活于辣椒,烟草和番茄3种不同寄主上的棉铃虫(Helicover pa armigera)种群,并以烟草烟青虫(H.assulta)为外群进行了种群遗传分化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4个处理内个体间最大的遗传距离均小于处理间最小的遗传距离,烟青虫的遗传距离为0.177-0.346,棉铃虫的辣椒种群为0.289-0.404,烟草种群为0.396-0.505,番茄种群为0.329-0.382,采用UPDGA法进行聚类,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各处理成聚的遗传距离为:烟青虫是0.334,棉铃虫的辣椒种群是0.372,烟草种群是0.463,番茄种群是0.360。各处理均首先成聚,棉铃虫与烟青虫成聚的遗传距离(0.703),稍大于棉铃虫各种群的成聚值(0.639)。上述结果表明,棉铃虫不同寄主种群已经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4.
濒危植物南方红豆杉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RAPD技术检测了山西南部南方红豆杉8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利用21个10聚寡核苷酸引物共检测出134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23个,占91.79%,8个种群的遗传多态位点百分率分别为67.16%(红豆峡)、67.91%(凤凰谷)、66.42%(小梯河)、66.42%(蟒河)、50.75%(历山西峡)、43.28%(云蒙山)、78.36%(长治宾馆)、50.75%(磨河)。南方红豆杉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Shannon指数为2.180,其中31.7%的遗传多样性来自种群间,68.3%来自种群内;Nei指数为0.571,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81。8个种群间的遗传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壶关红豆峡和陵川凤凰谷种群间的遗传距离最小(0.109 2),壶关红豆峡和陵川蟒河种群间遗传距离最大(0.55)。本研究结果揭示,南方红豆杉自然种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其遗传多样性不是导致该种群濒危的主要原因,导致南方红豆杉种群濒危的原因可能与南方红豆杉自然种群及群落所在生境的直接破坏及其本身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所导致的自然更新不良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用经室内诱导的抗溴氰菊酯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ubner)种群与室内饲养多年的敏感种群进行杂交,研究了棉铃虫对溴氰菊酯的抗性遗传规律。结果表明:杂交后的显性度(D)分别为0.34和0.35,F1与亲本回交的期望值与实际值在比值是1 ∶1时差异显著,回交平台在35%~45%,棉铃虫对溴氰菊酯的抗性可能是一个以上主基因的不完全显性遗传。生化分析表明,抗性种群的。-乙酸萘酯酶活力与敏感种群的差异显著,这可能是棉铃虫对溴氰菊酯产生高抗药性的重要解毒酶之一。  相似文献   

6.
物种分子系统关系是进化生物学领域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本研究通过测序分析了来自广西等地90个变色树蜥Calotes versicolor的ND2-tRNA基因片段,分析了不同地理种群的单倍型、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F_(st))和历史动态,构建了单倍型之间的分子系统关系。结果发现,所研究的地理种群共检测到45个单倍型,总体呈现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0.941 8)和较低的核苷酸多样性(0.005 5),其中有6个地理种群的个体共享1个单倍型。大部分种群间F_(st)值较高且差异显著,遗传分化程度较高。分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的遗传差异。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所研究的地理种群并没有出现明显的遗传分支且在地理上没有严格的分布范围和分化,这可能是由于种群间存在渐渗杂交或不完全的谱系筛选。网络关系图也显示各采样种群间不存在明显的谱系结构。种群历史动态分析表明,各地理种群不存在扩张现象。把所有地理种群合并在一起分析表明,贝叶斯轮廓图分析与碱基错配分析方法均检测到种群在历史上发生过快速扩张,约0.05 Ma前存在种群扩张现象。  相似文献   

7.
南岭地区观光木自然和人工迁地保护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迁地保护是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的重要措施.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是古老的孑遗树种,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营建迁地保护林是对其进行保护的重要手段,但已经营建的迁地保护林每个种群目前只保存下来几十株个体.为了评价这些迁地保护林的遗传多样性现状,作者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南岭地区观光木3个人工迁地保护种群和4个自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16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362个条带,其中301个为多态条带,多态条带百分比(P)为83.2%,各种群P值为37.9-62.2%,平均为53.1%,表明观光木在物种和种群水平都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自然种群总体P值和Shannon信息指数(Ⅰ)(80.9%,0.3629)均高于人工迁地保护种群(66.6%,0.2990),说明人工迁地保护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种群结构分析表明3个人工迁地保护种群均有可能来源于源口自然种群.4个自然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2495,表明自然种群间存在显著遗传隔离,基因流受阻和生态环境差异是造成种群遗传分化的主要原因.在今后的迁地保护工作中,我们建议从不同生态地理区收集种质材料,并在不同生态类型区开展迁地保护工作,同时开展观光木种群生态生殖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徐广  郭予元  吴孔明 《昆虫学报》2000,43(-1):63-69
利用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检测了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的13种等位酶:α-磷酸甘油脱氢酶(α-GPDH)、酸性磷酸酯酶(ACPH)、碱性磷酸酯酶(ALP)、醛氧化酶(AO)、酯酶(EST)、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OT)、己糖激酶(HEX)、亮氨酸氨肽酶(LAP)、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苹果酸酶(ME)、磷酸葡萄糖变位酶(PGM)和黄嘌呤脱氢酶(XDH),染色采用双染法。对其中9种等位酶的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包括13个位点,6个位点表现出多态性,7个位点是单态的,其中多态性位点比例为46.15%。AO、GOT、LAP、LDH、ME和XDH计算出棉铃虫的平均杂合度为0.1160,南京、成都、武穴、衡阳和哈密5个种群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008~0.0293,平均遗传相似度为0.9707~0.992。棉铃虫种群内存在很高的遗传多态性,而已测定的种群间遗传分化程度较小,种群间没有基因交流的障碍。迁飞阻碍了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不同地理种群发育历期及其地理变异,通过对棉铃虫不同地理种群在不同温度和光周期下幼虫和蛹发育历期的研究,本论文系统比较了来自中国的4个地理种群,广东广州(23.08°N,113.14°E)、江西永修(29.04°N,115.82°E)、山东泰安(36.15°N,116.59°E)、辽宁喀佐(41.34°N,120.27°E)在20℃、22℃、25℃和28℃恒温下的幼虫、非滞育蛹和滞育蛹发育历期及其与栖息地纬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棉铃虫幼虫发育历期随栖息地纬度的升高而缩短,在25℃下,与地理纬度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其它温度下呈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雌雄幼虫发育历期相似,差异不显著;在20℃下,蛹历期(包括滞育蛹和非滞育蛹)与栖息地纬度呈显著负相关,其它温度下的蛹历期与栖息地纬度呈正相关,雄蛹历期均要略长于雌蛹历期,但差异不显著。棉铃虫幼虫和蛹发育历期随着纬度的变化呈现一种渐变的趋势,存在地理变异;北方种群的幼虫发育历期较南方种群的短;适温(22℃-28℃)范围内,北方种群的非滞育蛹发育历期比南方种群的更长些;不同地理种群间滞育蛹的历期亦存在较大的差别。这些结果进一步揭示了即使在同一种类昆虫中,不同实验条件,其各个虫态发育历期的地理变异也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我国东北地区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种群遗传变异及种群遗传结构,阐明种群间遗传分化与基因流。【方法】利用9对微卫星引物对采自我国东北地区15个地理种群的375头灰飞虱样品进行测序与分析;利用GeneAlex6.51,GENEPOP4.0.9和STRUCTURE 2.3.4等软件分析灰飞虱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基因流及种群遗传结构。【结果】在所分析的375头灰飞虱个体中,各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a=6.898;总体上,灰飞虱不同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较高(平均观测杂合度Ho=0.548;平均期望杂合度He=0.582),各种群间基因流较低(Nm=0.660)。UPGMA聚类树、PCoA及STRCTURE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灰飞虱种群分为两分支:吉林(JL)和沈阳(SY2012,SY2013和SY2014)种群聚为一支;其余种群聚为一支。AMOVA分析结果表明,灰飞虱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87%),种群间变异水平较低(13%)。【结论】中国东北地区灰飞虱遗传多样性较高,不同地理种群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且基因交流较低,存在一定的种群遗传结构。  相似文献   

11.
黄山花楸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登义  沈浩  杨月红  张杰 《应用生态学报》2003,14(12):2141-2144
利用RAPD技术,对黄山花楸(Sorbus amabilis)自然分布区的13个自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从40个10碱基随机引物中筛选出能产生稳定多态性标记的引物14个,共扩增出105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30个,占28.6%,应用UPGMA法和Neighbor-Joining法对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构建树系图。结果表明,黄山花楸自然种群具有较低的遗传多样性,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其种群间的遗传差异与其地理分布有关;黄山花楸自身的特殊进化历史和人为砍伐以及自然灾害(火灾、病虫害等)和小种群的遗传漂变作用是黄山花楸遗传多样性水平低的主要原因,也是其濒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狄林楠  李新蓉  宋楠 《植物研究》2018,38(5):725-732
为了揭示裸果木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采用SCoT分子标记对新疆7个裸果木自然种群201个植株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条引物共扩增出145个位点,在物种和种群水平上裸果木多态位点百分率分别为97.24%和76.45%,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263 8和0.213 7,Shannon's信息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408 1和0.331 6,说明裸果木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且物种水平遗传多样性略高于种群水平;遗传分化系数为0.183 9,说明其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种群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化;Mantel检验结果表明裸果木种群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不存在显著相关性;运用主坐标分析(PCoA)和STRUCTURE分析对裸果木个体间亲缘关系聚类分析的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上结果是一致的。裸果木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可能与进化历史、繁育系统、地理隔离和人为干扰有关。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垂穗披碱草遗传变异的地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采用等位酶标记对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垂穗披碱草的9个种群进行遗传变异和系统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群间遗传距离范围在0.010 6-0.377 8,种群间遗传距离和地理环境关系密切.采用聚类分析和二维、三维Mantel检验,对青藏高原垂穗披碱草(Elymusnutans Griseb.)不同种群间遗传距离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纬度、经度和海拔)进一步分析发现,海拔和地理位置(纬度和经度)均明显影响垂穗披碱草种群遗传差异.种群间遗传距离和海拔(R=0.476 8)、地理位置(R=0.447 1)均呈现显著正相关,种群间遗传距离随着海拔、地理位置差距的增大而增加,但海拔是影响其遗传结构的最重要因素,其次是经纬度.  相似文献   

14.
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 (CA Mey.) Bunge)是一种沙漠旱生优势树种,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然而,我们对梭梭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所知甚少。本文采用RAPD和ISSR标记对来自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东南缘的4个天然梭梭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检测。5个RAPD引物和8个ISSR引物分别扩增出61和195条带,多态性位点比率分别为83.6%和89.7%,Shannon 信息指数分别为0.333和0.367,RAPD和ISSR分析均表明梭梭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利用分子方差分析(AMOVA)研究梭梭种群的遗传结构,结果表明,大部分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通过RAPD分析发现138.2%的遗传变异发生在种群内;通过ISSR分析发现89.4%的遗传变异发生在种群内;而种群间的遗传分化很小。通过RAPD标记没有检测到种群间的遗传分化, ISSR分析表明10.6%的遗传变异发生在种群内。我们推测梭梭种群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可能源于对异质、高胁迫环境的长期适应,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加以证实。种群间遗传分异低的主要原因是种群间存在强大的基因流。  相似文献   

15.
李丽莉  于毅  国栋  陶云荔  褚栋 《生态学报》2013,33(14):4377-4386
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是我国重要农业害虫.为了全面揭示亚洲玉米螟遗传分化以及山东省亚洲玉米螟不同种群的遗传结构,对山东省越冬代亚洲玉米螟不同种群mtCOⅡ基因序列与来自GenBank的相关序列进行了遗传结构分析,并建立了鉴别不同遗传支系的PCR-RFLP方法.基于对340条mtCOⅡ序列的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样本共获得62个单倍型,其中单倍型17(H17)广泛分布于各种群之间,有6个单倍体型为山东种群所特有;亚洲玉米螟分化为2个遗传支系(支系Ⅰ与支系Ⅱ);2个遗传支系均在山东省发现,但以支系Ⅰ为主;亚洲玉米螟各单倍体型散布于山东省各地理种群中,缺乏明显的地理分布格局.山东亚洲玉米螟总体的单倍体型多样性指数Hd为0.695,种群内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在0.333-0.889之间;总体的核酸多样性指数π为0.00424,种群内核酸多样性指数在0.00061-0.00809之间.总群体的固定系数Fst为0.79421.AMOVA分析结果表明山东亚洲玉米螟的遗传分化主要来自于2个支系之间(79.42%).构建的亚洲玉米螟2个支系鉴别方法为其生物学与生态学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CA Mey.)Bunge)是一种沙漠旱生优势树种,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然而,我们对梭梭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所知甚少.本文采用RAPD和ISSR标记对来自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东南缘的4个天然梭梭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检测.5个RAPD引物和8个ISSR引物分别扩增出61和195条带,多态性位点比率分别为83.6%和89.7%,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333和0.367,RAPD和ISSR分析均表明梭梭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利用分子方差分析(AMOVA)研究梭梭种群的遗传结构,结果表明,大部分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通过RAPD分析发现138.2%的遗传变异发生在种群内;通过ISSR分析发现89.4%的遗传变异发生在种群内;而种群间的遗传分化很小.通过RAPD标记没有检测到种群间的遗传分化,ISSR分析表明10.6%的遗传变异发生在种群内.我们推测梭梭种群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可能源于对异质、高胁迫环境的长期适应,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加以证实.种群间遗传分异低的主要原因是种群间存在强大的基因流.  相似文献   

17.
黑石顶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群黄果厚壳桂的AFLP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以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分析了黑石顶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群黄果厚壳桂(Cryptocarya concinna)在三个不同群落类型中的遗传多态性及遗传结构,并比较了该3个种群间的遗传分,以4对AFLP选择引物组合产生了大量扩增表型带,用AMOVA、PHYLIP等软件分析计算了种群的遗传结构。结果表明黑石顶黄果厚0壳桂种群具有高的种群内遗传多态性、低的种群间遗传分析。并讨论了种群遗传变化与生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南方红豆杉的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ISSR标记技术对南方红豆杉迁地保护小种群及其衍生自然种群5个小斑块(小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从90条引物中共筛选出10个多态性引物,获得ISSR谱带102条,其中多态性谱带74条,占72.54%.结果显示,南方红豆杉迁地保护小种群和迁地保护衍生自然种群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0.220 9和0.254 8,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322 4和0.376 2.5个小斑块居群的H分别为0.190 7、0.210 4、0.194 4、0.160 5和0.187 3,I分别为0.281 0、0.309 8、0.288 0、0.235 5和0.273 5.迁地保护衍生自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高于迁地保护小种群,但各小生境下的的小斑块居群遗传多样性低于迁地保护小种群.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迁地保护各自然小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与这些居群的地理生境有关,而与地理距离并没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测定了来自四川和宁夏两个种群的岩羊Pseudois nayaur共10个个体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1140 bp),分析了碱基组成和变异情况以及核苷酸序列差异,计算了岩羊种群的核苷酸多样性,采用简约法和距离矩阵法构建了不同的分子系统树,得到了相似的拓扑结构,从分子水平初步探讨了岩羊不同种群的遗传结构.结果显示:岩羊整个群体的遗传多态性较高,四川种群的遗传变异水平较宁夏种群的高;同时,四川种群岩羊个体之间的平均序列差异为2.15,宁夏种群岩羊个体之间的平均序列差异为0.71,四川种群和宁夏种群之间的序列差异为2.61,这反映了四川种群和宁夏种群种群内的差异以及四川种群和宁夏种群种群间的差异都属于个体间的变化;然而四川种群的个体11(Si11)与该种群内的其它个体的平均序列差异和平均Kimura两参数距离远高于它与宁夏种群个体间的相应数值,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分歧.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要涉及到岩羊在中国的地理演化和扩散问题.  相似文献   

20.
卷叶凤尾藓(Fissidens dubius P.Beauv.)是凤尾藓科凤尾藓属植物,该种分布广泛,形态变异强烈。为了解其遗传多样性及种群遗传结构特点,本研究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采集于浙江、福建、广西、四川、辽宁5个省区的卷叶凤尾藓14个自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筛选出的12对引物共扩增出259条清晰、重复性高的条带,其中多态性位点有248个,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5.75%;种群总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327,Shannon's信息指数为0.3701,说明卷叶凤尾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14个种群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7078,种群间的基因流(Nm)为0.1864,表明大部分遗传变异(72.01%)存在于种群间,27.99%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即卷叶凤尾藓种群间遗传分化明显。基于ISSR数据的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距离50为分组阈值处,14个种群可被分为6组(G1~G6):G1为来自于浙江省不同采集地点的8个种群(JHBS除外);G2由浙江金华北山种群(JHBS)组成;G3包括福建武夷山(WYS)和天宝岩种群(TBY);G4、G5、G6分别由广西龙胜县花坪种群(GX)、四川龙池种群(LC)、辽宁白石砬子保护区种群(BSLZ)组成,表明卷叶凤尾藓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主要由地理距离造成,种群内的遗传分化可能与其生境的异质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