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太平洋甲胁虱是寄生于黄胸鼠体表的一种主要吸虱昆虫 ,在云南广泛分布。应用Iwao直线回归方法及其随机偏离度检验对太平洋甲胁虱在黄胸鼠不同个体间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根据Iwao直线回归方法 ,建立了M =12 .10 +4.76M (r=0 .75 ,P <0 .0 1)的回归方程 ,所得到的α与 β值 (α =12 .10 ,β =4 .76 )均明显高于判定界线值 0和 1。对α与β值进行随机偏离度检验 ,F =6 .0 7(P <0 .0 5 ) ,由此判定太平洋甲胁虱在黄胸鼠不同个体间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型分布 ,这说明太平洋甲胁虱对黄胸鼠的寄生是不均匀的 ,存在聚集并有形成大小不一的吸虱个体群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云南省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和褐家鼠R.norvegicus体表寄生蚤的感染情况,为云南省鼠疫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年7月—2013年11月,在云南省34个县市随机选取采样点,笼捕法采集黄胸鼠和褐家鼠,收集并鉴定体表寄生蚤,统计宿主和蚤类物种组成、染蚤率、蚤指数,并根据蚤种组成进行分层聚类。结果采集鼠类842只,其中黄胸鼠714只、褐家鼠128只;共检获体表寄生蚤3227匹,涵盖10个已知蚤种,其中,印鼠客蚤Xenopsylla cheopis和缓慢细蚤Leptopsylla segnis为优势物种。黄胸鼠和褐家鼠的染蚤率分别为48.88%和53.91%,2种鼠的总体蚤指数为3.83匹/只,其中有16个县市的印鼠客蚤指数>1。聚类分析将所有样点聚成3大支系:A支系印鼠客蚤占优势,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南部地区;B支系优势种不明显或具有其他蚤种,分布于云南省中部地区;C支系缓慢细蚤占优势,分布于云南省北部地区。结论印鼠客蚤和缓慢细蚤是云南省主要蚤种,在接近半数地区印鼠客蚤指数>1,防疫形势非常严峻。云南省黄胸鼠和褐家鼠体表蚤区系组成具有一定的地带性,其中南部地区为印鼠客蚤优势分布区,可视为媒介监测和防控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3.
中国云南部分人间鼠疫流行区蚤类区系调查(英文)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归纳了中国云南 13个人间鼠疫流行区的调查资料 ,对调查疫区的蚤类区系进行了研究。总计捕获12 0 77只小兽 ,隶属啮齿目、食虫目及攀目 3个目中的 9科、2 9属、4 7种。从小兽体表共采获 9369只蚤 ,经分类鉴定 ,隶属 5科、18属、33种。 33种蚤及 4 7种小兽宿主均按其分类阶元详细列于文末。结果表明 ,山区蚤及小兽宿主的种数明显多于坝区。坝区农耕地的优势种相对简单 ,优势种地位突出 ,黄胸鼠及印鼠客蚤分别是最重要的宿主及蚤种 (构成比分别为 83 2 7%和 75 32 % )。山区的优势种相对较复杂 ,优势种的种类较多 ,但其构成比较低 ( 10 96%~ 4 7 95% )。黄胸鼠及绒鼠为山区地带的两种优势宿主 ,缓慢细蚤、端凹栉眼蚤、印鼠客蚤、偏远古蚤及短突栉眼蚤为山区地带的 5种优势蚤种。多数蚤种可寄生两种以上的小兽宿主 ,但其所寄生的主要宿主并不多。结果提示 ,作为疫区主要媒介的印鼠客蚤及其所对应的主要寄生宿主 (黄胸鼠 )在坝区突出的优势种地位 ,似可解释近年疫区的鼠疫病人主要出现在坝区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张洪英  何晋侯 《昆虫知识》1993,30(5):285-285
<正> 缓慢细蚤Leptopsylla segnis Schonherr是云南省黄胸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较广的蚤种,其自然感染鼠疫菌仅次于印鼠客蚤。在研究其传播媒介地位的同时,本文系统地观察了其生活史,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5.
应用生态学中的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研究方法,对中国云南人间鼠疫流行区11种蚤的宿主特异性及宿主选择进行了研究。宿主特异性用Levins生态位宽度进行测定。宿主选择用夹角余弦生态位重叠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长形病蚤普洱亚种及印鼠客蚤的生态位宽度最窄、宿主特异性最高,近端远棒蚤二刺亚种及斯氏新蚤滇川亚种的生态位最宽、宿主特异性最低。印鼠客蚤(云南人间鼠疫流行区的主要鼠疫媒介)的优势宿主是黄胸鼠。印鼠客蚤较高的宿主特异性意味着该蚤可能主要在其优势宿主的不同个体间保存或传播鼠疫病原体。短突栉眼蚤及端凹栉眼蚤在宿主选择上较接近,而其它蚤种在宿主选择上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6.
中国云南部分人间鼠疫流行区蚤类区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纳了中国云南13个人间鼠疫流行区的调查资料,对调查疫区的蚤类区系进行了研究。总计捕获12077只小兽,隶此齿目、食虫目及攀目3个目中的9科、29属、47种。从小兽体表共采芪9369只蚤,经分类鉴定,隶属5科、18属、33种。33种蚤及47种小兽突主均按其分类阶元详细列于文末。结果山区蚤及小兽宿主的种数明显多于坝区。坝区农耕地的优势种相对简单,优势种地位突出,黄胸鼠及印鼠客蚤分别是最重要的宿主及蚤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某一种小兽 (小型哺乳动物 )宿主体表的全部蚤作为一个特定的蚤类群落 ,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云南人间鼠疫流行区 10种小兽体表的蚤类群落之间的相似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在动物分类上比较接近的、隶属同一属 (鼠属 )的黄胸鼠、大足鼠和斯氏家鼠体表 3种蚤类群落之间的相似性较大 ,在模糊聚类的谱系图上明显聚为一类。动物分类上距离较远、隶属不同属的微尾、臭、灰麝、中华姬鼠、滇绒鼠、社鼠和锡金小鼠体表的 7种蚤类群落之间的相似性较小。结果提示 ,宿主因素可能是影响体表寄生蚤群落之间相似性大小的一个主要因子 ,当宿主在动物分类上彼此接近时 ,其体表寄生蚤群落的相似程度就比较高 ,当宿主在动物分类上距离较大时 ,其体表蚤类群落的相似程度就比较低。本文中不同属小兽体表寄生蚤类形成了不同的群落类型。  相似文献   

8.
印鼠客蚤侵袭与离开宿主习性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立名 《昆虫知识》1998,35(1):37-38
印鼠客蚤的跳跃高度,攻击宿主距离,侵袭宿主蚤数,吸血率和离开宿主时间均远超过二齿新蚤。印鼠客蚤滞留于活宿主时间明显长于死宿主。  相似文献   

9.
印鼠客蚤的生态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印鼠客蚤Xenopsylla cheopis Rothschild是公认的世界家鼠鼠疫的首要传播媒介,是预防鼠疫的重要监测对象。因此,对其繁殖孳生,季节消长等有关生态习性问题已有较多研究。我们在防疫工作中也作了一些调查工作,现就几个方面综述供参考。 一、宿主 印鼠客蚤的重要宿主是家栖的鼠属(Rattus)鼠种,在云南主要是黄胸鼠和褐家鼠。除此以外,家栖的小家鼠、臭鼩亦有寄生,但并不常见。至于野栖的大足鼠、斯氏家鼠、齐氏姬鼠、大绒鼠、赤腹松鼠、树鼩、黄鼬等,虽有检获记录,但甚为罕见,可认为是家、野鼠类相互交窜,偶然接触所致。 二、吸血习性 如上所说,印鼠客蚤的重要宿主是家栖鼠类,成蚤特别嗜吸家栖鼠类的血当无疑问。至于对已发现寄生的众多野栖动物的刺吸和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0.
张迎春  漆一鸣 《昆虫学报》2008,51(5):504-508
【目的】通过研究苯醚威对印鼠客蚤 Xenopsylla cheopis (Rothschild,1903)的早 3 龄幼虫和未吸血新羽化成虫的组织学变化,探讨其灭蚤机理,为鼠疫媒介蚤种的防治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以微量点滴法将苯醚威施药于印鼠客蚤早3龄幼虫和未吸血新羽化成虫,采用组织学、显微摄影及统计学方法观察组织变化。【结果】经苯醚威作用后,印鼠客蚤的早 3 龄幼虫的表皮增厚、卵巢芽生殖细胞萎缩、睾丸芽精原细胞间质减少;未吸血新羽化成虫的睾丸塞消失快、唾液腺细胞破坏严重、中肠上皮细胞萎缩。【结论】(1)苯醚威通过干扰印鼠客蚤幼虫的变态,引起幼虫表皮、生殖芽异常改变,不能发育为成虫而死亡;(2)苯醚威可加速印鼠客蚤新羽化雄性成虫的睾丸塞吸收;(3)苯醚威可破坏印鼠客蚤新羽化成虫的唾液腺细胞,并引起中肠上皮细胞萎缩。  相似文献   

11.
Several cell types migrated cut from small pieces of newt testes cultivated in vitro. Flat fibroblastic cells migrated out within a few days. Then, secondary spermatogonia, identified by the presence of germ cell-specific substances and by the shape and appearance of their nucleus and subcellular organelles, migrated out over the sheet of fibroblastic cells. Sertoli cells co-migrated with secondary spermatogonia, maintaining a similar cellular arrangement to that of testicular cells in vivo. Mitosis of secondary spermatogonia both in clusters and as single cells was frequent from the third day until about 2 weeks after inoculation. During mitosis, active and periodic rotation of chromosomes was observed. Identification of the cell types and studies on their behavior were performed by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phase contrast microscopy.  相似文献   

12.
13.
Synthesis of RNA in neurons of the hypoglossal nerve nucleus after axonal section was studied by means of [5-3H]uridine administration and radioautographic counting techniques in mice. 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s were evaluated by counts of silver grains over the nucleoplasm and cytoplasm of the neurons. RNA synthesis was greater in neurons after axonal section, and this increase was evident from 12 hr after the operation. The greatest increases in the operated side were observed in the 1st, 2nd and 3rd days after operation. In the 7th and 14th days RNA synthesis was still greater in the hypoglossal nucleus of the sectioned nerve but the difference in the control nucleus was not so striking. In the 30th day synthesis of RNA in left and right hypoglossal nuclei was comparable.  相似文献   

14.
15.
植物体内的C、N和总酚是影响其被牧食和凋落物降解的重要因素,从而影响C和N在食物链的传递和生物地化循环。本研究测定了云南洱海3种生活型(挺水、沉水和浮叶)26种水生植物叶片中C、N和总酚含量以及C/N比率,并分析了它们与总酚的关系。结果表明:挺水植物叶片的C、N和总酚平均含量为448.08、39.30和24.70 mg/g,浮叶植物叶片的C、N和总酚平均含量为433.32、35.16和28.05 mg/g,沉水植物叶片的C、N和总酚平均含量为378.36、27.31和10.28 mg/g;总体上看,植物叶片C和N含量:挺水植物 浮叶植物 沉水植物;挺水和浮叶植物叶片的总酚含量差异不显著,且均远高于沉水植物叶片的总酚含量;26种植物叶片中C和N与总酚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在富营养化条件下,3种生活型植物所处生境的光照和CO2供给均差异显著,会对这些植物叶片的C、N和总酚含量有一定影响,此外由于应对生境中的胁迫(草食性昆虫、病原体及紫外线辐射等)压力以及自身的生长策略的不同也可能导致C、N和酚在三者中形成差异;通过对13种沉水植物叶片总酚含量比较,推测光叶眼子菜和微齿眼子菜较为适合作为洱海耐牧食恢复先锋物种;N与总酚正相关的关系可能在富营养化进程中加速湖泊沼泽化。  相似文献   

16.
四川黄龙沟内分布着十分丰富的兰科植物(19属30余种),并且部分种类在沟内形成优势群落。目前尚不清楚在群落中这些兰科植物种之间作用关系。运用种间关联分析和相关分析对黄龙沟森林植被兰科植物群落中的24个优势种的种间关系进行了研究。两种分析方法得到的结果相近,表明黄龙沟优势兰科植物可以分为两组。一组包括无苞杓兰(Cypripedium bardolphianum)、黄花杓兰(C. flavum)、二叶红门兰(Orchis diantha)、广布红门兰(Orchis chusua)、少花虾脊兰(Calanthe delavayi)和西藏杓兰(C. tibeticum),主要分布在光线充足但又具有一定遮荫条件的环境中;另一组包括筒距兰(Tipularia szechuanica)、沼兰(Malaxis monophyllos)、珊瑚兰(Corallorhiza trifida)、小斑叶兰(Goodyera repens)、布袋兰(Calypso bulbosa)、小花舌唇兰(Platanthera minutiflora)和小叶对叶兰(Listera smithii),它们主要分布于荫蔽的环境中。这些兰科植物在组内大多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组间大多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黄龙沟兰科植物在资源利用方式上可能产生了分化。  相似文献   

17.
 通过2005和2006年夏季两次对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部荒漠土壤中藻类植物进行采样、培养、鉴定和生物量测定,分析了该区沙漠沙垄不同部位藻类物种组成、优势种和生物量的垂直变化。结果表明:1)在不同地貌部位的不同层次中,藻类的种类组成均有所差异。2)藻类优势物种主要集中在0~2 cm层次中,2 cm以下的土层中藻类细胞很少,绝大部分土层以具鞘微鞘藻(Microcoleus vaginatus)为第一优势种,有些部位的土层中第一优势种是伪双点颤藻(Oscillatoria pseudogeminata),如垄间低地和迎风坡的1~2 cm中。此外,大型集胞藻(Synechocystis crassa)、舟形藻 (Navicula sp.)、卵圆双眉藻(Amphora ovalis)数量也较多。3)除垄顶外,藻类生物量在其它3个部位不同层次的差异呈极显著水平(p<0.01),生物量由表及里锐减;在同一土层,藻类生物量基本表现为垄间低地最高,迎风坡与背风坡居中, 垄顶最低,不同地貌部位对藻类生物量影响呈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8.
安徽黄山青冈种群遗传结构的空间自相关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黄山-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种群为例,研究了种群内等位基因的空间格局,在种群内,大多数等位基因的Moran'sI数大于期望值,但只有两个等位基因存在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如果考虑不同的无性系分株时,大多数等位基因在短距离内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相关图表明不同距离间隔,Moran'sI指数变化无规律,表明没有哪个进化因子起决定作用,但无性系繁殖在空间自相关中起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近距离。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