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粉纹夜蛾Trichoplusia ni细胞系QB-Tn9-4s进行细胞克隆,获得了8个细胞克降株,分别命名为QB-Tn-A、B、C、D、E、F、G和H.对基因组DNA进行RAPD-PCR鉴定,各细胞克隆株与原始细胞系具有相同的DNA扩增谱带.各细胞克隆株在形态和生物学特性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克隆株QB-Tn-A、B、c、D和E以梭形细胞为主,大约占细胞总数的60%~80%;F、G和H以棒状细胞为主,比例分别为44.5%、49.5%和80.O%.8个克隆株对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均较敏感,感染率均在92%以上,平均每个细胞病毒多角体(OBs)产量在78~110个之间,其中克隆株QB-Tn-A多角体产量最高达110个,略高于BTI-Tn5Bl-4和QB-Tn9-4s,明显高于Sf-9细胞;克隆株QB-Tn-E、H、A和C的fIJ芽性病毒(BV)产量与原始细胞系(3.37×107TCID50/mL)接近,而其它4株均低于原始细胞系.  相似文献   

2.
粘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在同源寄主细胞系内复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MsNPV在同源寄主细胞系NEAU Ms 94 7311内复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接种MsNPV后 72h ,细胞核内开始有成熟的多角体形成 ,病毒接种后 2 4 0h感染率最大 ,达 36.2 % ,至2 64h多角体完全成熟 ,达 2 5.0PIB/感染细胞。病毒增殖曲线表明 ,接毒后 2 4h在培养基中开始检测出MsNPV NOV ,2 4 0h滴度达最大值 ,为 6.32× 10 5TCID50 /mL。病毒连续传代至第 7代或第 8代以后 ,其感染率、病毒滴度及多角体产量均有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3.
用免疫金颗粒标记鉴定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抗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丁翠  马可 《昆虫学报》1991,34(1):7-12
用免疫电镜金颗粒标记技术准确、快速地对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核型多角体病毒抗原进行了定位和鉴定.舞毒娥病毒的多克隆抗体与同源的多角体抗原之间存在着强烈的亲和性,但与不同源的松柏锯角叶蜂(Neodiprion sertifer)病毒多角体抗原仅有极微弱的交叉反应.舞毒蛾病毒粒子和核衣壳抗原也能与同源的多克隆抗体作用.在被病毒感染的舞毒蛾脂肪体细胞核中,成熟的多角体被金颗粒重重标记,其外缘的游离病毒粒子和核衣壳亦被标记,但亲和力较弱.在被感染的脂肪体细胞核和质内发现一种与多角体蛋白晶体不同源的菱形结晶体.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研究重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7N9株作为主工作种子批在Vero细胞连续传代中的高产特性和传代稳定性,为疫苗开发提供前期研究。将重组获得的H7N9流感病毒Vero细胞适应株(A/Anhui/1/2013Va)按照病毒感染复数(MOI) 0. 01的病毒量接种于Vero细胞,并连续传15代。血凝试验检测每代病毒血凝效价,并绘制病毒在Vero细胞上的生长曲线;每代病毒用MDCK细胞检测病毒的感染性滴度;通过单向免疫扩散试验对重组病毒H7N9的第1及第16代进行型别鉴定;取第1、5及16代病毒,用鸡胚半数感染量及致死量检测病毒在传代过程中毒力变化;分别提取第1和16代H7N9流感病毒的RNA,反转录及克隆后测序,对比病毒在连续传代过程中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基因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连续传代过程中,病毒效价越来越趋于稳定,血凝效价稳定维持在384~448;病毒感染性滴度维持在7 Log10TCID50/mL左右;病毒在传代过程中毒力未发生显著变化; HA和NA在连续传代过程中并未出现因基因变异导致的编码氨基酸改变的状况。H7N9安徽株病毒在Vero细胞传代过程中不仅产量稳定,其毒力和基因也很稳定,可以将其作为H7N9流感疫苗候选株。  相似文献   

5.
本文比较了苜蓿丫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cNPV)在贪食夜蛾IPLB-SF-21AE细胞及其克隆株IPLB-SF-21AEC细胞,棉铃虫SIE-HAH-806细胞和粘虫SIE-MSH-805细胞系内长期连续传代复制的情况,每代病毒复制的历程为7天,观察指标是,细胞内形成多角体的百分率,游离病毒粒子的TCID50,对幼虫活体感染性,以及受感染后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证实,AcNPV在异源IPLB-SF-21AE昆虫细胞系内连续复制至50代次后,依然具有正常的形态和感染性,这为在离体下长期有效地复制杆状病毒提供了可能,我们还发现,在离体系统内增殖的病毒,其正常形态和感染性的维持与选用敏感细胞的种类有关。  相似文献   

6.
沈中建  王久存 《病毒学报》1997,13(3):255-261
分析比较了棉铃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江苏株A,B两种类型的离体复制特性,HaCPV-A型病毒可在多种昆早细胞系中复制,而B型病毒只能在同源细胞系中增殖;A型病毒的感染率和细胞内游离病毒粒子的滴度均高于B型病毒;感染细胞持续传供表明,HaCPV-A型病毒感染的HA-831细胞在连续传代7次后,感染率从最初的10.6%上升到80%以上,反之,B型病毒的感染的细胞,传供9次后已不能形成典型的多角体。  相似文献   

7.
几种昆虫病毒交叉感染玉米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纹夜蛾NPV(P_aNPV)、柞蚕NPV(ApNPV)和赤松毛虫CPV(D_aCPV)可感染玉米螟。D_aCPV对玉米螟1龄幼虫的ID_(50)为5.9×10~5PIB/ml饲料,对幼虫的生长发育、蛹重、羽化率和成虫寿命有显著影响。D_aCPV主要侵染幼虫中肠柱状细胞,在细胞质中增殖;P_aNPV和A_pNPV主要侵染幼虫的体壁细胞和气管壁细胞。D_aCPV在玉米螟幼虫体内增殖后,多角体形态由正六角形变为锥形或四方形;成虫羽化时排出的蛹便可观察到多角体,病毒可传递给子代。利用其他昆虫病毒有防治玉米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的血清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免疫双扩散、对流免疫电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固相免疫电镜(SPIEM)等技术,对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EpNPV)的抗原特性及与其它10种核型多角体病毒的血清学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EpNPV粒子的抗血清只能与EpNPV粒子起反应,不与EpNPV的多角体蛋白及其它10种昆虫核型多角体病毒(NPV)粒子发生交叉反应;EpNPV多角体蛋白抗血清除了和其同源的多角体蛋白起反应外,还能和其它两种NPV的多角体蛋白起反应。以上结果说明了EpNPV的结构蛋白具有较高的抗原特异性,而多角体蛋白则没有种间特异性。同时将固相免疫电镜技术应用到昆虫病毒的血清学检测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用分子杂交技术研究了黑点银纹夜蛾(Arqyrogramma agnata Stgr,)单粒包埋型核型多角体病毒(简称A,A,SNPV),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多粒包埋型核型多角体病毒(简称PL MNPV)以及用A,A,SNPV感染斜纹夜蛾幼虫所获得的多粒包埋型核型多角体病毒(暂称PoI MNPV)三种病毒核酸的同源性,用SDS-Tris酚法分别提取病毒核酸,用内切酶Eco RⅠ酶解,比较了病毒核酸的酶解图谱及分子量,用〔α-~(32)P〕dATP标记的三种病毒核酸Eco RⅠ酶解片段作探针,分别与各病毒核酸的Eco RI酶解片段杂交,结果表明PoI MNPV与PL MNPV的病毒核酸同源,而A,A,SNPV DNA不与PoI MNPV DNA、PL MNPV DNA杂交,无同源序列。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简称BsNPV)在油桐尺蠖成虫卵巢细胞系(Bs484)中的以下感染特性:1.病毒接种传代3-4天的细胞时,病毒感染率最高;2.病毒按种量在一定范围内与感染细胞的多角体总产量平行;3.病毒在细胞中连续传代七次后其滴度无明显变化;4,病毒基因组在感染细胞后6小时左右开始合成,并于感染后14小时达到最大。此外,本实验还发展了一种用于检测感染细胞中的病毒核酸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