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1910~1913年间,Legendre和Pieron报告了在剥夺睡眠狗的血液、脑和脑脊液中可能存在某种具有催眠作用的物质后,许多工作者相继对这种物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些工作从不同的动物、不同的组织中成功地得到了多种具有催眠作用的活性物质。 Monnier及共同工刺激家兔丘脑的睡眠区使其入睡,然后对它们的血液进行透析,得到了一个分子量  相似文献   

2.
睡眠机制研究的某些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发现脑中许多胺类、肽类等化学物质和睡眠有关。实验提示,动物的脑脊液和血液中存在诱发睡眠因子。  相似文献   

3.
脉络丛(choroid plexus,CP)位于血液与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之间,不仅是CSF的重要来源,而且是构成血液-脑脊液屏障(blood-cerebrospinal fluid barrier,BCB)的组织基础.CP参与脑组织中一些血源性多肽的输送以及自身多肽合成的生理过程,在维持脑微环境动态平衡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分别运用MALDI-TOF/TOF和LC-MS/MS液质联用系统分析了成年SD大鼠血液-脑脊液屏障(即脉络丛组织)中的多肽组.共鉴定到163个多肽(P0.001),这些多肽为69种蛋白质的降解肽段,其中ATP合酶(ATP synthase),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血红蛋白(hemoglobin),NADH-辅酶Q氧化还原酶(NADH-ubiquinone oxidoreductase),β珠蛋白(beta-globin)这5种蛋白质的肽段数占总肽段数的50%以上,并且部分多肽序列相似度高,类似其前体蛋白的逐步降解片段,而这些前体蛋白质的分子量多数在10kD至20kD之间.上述研究结果为SD大鼠脉络丛组织的生理功能研究及组织多肽组学的研究方法提供了有价值的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4.
中缝背核5-羟色胺能神经元在睡眠调节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缝背核(DRN)5-羟色胺(5-HT)能神经元在睡眠中的调节作用。方法:运用脑立体定位、核团微量注射和多导睡眠描记(PSG),观察DRN 5-HT能神经元对大鼠睡眠的影响。结果:DRN微量注射谷氨酸钠(L-Glu),大鼠睡眠减少,特别是深慢波睡眠(SWS2)明显减少,觉醒(W)增加;DRN微量注射海人酸(KA)和对氯苯丙氨酸(PCPA),大鼠SWS2和异相睡眠(PS)增加,W减少。结论:DRN 5-HT能神经元参与睡眠的调节,兴奋DRN 5-HT能神经元睡眠时间减少,抑制DRN 5-HT能神经元则具有促进睡眠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已从剥夺睡眠的兔、山羊、大白鼠等动物的脑脊液、脑组织,甚至人类脑脊液或尿液中提取出多种内源性促睡眠物质,包括 DSIP,S 因子(或 SPU),SPS,前列腺素 D_2,γ-Br,褪黑素,精氨酸催产素(AVT)等。它们具有明显的促进慢波睡眠和/或异相睡眠的作用,但作用快慢、强弱及持续时间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6.
利用大鼠研究脯氨酸被吸收后羟基化修饰对血液和尿液中羟脯氨酸含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平均分子量分别为1 kDa、3 kDa和大于20 kDa的胶原蛋白肽考察了分子量范围对多肽吸收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均分子量为1 kDa和3 kDa的吸收速率高于平均分子量20 kDa的胶原蛋白肽,平均分子量1 kDa的多肽吸收速率高于平均分子量3kDa的多肽。实验借助胃炎大鼠模型考察了胃功能缺陷对不同分子量的多肽吸收速率的影响,证明了高分子量多肽由于吸收速率较低导致在血浆中Hyp浓度衰减速率较低,而低分子量多肽受胃消化过程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睡眠具有不同的时相,由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REM睡眠)组成,慢波睡眠使机体达到充分的休息,REM睡眠是活动相。近年从剥夺睡眠的兔、山羊、鼠等动物的脑脊液、脑组织及人的脑脊液、尿液中提取出多种内源性睡眠物质,包括DSIP、S因子、SPU、SPS、PGD_2、V—B_r、褪黑素和ANT等。睡眠发生的机制有多种假说,本文对各种假说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大鼠海马CA1区GABA能神经元在睡眠调节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脑立体定位技术确定Sprague-Dawley大鼠(Rattus norregicus)双侧海马CA1区插管位置并进行核团埋管,同时安装脑电和肌电电极,用于记录大鼠皮层脑电活动和肌电活动。运用睡眠描记技术观察海马CA1区微量注射药物后对大鼠睡眠-觉醒周期的影响。发现海马内微量注射0.75μg、1.0μg的γ-氨基丁酸(GABA)后觉醒时间增加,分别为(120.7±13.3)min和(124.6±19.2)min(P0.05),睡眠时间减少,分别为(119.4±13.3)min与(115.4±19.2)min(P0.05),其中,深慢波睡眠时间(SWS2)分别减少53.3%(t=2.451,P0.05)和63.5%(t=3.367,P0.01);而微量注射1.0μgGABAA受体阻断剂荷包牡丹碱(Bic)后,睡眠时间增加(165.5±20.8)min(P0.01),觉醒时间减少(74.5±20.8)min(P0.01),其中,SWS2时间增加79.6%(t=2.600,P0.05),并可对抗GABA的促醒效应;微量注射GABAB受体激动剂氯苯氨基丁酸(Bac)对睡眠-觉醒周期无直接影响,亦不能阻断GABA的促醒效应。结果提示,GABA在海马参与大鼠睡眠-觉醒周期的调节且具有促觉醒作用,GABA对睡眠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深慢波睡眠成分实现的,GABAA受体参与介导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睡眠剥夺大鼠脑额叶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和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Sprague Dawley(SD)大鼠慢性睡眠剥夺和丁苯酞干预模型,共分为3组(n=6):大平台对照组、慢性睡眠剥夺组、慢性睡眠剥夺+丁苯酞组,慢性睡眠剥夺组采用睡眠剥夺箱对大鼠进28 d, 18 h/d的睡眠剥夺,慢性睡眠剥夺+丁苯酞组在睡眠剥夺28 d后腹腔注射丁苯酞100 mg/(kg·d),共14 d。各组大鼠取脑部标本,免疫组化检测额叶高迁移率族蛋白1 (HMGB1)、核转录因子kappB(NF-κB) p65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大鼠额叶HMGB1、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晚期糖基化终产物(RAGE)、NF-κB表达。结果:与大平台对照组比较,慢性睡眠剥夺组大鼠额叶HMGB1、RAGE、细胞核NF-κBp65表达显著增多(P均<0.05),而SIRT1表达显著减少(P<0.05);与慢性睡眠剥夺组比较,慢性睡眠剥夺+丁苯酞组大鼠额叶HMGB1、RAGE、细胞核NF-κBp65表达显著减少(P均<0.05),而SI...  相似文献   

10.
一种热稳定的人胎盘源促细胞生长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胎盘细胞中含有丰富的生物学活性物质.通过在 90℃温度下酸性介质抽提、乙醇沉淀、DE-52阴离子交换层析、高效液相色谱层析,从人胎盘组织中分离纯化得到一种热稳定的小分子量促细胞生长因子.该物质对人羊膜细胞、小鼠成纤维细胞、小鼠骨髓瘤细胞等多种细胞有较高的刺激生长活性.这种物质被称为人胎盘源促细胞生长因子Ⅰ(Human Placental Growth Factor-I,简称HPGF-1),它是一种分子量为1900的肽类物质,是由一条含有10个氨基酸残基的肽链和非肽部分组成的化合物.肽链部分的分子量为1195,其氨基酸组成已被测定,N-末端残基为 Phe.非肽部分的分子量为692. 该因子的等电点为6.8.  相似文献   

11.
已证明家兔热适应之后脑脊液中存在着具有降温活性的物质。本研究对此物质进行了氨基酸分析,发现其中主要成分为甘氯酸、酪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等。经用链霉蛋白酶酶解之后,失去降温活性,证实了该物质是一种小分子肽。  相似文献   

12.
从猪胰脏的酸醇提取液中纯化了一个新的活性多肽——胰岛素拮抗肽,它在整体和细胞水平上对胰岛素都有明显的拮抗作用。猪胰脏的酸醇提取液经CM-52、BioGel P-6、DEAE-52及RP-HPLC纯化后,可得到纯的胰岛素拮抗肽。它能剂量相关地抑制胰岛素在离体大鼠脂肪细胞中的促脂合成活性,抑制50%胰岛素活性时所需的胰岛素拮抗肽为2.0×10~(-10)mol/L与被拮抗的胰岛素剂量在同一水平上。该肽含有较多的碱性氨基酸,分子量的3 000,其N-末端是封闭的。胰岛素拮抗肽的上述理化特征及其对胰岛素的拮抗活性均不同于目前已知的胰脏活性多肽。它对脂肪细胞中胰岛素的拮抗作用可能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多肽固相合成法合成了FDP相关肽的修饰产物HPA,经HPLC鉴定,其纯度为85.5%,氨基酸组成分析及质谱法测定分子量结果均与理论值相符合。生物活性研究表明,在体外,该肽能有效地抑制ATP引起的人血小板聚集作用.在体内,该肽能显著增强家兔血纤溶酶的活性,并能有效抑制家兔实验性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丁婷  邵颖  樊美珍 《菌物学报》2008,27(6):956-963
本研究对中国被毛孢Hirsutella sinensis菌株RCEF0273发酵液的乙酸乙酯粗提物中的镇静催眠活性物质进行了分析.通过活性指导下的色谱分离,从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得到了一种白色晶体化合物,质谱(MS)和核磁共振(NMR)的鉴定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为茶碱-9-葡萄糖苷.活性试验显示该化合物可抑制小鼠的自发活动,缩短小鼠入睡潜伏期,延长小鼠睡眠持续时间,具有镇静催眠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寻找高活性和长半衰期生的GHRH类似肽。方法:通过使用独特的酸敏感水解位点Asp-Pro的原核表达系统,构建了新的Pro-hGHRH(1-44)-Gly-Gly-Cys类似肽。通过重组细菌裂解、包含体洗涤、乙醇分级沉淀、酸水解、SP-Sephadex C-25和Sephadex G-10柱层析等技术,纯化了高纯度的Pro-hGHRH(1-44)-Gly-Gly-Cys肽。通过使用SDS-PAGE、离子化质谱、雌大鼠垂体和人流产胎儿垂体,测定了多肽的纯度、分子量、生长激素释放活性。结果:Pro-hGHRH(1-44)-Gly-Gly-Cys肽分子量5373Da与实际值吻合,0.1~10 μg/ml的肽剂量不论是对人垂体还是大鼠垂体都增加了垂体生长激素的释放,大鼠垂体生长激素的释放具有剂量依赖性。与标准的hGHRH(1-40)肽比较,新的类似肽有较高的GH释放活性。结果也显示了,Pro-GHRH(1-44)-Gly-Gly-Cys与Pro-hGHRH(1-44)肽的GH释放活性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新的类似肽有较好的生长激素释放活性、功能选择性和种属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多导睡眠描记术研究了例脑室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对正常大鼠和去甲状腺大鼠睡眠-觉醒的影响。在正常大鼠,TRH引起觉醒增加,浅慢波睡眠(SWS_1)、深慢波睡眠(SWS_2)和总睡眠时间(TST)均减少,异相睡眠(PS)消失,SWS_1、SWS_2和PS的潜伏期均显著延长,给药后立即产生效应并在1h内达高峰。去甲状腺对大鼠的睡眠-觉醒无明显影响,注射TRH后引起的效应与正常大鼠相似。结果提示TRH有促进大鼠觉醒的作用,对各睡眠时相均有抑制作用,其作用部位可能在下丘脑以外的中枢结构。  相似文献   

17.
放射免疫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显示: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广泛存在心房利钠多肽样免疫活性物质,其密度以下丘脑和隔区最高。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某些神经元可能在核周体合成心房利钠多肽,参与水、电解质平衡以及心血管活动等多种生理功能的中枢调节过程。提示心房利钠多肽可能既是一种激素,又是中枢神经系统一种新的肽类神经递质或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18.
棕色固氮菌在正常培养条件下能产生一种含肽物质,经浓缩及CM-和DEAE-纤维素柱分离纯化后,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中处于5%蔗糖溶液中(ρ=1.010~1.017gcm~(-3)),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呈现一条带。含肽物质是由脂类、多肽和糖所组成。脂:肽:糖比例为1.76:1.00:0.27。脂类以磷脂为主,主要成分为磷脂酰乙醇胺。多肽含有十三种氨基酸,分子量约为4000道尔顿,圆二色散谱表明只有α螺旋结构。糖为乳糖。电子显微镜观察含肽物质为大小形状不一的颗粒状(直径为20~25 nm)和盘绕的聚合体。这种含肽物质可能是来自该细菌胞壁质中的脂多糖络合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蝎源活性肽对早期帕金森病(PD)大鼠强啡肽(DYN)改变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脑内微量注射6-羟多巴胺(6-OHDA)制备早期PD模型,观察蝎源活性肽对早期PD大鼠脑内DYN的影响。结果:蝎源活性肽可以逆转早期PD大鼠脑内明显降低的DYN免疫反应活性。结论:DYN参与蝎源活性肽对早期PD大鼠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丁苯酞对慢性睡眠剥夺后大鼠脑部额叶小胶质细胞活化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本实验共分为4组(n=8):空白对照组、大平台对照组、慢性睡眠剥夺组、丁苯酞干预组。慢性睡眠剥夺组和丁苯酞干预组采用改良多平台睡眠剥夺法建立大鼠慢性睡眠剥夺模型,对大鼠进行每日18 h,连续28 d的睡眠剥夺。在这28 d内,空白对照组大鼠不进行睡眠干预,大平台对照组大鼠放于大平台箱内。丁苯酞干预组在睡眠剥夺28 d结束后按100 mg/kg腹腔注射丁苯酞针剂,每日1次,共14 d,其他组大鼠在这14 d内腹腔注射同样剂量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结束后各组大鼠取脑组织,免疫组化检测额叶皮质离子钙接头分子(Iba-1)阳性细胞并计数,Western blot检测额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精氨酸酶1(Arg1)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额叶白介素-1(IL-1)mRNA、IL-6 mRN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mRNA。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大平台对照组比较,慢性睡眠剥夺组额叶Iba-1阳性细胞体积增大伴细胞突起增多,且细胞数增加(P均<0.05),iNOS和IL-1 mRNA、IL-6 mRNA、TNF-α mRNA表达增加,而Arg1表达减少(P均<0.05);与慢性睡眠剥夺组比较,丁苯酞干预组额叶Iba-1细胞数减少(P< 0.05),iNOS和IL-1 mRNA、IL-6 mRNA、TNF-α mRNA表达减少(P均<0.05)而Arg1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 丁苯酞可抑制慢性睡眠剥夺导致的大鼠额叶小胶质细胞活化、减少慢性睡眠剥夺后的炎症因子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