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云南大围山自然保护区木霉菌多样性与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描述了从云南省大围山自然保护区土壤样品中分离鉴定的 6个木霉集合种 (speciesaggregates) :康氏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iOud) ,哈茨木霉 (T .harzianumRifai) ,绿色木霉 (T .viridePersexS .F .Gray) ,长枝木霉(T .longibrachiatumRifai) ,桔绿木霉 (T .citrinovirideBissett) ,钩状木霉 (T .hamatum (Bon)Bain)。对 6种木霉分别进行拮抗活性测定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 ;其结果 ,6种木霉对 4种植物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拮抗性 ;6种木霉DNA扩增谱带差异明显 ,遗传相似性聚类分析结果按一定遗传距离可分 6群 ;与形态分类结果一致 ,可作为木霉分类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记述了华枝(虫骨)属Sinophasma Gnther一新种越北华枝(虫骨)Sinophasma vietnamense新种.描述了新种的外部形态特征,并与近似种比较区别,附主要特征图.  相似文献   

3.
祝芳  杨定 《动物分类学报》2003,28(3):474-477
记述我国叉(虫责)属Nemoura 2新种:吉林叉(虫责)N.ijlinensis sp.nov.、妙峰山叉(虫责)N.miaofengshanensis sp.nov.,描述了其形态特征并与近似种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描述了采自上海地区的威(虫兆)属一新种Willemia shanghaiensis,并报道中国新纪录种厚角阔(虫兆)Oncopodura crassicornis Shoebotham,1911.新种模式标本存放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标本馆.  相似文献   

5.
云南赤麂的亚种分类记述(英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赤麂(Muntiacus muntjak)又名印度麂或吠鹿,广泛分布于亚洲南部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为麂属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种。同时又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毛皮兽。迄今,本种已记载过15个亚种,其中7个分布于中国大陆(Ellerman和Morrison-Scott,1951),8个见于东南亚诸岛(Chasen,1940)。近来,本文作者之一的Groves和他的同事Grubb又将这15个亚种归并为8个(论文已交付出版)。 关于云南赤麂的亚种问题以往很少深入研究,仅在部份区系分类报告中有过简要记载。但因各学者所获标本有限(或者仅得少数皮张),而将云南及整个中国大陆的赤麂 (Muntiacus muntjak)统统归入了M.m.vginalis亚种。事实上,真正的M.m.vaginalis仅局限于尼泊尔,锡金,印度东北部,缅甸西部的阿拉刚(Arakan)和中国的西藏东南部(Grubb和Groves,待发表)。 笔者查看了采自云南各地的60余号赤麂标本,经与已知亚种的外部形态、头骨特征和主要性状差异系数值的比较(表3)发现:云南的赤麂不仅与M.m.vaginalis,海南亚种M.m.nigripes以及邻国的其它亚种(如M.m.curvostylis和M.m.annamensis等)明显有别,而且与中国的四川、贵州和广西等省的标本差异亦颇大。就说云南南北(约为22°20`N.以南;23°10`N.以北)两地标本的差异也十分显著(两地之间有一狭窄的过渡地带,发  相似文献   

6.
贵州鸡(土从)菌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Singer的分类系统,对在贵州采集的鸡(土从)菌属Termitomyces种类进行分类研究。现报道6个种,其中3个种云南已报道,2个新种,1个新分布种。新种是柱状鸡(土从)菌Termitomyces cylindricus He sp.nov.和白柄鸡(土从)菌Termitomyces albiceps He sp.nov.,新分布种是盾形鸡纵菌Termitomyces clypeatus Heim。  相似文献   

7.
记述分别采自云南和辽宁的中国襀翅目2新纪录 研究标本保存在中国农业大学博物馆.种,沙巴爪(蟥)Cerconychia sapa和莱氏皮(赜)Perlomyia levanidovae.  相似文献   

8.
中国线柱苣苔属校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采   《广西植物》1984,(3):183-190
<正> Rhynchotechum Bl.是K.L.Blume于1826年根据R.parviflorum Bl.(产爪哇,苏门答腊、马来半岛)建立的,到了1883年,C.B.Clarke在其苦苣苔亚科专著中记载了这属植物共九种。 C.G.Nees von Esenbeck于1834年根据Isanthera permollis Nees(产印度南部,斯里兰卡)建立了Isanthera Nees属。Clarke在上述1883年的专著中记载了这个属共3种植物,并指出这个属在花药分裂方式,花柱较短,叶互生等特征上与Rhynchotechum相区别,还认为这属应与Rhynchotechum属合并。B.L.Burtt于1962年研究了上述二属植物之后,将Isanthera并入Rhynchotechum。本文作者赞同这一归并。  相似文献   

9.
发现近来根据云南西北部丽江标本描述的毛茛科短尾翠雀花(Delphinium brachyurum W. T. Wang)与此前根据该地标本描述的丽江翠雀花(D. likiangense Franch.)属于同一种植物,故将前者处理为后者的异名。  相似文献   

10.
描述了耳蕨属一新组——新生耳蕨组Sect.Neopolystichum Ching。小羽片背面具披针形小鳞片 使得新生耳蕨组显著区别于后生耳蕨组Sect.Metapolystichum Tagawa(emend.Zhang&Kung,1996)。 本文对新生耳蕨组进行了分类学研究,共记载本组植物7种,并给出了各种植物的地理分布。认为九州 耳蕨P.kiusiuense Tagawa是大叶耳蕨P.grandifrons C. Chr.的一异名,二尖耳蕨P.biaristatum(Bl.)Moore极有可能并不分布于喜马拉雅、中南半岛、缅甸和云南。  相似文献   

11.
An account of the pollen morphology found in the genera Dysoxylum and Pseudocarapa (Meliaceae) is presented. Pollen grains are illustrated by means of electron and some light micrographs. The majority of taxa release grains as tetra-colporate monads. Tetrads have previously only been known in Pseudocarapa. They are also recorded here in three species of Dysoxylum. The taxonomic implications of this are discussed and Pseudocarapa is reduced to a synonym of Dysoxylum.  相似文献   

12.
云南鳞毛蕨属纤维鳞毛蕨组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载云南产鳞毛蕨届纤维鳞毛蕨组植物16种,其中6种为云南新分布,1种为新改级。  相似文献   

13.
无量山种子植物区系的特有现象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地处滇中南的无量山地区迄今计有种子植物207科,1026属,2540种,其中东亚特有科10个,中国特有属27个,无量山特有种子67个,这一地区不仅植物种类丰富,而且特有现象较为显著,在对科级持有现象进行较细致的研究后,本文认国无量山具有较多的分类系统上隔离的东亚特有科反映了该地作为东亚古老植物区系的一部分,其地质历史与整个东亚是一致的,且与东亚植物区系的发端密切相关,属的特有现象表明,地处中国特有  相似文献   

14.
谭运洪 《西北植物学报》2012,32(10):2122-2123
报道了云南苦苣苔科一新记录属——单座苣苔属(Metabriggsia W.T.Wang)。该属为中国特有属,仅单座苣苔(Metabriggsia ovalifolia W.T.Wang)和紫叶单座苣苔(Metabriggsia purpureotincta W.T.Wang)2种,分布于广西西部、北部及贵州南部,在云南的发现对研究其地理与区系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00~2004年对云南省恙螨进行调查,发现云南省内恙螨192种,主要分布于中西部及中南部的热带及亚热带气候区,垂直高度多在1 000 m以下或1 500~2 500m范围.古北界种类有114种,占59%,东洋界种类较少为6%,35%的种类为跨界分布.中华纤恙螨leptotrombidium sinicum和小板纤恙螨L.scutellare为优势螨种.结合其他资料发现,该省广布种类10种,特有种5种,广宿主种及窄宿主种类均较多.少数螨种仅发现于3000 m以上的高海拔温带气候区或500m以下的低海拔热带气候区.恙螨分布与地域、海拔及气候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广西野生淡水鱼类的物种多样性及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西地形复杂,河流众多,适于不同鱼类的栖息和繁殖.经对分布于广西境内的各水系鱼类资源的调查、对相关馆藏标本的进一步鉴定以及对相关文献的整理,目前已知广西淡水鱼类15目37科143属290种和亚种,其中很多种类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对广西及其邻近省区鱼类多样性指数的计算、比较和分析表明,广西地区G指数最高,F指数和G-F指数除低于云南外,高于广东、海南、贵州和湖南.广西野生淡水鱼类的显著特点是物种多样性高,特有属、种多,很多物种分布区狭窄,区系成分表现出明显的东洋界特点,不同水系鱼类组成各具特色.近年来,广西自然水域的野生鱼类资源的破坏较为严重,本文对广西野生淡水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中国豆科植物区系新资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中国豆科一新记录属闭荚藤属和一新记录种滇西围涎树前者分布于我国西藏墨脱雅鲁藏布江峡谷热带山地雨林中,后者见于云南西部盈江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中。  相似文献   

18.
From studies in the field, botanic garden and herbarium we concluded that the following four species of Dryopteris grow on the Canary Islands: D. aemula (n = 41) so far found only on Gomera; D. pseudomas (n = 82, apogamous) similarly recorded only for Gomera; D. oligodonta (n = 41) the most common representative of the genus in the Islands is possibly an old Canary endemic related to some African species; D. guanchica a new tetraploid species ( n = 82) hitherto confused with D. austriaca (D. dilatata). On four islands of the Azores the following were found: D. aemula (n = 41); D. azorica (n = 41); D. pseudomas (n = 82, apogamous); and D. crispifolia a new tetraploid species ( n = 82) which is very distinct when living but in the dried pressed state is difficult to differentiate from D. austriaca and D. guanchica.  相似文献   

19.
中国蜘蛛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1年1月更新的世界蜘蛛名录第11.5版,本文对中国蜘蛛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统计和分析:(1)目前中国共记述蜘蛛67科670属3667种,种数占世界蜘蛛的8.72%,仍有许多物种尚待发现;(2)目前中国特有蜘蛛物种共计2376种,占中国蜘蛛种数的64.79%、世界蜘蛛种数(42055种)的5.65%,表明中国蜘蛛特有物种极为丰富,为中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环境及气候的历史演变和蜘蛛的系统演化研究起到重要作用;(3)已知蜘蛛物种数最多的省份为云南(728种,占19.85%)、湖南(612种,占16.69%)、四川(454种,占12.38%)等,一定程度上表明上述各省生物多样性丰富,但这一结果也与各地蜘蛛多样性研究不均衡有关。蜘蛛各科名录及统计数据可参见“中国蜘蛛特有物种网”。  相似文献   

20.
高黎贡山北段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黎贡山北段种子植物种类十分丰富,共记载野生种子植物172科,778属,2514种及302变种(亚种),是植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区系成分分析表明:1)本区种子植物区系的性质具有鲜明的温带性,并深受热带植物区系的影响,区系地理成分复杂、联系广泛;2)现代种子植物区系是在古南大陆热带亚洲植物区系的基础上,由古南大陆成分及古北大陆成分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中融合发展而来,许多源于印度-马来、北温带(特别是东亚)的成分在此都产生了较为丰富的特有类群,它们共同演变成今天的植物区系外貌;3)种子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水平和垂直替代现象,间断现象也较为显著,主要表现为滇西北-滇东南间断分布或在此线西南侧连续分布;4)种子植物区系的特有现象十分丰富,物种分化强烈,新老兼备,而以新生的进化成分为主,由此表明高黎贡山北段在保存古老成分的同时,又分化出许多新生成分,它是一个孕育新特有现象的重要舞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