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粘虫(Mythimna separata)迁飞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正  张孝羲 《生态学报》2001,21(5):772-779
粘虫成虫期取食、飞翔、求偶或性反应交配和产卵一系列行为是各具相对独立性和顺序性的阶段。飞翔在取食、飞翔、求偶或性反应交配、产卵等期内都有发生,并有不同的飞翔特征,在迁飞中以飞翔期的飞翔最为重要,雌雄蛾的飞翔期在羽化后3-10日龄,因求偶、性反应前期变化而有变异,粘虫雌蛾求偶前期2-11d,平均为5.93d,雄蛾性反应前期3-11d,平均为7.14d。求偶、性反应与迁飞潜力有密切关系。随求偶、性反应前期加长,求偶、性反应前飞翔量呈“S”型曲线增长;求偶或性反应迟的个体有飞翔期,且有1-2个飞翔峰(日)。根据有无飞翔期和求偶、性反应与飞翔量曲线确定雌蛾求偶前期大于5d,雄蛾性反应前期大于4d的个体为迁飞型个体。自然种群中雌蛾迁飞型个体占52.47%,雄蛾占97.14%;不同地理种群江苏、吉林、山东和广东1-4代粘虫,雌蛾迁飞个体依次占47.64%、49.29%、47.22%和68.22%,求偶前期平均依次为5.75,5.64,5.58和6.77d。影响求偶前期的生态因素主要是温度逐渐上升和食料不断老化,两者可能是引起粘虫迁飞的主要因素,讨论了粘虫成虫期行为、繁殖与迁飞潜力及迁飞过程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粘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迁飞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玉正  张孝羲 《生态学报》2001,21(5):772-779
粘虫成虫期取食、飞翔、求偶或性反应交配和产卵一系列行为是各具相对独立性和顺序性的阶段.飞翔在取食、飞翔、求偶或性反应交配、产卵等期内都有发生,并有不同的飞翔特征,在迁飞中以飞翔期的飞翔最为重要.雌雄蛾的飞翔期在羽化后3~10日龄,因求偶、性反应前期变化而有变异.粘虫雌蛾求偶前期2~11d,平均为5.93d,雄蛾性反应前期3~11d,平均为7.14d.求偶、性反应与迁飞潜力有密切关系.随求偶、性反应前期加长,求偶、性反应前飞翔量呈"S"形曲线增长;求偶或性反应迟的个体有飞翔期,且有1~2个飞翔峰(日).根据有无飞翔期和求偶、性反应与飞翔量曲线确定雌蛾求偶前期大于5d,雄蛾性反应前期大于4d的个体为迁飞型个体.自然种群中雌蛾迁飞型个体占52.47%,雄蛾占97.14%;不同地理种群江苏、吉林、山东和广东1~4代粘虫,雌蛾迁飞个体依次占47.64%、49.29%、47.22%和68.22%,求偶前期平均依次为5.75、5.64、5.58和6.77d.影响求偶前期的生态因素主要是温度逐渐上升和食料不断老化,两者可能是引起粘虫迁飞的主要因素.讨论了粘虫成虫期行为、繁殖与迁飞潜力及迁飞过程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粘虫生殖腺在蛹期已经发育完成, 但雌蛾卵粒内卵黄尚未沉积, 需要取食糖类作为补充营养后, 才能发育成熟。羽化时雄蛾已具备成熟的精子。取食后能进行交配活动。 成虫寿命一般约15—20天, 羽化后即进行生殖活动。其中产卵期比较长。雌雄蛾均在夜间一定时间内进行飞翔、取食、交配、产卵等活动。在本试验中观察到粘虫一生最大产卵量接近2000粒, 孵化率超过90%以上。雌蛾经人为地与雌蛾完全隔离后, 能产下不受精卵, 产卵量稍低, 卵粒不孵化。 按照粘虫飞翔与生殖关系看来, 粘虫的飞翔活动在性成熟前表现异常激烈。粘虫的飞翔的特征是:(1)由于粘虫羽化后即进入性活动期, 雌蛾需要与雄蛾交配方能进行正常生殖活动, 雄蛾强烈地追逐雌蛾, 因而粘虫在性成熟时有剧烈的飞翔活动。(2)由于内在的生理周期节律的活动以及外激素或其他方法促使异性互相吸引, 所以雌雄蛾同时、同在一起飞翔, 在交配前或产卵前大规模飞翔。(3)由于粘虫各个虫期无滞育现象发生, 粘虫发育所要求温度变化幅度在5—35℃之间, 所以当粘虫在幼期遭受某些不利因子刺激后, 在成虫期往往引起特殊的反应, 促使成虫进行有利于生存的趋避活动, 发生迁飞现象, 以便达到粘虫为本身或后代选择适宜的生境区域。  相似文献   

4.
一日龄粘虫不同时长吊飞对生殖及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本研究旨在阐明羽化后1日龄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的飞行潜力以及飞行对成虫生殖和寿命的影响,从而进一步解析粘虫的迁飞行为特征。【方法】利用室内昆虫飞行磨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研究了羽化后1日龄粘虫吊飞6、9和12 h的飞行能力差异,以及不同时长吊飞后粘虫的生殖参数和成虫寿命的变化情况。【结果】结果表明,1日龄雌雄蛾均具有一定的飞行能力,但当吊飞时间超过9 h之后,成虫的飞行时间、距离和速度均不再显著上升。除吊飞12 h成虫的飞行速度外,其它处理雌雄蛾的飞行能力之间无显著差异。羽化后1日龄不同时长吊飞对粘虫的生殖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随着吊飞时间的延长,这种促进作用显著降低。6、9和12 h吊飞处理均导致成虫产卵前期显著缩短,但仅吊飞6和9 h成虫的产卵量和产卵历期显著高于对照。吊飞12 h成虫的产卵量和产卵历期则显著低于吊飞6和9 h的成虫,并和对照差异不显著。吊飞12 h后,雌雄成虫寿命均显著缩短。【结论】羽化后1日龄飞行显著促进粘虫的生殖,但随着飞行时间的延长,飞行对生殖的促进效应显著减弱。  相似文献   

5.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当前跨国迁飞性重大害虫,云南是其重要虫源地及其向内地迁移的重要通道。生殖行为是性选择和物种进化的重要基础,基于生殖行为的害虫监测和防治策略也有重要价值。本研究模拟自然条件下可能出现的择偶情况,采用永久配对和每日更换配偶两种处理,对草地贪夜蛾成虫一生(约10 d)的生殖行为和节律进行了连续观测。结果表明,该蛾在羽化当日(0日龄)即出现召唤和求偶行为但无交配发生,在1日龄开始出现交配行为并在2日龄开始产卵,从2日龄到6日龄期间一直保持了较高的生殖活动,之后开始下降。雄虫求偶与雌虫召唤在节律上有较高的同步性,交配高峰多出现在召唤和求偶高峰之后。每日更换配偶与永久配对相比,雌蛾表现出较高的求偶频率和持续时间,较高交配比率和频率。雌虫在遇到新配偶或与新配偶交配后,会延缓产卵或下调产卵速率。从性选择理论来看,这些行为策略将有助于雌虫获得物质或基因利益,值得进一步探究。交配次数、召唤时长与雌虫寿命之间相关性不显著,但前5 d产卵速率与雌虫寿命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即早期产卵量较高的雌虫寿命较短,符合早期繁殖-后期存活基因拮抗假说。  相似文献   

6.
粘虫飞行对生殖及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该文报道了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成虫飞行后产卵、交配及寿命的研究结果。1日龄成虫飞行6 h、12 h、18 h、24 h后的产卵前期均显著短于对照的,其中飞行6 h、12 h的比对照的短2天以上,产卵量均比对照的高。对1~5日龄成虫分别飞行23.5 h后的研究结果表明,1日龄飞行的产卵前期和上述结果相一致。2~4日龄飞行的与对照的没有显著差异,但产卵量则随飞行日龄的延迟而逐渐减少。5日龄飞行的产卵前期显著延长,产卵量已不到对照的一半。所有经过飞行的成虫产卵高峰日比对照的早1天。不同日龄成虫飞行时间、距离与成虫产卵量的关系为:1~3日龄飞行时间、距离长的个体产卵量也高;但4~5日龄的成虫飞行时间与距离越长,其产卵量越少,表现出明显的卵子发生飞行拮抗症(oogenesis-flight syndrome)。除了5日龄飞行的成虫交配率有所下降以外,所有经过飞行的成虫产卵历期、交配率及寿命与对照的没有显著差异。最后,根据这些结果,对粘虫迁飞的起飞时期,迁飞在粘虫生殖、种群动态及成灾规律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张蕾  罗礼智  江幸福  胡毅 《昆虫学报》2006,49(6):895-902
为了明确羽化后0~24 h (1日龄)饥饿处理对迁飞型粘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生殖系统和飞行系统发育的影响,对1日龄饥饿处理后粘虫的卵巢发育级别、产卵前期、飞行肌和飞行能力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1日龄饥饿对粘虫成虫卵巢发育级别、产卵前期、中胸背纵肌干重、飞行能力等均有显著的影响。饥饿后成虫卵巢发育级别显著高于对照,产卵前期显著短于对照。成虫中胸背纵肌干重从饥饿后96 h开始下降,至120 h时饥饿粘虫(5.1 mg)显著低于对照(5.86 mg)。成虫飞行能力从饥饿后96 h开始显著低于对照,此时饥饿处理粘虫蛾的飞行距离平均为22.03 km,飞行时间平均为4.07 h,显著低于同时期的对照粘虫的飞行距离(42.3 km)和飞行时间(7.99 h),尽管在饥饿后72 h内差异不显著。实验结果显示,1日龄饥饿可以显著抑制粘虫飞行系统的发育,加速飞行向生殖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中华狼蛛Lycosa sinensis雄蛛性成熟后织精网、逸精纳精;雌雄求偶交配;孕蛛产卵及护卵行为等有关生殖习性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9.
核桃举肢蛾田间羽化节律与交配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核桃举肢蛾Atrijuglans hetaohei Yang是核桃重要的蛀果害虫,通过明确核桃举肢蛾野外田间的羽化节律和交配行为,为核桃举肢蛾的性信息素研究提供基础。[方法]本研究在田间条件下观察了核桃举肢蛾的羽化节律和交配行为等生殖活动规律。[结果]核桃举肢蛾需要历时45~60 min完成羽化行为,成虫羽化高峰期集中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上午10:00-13:00为羽化高峰期,高峰期的羽化数占整日羽化量的73.99%。雌雄虫比率接近1:1,其中羽化前期,雄虫羽化量比雌虫多8.67%,降雨降温天气条件可影响其羽化进程。成虫上午、中午和夜晚静伏不动,下午16:00至傍晚19:30成虫活跃,频繁爬行、飞翔。在此期间,观察到雌虫出现求偶召唤状态及交配行为。雌虫分散产卵,平均产卵量为22.6粒。[结论]本研究揭示了核桃举肢蛾野外田间的羽化节律和成虫生殖活动行为,雌虫出现求偶、交配行为的时间、状态与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0.
李幸  陈珊  周琼 《环境昆虫学报》2021,43(5):1273-1279
巨疖蝙蛾Endoclita davidi Poujade是雪峰虫草菌Ophiocordyceps xuefengensis的重要寄主昆虫,对其生殖生物学的研究,可以为该虫的规模化人工饲养与雪峰虫草的培育提供依据.采用人工饲养结合室内红外摄影,研究分析巨疖蝙蛾的求偶、交尾和产卵行为节律.巨疖蝙蛾在羽化当天的暗期即可求偶、交尾和产卵.求偶行为通常在进入暗期的5 min内开始,并主要发生在进入暗期的15 min内(P<0.05);随后的交尾行为主要发生在进入暗期的10~ 25 min内;产卵行为也主要发生在暗期.巨疖蝙蛾有多次交尾和产卵的习性,其中,2日龄的求偶率、交尾率及日产卵量均最大,分别达87.33%、61.09%和979粒/雌,且随日龄增加而逐渐降低.卵散产,总产卵量平均达4250粒/雌.提示巨疖蝙蛾羽化时即已性成熟,其生殖行为均发生在暗期,进入暗期可能是触发其生殖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A study of four species of Erysiphaceae (Uncinula salicis, Podosphaera leucotricha, Erysiphe cichoracearum, and Microsphaera diffusa) revealed that the binucleate stages of the ascocarp are initiated in a similar manner to those of Diporotheca rhizophila Gordon & Shaw. The “appendages” developing on immature ascocarps are considered to be receptive hyphae. Appendages characteristic of mature ascocarps are produced much later. Lysis of certain centrum cells occurs, and asci are initiated from some of the remaining binucleate centrum cells. Resorption of centrum cells by the asci is supported by this investigation, corroborating Björling's earlier studies on Erysiphe graminis.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