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摄食水平对中华鳖稚鳖生长、氮排泄和能量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 30℃水温下进行摄食 -生长实验 (实验周期为 5 6d) ,设饥饿、1%、2 %、4 %和饱食 5个摄食水平 ,研究了中华鳖稚鳖 (39 5 4— 4 4 2 2g)的生长和能量收支。结果表明 ,中华鳖稚鳖的特定生长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 ,其湿重、干物质、蛋白质和能量的特定生长率均呈二次曲线增加 ,其中干物质的特定生长率 (SGRdr)与摄食率 (Rl)的关系式为 :SGRdr=- 1 8799 1 0 795Rl- 0 0 832Rl2 (r=0 90 6 ,n =2 5 ,P <0 0 1) ;除干物质转化效率外 ,湿重、蛋白质和能量的转化效率在 2 %组均达到最大 ,分别为 36 31%、2 1 4 7%和 2 8 10 % ;除能量转化效率外 ,4 %组湿重、干物质和蛋白质的转化效率与最大值均无显著差异 ;摄食水平对中华鳖稚鳖总氮排泄率、氨氮排泄率、尿素氮排泄率以及氨氮占总氮排泄率的比例均有显著影响 (P <0 0 1) ,除氨氮占总氮比例外其他指标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而增加 ,氨氮比例在饥饿组最高为 5 5 83% ,由饥饿到饱食其变化范围是 4 4 5 0 %— 5 5 83% ;总氮排泄率、氨态氮排泄率和尿素氮排泄率的变动范围分别是 19 81%— 6 5 87%、9 4 4 %— 36 31%和 8 2 4 %— 2 9 5 6 % ,回归分析表明 ,幼鳖的总氮排泄率 (μmol/g·d) (G N)、氨氮排泄率 (μmol/g·d) (NH3 N)及尿素氮排泄率 (μmol/g·  相似文献   

2.
光周期对中华鳖稚鳖摄食、生长和能量转换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水温29±1℃,光照强度500lx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光周期对中华鳖稚鳖的最大日摄食量、最大日摄食率、特定生长率、同化效率、消化时间和生长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周期对中华鳖稚鳖的上述各指标均无显著影响。随体重的增加,中华鳖稚鳖的最大日摄食量逐渐增大,而最大日摄食率则逐渐减少。在人工养殖中华鳖稚鳖过程中,光照周期的选择是次要的  相似文献   

3.
光照强度对中华鳖稚鳖摄食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8,他引:26  
在3000,1000,300和101x的光照强度下,测定了中华鳖稚鳖的最大日摄食量和特定生长率。结果表明,光照强度对中华鳖稚瞥珠最大日摄食量影响显著,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中华鳖稚鳖的最大日摄食量逐渐增加,二者之间呈线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饲料中维生素C(Vc)对中华鳖稚鳖冬眠前后Vc合成能力及肝脏中Vc含量的影响。将体重为29.41g±5.44g的稚鳖180只,按其饲料中Vc含量(0、500、2500mgVc/kg饲料)分为Vc0、Vc500和Vc2500共3组,每组6个平行,每平行10只鳖。实验开始前称重得各组初始平均体重。25℃±1℃下用实验饲料饲喂4周后,缓慢降温至7℃,人工诱导其进入冬眠,此时为冬眠期开始,每组取6只鳖,称重后快速处死,取其肝脏和肾脏。其余鳖全部称重。冬眠8周末取样,处理同上。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肝脏Vc含量和肝脏、肾脏古洛糖酸内酯氧化酶(GLO)活力。结果发现中华鳖自身能够合成Vc,且合成部位在肾脏。饲喂4周不同Vc水平的饲料后,各组间特定生长率差异不显著。冬眠8周后,各组体重均有所降低,组间冬眠期间特定生长率无显著性差异。冬眠开始时,稚鳖肝脏Vc蓄积量有随外源Vc浓度升高而递增的趋势,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经历冬眠后各组稚鳖肝脏Vc含量降低,Vc500组下降不显著,而Vc0与Vc2500组显著下降;肾脏GLO活力在不同Vc梯度组间及冬眠前后均无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表明:中华鳖冬眠过程中要消耗较多的肝脏Vc,外源Vc和冬眠对肾脏Vc合成能力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设计了营养相近、不同动植物蛋白比的四种膨化饲料(饲料1,1.5∶1;饲料2,3∶1;饲料3,5∶1;饲料4,7∶1),研究了动植物蛋白比对中华鳖稚鳖摄食、生长、饲料利用能力和营养组成的影响。饲料1组稚鳖的摄食率显著高于饲料2—4组。饲料1—4组稚鳖的特定生长率没有显著影响。饲料1组稚鳖的干物质和脂类消化率、饲料转化效率、蛋白贮积率和能量贮积率显著低于饲料2—4组。饲料1组稚鳖体脂肪含量显著低于饲料4组。稚鳖的上述指标在饲料2—4组间均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鳖膨化饲料动植物蛋白比对中华鳖稚鳖生长特性有明显的影响,适宜的动植物蛋白比为3∶1。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维生素E(VE)对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幼鳖的生长、肝脏VE和血清皮质醇的影响,通过特定生长率、高压液相色谱法和放免法,我们测定了中华鳖幼鳖的生长、肝脏VE和血清皮质醇含量。发现VE添加量为1000和5000mg/kg的两组,能明显降低中华鳖幼鳖的生长。维生素E添加量为500、1000和5000mg/kg的三组,肝脏维生素E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VE添加量在0—1000mg/kg的范围时,肝脏VE的含量随着饲料中VE含量的增加呈指数式增加,并且在VE添加量为5000kg/kg的一组基本达到饱和。维生素E添加量为0和50mg/kg的2组,其血清皮质醇的平均值明显高于维生素E添加量为250、500、1000和5000mg/kg的4组的平均值。上述结果表明:高剂量的VE降低了中华鳖幼鳖的生长和血清皮质醇的含量;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肝脏VE随着饲料中VE含量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7.
稚鳖蛋氨酸的营养需要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 90只中华稚鳖随机平均分为六组 ,分别饲喂含蛋氨酸 0 .82 %、1.12 %、1.32 %、1.5 2 %、1.72 %、2 .0 2 %的等能等氮半合成饵料 (胱氨酸为 0 .5 6 % )。结果表明 :蛋氨酸水平对特殊体重生长率 (SGR)、摄饵量 (FI)、饵料系数(FCR)、肝重 (LW)、肝重 /体重 (LW/BW)、体脂肪含量 (BFC)、体蛋氨酸含量 (BMC)、体蛋白沉积率 (PRR)、蛋氨酸沉积率 (MRR)有极显著或显著影响 (P <0 .0 1或P <0 .0 5 ) ,但是对体蛋白含量 (BPC)没有显著影响 (P >0 .0 5 )。在饵料胱氨酸为 0 .5 6 %时 ,稚鳖蛋氨酸需要量为 1.2 8% (风干日粮基础 )或 3.0 7% (蛋白基础 )。  相似文献   

8.
饲料中Vc水平对中华鳖幼鳖生长及其组织中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中华鳖幼鳖为研究对象 ,以高稳定性维生素C磷酸酯为Vc源 ,研究饲料添加Vc对中华鳖生长及其Vc在组织中含量的影响。试验分别投喂基础配方相同而分别添加Vc 0、5 0、10 0、2 0 0、4 0 0、80 0mg/kg的饲料 ,在水温 31±2℃条件下养殖于结构相同、面积分别为 10 .5m2 的 18口水泥池中 ,进行为期 10 5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 :(1)饲料添加Vc可提高中华鳖幼鳖增重率 ,其中添加 2 0 0mg/kg组效果最佳 ,与未添加组间差异显著 (P <0 .0 5 ) ;饲料添加Vc能提高蛋白质转化效率 ,添加Vc2 0 0、4 0 0、80 0mg/kg组与不添加的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显著 (P <0 .0 5 ) ;而且 ,饲料添加Vc能降低饵料系数 ,但未达到显著差异 (P >0 .0 5 ) ;未添加的对照组和低剂量组未见有Vc缺乏症产生。(2 )基于试验幼鳖增重率折线法分析 ,中华鳖幼鳖获得最佳生长时的饲料Vc最低需求量为 184mg/kg ;(3)肝脏中Vc含量随着饲料Vc添加水平上升而增加 ,相关系数达 0 .95 4 2 ,各添加组与未添加组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肝脏Vc含量的回归分析表明 ,获得维持肝脏组织Vc储存最佳的饲料Vc添加水平为 192mg/kg。 (4)饲料添加Vc可显著地降低鳖体水分含量 (P <0 .0 1) ,并略能增加体脂沉积 (P >0 .0 5 )。  相似文献   

9.
在高密度养殖模式下,中华鳖经常暴露于高氨环境中。本研究评价了慢性氨暴露对中华鳖(Pelodiscussinensis)幼鳖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将鳖(体重90.5±20.5g)饲养于非离子氨浓度分别为1.49mg/L(C1)、2.61mg/L(C2)和4.14mg/L(C3)的环境中84d,以不外加氨氮的自来水饲养组为对照(C0),实验期间各处理组均保持恒定的温度(29.5±0.5℃)和pH(7.8±0.1)值。氨暴露21、42和84d后测体重,氨暴露84d后取各实验组鳖的血样。在本实验设定浓度范围内,氨对中华鳖的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如血清溶血活性、血清杀菌活性、血清溶菌活性和脾脏系数没有显著影响。但氨暴露组中华鳖血液和脾脏淋巴细胞α-乙酸萘酯酶(ANAE)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下降。研究结果表明中华鳖对高氨耐受能力比鱼类更强。  相似文献   

10.
中华鳖幼鳖的生长模式及身体各部分生化组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实验条件下,模拟了中华鳖幼鳖背甲宽随年龄变化的生长曲线,观测了幼鳖身体总干重及内脏,脂肪块,骨骼和其它(肌肉和皮脍)各部分干重与背甲宽的相关关系,并测定了上述身体各部分的生化组成,结果发现幼鳖生长曲线呈S型,用逻辑斯缔生长方程可进行很好的拟合,该方程为:Cw=9.7563/(1+5.8008exp(-0.2301t)(r=0.89,n=420,P〈0.001),幼鳖身体总干重及内脏,脂肪块,骨骼  相似文献   

11.
朱道玉 《动物学杂志》2008,43(4):97-101
在孵化基质沙粒径为0.3~0.6mm、孵化温度为(33.0±0.5)℃、孵化基质的湿度为7%~10%、相对湿度为70%~85%的条件下孵化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卵,孵化周期35~36 d.破壳取不同发育时期的胚胎并制作切片,观察眼睛发育的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孵化第4 d头部两侧出现眼泡的突起;第6d眼睛开始出现色素,第14 d色素由褐色变为黑色;第7 d瞳孔出现,透过瞳孔可见晶状体;虹膜于第14d出现,第18、19 d瞳孔周围呈放射状;巩膜突自第19 d出现,第21 d增至最多,第23 d消失;上、下眼睑分别在第19 d和22 d出现,第32 d眼睑可覆盖瞳孔,眼睛形态与成体眼睛相似.表皮外胚层于第3 d形成角膜原基和晶体泡,第32 d角膜发育完成;第34 d晶状体发育完成;神经外胚层于44~48 h由前脑的两侧分化形成视泡,第3 d由视泡分化形成视杯,并逐步分化形成视网膜;第23 d视网膜的八层结构基本形成;第34 d视网膜发育完成.  相似文献   

12.
中华鳖不同部位氨基酸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日立L-8800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了中华鳖不同部位中的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17种氨基酸总量及药效氨 基酸总量都以卵、肌肉中最高,其次是血液及肝脏,胆汁中17种氨基酸总量虽低,但牛磺酸含量极高。说明中华鳖的不同部位 在营养学和医学上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华鳖精子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爬行纲在动物进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爬行纲动物种类繁多,生态环境和生活习性差异颇为明显。关于爬行动物生殖特性的资料很有限,而且由于动物种类的复杂性,不同动物的研究结果差异较大(Gustavo et al.,2004),缺乏统一的结构模式。精子的形态结构与动物的生殖特性直接相关,在一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微铺展技术制备中华鳖精母细胞联会复合体标本,经硝酸银染色后电镜观察,分析了SC组型。并与有丝分裂染色体组型相比较,发现二者有着良好的一致性,而且微小染色体的SC结构和着丝粒清晰,未发现形态上有分化的性染色体。中华鳖SC的研究为其细胞遗传学及性别决定机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Abstract Synaptonemal Complexes (SC) in Trionyx sinensis spermatocytes prepared with micro-spreading technique and silver staining was analyzed by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meiotic SC karyotype was constructed from 10 cells and compared with mitotic chromosome karyotype. There is a good agreement between them. The structure and kinetochores of micro-chromosomes are very distinctive on each SC. There does not exist differential sex chromosome.  相似文献   

15.
【背景】在山东聊城市一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养殖场暴发了结节病(Sarcoidosis),典型症状为内脏、四肢肌肉等部位出现结节;感染后期引起多重感染,所有内脏发臭腐烂。调查发现2017年该病传染率、死亡率较2016年均升高。目前国内尚未有中华鳖感染结节病的报道,其感染途径、病原体及防治方法均属未知。【目的】分析中华鳖结节病的病原,进行病理学研究,并为防控该病寻找解决方案。【方法】按照病害诊断方法,在排除寄生虫及病毒感染后,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同时通过病原菌的体外药敏试验进行防控药物筛选,并对该病的组织病理学进行研究。【结果】从病灶处分离到两种优势菌株DM1和DM2,体外回归感染试验表明DM1为中华鳖结节病病原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及生理生化鉴定显示,DM1为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药敏试验显示,该菌株对丁胺卡那、庆大霉素、头孢哌酮、环丙沙星等14种药物敏感,对呋喃唑酮和头孢氨苄表现中敏,对诺氟沙星、利福平、氨苄西林等18种药物表现耐药。病理切片显示结节最外层为纤维结缔组织形成的包膜,内部豆渣样物质为嗜酸性凝固性坏死。【结论】中华鳖结节病的病原菌为鼠伤寒沙门氏菌,养殖过程中可通过使用丁胺卡那、庆大霉素等药物进行疾病防控。  相似文献   

16.
中华鳖生态养殖模式的原理、结构和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中华鳖 (Trionyxsinensis)养殖一般采用冬季加温的养殖模式 ,所以温室设计是中华鳖养殖的关键技术之一。温室设计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鳖的生理生态需求 ,温室的保温采光性能 ,操作管理的便捷以及基建成本等。我们在借鉴各种养鳖温室优点的基础上 ,设计了一种新型温室 ,现就其设计原理和结构特点做一简要介绍。1 联体温室1.1 设计原理中华鳖生长的最适水温是 2 7~ 33℃ ,而且对环境温度的变化极为敏感 ,水温突变± 5℃就可能使其出现生理紊乱 ,甚至引起死亡[2 ] ,因此 ,中华鳖养殖中一般将养殖水体温度控制在 30± 2…  相似文献   

17.
中华鳖5个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对洞庭(DT)、黄河(HH)、黄沙(HS)、日本(RB)以及洞庭(DT)与黄河(HH)的杂交子代(DT♀×HH♂)绿卡(LK)5个中华鳖群体的150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11对微卫星引物扩增出的等位基因数为3~6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4.1818。5个种群相比,绿卡(LK)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期望杂合度、平均观测杂合度和平均多态信息含量最高,分别是2.3969、0.5274、0.5545和0.4660。对种群间的遗传分化分析表明,黄河(HH)和洞庭(DT)之间的遗传分化最小,为0.0233,而洞庭(DT)和日本(RB)之间的遗传分化最大,为0.0969。基于Nei’s遗传距离构建的UPGMA系统进化树显示黄河(HH)和洞庭(DT)及其子代绿卡(LK)亲缘关系较近,而与黄沙(HS)和日本(RB)的亲缘关系较远,最远的为日本(RB)群体。  相似文献   

18.
鳖甲抗肝纤维化活性物质的氨基酸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日立L8800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对鳖甲抗肝纤维化有效提取部位中游离和水解氨基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有效部位中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为1.32%,水解氨基酸质量分数为58.0%。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腹腔注射板蓝根多糖(IRPS)对中华鳖小肠抗氧化酶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24只中华鳖分成4组,每天注射1.5 mg/只、 3 mg/只、 6 mg/只处理组和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连续注射3 d.结果 表明,3个IRPS处理组均能显著提高SOD、GSH-PX酶活性,极显著降低MDA含量,而且小肠SOD活性随注射剂量的增大而增强,MDA含量随注射剂量的增大而降低.3 mg/只注射组对GSH-PX酶活性提高最显著,1.5 mg/只剂量组能显著提高CAT酶活性,但3 mg/只、 6 mg/只剂量组对CAT酶活性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