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9月6日至8日,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开馆典礼及中国和政地区晚新生代哺乳动物化石国际研讨会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和政县举行。此项活动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化厅、甘肃省国土资源厅、甘肃省旅游局和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主办,中共和政县委和和政县人民政府承办。  相似文献   

2.
在甘肃省最南端与四川省交界的地方,有一处名叫白水江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山高林密,峡谷纵横,是我国重要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2018年8月,我们因课题研究需要,曾来到这里开展了一次实地调查.保护区始建于1963年,是甘肃省资格最老的自然保护区.它位于岷山山系,在行政区划上归属于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和文县,2007年曾进行...  相似文献   

3.
基于碳密度修正的甘肃省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甘肃省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以期为甘肃省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定理论参考.因此,基于遥感数据,通过修正全国碳密度得到甘肃省碳密度,应用修正的碳密度输入InVEST模型对1990—2015年甘肃省碳储量进行估算,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1990—2015年,甘肃省建设用地面积增...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马鬃山地区蝗虫新种 (直翅目:蝗总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马鬃山地区蝗虫新种(直翅目:蝗总科)郑哲民(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西安710062)马守伦(甘肃省酒泉地区草原站酒泉735000)1990年8月,在甘肃省酒泉地区马鬃山进行蝗虫灾害调查时,采到许多标本,经过鉴定,发现其中有斑翅蝗科OediPod...  相似文献   

5.
上升性理论在经济系统中的应用——以甘肃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茄莉  徐中民 《生态学报》2007,27(11):4785-4792
如何定量地判断增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生态学、经济学及可持续发展相关学科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Ulanowicz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提出用上升性这个宏观指标对增长与发展进行定量描述。以甘肃省为例讨论了上升性理论在经济系统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在1987~1995年甘肃省系统总吞吐量(实物型)年均增加6.30%,上升性(A)增加近2倍,但是平均相互信息却从0.460比特降到0.336比特,这表明在这8a间甘肃省处于不可持续的发展状况。在1995~2002年,甘肃省系统总吞吐量(实物型)仍不断增加,但年均增加率从1987~1995年的6.30%降到2.13%,上升性(A)增加了2倍多,平均相互信息从0.336比特增加到0.499比特,这表明在这7a间甘肃省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根据Ulanowicz对系统进化阶段的划分,甘肃省在1987~2002年处于增长阶段即处于进化的初级阶段。对研究结果的分析表明,要实现甘肃省的可持续发展,需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并加强资源在部门之间的流通性及分配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蝗虫二新种(直翅目:蝗总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蝗虫二新种(直翅目:蝗总科)郑哲民,李善堂,丁树中(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西安710062)(甘肃省草原总站兰州750046)1990与1991年,甘肃省草原总站对甘肃省草原地区进行蝗虫灾害调查,采到许多标本,经鉴定有2新种,现记述如下。模式标...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甘肃省致力于中医药政策体系的建立与推行,以此发挥中医药在医改中的优势作用。2014年1月,甘肃省确定6个样本县(区)对甘肃省在医改中发挥中医药作用政策进行评估。评估发现,甘肃省通过中医药政策体系的建立与推行,有效促进了中医药事业发展,充分发挥了中医药在医改中的优势作用。同时,评估发现甘肃省中医药政策建立与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并对问题解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寻甘肃省土地利用效益的演变情况, 从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 综合利用2010—2018年甘肃省14个地级市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数据, 应用TOPSIS模型和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甘肃省土地利用效益进行评价及预测。结果表明: (1)甘肃省土地利用综合效益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出先增加而后趋于平缓的发展趋势; (2)甘肃省土地利用整体综合效益增幅为500%; (3)甘肃省土地利用社会效益的增长最为明显, 增幅为944.44%。同时, 如陇南和临夏市个别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益水平较低, 有待进一步的提高。该研究利用9年数据对甘肃省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进行评价, 为今后甘肃省土地的高效利用及优化配置提供借鉴与参考, 为政府开展土地利用规划决策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1962—2010年甘肃省黄土高原区干旱时空动态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ArcGIS 9.3和SPSS软件平台,根据甘肃省黄土高原区33个气象站1962—2010年气象资料,利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从干旱率、干旱强度和干旱频率三方面对甘肃省黄土高原区近50年的干旱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春、秋季干旱率呈现显著增加趋势,夏、冬季干旱率呈略微增加趋势;夏季干旱频率最大,春季、秋季次之,冬季最少;春、秋季干旱以2000年来最为严重,夏季干旱以2000年以来、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均较严重,冬季干旱以20世纪80年代最为严重;甘肃省黄土高原区逐年干旱持续日数和干旱强度存在明显的年际波动,线性变化趋势明显;从空间分布来看,春、夏和秋季干旱多发区主要集中在甘肃省黄土高原区西北部,而106°E以西"临洮-通渭-天水"一线和庆阳东南部是干旱多发区变幅最大的地方,冬季干旱多发区主要集中在甘肃省黄土高原区南部。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耦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祁荣  于恩逸 《生态学报》2021,41(8):2944-2953
社会经济发展与当地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耦合协调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以甘肃省为研究对象,构建甘肃省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甘肃省2007-2017年间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质量变化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及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甘肃省的自然环境质量指数在2007-2017年间呈先波动下降后逐步上升的变化趋势,而甘肃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自然环境系统的综合水平在2007-2017年间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2007-2017年,甘肃省的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环境质量的发展状态从失调阶段逐步过渡到协调阶段,说明这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过程正从磨合阶段向着高水平有序状态稳固发展,10年间甘肃省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性有明显改善。面向自然生态环境质量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动态讨论可以看出:(1)甘肃省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变化速率的剪刀差的演变过程经过了差异较大但无明显制约-社会经济对生态环境压力逐步加重-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支撑能力同步回升的演变过程;(2)2007-2014年,甘肃省处于自然生态环境的发展速度小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阶段,社会经济发展受生态环境的限制和约束,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几乎为零,但其相互胁迫程度不断增加,到2015-2017年,自然生态环境的发展速度大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2015-2017年自然生态环境的增速高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产业结构优化和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开始起效,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庄浪县发现六盘齿突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12年7月23日至8月3日,笔者等在甘肃省庄浪县通化乡和永宁乡进行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时,采集到一批无尾两栖动物标本.经鉴定其中含有六盘齿突蟾(Scutiger liupanensis)10只,为该物种在甘肃省的新纪录.  相似文献   

12.
山丹神柳     
甘肃省山丹县位奇乡柳树庄有一株旱柳古树,高12.5米,胸围门.l米,基围15米,冠幅17米x24米,树龄500年。相传这株旱柳是柳树在建村的“神树”。该树左观,有如雄狮横卧,右看,恰似于年巨龟,仰视,像一群雄鹿追逐,被誉为“山丹神柳”。山丹神柳@雷颖$甘肃省林业学校!天水,741020@任继文$甘肃省林业学校!天水,741020  相似文献   

13.
<正>甘肃省微生物学会于1985年12月19日~21日在兰州举行学术年会,到会代表89人,甘肃省科协魏庆同副主席到会讲了话,王文义理事长、齐长庆副理事长因年迈未能到会,向大会致以祝贺。  相似文献   

14.
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是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前提。以甘肃省为研究区域, 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概念模型, 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灰色关联改进理想解(TOPSIS)的评价方法, 对甘肃省生态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并采用灰色预测模型对2019—2023年甘肃省生态安全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甘肃省2009—2018年生态安全状况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安全等级从敏感上升至一般; 驱动力、压力及影响指标有波动下降的趋势, 状态及响应指标值逐年上升; 甘肃省2019—2023年的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从0.7274增长至0.9463, 达到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5.
甘肃蝗虫的新属新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1年,我们曾在甘肃省进行调查,并鉴定甘肃省农科院植保所和部分地、县农技站收藏的蝗虫标本,共发现2新属和5新种,另外还发现了2种蝗虫的雌性,现报道如下。 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蝗虫研究室。  相似文献   

16.
张承烈,6O岁,汉族。1965年研究生毕业于兰州大学生物系,曾任该系副系主任,现任兰州大学植物生理研究室主任、植物生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常务理事及环境生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甘肃省植物生理学会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六届植物学科评审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生物学科评议组成员。张承烈教授一直承担植物生理生态学等多门课程的教学,曾获甘肃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甘肃省教委实验室工作优秀奖,由他编写的《植物生理生态学》获甘肃省教委优秀教材奖。一九九八年张承烈教…  相似文献   

17.
红豆草和苜蓿的光合效率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红豆草,又名驴食草,是甘肃省近年广泛种植的豆科牧草。为了深入认识它的生长发育规律,揭示其光合生产的限制因素,我们于1986—1988连续三年在甘肃省陇中南部黄土丘陵区通渭县申家山试验场开展了红豆草光能利用率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我国生物制品界著名专家、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技术指导、甘肃省劳动模范、甘肃省卫生战线先进工作者、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原学术委员会委员、原诊断用品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本刊特邀编辑、研究员刘新铭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 2004年 12月15日在兰州去世  相似文献   

19.
王珞珈  董晓峰  刘星光 《生态学杂志》2016,27(10):3335-3343
根据系统科学理论,在科学界定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内涵的基础上,以甘肃省12个中心城市为例,分别构建了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使用耦合协调模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2005—2013年甘肃省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质量的综合发展指数以及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只能反映城市化进程的快慢,并不能衡量城市化发展的质量,单一的指标只能代表狭义的城市化发展水平.从时间序列来看,甘肃省土地和人口的城市化质量以及耦合协调水平呈现整体上升态势.总的来说,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程度低仍是制约甘肃省城市化质量的关键因素.从空间格局来看,2013年,除兰州属于人口城市化质量滞后型,其他11个中心城市的土地城市化质量均不同程度地滞后于人口城市化质量.甘肃省12个中心城市的城市化质量整体上处于较低水平的协调阶段.  相似文献   

20.
<正>由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联合举办的“中国·和政晚新生代哺乳动物化石群保护开发研讨会”于2001年12月4~6日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州政府所在地——临夏市举行。会议邀请了刘东生、杨遵仪、周志炎和李吉均等4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胡(户各)衡院士和张开逊、薛祥煦、李凤麟、胡长康、邱铸鼎、朱敏、丁仲礼、韩家懋和颉光普等有关方面的专家,甘肃省和临夏回族自治州有关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