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初中《生理卫生》教材中有一个“测试盲点”的实验.以往我们采用“马利奥特瓦”方法(测试板)进行盲点测试.虽作了实验,但教师在讲解“视网膜上盲点的位置是靠近鼻侧还是靠近相反的另一侧”这个问题时,一般只采用画图来抽象地讲解,学生不易理解,在头脑中难以形成正确的立体概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试制了盲点测试演示模型,以加强盲点测试实验的直观性,达到了良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2.
对《生理卫生》第145页中的测试盲点实验,我设计了如下一组实验和提问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从此来进行测定盲点位置、大小等知识的教学,也达到进一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 确定盲点的位置在鼻侧按书本所述的实验步骤做完实验后,让学生画出俯视的实验光路图,引导学生得出,盲点的位置在鼻侧(如下图)。  相似文献   

3.
答:视网膜上所有的由神经节细胞发出的视神经纤维都集中在眼后极偏向鼻侧处穿出视网膜,视网膜动脉和视网膜静脉也由此进出视网膜,这个区域叫做视乳头。由于这个区域没有感光细胞,入眼光线成象于此,不能引起视觉,因而生理学上称之为盲点。  相似文献   

4.
在综述初级视区胼胝体功能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视网膜双侧投射带的中枢拓扑联系模型,它不但符合一系列生理学和形态学实验的结果,而且解释了胼胝体存在的必要性:它传送的信号补偿了由于存在视网膜双侧投射带而在每侧皮层上所造成的信息损失.  相似文献   

5.
在综述初级视区胼胝体功能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视网膜双侧投射带的中枢拓扑联系模型,它不但符合一系列生理学和形态学实验的结果,而且解释了胼胝体存在的必要性:它传送的信号补偿了由于存在视网膜双侧投射带而在每侧皮层上所造成的信息损失。  相似文献   

6.
Zhang ZL  Ge JG 《生理科学进展》1999,30(2):166-168
视差是形成双眼立体视觉的主要机制,由于双眼的水平分布,导致空间物体在双眼视网膜上的投影的位置产生视差,但是图象的视差怎样由皮以眼性细胞来进行编码?早期曾推测是由双眼性细胞左右感受野的位置差异来对应,并有一些心理物理和生理实验的证据。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感受野的相位差是视差编码的主要方式,感受野位置差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7.
经直接与间接通路的视动震颤(OKN)眼动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ang DS  Sun FC 《生理学报》1998,50(3):249-256
采用鼻向及颞光栅图形刺激猫的半侧视网膜,以探讨鼻侧半神网膜至视束核的视动震颤直接通路及颞侧半视网膜经皮层至NOT的间接通路对OKN眼动反应的神经控制特性。实验结果显示:高速度刺激的闭环OKN反应及开环OKN反应均对鼻向运动刺激有明显的方向选择性;半侧视网膜刺激时,鼻侧半视网膜的鼻向OKN增益明显高于颞侧半视网膜的鼻向增益,说明猫的KON眼动反应以跟踪鼻向运动为主,并且这种对鼻向运动刺激选择性主要来  相似文献   

8.
在大白鼠视束和上丘注射HRP作逆行标记表明,向对侧中枢投射的神经节细胞遍布视网膜各处,而同侧投射的细胞大部分位于颞下侧边缘的新月形区域内,少数细胞分布在此区以外。与视束注射比较,上丘注射时同侧视网膜颞新月区内标记细胞数大为减少。统计测量表明,同侧投射细胞胞体直径平均比对侧投射细胞的略长。文中对上述结果的生理学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生理卫生》教材上的盲点测试图还是杂志上介绍的“运用双拳测定盲点”的方法,初测盲点的学生都不容易很好地掌握,往往测不出盲点。究其原因,由于被测两点间的距离太近,如“+”与“○”相距约3.3cm左右。使“○”成像于盲点的书眼距离致有4cm左右的移动范围,使学生不易把握书的平衡,很容易使“○”移出盲点;同时,被测两点间的距离太近,在注视“+”时很容易迁移到“○”上去而测不出盲点。我们曾对这一实验作了改进,能克服以上缺点,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在讲解人眼视网膜成像时,如何使学生弄懂我们所看到的每件物体都是“正”像,而实际上反映在人视网膜上的像却是“倒”像,怎样来证明这一点呢?下面介绍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体脊柱松质骨骨骼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区域性差异,为松质骨三维结构采样部位的选取提供参考。方法:显微CT扫描6块颈6椎体标本获得三维图像,依据椎体内解剖位置的不同,将松质骨划分为6个位置组:外侧、内侧、腹侧、背侧、头侧和尾侧。利用显微结构参数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 to tissue volume,BV/TV)、骨表面积和骨体积的比值(Bone surface to bone volume,BS/BV)、骨小梁数量(Trabecular number,Tb.N)、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kness,Tb.Th)、骨小梁分离度(Trabecular separation,Tb.Sp)和个体化骨小梁分割方法(Individual trabeculae segmentation,ITS)分析6个位置组内松质骨显微结构,并利用有限元分析,获得6个位置组内松质骨的力学性能参数表观弹性模量和表观剪切模量。分别两两对比外侧和内侧,腹侧和背侧,头侧和尾侧松质骨的显微结构参数(BV/TV、BS/BV、Tb.N、Tb.Th、Tb.Sp和个体化骨小梁分割得到的参数)和力学性能参数(表观弹性模量和表观剪切模量)。结果:头侧和尾侧的主要显微结构参数BV/TV、Tb.Th、Tb.N等和表观弹性模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腹侧和背侧、内侧和外侧的主要显微结构参数BV/TV、Tb.Th、Tb.N等无显著差异。外侧和内侧的表观弹性模量在非主方向即内外方向和腹背放上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主方向即头尾上无显著差异。结论:在实验中采集椎体松质骨样本以及临床上利用高分辨率CT分析椎体松质骨结构时,感兴趣区域要同时涵盖头侧和尾侧。  相似文献   

12.
胚胎大鼠视网膜超微结构与Nestin表达的增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在体视网膜祖细胞分布及分化发育规律. 方法运用透射电镜观察E18(E:胚胎)视网膜超微结构,采用免疫组化了解Nestin在不同发育时期视网膜的表达变化.结果 E18视网膜超微结构:①在神经母细胞层中、外侧,大多数细胞核浆比例大,核呈纺锤形或椭圆形,染色较深,常染色质细小,异染色质少,胞质内含丰富核糖体及少量线粒体.②在近巩膜侧的神经母细胞层可见有丝分裂细胞.2. Nestin表达丰富的部位主要集中在E16和E18的神经母细胞层;P4和P7(P:出生后)发育期内网层和神经纤维层,但在P21,Nestin在视网膜包括睫状体边缘区均呈阴性.结论 1.E18视网膜祖细胞主要位于神经母细胞层.2. Nestin阳性细胞产生视网膜细胞的顺序是先产生节细胞,感光细胞和内核层细胞次之,最后为米勒细胞.  相似文献   

13.
基于自适应光学的视网膜单细胞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基于CCD相机的并行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将所建立的层析成像系统和自适应光学视网膜相机结合。利用一维光学相干层析系统对人眼视网膜进行追踪并控制相干门在视网膜内的位置,利用基于CCD相机的二维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记录视网膜的干涉图像。用眼模型和牛眼视网膜组织对系统进行了测试,通过将4幅干涉图像的获取时间控制在7 ms以内来减少视网膜运动对成像的影响;系统的轴向点扩展函数和灵敏度分别达到10 μm和76 dB。实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基于自适应光学的视网膜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的空间分辨率和灵敏度远远高于其它基于自适应光学的视网膜成像技术。  相似文献   

14.
用等高度的光点位移运动作为刺激来测量瞳孔反应,实验记录表明,即使输入到视网膜的总光通量不变,仅仅是刺激点的位置改变就能激发起瞳孔反应,且其反应的位置分辨率可达10’,这一实检结果揭示了瞳孔对光反射通路不仅传递了进入瞳孔的总光通量的信息,而且还检测了刺激光点位置变化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视网膜退行性疾病是引起严重致盲的常见眼科疾病,目前临床治疗仍是棘手难题.视网膜组织难以获取且无法培养,使视网膜相关疾病的机制研究及治疗很困难.由于动物与人的视网膜存在显著的种属差异,既往诸多动物实验结果往往难以转化落地而解决实际治疗问题.视网膜类器官的出现,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新希望.它使视网膜相关疾病能重现在细胞培养皿中,用于疾病致病机制及药物筛选研究,更重要的是可用于细胞移植替代变性的视网膜细胞,有望使失明患者重见光明.但也必须认识到视网膜类器官模拟疾病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诸如分化稳定性低、缺乏血管及神经免疫细胞等瓶颈问题.虽然微流控生物反应器系统的应用改善了视网膜类器官的分化和培养,但当前的技术只能做到“类器官”,尚未达到“视网膜器官”的标准.因此,本文的目的就是对视网膜类器官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思考如何进一步推动发展可用于再生医疗的视网膜器官,以期更好地推动视网膜疾病的治疗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视网膜是层状结构,临床上可以根据视网膜层厚度改变对一些疾病进行预测和诊断.为了快速且准确地分割出视网膜的不同层带,本论文提出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随机森林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图像分层算法.该方法使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法对随机森林采集到的特征进行重采样,保留重采样后权重大的特征信息维度,从而消除特征维度间的关联性和信息冗余.结果表明,总特征维度在29维的情况下,保留前18维度训练速度提高了23.20%,14维度训练速度提高了42.38%,而对图像分割精度方面影响较小,实验表明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算法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一种使用Flash动画检测生理盲点的程序和方法。使用flash动画检测时,人眼与计算机屏幕保持一定的距离,一眼闭合,另一眼正视屏幕中的"十字符号";在"红心黑人组合"移动过程中,人眼会在一定时候产生看不见"人"的现象。在计算机屏幕刻度尺上读出从开始"看不见"到"又看见"之间的距离,得到盲点在屏幕上投射区域的横径。将预设距离与测得的盲点投射区域的横径代入公式,即可得到盲点的实际横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演示了四焦点开关傅里叶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系统用于全眼段成像和体内视轴参数(VAP)测量的可行性.使用包括不同厚度平行玻璃板的两个同步转盘来将探测光束的焦点位置从角膜以及晶状体的前部和后部切换到视网膜.该过程同时增加了参考光束的深度范围.这种多级聚焦的方法可以使探测光束完全聚焦在人眼的每个部分.初步实验表明,该方法可...  相似文献   

19.
视网膜发育与形成的“镶嵌模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视网膜上不同种类的神经细胞为秩序分布.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如何能形成这种有秩序的空间分布对于眼睛和视网膜的发育至关重要.研究表明,眼睛和视网膜的发育与形成受多种基因的调控,不同的基因决定了视觉系统发育的不同结构.目前有报道认为,动物的眼睛在空间和时间上是由不同组织和不同分化的细胞镶嵌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20.
p75神经营养素受体在视网膜的发育以及再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在人类视网膜中的分布状况尚未被研究.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光镜水平下确定了p75在人胚胎发育5、6和7个月的视网膜中的分布情况. 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出现最强的p75免疫阳性反应,在其他各层也有较弱的免疫阳性反应. 在胚胎6、7月的视网膜中,主要由Müller细胞的终足构成的内界膜上出现了比较强的p75表达. p75在人胚胎视网膜中的分布情况与大鼠视网膜中很类似,主要表达在Müller细胞, 在神经节细胞上也可能有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