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石枝(或简称枝stipe)的分枝有正分(dichotomous branching)和侧分(lateral branching)两种方式。正分枝是一个枝分成对称的两个枝,这两个枝和原来枝间所成的角度相等;侧分枝是分成的两个枝中,有一枝沿着原来枝的方向前进,等於原来枝的延长,另一枝则向不同的方向伸出。在正分枝的笔石里,各枝的地位相等;而在侧分枝的笔石里,则有主枝和侧枝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银杏叶片形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银杏不同枝类、不同叶序的叶片形态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银杏不同枝类的叶片形态差异较大,叶宽、叶柄长、叶基角:多年生鳞枝>一年生鳞枝>一年生长枝;叶长、叶形指数:一年生长枝>一年生鳞枝>多年生鳞枝;叶面积:一年生和多年生鳞枝>一年生长枝;有缺刻叶比例:一年生长枝>多年生鳞枝>一年生鳞枝.一年生长枝叶片的叶宽、叶长、叶面积、叶柄长、叶基角均随叶序的增加逐渐减小,叶形指数和有缺刻叶的比例则增加.一年生和多年生鳞枝1~5叶的叶长、叶宽和叶面积随叶序增加而逐渐增加,第5~6叶达最大,以后随叶序增加而逐渐减小,叶形指数和叶柄长度随叶序增加而增加,叶基角随叶序增加而减小.一年生长枝的第2叶、一年和多年生鳞枝的第4叶可作为品种描述的标准叶.  相似文献   

3.
切枝对三峡库区两种榕属乔木生物量积累和枝供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波  张小萍  钟章成 《生态学报》2006,26(5):1382-1389
榕(Ficusmicrocarpa L.)和黄桷树(Ficus virens Ait.var.sublanceolata(Miq.)Corner)是在三峡库区广泛栽植的优良绿化树种.在三峡库区诸多公路、铁路修建和移民搬迁城镇建设等工程建设后的生态恢复和环境改善中,需要大量的榕和黄桷树.榕和黄桷树的繁殖通常采用切枝扦插的营养繁殖方式进行.因种苗培育的需要,对榕和黄桷树进行切枝时常发生,并且为了尽快获得大的种苗,通常切取榕和黄桷树植冠下部的大枝条用于种苗培育.切枝导致植株大量光合叶组织损失,对榕和黄桷树的总体光合生产和生物量积累会发生影响,同时,也会影响新枝的生长和发生数量以及植株再次提供切枝的能力.为了明确切枝对榕和黄桷树生长的影响,对切枝后榕和黄桷树的生物量积累和枝供给进行了研究,目的在于阐明在三峡库区亚热带气候条件下,生长速度比较快的榕和黄桷树是否可以在每年1次的切枝后很好恢复,从而能够可持续地提供切枝用于种苗培育.实验中对榕和黄桷树1a切枝1次,连续进行了3a.实验共设置了4个切枝强度(从植冠下部开始,分别切去植冠长度0%(对照)、20%、50%和70%范围内的所有枝条)和两个切枝处理季节(春季切枝和秋季切枝).实验结果表明,切枝会减少榕和黄桷树地上部分生物量增量,生物量增量减少的程度与切枝强度呈正相关;并且,每年连续进行的切枝使地上部分生物量增量减少加剧.实验发现,在20%、50%和70%的3个切枝强度中,高切枝强度可以保证在第1次切枝处理中获得高的枝收获量,但并不能保证在第2次和第3次切枝处理中也能获得高的枝收获量.与春季切枝处理相比,秋季切枝处理使榕和黄桷树获得更高的地上部分生物量增量,从而获得更高的枝收获量.就植株地上部分生物量增量和枝收获量而言,切枝强度对二者的影响并不因切枝季节不同而表现出差异.研究表明,对于本实验研究中采用的榕和黄桷树植株,当切枝强度高于20%时,每年1次的切枝不能使榕与黄桷树植株的生长完全恢复.如果切枝每年进行1次,为保证能够可持续地获得切枝并且对植株的生长不造成过大影响,对于本研究中所采用的榕和黄桷树植株而言,最适的切枝强度应低于20%.  相似文献   

4.
通过接虫咬食伤害与茉莉酸甲酯和萜烯混合熏蒸处理,以正常盆栽马尾松为对照,用TCT-GC-MS分析各处理的正常枝、损伤枝、姊妹枝(正常或损伤对枝)、系统上枝(正常或损伤上枝)和系统下枝(正常或损伤下枝)中挥发物的成分及相对含量变化,以探讨马尾松对不同伤害的应急反应.结果显示,虫害和熏蒸处理后,水芹烯的相对含量在损伤枝、姊妹枝、系统上枝和系统下枝中均明显高于对照;β-蒎烯相对含量在损伤枝和姊妹枝中升高,而系统枝条中下降;α-蒎烯相对含量在所测4个部位中除熏蒸后系统下枝升高外其余全部降低;其他挥发性化学物质相对含量的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性.结果表明,茉莉酸甲酯和萜烯混合熏蒸能够代替虫害等外界伤害的刺激,使马尾松启动相似的信号防御系统,达到防御外界伤害的作用;茉莉酸甲酯和萜烯可作为马尾松响应伤害的报警信号分子.  相似文献   

5.
成方妍  王传宽 《生态学杂志》2015,26(8):2253-2264
以胡桃楸和春榆为例,采用枝解析法测定不同基径枝条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浓度的变异,进而估算并评价不同取样方法对树冠NSC含量估算的误差.结果表明: 器官对两种树种树冠NSC浓度的影响显著,叶、新枝、老枝和死枝的可溶性糖与淀粉的总和(TNC)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7.6%、12.6%、5.7%和2.9%.叶和新枝的NSC浓度随枝基径、枝龄、枝长和枝相对高度的变异多不显著,但老枝的NSC浓度随枝基径、枝龄和枝长增大而降低,而随枝相对高度增加而增加,其中枝基径是老枝NSC浓度的最佳预测变量(R2在0.87~0.95).两树种叶、新枝和老枝平均TNC含量分别占其树冠TNC含量的28%、2%和70%.分析树冠枝NSC的空间变异性对树冠NSC含量估算误差的影响发现,采用新枝和直径约3 cm老枝枝段的NSC浓度估算冠层NSC含量是较简易而精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榕(Ficus microcarpa L.)和黄桷树(Ficus virens Ait.Var.sublanceolata (Miq.)Corner)是在三峡库区大量栽植的优良绿化树种。因种苗培育和植株管理的需要。对榕和黄桷树进行切枝的现象常有发生。切枝引起的叶组织损失可能使植株的总光合生产下降,生长减弱,因此,叶的净生产能力,即叶效率,对榕和黄桷树植株切枝后的生长和损伤恢复至关重要。由于切枝引起的光合组织(叶组织)损失大非光合组织损失(因为切枝并不影响植株的主茎和根组织),植株切枝后平均每单位叶面积要提供比切枝前更多的同化产物用于呼吸消耗,因而切枝后植株的叶效率有可能下降,为探明切是否会影响榕和黄桷树的叶效率以及可能的叶效率变化对植株生长的影响,设计了包括2个处理季节(春季和秋季)和4个处理强度(0%、20%、50%和70%切枝)的实验,对榕和黄桷树进行了切枝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切枝不会降低榕和黄桷树的叶效率,相反,切枝后植株的叶效率会增高(榕春季切枝处理除外),切枝对叶的增高效应不会因切枝季节和切枝强度的不同而变化,研究发现,不同切枝季节对榕和黄桷树叶效率的影响不一样,秋季切枝使叶效率增高的程度大于春季切枝,秋季切枝后,榕和黄桷树的叶效率随切枝强度的增大而增高,但春季切枝后的叶效率随切枝强度增大而增高的趋势却不明显。分析表明,叶效率增高促进了榕和黄桷树植株切枝后的生长。切枝处理一年后,因叶效率增高而导致的地上部分生物量增量占植株地上部分生物量总增量的百分率在20%、50%、70%秋季切枝榕植株中分别为7.9%、12.9%、21.6%,在春季切枝黄桷树植株中分别为24.4%、18.1%、15.4%;在秋季切枝黄桷树植株中分别为9.5%、19.9%和35.3%,本研究表明,切枝后叶效率的升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切枝植株因叶面积减少而导致的光合生产下降,它是植物适应损伤的一种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
机械磨损是邻体植物冠层接壤区域的重要生态过程之一, 对枝叶生理和形态特征具有重要影响。但是, 当前非常缺乏邻体植物冠层机械磨损对枝叶功能性状影响特征和权衡机制的深入研究。该研究以广西猫儿山的铁杉(Tsuga chinensis)为对象, 通过比较邻体冠层间机械磨损区优势枝、劣势枝与非机械磨损区的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厚、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叶干质量、末端枝含水率和枝直径的差异, 分析枝叶功能性状在机械磨损影响下的变异和权衡关系。结果显示: 机械磨损显著影响邻体冠层叶干物质含量、比叶面积和叶干质量。具体而言, 机械磨损区优势枝叶干物质含量显著大于劣势枝和非机械磨损区, 优势枝比叶面积显著低于劣势枝和非机械磨损区, 劣势枝叶干质量显著低于优势枝和非机械磨损区。其次, 机械磨损对枝叶性状关系的影响格局不同。叶面积-叶长在机械磨损区优势枝、劣势枝和非机械磨损区间表现出一致的正向关系; 叶面积-叶宽、叶面积-叶干质量、叶宽-叶厚、叶厚-末端枝直径和叶长-叶宽仅在机械磨损区优势枝显著正相关; 叶面积-末端枝直径和末端枝直径-末端枝含水率仅在劣势枝显著负相关; 叶干物质含量-叶厚仅在劣势枝显著正相关。其余性状关系在机械磨损区优势枝、劣势枝和非机械磨损区均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 森林植物邻体间的冠层机械磨损可显著改变枝叶功能性状的权衡关系。  相似文献   

8.
樟子松突变丛生枝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樟子松突变丛生枝的发生机理。方法:对其正常枝和突变丛生枝进行蛋白质双向电泳,通过ImageMaster2-DE计算机分析系统对结果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共有59个蛋白点在表达的质和量上有变化,其中35个蛋白点在突变丛生枝2-DE图谱中表达量均高于正常枝的蛋白点,20个蛋白点在突变丛生枝2-DE图谱中表达量均低于正常枝的蛋白点,4个蛋白点在突变丛生枝图谱上发生缺失。结论:差异表达的蛋白点可能与突变丛生枝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9.
科尔沁沙地黄柳再生枝与现存枝形态和光合特征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高玉葆  任安芝  王巍  王金龙 《生态学报》2002,22(10):1758-1764
对黄柳经平茬后形成的再生枝和未平茬的现存枝的光合作用、株高、基径、叶片大小等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再生枝比现存枝具明显的生长优势;再生枝高度及高度频度分布均与现存枝十分接近;再生枝基径显著大于现存枝,前者过细和过粗枝条的比例均较低,基径频度分布趋于正态分布,后者细枝条比例较高,基径频度分布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同时再生枝叶片更长、更宽,叶长和叶宽接近于平均值的叶子所占比例更大。在上午时段内叶片温度和光合有效辐射随气温同步上升,黄柳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总体上都比较高,再生枝和现存枝之间的表现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0.
辽东栎芽库统计:芽的命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孙书存  陈灵芝 《生态学报》2001,21(3):385-390
植物体是一个构件集合体,植物的枝系伸展可由芽库出生率、死亡率的统计学过程来分析。在东灵山地区,应用随机枝取样法调查了辽东栎芽的命运,并对其与枝长、叶数、果数等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辽东栎的芽或保持休眠状态,或死亡后脱落,或分化为营养枝、生殖枝(包括雄花枝、雄花序、雌花枝和两花枝)等;(2)不同生境中芽的命运不同,生活在林窗中的幼树上的芽分化为具有生殖功能的枝条的比例显著高于郁闭林中的幼树,而与成熟个体接近;(3)芽的命运还受其它因子的影响,如上层枝条上、或叶数多的长枝上的芽分化为生殖枝的可能性大于其它的芽,另外还发现结实枝的枝长、枝上叶数都明显高于非结实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