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末次冰期以来湛江湖光岩玛珥湖孢粉记录及古环境变化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通过对湛江湖光岩玛珥湖钻孔孢粉记录的研究认为,末次冰期以来,该区植被类型从早期的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依次演替为,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针叶混交林(湖边草地)→热带季雨林→半常绿季雨林。气候最寒冷的时期温度比目前至少降低了4—6℃以上。全新世早期相对于旱。  相似文献   

2.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9种植被亚型象甲科多样性比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李巧 《生物多样性》2006,14(1):73-78
2004年3–4月对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季节性雨林、山地雨林、半常绿季雨林、落叶季雨林、石灰岩山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暖温性落叶阔叶林、暖热性松林、热性竹林等9种植被亚型中象甲科昆虫多样性进行了研究。运用震落法采集标本853号,隶属于18亚科52属96种。跳象亚科个体数量最多,隐喙象亚科种类最丰富。季节性雨林和半常绿季雨林中不仅物种数最丰富,狭适种和稀有种也最多。暖温性落叶阔叶林及季节性雨林个体数量最丰富,落叶季雨林及半常绿季雨林最贫乏。9种植被亚型中象甲群落极不相似。季节性雨林和半常绿季雨林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具有重要地位,应予以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3.
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林自然保护区保存完好,森林植被类型齐全,生物资源极为丰富。蓟马(Thrips)在不同的植被类型中,有着不同的区系组成、生态分布和优势种群。热带半落叶季雨林中蓟马的特点是种类少,种群密度高,分布广;热带山地雨林中的蓟马则种类多,种群密度低并出现热带雨林的特有种,热带常绿季雨林中蓟马的特点介于上述的两者之间;山顶苔藓矮林中蓟马种类少,种群密度低。目前已鉴定的56种蓟马,具有东洋区昆虫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江西井冈山地区沟谷季雨林及其超地带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慧娟  凡强  王蕾  廖文波  陈春泉  彭少麟 《生态学报》2014,34(21):6265-6276
江西井冈山地区位于中国东部中亚热带地区南缘,属北半球湿润区。该地区地处罗霄山脉中段,地势高耸,沟谷深切,生境极富多样化,在其沟谷地区保存有典型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常称季雨林。选择6个典型沟谷季雨林群落,开展群落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1)群落组成以典型的热带性科属为特征,如樟科Lauraceae、壳斗科Fagaceae、山茶科Theaceae、茜草科Rubiaceae、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等;种子植物属的地理成分以热带-亚热带成分占优势,占总属数的64.71%—77.94%,高于同纬度地区其他山体,接近甚至高于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中的热带性成分。(2)群落结构具有多优势种及明显的特征性标志种,与具单优势种或少数优势种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有明显差异。(3)Shannon-Wiener指数为4.44—5.46之间,物种多样性较丰富,表现出明显的南亚热带植被特征。(4)其它热带雨林性质的特征还包括:大型木质藤本,板根现象,绞杀现象,滴水叶尖,丰富的寄生、附生植物、兰科植物、树蕨等。整体上,井冈山地区亚热带沟谷季雨林群落具有热带雨林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过渡的明显特征,与南亚热带季雨林性质相似,在演替上常被称为侵入群落,或为历史时期长期演化形成的超地带性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5.
西双版纳四种植被亚型原始林和次生林蚂蚁群落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西双版纳地区4种植被亚型原始林和次生林的蚂蚁群落作了比较研究。山地雨林和石灰岩山季雨林的次生林是原始林经过连续过度砍伐形成的树冠结构不完整的次生林;而落叶季雨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的次生林是大约20年前原始林因刀耕火种被全部砍伐,后来恢复成树冠结构完整的次生林。山地雨林和石灰岩山 雨林次生林蚂蚁特有种数目显著低于  相似文献   

6.
云南热带森林植被分类纲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华 《广西植物》2018,38(8):984-1004
热带森林是云南的重要植被类型,虽对云南热带森林植被的系统分类及研究在《云南植被》中有所体现,并发表了大量论文,但在植被类型的划分、命名及其解释上却不尽相同,特别是对群系的记录很不全面。该文总结已掌握的研究资料,参考世界类似热带森林植被的研究成果,系统地对云南热带森林植被的类型、分类、物种组成和群落特征等进行了归纳。结果表明:云南的热带森林植被包括3个主要的植被型,即热带雨林、季雨林、季节性湿润林。云南的热带雨林是在亚洲热带北缘季风气候下发育的在水分、热量和分布海拔上均到了极限条件的热带雨林类型,分为热带季节性雨林和其山地变型—热带山地雨林二个植被亚型,前者包括19个群系,后者包括12个群系。文中的热带季雨林是依据其原始定义指介于热带雨林与萨王纳之间的一种热带落叶至半常绿森林植被,其分布主要受水分条件制约,非纬向地带性植被;它们分为落叶季雨林和半常绿季雨林2个植被亚型,前者包括7个群系,后者包括3个群系。把分布于云南南部石灰岩山地的在一些植物学文献中称之为"石灰岩季雨林"的热带森林植被,考虑其常绿至半常绿的外貌特征、特殊的植物区系组成以及乔木层没有一个明显的无叶(落叶)期(其落叶现象可能主要由于局部生境的干燥和历史的原因,并非是由于地区性气候干旱所导致),它们与季雨林的原始定义不符;该文使用名称热带季节性湿润林来定义这类发生在石灰岩山中、上部,在热带季节雨林带之上的热带山地垂直带上的植被类型。季节性湿润林也分为季节性常绿湿润林及季节性半常绿湿润林2个植被亚型,各包括2个群系。  相似文献   

7.
海南岛的植被概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南岛地形复杂,山地、丘陵和台地占全岛面积的70%;属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干、湿季分明。由于地形的作用,水热条件差异悬殊,植被类型多样。地带性为热带季雨林型的常绿季雨林,其他为落叶季雨林、沟谷雨林、山地雨林和山地常绿阔叶林及灌丛、草原等;沿海岸还有红树林及砂生植被。人工植被中的经济林发达。根据本岛各种植被类型组合、分布等特点及植被改造利用方向一致性,在“华南热带季雨林、雨林地带”的基础上,将本岛划分为南、北两个亚地带,4个植被区和9个亚区。并从植被的角度提出了植被的改造利用意见。  相似文献   

8.
论滇南西双版纳的森林植被分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华 《云南植物研究》2007,29(4):377-387
本文基于多年研究成果的总结,对西双版纳森林植被的分类、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特征进行了系统归纳,并讨论了它们与世界类似热带森林植被的关系。以群落的生态外貌与结构、种类组成和生境特征相结合作为植被分类的原则和依据,可以将西双版纳的热带森林植被分类为热带雨林、热带季节性湿润林、热带季雨林和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四个主要的植被型,包括有至少二十个群系。热带雨林包括热带季节雨林和热带山地(低山)雨林二个植被亚型。热带季节雨林具有与赤道低地热带雨林几乎一样的群落结构和生态外貌特征,是亚洲热带雨林的一个类型,但由于发生在季风热带北缘纬度和海拔的极限条件下,受到季节性干旱和热量不足的影响,在其林冠层中有一定比例的落叶树种存在,大高位芽植物和附生植物较逊色而藤本植物和在叶级谱上的小叶型植物更丰富,这些特征又有别于赤道低地的热带雨林。热带山地雨林是热带雨林的山地亚型,是该地区热带山地较湿润生境的一种森林类型,它在植物区系组成和生态外貌特征上类似于热带亚洲的低山雨林,隶属于广义热带雨林植被型下的低山雨林亚型。热带季节性湿润林分布在石灰岩山坡中、上部,在群落外貌上类似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但在植物区系组成上与后者不同,它是石灰岩山地垂直带上的一种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是分布在该地区开阔河谷盆地及河岸受季风影响强烈的生境的一种热带落叶森林,是介于热带雨林与萨王纳之间的植被类型。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季风常绿阔叶林)是西双版纳的主要山地植被类型,它分布在热带季节雨林带之上偏干的山地生境。它在植物区系组成上不同于该地区的热带季节雨林,在生态外貌特征上亦不同于热带山地雨林,是发育在受地区性季风气候强烈影响的热带山地的一种森林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9.
附生兰科植物是热带林附生植物的主要类群之一,对于维持热带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及生态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以海南岛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6种热带原始林类型(热带季雨林、低地雨林、热带针叶林、山地雨林、山地常绿林及山顶矮林)中的附生兰科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带调查(每个森林类型设置12个10m×50m的样带,记录每个样带内胸径(DBH)≥5cm的树木及藤本上附生兰科植物的物种名称、株数及附生位置)分析了附生兰科植物的物种多样性、附生位置及其在不同森林类型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3.6hm2森林调查样带内共记录到附生兰科植物9634株,分属于26属60种;2)除趋势对应分析(DCA)结果表明,6种森林类型中的附生兰科植物可分成5组(其中,山地常绿林与山顶矮林内的附生兰科植物归为一组);3)分布海拔范围相临近的森林类型的附生兰科植物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山地常绿林和山顶矮林附生兰科植物的相似性最高(88.9%);4)6种森林类型中,较高海拔的3种森林类型(山地雨林、山地常绿林和山顶矮林)中,附生兰科植物的丰富度和多度均显著高于其在较低海拔的3种森林类型(热带季雨林、低地雨林和热带针叶林),其中,附生兰科植物在山地常绿林内的丰富度和多度均最高;5)热带季雨林、低地雨林、热带针叶林及山地雨林内,宿主冠区附生兰科植物的多度均高于干区;山地常绿林内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而山顶矮林干区的附生兰科植物的多度高于冠区;6)调查木上附生兰科植物的发生率在高海拔森林类型均高于其在低海拔森林类型,各森林类型内附生兰科植物的多度及物种丰富度与宿主胸径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云南常绿阔叶林的类型和特点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常绿阔叶林是指由壳斗科、茶科、樟科、木兰科的常绿阔叶树种为主组成的森林,但不包括常绿阔叶的热带雨林和常绿阔叶的山地硬叶林。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亚热带较湿润的气候条件下,所以也称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我们在植被文献中所见到的“照叶林”、“樟栲林”、“常绿栎类林”、“亚热带山地雨林”、“亚热带常绿季雨林”等等,都属于这一类森林范围。当然,它也应包括含有温带落叶成分的常绿阔叶林。  相似文献   

11.
滇南勐宋热带山地雨林的物种多样性与生态学特征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鲜为人知的滇南勐宋地区的原始山地雨林植被, 根据分布生境、群落结构和种类组成特征,可将该山地雨林区分为沟谷和山坡两个类型, 分别定义为八蕊单室茱萸(Mastixia euonymoides)-大萼楠(Phoebe megacalyx)林和云南拟单性木兰(Parachmeria yunnanensis)-云南裸花(Gymnanthes remota)林。该山地雨林的外貌仍以单叶、革质、全缘、中叶为主的常绿中、小高位芽植物组成为特征,层间木质藤本植物仍较丰富,草本高位芽植物和附生植物丰富,但板根和茎花现象少见,属于热带山地垂直带上低山雨林或山地雨林植被类型。与该地区的典型热带季节雨林和赤道热带雨林相比, 勐宋的山地雨林群落中的大、中高位芽植物和藤本高位芽植物比例相对减少, 小、矮高位芽植物和草本高位芽植物比例相对增加,单叶、革质、非全缘叶和小叶比例相对增加,板根现象少见。与中国热带北缘-南亚热带地区(季风)常绿阔叶林比较, 勐宋的山地雨林有较多的附生植物和草本高位芽植物,相对较少的小高位芽植物和矮高位芽植物,小叶比例亦较少,非全缘叶和革质叶比例相对较低。故勐宋山地雨林是滇南热带北缘山地的一种较湿润生境的植被类型, 与所谓的季风常绿阔叶林不同。在物种多样性上,勐宋热带山地雨林在单位面积植物种数上并不比该地区的热带季节雨林低, 物种多样性指数与低丘季节雨林相当,比沟谷季节雨林低, 明显高于季风常绿阔叶林。  相似文献   

12.
报道江西省种子植物一新记录无叶莲科Petrosaviaceae无叶莲属Petrosavia Beccari疏花无叶莲Petrosavia sakurai(Makino)J.J.Smith ex van Steenis。无叶莲科为江西省新记录科。该种是晚第三纪古热带森林植被的残余种,此次发现于江西井冈山地区笔架山海拔约1200 m的山地常绿阔叶林中,对进一步揭示该地区残存的季雨林植被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罗扎河下游鲜为人知的落叶季雨林进行了群落生态学研究,结果表明:罗扎河下游落叶季雨林群落高度在15~20m之间;群落乔木层以厚皮树(Lannea coromandelica)、一担柴(Colonafloribunda)、粗糠柴(Mallotus philippensis)、毛果扁担杆(Grewia eriocarpa)、灰毛浆果楝(Cipadessa cinerascens)等树种为优势种;灌草层以刚莠竹(Microstegiumciliatum)盖度最大,其余如飞机草(Eupatoriumodoratum)、藿香蓟(Agera-tumconyzoides)、蹄盖蕨(Athyriumsp.)等种的盖度也比较大;群落中乔木和附生、藤本植物种类较少,而灌木和草本植物种类较多;多数乔木层植株胸径在5~10cm之间,大径级乔木比较少,即使群落中的优势种也主要是通过较多数量的中小径级个体体现出来。多样性指数计算表明,本落叶季雨林的生物多样性指数虽然比典型热带山地雨林为低,但大致相当于季风常绿阔叶林。  相似文献   

14.
依据1410m~2样地探讨海南定安县翰林的热带常绿季雨林群落特征.据不完全统计,该地存在维管束植物74科,159属、214种(其中乔木138种),箕区系成分以番荔技科、樟科、桃金娘科、野特丹科、藤黄科、含羞草科、桑科、芸香科、无患子科、紫金牛科、夹竹桃科、爵床科、姜科、棕榈科等热带性植物地理成分为主,约占海南热带科属的88.2%.翰林的热带常绿季雨林包括2个群落,分属3个系,即①鸭脚木、银紫群系;②黄桐、青蓝群系;③黄毛榕、白背算盘子群系.从林中树种组成与树木年龄结构分析翰林加露岭植物群落相对稳定性是较高的,可作为海南省中部偏东低丘陵地典型森林植被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朱华 《植物生态学报》2005,29(1):170-174
通过分析云南南部的水、热条件及植被分布,讨论了季雨林植被类型及其特征,认为云南南部的季雨林是介于热带雨林与萨王纳之间的,在干季基本上是落叶的一种森林植被类型,符合Schimper (1903)定义的热带季雨林植被,并考虑它是一种生态学意义上的经向地带性植被,与该地区的纬向地带性植被热带季节雨林一起共同构成云南南部的水平地带性植被。在云南南部的石灰岩山坡分布的过去被认为是季雨林的森林植被,尽管也受到季节性干旱的影响而不同程度地具有落叶成分,但它在群落外貌上与典型的季雨林不相同,在植物区系组成上也明显不同于该地区非石灰岩山地的季风常绿阔叶林,在分布上亦是在石灰岩低山沟谷的热带季节性雨林水平地带性植被带之上,根据其生态外貌、植物区系组成和生境特点,我们建议用“热带季节性湿润林”来称呼这类石灰岩山地森林类型,在性质上属东南亚热带北缘石灰岩山地垂直带上的一种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16.
金文驰 《生命世界》2012,(11):64-73
在海南岛西南部,一座海拔1412米的山峰如匕首般直插南天,这便是尖峰岭。尖峰岭地区是海南重要的林区之一,由于地处琼岛西部,东来的暖湿气流到这里已是强弩之末,尖峰岭也因此比岛东南部的吊罗山等山地干燥一些。这里还是我国少见的山海相连的地方,从海滨到山顶,可以看到有刺灌丛、半落叶季雨林、热带常绿季雨林、热带山地雨林和山顶苔藓矮林等多种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17.
朱华 《广西植物》2019,39(1):62-70
大陆东南亚(中南半岛)的植被研究情况鲜为人知,至今仍无系统研究资料。该文依据数次对该地区的野外考察和资料收集,介绍了东南亚植被的研究情况和文献资料以及对该地区主要森林植被的分类和各主要植被类型的特征。大陆东南亚地区在植被分类上包括七个主要的陆生及湿地的森林植被类型: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热带季节性湿润林、热带季风林(季雨林)、干旱刺灌丛/萨王纳植被。其中,针叶林植被型包括温性针叶林和热性针叶林二个植被亚型;针阔混交林包括温性针阔混交林和暖温性针阔混交林二个亚型;热带雨林植被型包括热带低地常绿雨林、热带季节性雨林(热带低地半常绿雨林)、热带山地雨林及泥炭沼泽森林四个植被亚型。该文还对大陆东南亚地区植被研究历史、植被分类系统、类型特征及植物区系组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论季雨林的水平地带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季雨林是受制于湿度因子的经度地带性植被类型,它是随着湿度条件的下降由热带雨林向热带疏林过渡的居间类型,而不是受制于温度因子的纬度地带性植被类型,不是随着温度条件的下降由热带雨林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过渡的居间类型。我国南亚热带的榕树群系、黄桐群系,以及热带北缘的青皮群系均不应是季雨林,前二者是典型的南亚热带低地常绿阔叶林或南亚热带雨林,后者则是热带雨林的一分类群。  相似文献   

19.
刘元福 《生态学报》1987,7(3):238-245
经过1981—1983年231灯次诱虫结果,初步查明了尖峰岭的天蛾有63种(含未定名者14种),占全国种类的48%,可见热带林区天蛾种类是极其丰富的。种类虽多,但种群虫口数量少。本科优势种群和中等种群为数很少,而小种群特多。成虫出现动态,按月计有1至11个月不等,而虫口数量以3、4、5三个月为最多。其空间分布,种类多少的次序是,热带山地雨林>热带半落叶季雨林>热带常绿季雨林>山顶苔藓矮林;而虫口数量多少的次序则是,热带半落叶季雨林>山顶苔藓矮林>热带常绿季雨林>热带山地雨林。各种天蛾分布范围,有1至4个森林植被类型不等,凡生态分布宽的种类,其种群虫口数量亦大。尖峰岭天蛾的区系成分,以东洋区种类占优势,广东白肩天蛾为海南地方特有种。所得天蛾种类,与林业有关者占61%。  相似文献   

20.
蚁生线虫草是一种重要的蚁科专化性虫生真菌。为明确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蚁生线虫草的分布规律,以期为蚁生线虫草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于2017年7月-2018年9月对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石灰岩山季雨林(高、中、低海拔带)、热带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热带丛生竹林、暖热性针叶林5种不同生境中蚁生线虫草的分布及其寄主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在5种不同生境中,共采集蚁生线虫草1 449株,其主要分布于石灰岩山季雨林和热带丛生竹林,相对多度分别为51.1%和24.3%;其次为暖热性针叶林生境,相对多度为15.2%;热带季雨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中分布相对较少,相对多度分别为5.7%和3.7%。从同一生境的石灰岩山季雨林不同海拔带的分布来看,蚁生线虫草主要分布于高海拔地带(33.7%),而中海拔地带(9.7%)和低海拔(7.8%)相对较少。从季节性流行规律来看,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蚁生线虫草的流行期为湿热季的6-10月及湿热季与雾凉季交替的11月。蚁生线虫草寄主多样性丰富,包括4亚科13属16种。该研究将为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蚁生线虫草保护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